由于气温逐渐降低,为加强路基、混凝土及砌体工程冬季施工质量,强化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对冬季施工特要求如下:
一、冬季施工相关规定
1、砂浆、混凝土:室外平均气温连续5d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在施工中应严格按冬季施工的有关规定执行。
2、路基:在反复冻融地区,昼夜平均温度在-3℃以下,且连续10d以上,或者昼夜平均温度虽在-3℃以上,但冻土没有完全融化时,均应按冬季施工办理。
3、底基层、基层:宜在气温较高的季节组织施工。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施工期的日最低气温应在5℃以上,在有冰冻的地区,应在第一次重冰冻(气温达到-3℃~-5℃)到来的15-30d之前完成施工。
二、混凝土冬季施工(若现场具备施工条件按冬季施工相关规范、建设单位、总监办相关要求执行)
1、细集料宜选用含泥量小于3%的中、粗砂,粗集料宜选用质地坚实、级配良好的砂岩或石灰岩,不含风化颗粒,进场砂石洁净且不含冰渣雪块,尽可能减少含水量,避免受冻结块。浇筑混凝土宜掺用引气剂、引气型减水剂、防冻剂等外加剂,以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在钢筋混凝土中掺用氯盐类防冻剂时,氯离子含量不得超过规范要求。当采用素混凝土时,氯盐掺量不得大于水泥质量的3%。掺用的引气剂、引气型减水剂及防冻剂,掺有防冻作用的外加剂应防止抗冻剂、阻锈剂掺量不准氯盐量过多,掺早强剂过量易促使混凝土假凝,掺入的外加剂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的规定。
2、冬季混凝土拌合应延长混凝土搅拌时间(可取常温搅拌时间的1.5倍),混凝土浇筑时试验人员严格值班制度,确保原材料质量,施工配合比的准确性、混凝土的工作性,每工作班检测坍落度不少于4次,尽可能采用较小的水灰比和小的坍落度将配合比中的水用量降至最低限度,采取措施减少从搅拌站到运输现场的时间,并对运输车覆盖进行保温。加强施工过程温度监控,确保混凝土出料温度不低于10℃,入模温度不低于5℃。混凝土开盘和结束时间宜在白天气温较高时,夜间不得进行混凝土的施工,错开低温时段浇筑混凝土。混凝土施工时出料温度、入模必须每罐混凝土进行检测并有温度记录台账,当天混凝土施工完成后及时清除料场内底料和拌合机料仓内的砂、石料。
3、采取合理的施工工艺,合理安排紧密配合,减少分层浇筑上下层温差和浇筑时间,浇筑混凝土应在气温较高时段进行,拆模时间安排在白天进行,拆模后可用塑料薄膜封闭并覆盖能起到保温作用的材料使混凝土表面形成密不透风的保温层。
4、混凝土浇筑后采用暖棚蓄热保温法或蒸汽保温法养护,混凝土在浇筑前应清除模板、钢筋上的冰雪和污垢,成型开始养护时的温度,用蓄热法养护时不得低于10℃;冬期施工期间,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在抗压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40%及5MPa前,用矿渣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在抗压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前,不得受冻。混凝土冬季施工必须搭设暖棚,暖棚必须悬挂温度计,保温期间温度记录至少每2小时检测一次。
5、冬季施工的混凝土,项目部试验室应增加试块组数,至少两组与现场同条件养护,以检验现场混凝土的实际强度。
三、砌体工程冬季施工(若现场具备施工条件按冬季施工相关规范、建设单位、总监办相关要求执行)
1、水泥不得受潮结块,片石洁净无风化无冰霜附着,尺寸、强度符合规范要求,遇水浸泡受冻石料不能使用,砌块温度大于5℃;砂宜选用中砂,各项指标符合规范要求,砂应过筛浆砌片石时砂不宜超过5mm,砂中不得含有冰块及直径大于1cm冻结块。
2、砂浆应掺有防冻剂,严格按配合比准确投料,砂浆搅拌可在保温棚内(5℃以上),搅拌地点尽量靠近施工现场以缩短运距,冬季施工砌筑砂浆必须保持正温,施工时段宜在白天气温较高时段,错开低温时段进行砂浆砌筑,砂浆随拌随用,存储时间不超过60min,搅拌时间增长至2.5-3min。
3、加强原材料、配合比、温度、稠度、施工工艺等控制确保工程质量。收工前应将顶面垂直灰缝填满,同时砌体表面覆盖保温材料;未采取抗冻措施的浆砌砌体,在砂浆抗压强度达到70%前不得受冻;增加试块组数,至少两组与现场同条件养护,以检验现场砌筑砂浆的实际强度。
四、钢筋焊接的冬季施工
钢筋焊接宜在室内进行并应采取防雪、挡风等措施,减少焊件的温度差。焊接后的接头严禁立即接触冰雪。
五、路基冬季施工
(一)填方路堤
1、冻结前完成清表,整平、挖台阶、保温、设置临时排水设施。施工单位项目经理部必须做好路基临时排水设施,减少雨雪天气对路基的影响,避免路基翻浆。
2、路堤填料选用未冻结砂类土、碎石、卵石土、石渣等透水性良好材料,不得使用含水量过大的黏性土。
