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石坝故事荟:磐溪璞石琢成器

大石坝故事荟:磐溪璞石琢成器

首页传奇手游秋雨怀旧复古更新时间:2024-09-22

大石坝,这是个因大石得名、沿磐溪河筑坝的小镇。这里曾见证过神州巴渝龙时代。这里曾承载着抗战文化、红色文化,汇聚过历史名人,培育出时代英才的战时后方、艺术摇篮。这里正传递民族之魂、延承文脉福地。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磐溪璞石琢成器”的故事。

琢,是寻踪

是斗争精神的长存

大石坝这块璞石的诞世并非偶然。

它在白驹过隙中经历着长久的锤炼,在春风秋雨中饱受着自然的侵蚀,在人来人往中细听着岁月的更迭。并在最终某个时刻,被世人寻觅,挖掘。

大石坝,也因此而生。

穿越时光隧道,回到1.5亿多年以前,这块土地曾荒草丛生,一片荒芜。在那个遥远的时代,栖息着当时地球的主人—恐龙。沧海桑田后的今天,它们多了一个称呼——神州巴渝龙。

“神州巴渝龙”化石/大石坝街道供图

那是2004年的一个春天,市民在嘉陵江北岸河滩上散步时,意外发现岩石中有类似动物骨骼的东西,经证实为恐龙化石。

至于为什么被命名为“神州巴渝龙”?

“神州”代表祖国,“巴渝”意指重庆,“巴渝龙”寓意巴渝儿女具有“龙”的精神,激励奋进、勤劳勇敢、不屈不挠、自强不息。说大石坝是一个龙磐虎踞之地,丝毫不为过。

抗战时期,这里文人活动比较频繁,留下大量的抗战文化遗迹。这些遗迹,有的早已淹没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之中,但有些,依然有迹可寻。

在大石坝江岸文化中,就有一处磐溪胜景——磐溪石虎。记载了巴人图腾,歌颂着巴人精神。

从侨发养老院内部顺着石阶而下,感受阵阵清风,遥看江边盛景,磐溪石虎便隐藏在这竹林之中。

磐溪石虎起源于上世纪30年代,由石家花园主人石荣廷先生出资,聘请民间艺人江春廷、于邵林两人精心雕刻而成。

据载,石虎旁的石板路是沙坪坝通往川北的古道之一,古道旁的石虎是当年过往行人喜欢驻足流连的地方。而今,古道早已荡然无存,仅余石虎供后人怀旧。

石家花园自然也是这块“璞石”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石家花园/大石坝街道供图

上世纪20年代,石荣廷于1931年建造了中西式合璧的石家花园。很多社会名流,比如齐白石、于右任、翁文灏、郭沫若、张大千、徐悲鸿夫妇都是这里的常客。

石荣廷欣赏徐悲鸿的人品、画品,多次诚邀徐悲鸿与夫人廖静文女士到石家花园居住。1942年,徐悲鸿在这里筹办了中国美术学院,张大千、吴作人、李瑞年等著名画家都曾担任研究员。“中国美术学院”也成为中国现代美术的奠基机构之一。

抗战期间,为唤醒广大同胞的救亡之心,徐悲鸿先生在石家花园地下室里,相继创作了《风雨鸡鸣》《负伤之狮》《巴人汲水图》《巴人贫妇》《田横五百壮士》《庭院》《愚公移山》等惊世之作。以笔为剑,投身抗日洪流之中。

徐悲鸿《巴人汲水图》/大石坝街道供图

这所老宅,经历了抗战那段动荡艰辛的岁月,在它矗立在大石坝山头的80多个年头后,依旧保留着闹市里的一隅清净。

斗争精神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被人淡忘,它会因岁月的沉淀,时代的更迭再翻新篇。

第十兵工厂便是其中的代表。

在那段峥嵘岁月中,作为抗战时期生产新型炮弹最多的重要兵工厂,秉承工业救国的思想,默默支撑着当时几近破碎的山河。

历久弥香,再现芳华。

如今的第十兵工厂内树木苍翠,景致怡人,静谧中已经寻不到当年战争年代的踪迹。老工业基地不老,只是暂歇,而今的它终于焕发生机,作为江北区重点文创项目,正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时代。

一步入老厂区,便能感受到浓厚的“兵工”气息。道路两旁废弃厂房的围墙上绘上了飞机、自行车、摩托车等图案,这些图案被赋予了机械的生命,一下子让厂房有了文艺范。同时也提醒着我们,不能忘记战争所带来的伤痛,要不忘初心、自强不息。

“惟有文字性,万古抱根柢”。

1944年,由*领导创办了蜀都中学,提出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必须读书”的口号。

蜀都中学表面上是一所私立中学,但实际上是由中共中央南方局秘密创办的爱国民主运动堡垒,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和统一战线渊源的名校。

他们中有的积极投身革命武装斗争,为推翻旧中国而英勇战斗;他们中有的成为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骨干,担任我党的中高级干部和技术方面的专家学者。

学校从创办到结束,虽然只有6年时间,但是在这期间,学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争取了许多知名人士,培养了大批干部,掩护和转移过不少革命同志。是当时重庆地区党员活动的主阵地之一。

琢,是雕磨

是传承创新的蜕变

走过那段光辉岁月,大石坝这块璞石正闪烁着它独特的高光。

或是一点明朗清晰的笔触,或是一抹陆离斑驳的色彩。这都是岁月传承下来的文化之韵,时间雕镂后的艺术之美。

坐落于大石坝郭家院的国立艺专“黑院墙”便是鲜明的代表。

它的原名本为郭家院,本是四合院式的院子。国立艺专的师生觉得这名字土气,于是将其改名为“果家园”。又因郭家院子的院墙通体涂有黑漆,灰暗陈旧,附近唯此一家,远近闻名,所以师生们又称它“黑院墙”。

