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老呼市——短短45公里却走了千年的“白道”,影响了历史进程

寻找老呼市——短短45公里却走了千年的“白道”,影响了历史进程

首页传奇手游青城180合击更新时间:2024-11-02

敬请关注 青城历史聊斋 深挖家乡历史趣事,古今史事,皆是笑谈

大青山横卧在塞外青城呼和浩特北部,就是这座天然屏障,挡住了土默川平原通往大后山之路。然而,天无绝人之路。千百年来,居住在土默川上的蒙汉人民,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在大青山上打通了一条蜿蜒曲折之路。此路全长45公里,古书中称此路为“白道”,民国时期称“归武大道”,新中国成立后改称呼武公路。就是这条白道,蕴藏着呼市地区深厚的文脉,昭示了呼市地区2300多年的文明史。

新中国成立后改称呼武公路。如今随着呼武公路双向车道的通车,这条走了千年的白道只需40分钟就能走完。

历史漫漫铺开,围绕“白道”的重大历史事件逐个过往。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每次战争,都在阴山腹地展开争夺。而白道又是这场旷日持久对决的必经之路。

阴山蒙古语名为“达兰喀喇”,意思为“70个黑山头”。是中国北部东西向山脉,西起阿拉善高原,东止于多伦以西的滦河上游谷地,长约1200公里,南北宽约50到100公里。

“白道”,顾名思义,就是白色之路,因该道地上之土为白灰色而取其名。道路两旁是郁郁葱葱之青山,唯道路独白。据史志载:北魏高祖孝文帝拓跋宏在494年8月车驾北巡,来到阴山腹地的武川镇,亲自接见敕勒部。

当时随行人员有为地理学家,他就是郦道元。后来他在《水经注》中记载本次旅行的路线,途径芒于水(今大黑河),武泉水(今小黑河),白道岭(白道上最险要的蜈蚣坝一带),来到武川。此道为“白道”。 

白道作为阴山山脉南北的主要通道,南系平川,北连朔漠,地势险要,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虽然阴山中还有几条南北孔道,但“皆小而失次者多”,所以许多大的战事都发生在白道这里展开。

战国时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北逐林胡、楼烦,利用白道的优势将北方游牧民族几计“勾拳”打得退回大漠。由此可见中原汉室势力在战国时期就发展到白道一带。

汉武帝时期,来自中原汉室的大将卫青、霍去病的“卫霍组合”不是好惹的。卫青是全军统帅,运筹帷幄,霍去病是先锋将领,冲锋陷阵。汉朝和匈奴的战争有10多次,其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就是漠北之战。

在公元前118年春天,匈奴数万铁骑又一次从白道越过阴山,在今呼和浩特一带*掠千余人而去。消息传至长安,汉武帝怒不可遏。次年春,命令卫青、霍去病各统率5万骑兵从白道过阴山北击匈奴。“卫霍组合”抵达之时,恰逢单于列阵而待。卫青命令以5000骑攻击匈奴,而单于也命令万骑出战。一时间,刀光剑影,烟尘滚滚。此战卫青汉军捕斩首虏19000余级,霍去病部得首虏70443级。

漠北决战成为汉匈关系的转折点,汉军从白道过了阴山后,整个漠北地区的匈奴再无险可守,只得凭借游牧民族的机动灵活的特性向北进入大漠深处,好多年不敢再露面。

此战极大地削弱了匈奴的实力,促使其走向衰落。而汉朝却因此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到汉武帝的孙子汉宣帝统治的时候,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奴内迁,归顺西汉。北匈奴西去,进入中亚。

中原王朝在不停地更新换代,北方游牧民族也是在你来我往的征战中争夺着大漠的霸主地位。

北魏初年,柔然在北方雄起,柔然首领社伦乘北魏太祖拓跋珪出征之机,率军入白道犯魏,拓跋珪派遣心腹大将王遵带万余人在白道大破柔然。柔然是个多变的部落,在白道被打得满地找牙时承诺再不敢侵扰魏地。但到了409年冬,柔然首领又开始带兵于漠北入白道侵扰北魏,第二年明元帝拓跋嗣亲自在白道讨伐柔然。此战中柔然一败涂地,仅首领一人逃走,后死在途中。

424年,柔然首领大檀再拥兵入塞,围攻白道关,白道关守将段进率部迎战,但终因寡不敌众,力竭被擒。他气节凛然,大骂柔然,后被大檀*害。太武帝拓跋焘闻知此事,对段进表示哀悯,追赠为安北将军。同时派都大官驸马闾大肥与宜城王奚斤率兵出云中、至白道,征讨大檀,将大檀打回大漠。期间发生了花木兰替父从军妇孺皆知的故事。

此后,北魏在阴山白道之北修长城,置军镇,加强北方沿边地区防御。在此设守将、驻戍卒,加以镇守。

524年,北魏六镇之一的沃野镇(内蒙古乌拉特前旗)所辖之高阙戍主虐待军民,匈奴人破六韩拨陵率众起义,并举起了六镇农民起义的大旗。起义军首领卫可瑰率队控制了通入内地的交通要冲白道。