3、填筑路堤,按横断面全宽平填,每层松铺厚度比正常施
工减少20%-30%,且松铺厚度不得超过30cm,当天填筑当天完成碾压。
4、中途停止填筑时,应整平填层和边坡并进行覆盖防冻,恢复施工时将表层冰雪清除,并补充压实。
5、当填筑标高距路床底面1m时,碾压密实后停止填筑,在顶面覆盖防冻保温层,待冬季过后整理复压,再分层填至设计标高。
6、冬季过后必须对填方路堤进行补充压实,压实度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
(二)挖方路基
1、挖方边坡不得一次挖到设计线,应预留一定厚度的覆盖层,待到正常施工季节后再修整到设计坡面。
2、路基挖至路床顶面以上1m时,完成临时排水沟后,停止开挖,待冬季过后再施工。
3、河滩地段可利用冬季水位低的有利条件,开挖基坑修建防护工程,并采取相应措施保证工程质量。
4、挖土应由边到中,分层循序进行。严格按开挖线开挖,确保边坡坡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当开挖至接近路基设计顶面时,应根据土质情况注意预留碾压沉落高度,做好排水设施,保证排水顺畅,开挖后表层土及时碾压封水,避免降雨、积雪造成路面积水、翻浆及对过往车辆、行人造成安全隐患。
5、路基的尺寸和高程必须符合图纸要求,不得欠挖、随意
超挖,同时应根据施工需要增加工作面宽度。地基的任何部分受到扰动或损坏时,按照总监办、项目管理办公室的要求予以超挖。
6、开挖后不能利用土石方应在相关部门要求地方堆放,不得因废弃渣土堆放造成环境破坏、投诉、通行困难,开挖完后路基要进行平整、碾压。
7、对已施工挖方边坡危石进行清理,对路拱和临时排水设施进行进行修筑。因路基土石方开挖将在冬季进行,必须保证道路及时畅通,及时对道路整平,在沿线危险路段、施工路段设置醒目安全标志,为避免伤害和纠纷建议对沿线危险路段设置的安全警示标志拍照(带地貌背景)。
8、施工作业人员必须戴安全帽、穿反光背心,每个作业面有专职安全员对作业机械进行指挥,炮工钻孔作业应有防尘措施,严禁野外生火,油料、易燃易爆物品管理符合相关规定,做好冬季火灾、触电等的安全检查,对全体参与人员做好安全教育和培训,严禁证照不全车辆、带病车辆作业,做到安全驾驶。
9、路基在开挖过程中,若遇软弱地层、障碍物或地质情况与设计不一致的应与总监办、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商讨处理。
10、对征地范围放样,积极主动配合相关部门做好临时征地和永久征地的配合工作,对征地范围不足的及时落实补征。严禁超出征地范围乱砍乱伐乱开采,必须保证设计线型和高程,在施工中避免对生态环境破坏和投诉事件的发生。
六、雨季施工
1、填方路基:雨季前基底处理好,孔洞、坑洼处填平夯实,整平基底,并设纵横排水坡。低洼地段在雨季前将原地面处理好,并将填筑作业面填筑到可能的最高积水位0.5m以上。
(1)合理设置防排水系统,引排地面水。
(2)路堤填筑的每一层表面设2%-4%的排水横坡。
(3)在已填路堤路肩处,设置纵向临时挡水路埂,每隔一定距离设出水口和排水槽等措施,引排雨水至排水系统。
(4)雨季路堑施工应分层开挖,每挖一层均设置纵横排水坡,使水排放畅通。
2、挖方路基:
(1)挖方边坡不得一次挖到设计线,应预留一定厚度的覆盖层,待到正常施工季节后再修整到设计坡面。
(2)路基挖至路床顶面以上1m时,完成临时排水沟后,停止开挖,待冬季过后再施工。
(3)河滩地段可利用冬季水位低的有利条件,开挖基坑修建防护工程,并采取相应措施保证工程质量。
项目经理部应加强冬季施工的管理,合理安排施工项目,想方设法在保证质量、安全前提下加快施工进度,确保混凝土、砂浆日平均气温连续5d低于5℃前及早完工,未经建设单位、总监办同意不得超出冬季允许施工范围进行施工,若具备砂浆、混凝土保温措施项目并经项目管理办、总监办同意进行冬季施工的项目必须切实落实保温措施(集料覆盖、延长搅拌时间、缩短运距、混凝土及砂浆表面保暖覆盖、暖棚加热、蒸汽养护等的测温等措施),严格按规范、标准、建设单位、总监办要求执行,真正落实责任到人,加强路基、混凝土及砌体施工过程温度和保温时段温度控制严格按照JTG /T 3610-2019《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T 3650—202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中冬季混凝土施工要求及施工单位上报冬季施工方案(要求某时间前上报)严格执行。项目部应安排专人对混凝土出料温度、入模温度、养护期温度进行检测并建立记录台账,项目部试验人员深入工地对混凝土施工进行全过程控制,确保试样的代表性、真实性和试验数据的真实性,规范室内试样的养护和室内温度、湿度。总监办将加大冬季施工巡视、旁站力度并组织对冬季施工的水泥混凝土、砂浆进行回弹、取芯等检测,为确保冬季施工质量对冬季施工措施落实不力的单位予以重罚并采取返工措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