自磐溪“黑院墙”开课以来,先后聘请了一大批著名教授及社会名流担任专职或兼职教师,这批优秀画家及教育家在此辛勤付出,培养出大批优秀学生。国立艺专在磐溪“黑院墙”存在的整整四年,是西迁征途最辉煌的四年,不少学生后来成为新中国美术教育的奠基者。

中国著名画家、教育家潘天寿不禁感叹:“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史绕过国立艺专就黯然失色,而绕过磐溪就定然会支离破碎。”

目前,这个承载着文化与艺术的旧址,正准备迎接新的身份。黑院墙遗址文化地标建设即将启动,黑院墙国立艺专旧址分历史文化展示区、艺术作品交易区、群众文化展示区三个部分打造文化主题公园,带领世人重温抗战大后方中国美术的辉煌历史。

闹市之中寻一处恬静,恬静之中寻一丝安宁。能婴书院,则像一处避风港,是快节奏生活中的一份调味剂。

能婴书院前身为前卫厂幼儿园,是大石坝街道打造的“磐溪文化珍珠链”上的明珠之一。“能婴”一词出自老子《道德经》,寓意回到如婴儿般的浑厚、纯朴、自然的生命状态。千年以来,书院乃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和思想的渊源,在教育上实乃重要。如今,虽无法延续书院的历史,但书院的精神可传承,故取名“能婴书院”。

“竹屋纸窗无限好,观书学字不妨清”。

能婴书院主要开展书画培训、艺术研修活动,通过藏书、教育、研究为学术主题,打造传统文化交流平台,为学者们提供各抒谠论和自修的一个地方,成为了都市里暗藏的“桃花源”。

艺术来源于生活,也受启发于生活。如果在大石坝倾力打造的磐溪版画院内游览一番,定会发现其中所蕴藏的艺术真谛。

磐溪版画院致力于让版画走进社区/大石坝街道供图

磐溪版画院主要侧重于“社区版画”培训,对象则以社区居民为主,通过引进全国性刊物《中国少儿版画》编辑部、“李永永版画工作室”入驻,引导有一定影响力的磐溪版画院成立文化运营公司,走市场化的道路,强化自身造血功能,进一步提升影响力,让版画走进社区,走进生活,走进每个大石坝人的家中。

琢,终成器

一块新旧融合的宝地

当璞石经过巧夺天工的雕琢以后,它的纹路已经渐渐清晰,它的色泽已经渐渐鲜明。正如大石坝这块宝地,发展到今天,与过去的虚与实、动与静、快与慢、广与合交织在一起,已成为江北乃至重庆版图中的瑰丽宝玉,正彰显着厚重的生命力。

这里的文化因岁月洗礼而经久不衰,这里的风景因新旧融合而焕发新貌。新旧在这里交织,也在这里融合。

大石坝,如今已是融旧立新创文旅的宝地。

身处东原悦荟,你定会在其中感受到都市独有的魅力以及大石坝当下的兴盛。

在全球范围内首创细胞状的外观设计下,这座位于大石坝中心又背靠千亩森林公园的建筑体,看上去就是一个“会呼吸”的商业综合体,活力盎然。

或是忙里偷闲,在这儿喝一杯咖啡,看一场电影,都是心灵的慰藉。

哲学家曾说过:生活本就是一门穿越昼夜的艺术。

那么在东原悦荟,便能轻松感受到这门“艺术”的奥妙了。

在上石门大桥之前,存在一处“光的胜地”。这便是齐祥云灯饰广场。

作为全市最大的灯饰广场,品种繁多、款式新颖,能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以灯饰为基础向家居建材产品延伸,打造别具一格重庆齐祥灯饰建材网创产业园,24小时“线上预约、线下体验”新模式获国家专利。

这里的光造就了万家灯火,这里的人烟构成了今天的大石坝。

“民以食为天”。

大石坝的美食数不胜数,五味俱全。其中最具代表的当属全国知名(全国76家连锁店)的网红店——“九村烤脑花”。

每个夜晚,这里人流如织,宾客满座。“饮一杯酒,吃一口脑花;聊一席话,叹一句人生。”

大石坝的夜生活便正式开始了。

于市井之中,尝遍百味。

于闹市之外,细品茶香。

九村茶市 /大石坝街道供图

九村茶市便是隐藏在都市之中的一处修身养性之所。它和石家花园、磐溪石虎一样,坐落在这个宁静优雅的九村,仿佛是一处不同于外面烟火气息的世外桃源。

气韵温雅的紫砂茶具、细腻敦厚的陶瓷茶具、新颖别致的工艺茶具以及各类质朴高雅的木制茶几陈列有序。静下心来,细细品茗,时间便好像挣脱束缚,慢了下来。

璞玉浑金,琢石成器

大石坝的每一块砖、每一面墙、每一株花草,诉说着光阴的故事,留下岁月的烙印。一路走来,大石坝从一块璞石历经千秋万代的考验,蜕变为一块宝玉,但这并不是完结。

“人生百年有几,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

未来的大石坝,定会将历史的厚重延续,将艺术的底蕴传承,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这块宝地的生命力。

融旧立新创发展,磐溪璞石琢成器。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李宏)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