朝廷派遣李崇为北讨大将军,节度各路兵马镇压起义军。先锋崔暹率官军先抵白道,起义军见崔暹来势汹汹,将其放进白道关,在白道的北面围而聚歼,崔暹单骑潜还,被朝廷下狱问罪。对于这次起义北魏朝廷一筹莫展,于是以重金厚礼招抚柔然兵,请其南下攻打起义军,起义军最终在北魏和柔然军队的夹攻下失败。

但北魏王朝也由此一蹶不振。公元534年,北魏被西魏和东魏所取代,后又分裂为北周和北齐。北齐初年柔然为突厥破散。

南北朝末期,突厥崛起于大漠南北,而后取代柔然成为北方强国,在隋文帝时期,突厥时降时叛,或和或战,始终是隋朝严重的北方威胁。隋与突厥沙钵略可汗,达头可汗先后在白道多次发生激烈战斗。

到了唐代,在颉利可汗时期,突厥遭遇连续天灾,他们只能从白道偷偷摸摸地进入呼和浩特地区,悄悄地驻牧定襄(今和林格尔县一带)。

630年初,唐太宗李世民派大将李靖率领3000精骑由山西朔州直趋颉利可汗驻地定襄。唐军的到来让突厥颉利可汗有些恐慌,“兵不倾国来,靖敢提孤军至此?”惊恐的颉利可汗作出了错误的判断,于是狼狈北逃,而李靖则乘机夺取定襄。

此时,唐朝另一名大将李勣出云中(今山西大同以东)赶到突厥北逃的必经之地白道。将大军埋伏在白道岭上,颉利可汗想从白道岭撒军到碛口(内蒙古二连浩特市),被早就在此等候的李勣*得大败。颉利可汗只好在白道掉转马头,西逃吐谷浑,途中被大同道行军副总管张宝相生俘,前后不到半年时间,就把骄横不可一世的突厥征服了。

在漫长的历史上,白道发生了太多的战事,但它又是草原丝绸之路繁盛阶段的见证者。隋唐时期,波斯、罗马等国人经常来到中国从事商业活动。其中有一条重要通道就是经新疆到甘肃,然后沿阴山南麓到呼和浩特、大同进入中原地区。白道城恰好处于这条中西交通要道的中枢,来往使者、商人都要在这里驻足。另一条和白道有关的商道是从长安到夏州( 今内蒙古与陕西省交界处),途经云中城(今内蒙古托克托县)、通过白道入回鹃,进入阴山以北和中亚、西亚一带。现代的考古活动就在白道附近发现了大量西方货币,包括萨珊波斯和罗马帝国的金币。

1122年的一天,一个骑着快马的人带着随从风驰电掣一般从北京向北循入白道。在这里与完颜阿骨打的军队进行了三年年的“游击战”,在他的“游击区”里,金朝军队一直未能攻入。这个人就是辽末帝天祚帝耶律延禧。

辽人最后的“游击区”,就是以白道为中心的阴山南北区域。南及今鄂尔多斯,北至今呼和浩特武川县。

天祚帝之所以逃到这一区域原因有二,其一该地区远离女真肇兴之地黑龙江。其二阴山地区经辽朝长达200年的治理和经营,其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都有相当的基础。

南宋史学家徐梦所述,“夹山者,有泥六十里,独契丹能达,它国所不能至。金人每以不能入白道为恨。”退一步说,这里一旦失守,即沿着白道北上,经武川等地,直抵草原和大漠。

因此说,天祚帝如果战略上不再犯错误,指挥不再失误,逃亡的辽朝政权,在自己的“游击区”里继续维持一个时期应该没有问题。

可是,让天祚帝没有想到的是充满活力和希望的金人,对于天祚帝这支辽朝残余,穷追不舍。在青冢(呼和浩特昭君墓)战役中,天祚帝的儿子、女儿、亲戚及许多大臣被俘,固然是很大的损失,但是更大的损失还有一万余车的辎重也被金人夺走。

青冢战役后,天祚帝经过一段流浪和徘徊,于1124年1月又回到白道,继而北走乌古敌烈部。在危机中,乌古敌烈部支援了大量的物资和军队。天祚帝握有这支军队后,头脑又开始发胀了,自以为“得天助”,决定出白道,与金人一决高下。金军在完颜宗望的指挥下“调虎离山”。先将呼和浩特、托克托县等地丢给辽兵,使他们产生继续南进错觉,等辽军离开“游击区”后,金军一举将其歼灭。果不其然,1125年5月天祚帝在战败后逃往西夏的途中被俘,辽灭亡。

南宋一直是在北方金人的淫威下活着。为了让自己活出个模样来,开始“玩火”。这火就是联合北方的蒙古攻金。没想到玩火玩的自焚了。

蒙古攻金前先是招纳为金守卫界壕的汪古惕部,使阴山以北地区成为攻金的基地。通过白道和南宋的配合将金灭掉,南宋没想到蒙古更不是“善茬”,捎带着连自己也一起吃掉。

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为了北被控白道,扼守草原。忽必烈定都北京,还在阴山之北的锡林郭勒盟修建了元上都。并实施两都巡行制。

