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 张慧
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130余件三星堆和金沙遗址出土的文物亮相上海奉贤博物馆。
6月8日上午,由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奉贤博物馆联合主办的“古蜀之光”三星堆·金沙遗址出土文物大展在奉贤博物馆正式开幕。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程梅红表示,三星堆和金沙遗址作为半个多世纪来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是古蜀文明的典型代表,其所在的成都平原与上海所处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早在数千年前就有了文化上的联系。国际博协副主席、中国博协副理事长安来顺表示,以三星堆和金沙遗址为典型代表的古蜀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展览让巴山蜀水与江南水乡实现了一次跨越千里的友好握手。
展览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神秘的古蜀文化”从古蜀文化世系列表、地理位置、文化地位等方面让观众对古蜀文化有一个初步的认知。第二部分“神奇的古蜀遗存”则从三星堆和金沙遗址出土的文物重器展开,内容包含三星堆的神庙秘宝和金沙时期的祭祀重器,从众多精美奇特的神秘文物之中感受古蜀人的生活气息。第三部分“走近考古现场”着眼当下,当现代考古走进古蜀之地,对三星堆与金沙的探索仍旧任重道远。
展品中不涉及三星堆最新的考古发现,但也集聚众宝。在130余件/套来自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和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的珍贵展品中,一级文物有60余件/套,类型包含青铜器、金器、玉石器、陶器等,从各个侧面向人们展现出一个文华斑斓、无限精彩的古蜀社会。
铜立人像 奉贤区博物馆 图
青铜立人像
青铜立人像被置于一片“星空”之下,引来不少观众围观。人像双臂环抱,双手像是握着什么。讲解员表示,有考古学专家猜测,手中拿着的可能是权杖或是象牙。观察其穿戴,能看到服饰和高高的头冠上皆有纹饰。
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 澎湃新闻记者 张慧 图
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
戴着黄金面罩的青铜人头像是展览的一大看点,这一展品高41厘米,宽18.8厘米。其大小形状面部特征跟普通的青铜人头像没有什么差别,但是因为脸上多了一层金光闪闪的金面罩,而显得格外珍贵。
馆方介绍,像这种带着黄金面罩的青铜人头像,在整个三星堆遗址一共出土了四件,不同于战国后常见的鎏金工艺,金面罩是用黏合剂粘到人头像上的。几件带黄金面罩的青铜人像的出土,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因为在此之前,一般认为早期的黄金面具体现的是中亚、西方文明的特点,比如在古埃及和古希腊的墓葬里,就曾经发现过覆盖在死者面部的黄金面罩。
三星堆这几件戴黄金面罩青铜人头像的出土,说明这种现象在早期文明中的广泛性,不过也有学者认为,这些青铜人头像面部的黄金表现的并不是戴在脸上的面罩儿,应该是一种类似于彩绘的装饰,是对特殊身份人物肤色的一种修饰。
太阳形器 澎湃新闻记者 张慧 图
太阳形器
三星堆出土的“太阳形器”全部被砸碎并经火焚烧,从残件中能识别出六个个体。馆方介绍,它是常设在古蜀国神庙中的神器,又或用于祭祀仪式,钉挂在某种物体之上,作为太阳之象征接受人们的顶礼膜拜。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许多重器如青铜大立人、青铜神树及其他一些青铜重器上的大量的各式太阳纹饰表明,“太阳崇拜”在三星堆古蜀国的宗教文化中颇为突出。
蛙形金箔 澎湃新闻记者 张慧 图
蛙形金箔
蛙形金箔也是一级文物,长6.9厘米,宽6厘米,厚0.05厘米。这类器物现已出土8件。从总体造型和细部特征看,金箔的外形很像是青蛙或蟾蜍。
馆方介绍,在中国远古神话传说中,蛙既是生殖崇拜的象征,也是月亮崇拜的代表,类似的题材还广泛见于汉代的壁画及画像石上。同时祭蛙求雨也是一种较为古老的祭祀习俗。
这类造型金器为金沙遗址所独有。有学者曾根据中国南方地区青铜时代经常发现的铜鼓组合纹饰特点,推测此类器物很有可能是与金沙“太阳神鸟”金饰组合,贴附在漆器上使用。
铜人形器 澎湃新闻记者 张慧 图
铜人形器
一级文物铜人形器高仅10.35厘米。观察可见,这件文物躯体细长,双臂直伸,双腿粗壮,双足外翻,足尖上翘。
馆方介绍,此类器物在古蜀文化遗址中也是首次发现。仔细去观察铜人形器,会发现它肩部的两边,脚踝的两边共有六个小孔。因此猜测铜人型器应该不是单独使用。目前,金沙遗址发现两件这样的铜人形器。有学者提出两件铜人形器可能是背靠背地靠起来,然后把他的小孔给固定起来,供巫师拿在手里作法时使用。
责任编辑:郑浩
校对:丁晓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