元末农民大起义中﹐创建大明的朱元璋没费多大劲儿就从蒙古人手里夺回了北京和上都两座都城。此段时间里,明朝以阴山为屏障,以白道为利剑,只要探听到北方有动静,就从白道向北策马扬鞭。直元朝残余势力灭亡,大明的这块难愈的心病算是有所好转。

明朝嘉靖年间,蒙古土默特部首领阿拉坦汗,控制东起宣化、大同以北,西至河套,北抵戈壁沙漠,南临长城的范围。扼守白道,阿拉坦汗在多次遣使要求开放朝贡贸易未果后兵临北京,以武力要求明朝政府开放边贸,史称庚戌之变。第二年明朝开放宣府、大同等地与其进行马匹交易。1571年双方达成协议,明朝封阿拉坦汗为顺义王,开放11处边境贸易口岸。阿拉坦汗死后,他的妻子三娘子在白道口的正南建起了归化城,这座城就是现在的呼和浩特的最早的轮廓。

女真人从山海关进入北京,白道地区得以休养生息。到康熙时期,准噶尔部开始侵扰北方草原,白道作为征战的要道,南为征战的后勤保障基地,北是征战的战略前沿阵地。

康熙34年,噶尔丹率3万骑兵再次进犯。康熙帝龙颜大怒,统率三路大军亲征噶尔丹。康熙的中路军接近噶尔丹大营时,噶尔丹得知康熙御驾亲征,遂尽弃帐房、器械等逃去。

西路军费扬古大将军从呼和浩特出发,在白道率军一路北进,得报噶尔丹踪迹后,将噶尔丹诱至昭莫多。采取分兵合击的战术大败噶尔丹。此战仅用于运送粮草的大车就有7000多辆,当时用粮队伍在白道上绵延50多里。

从白道过山,一路十分艰险。即使在20世纪初,此地也常发生车毁人亡的事故。1926年春,时任绥远特别行政区警务处处长的吉鸿昌将军,经绥远都统李鸣钟批准,亲率官兵一千人,开赴坝口子村一带,与蒙汉民众开山劈石,拓宽道路。数月之后,道路拓宽工程告竣,吉鸿昌将军亲笔题写“化险为夷”四个大字,立于白道最险要的蜈蚣坝上以志纪念。1988年,因碑石松动有险,由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拨款,责成武川县文物部门对其妥善维修,现立于呼武公路17公里处供人凭吊。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挺进大青山。1938年9月下旬,大青山支队二营营长唐金龙率部在白道的老爷庙伏击日寇,歼敌80余人,击毁日军汽车四辆,缴获大批枪支弹药。这是大青山抗日根据地建立后的首战,其声名威震青山南北。

历史悠久的白道,在历史上和近现代都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它既是一条军事战略要道,也是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孔道。同时,它也是古代草原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里出发西行,可以抵达中亚和欧洲。在这条古道周围,有众多的历史遗迹和著名的水源地以及风景名胜和自然保护区。

据《绥远通志稿》载:蒙骑牧地凡入内地的马牛羊驼多经此道,“石径逼仄,不通方轨。清代,旅蒙商在此处寻找通道时,历尽艰险,曾多次组织专人探测路线,变更路线。从最早行路的痕迹来看,其宽度不过两米。康熙年间,内地与蒙古、新疆通商逐步发展起来了。当时归化城先后出现了为康熙大帝征战服务的旅蒙商号天元号、宏图号、范家号,不久大盛魁、元盛德、天义德等旅蒙商号也诞生于归化城,随着旅蒙商的发展,白道就成为归化城通往蒙古和新疆的必经之路,也就是旅蒙商之商道。

1926年,绥远特别行政区警务处长吉鸿昌,亲率民兵,民役在坝顶前后约5公里处开拓展宽,裁弯取真,砂石铺面,并在后坝修有石桥一座,竣工后,在关帝庙西辟一石,上刻有吉鸿昌书写得四个大字;“化险为夷”。

在塞北凌烈的寒风里,古白道已挺立了两千多年。白道南端从呼和浩特西乌素图发端,蜿蜒北行,途径沙湾子,焦赞坟,肖家店等直上白道岭制高点坝顶,再北行经水泉至什尔登。到了什尔登能见到什尔登隘口,两山对峙,地势险要。山势如人势,去势了的东西也要留下痕迹,有昭示日月之功德,感化时代之清风道骨,那则是厚重的回响。

千百年来通行于白道的商队不计其数,都淹没在历史尘烟里。白道的山路上应该是累满了人与牲畜的骨架和皮毛。当年盛极一时的大盛魁商号也沦落在古白道的尘埃中,不论电视剧怎样再现那段陈年盛事,也挽留不住一丝气息,这是历史。白道能见证的,是我们人的历史,悲欢离合,可笑的,可憎的,明白的不明白的,看见的看不见的,都是历史。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