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迷开悟侃烦恼(二O二)

破迷开悟侃烦恼(二O二)

首页传奇手游圣裁大道无限刀更新时间:2024-09-18

古代贪官轶闻录(之三)

王亶望惊世贪案

标题提示:震惊朝野的大案◎胆敢向皇帝行贿◎钦差大臣中圈套◎以惨酷取味◎令乾隆恶心的鸳鸯裤

震惊朝野的大案

欲问:“谁是清朝第一贪官?”答必和珅。

有其一必有其二。那么,“大清二号贪官又是谁?”毫无疑问,非王亶望莫属。

乾隆年间,震惊朝野的甘肃“捐监冒赈”大案,主谋则是王亶望。贪污数量之大,延续时间之长,涉及官员之多,惩处罪犯之严,连乾隆帝亦惊呼:“为从来未有之奇贪异事”。

王亶望一人引发全省官员断崖式贪腐,现代人则称幽他一默:“贪官界的一朵奇葩”。

欲知甘肃冒赈大案的来龙去脉,须从王亶望发迹聊起。

王亶望是江苏巡抚王师的儿子,为父一生清誉在外。乾隆帝第一次下江南,特别召见王师,并亲笔题写“吴会风清”赐予王大人。

王亶望为乾隆年间的举人,后来拿钱买了个知县,几年后混得风生水起。他的升官之道,就是金钱开路。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王亶望调任甘肃布政使,即为主政一方的最高地方长官。

《清史稿》:“甘肃旧例,令民输豆麦,予国子监生,得应试入官,谓之监粮”。

捐监,是清朝一种特殊的官吏选拔制度,简单来说,就是一些想要做官的人士,通过科举考试考不上功名,士民缴纳一定数量的豆或麦,就可以得到国家最高学府国子监的监生资格,从此享受与秀才同等的权利。

拿粮食换文凭弊病太多,乾隆帝曾一度废弃监粮制度。王亶望上奏朝廷,强调甘肃民贫地瘠,还是实施捐监旧制为宜。不久乾隆帝下诏准许肃州、安西沿用旧制。

王亶望得鸡毛当令箭,则在全省恢复监粮旧制。还“开创性”地规定,将原来每名监生捐粮43石,改为收银子47两,另加办公银、杂费银8两,合计监生共付银两55两。这样监粮一下子兑现为白花花的真金白银。

王亶望在进行监生资格拍卖的同时,还向朝廷谎报甘肃连年旱情严重,所捐监粮全都用以赈灾了。′

实际上,他把捐纳的银两全部私分了,除行贿上司,还不忘塞钱封住属下官员之口。当然,王亶望经手三分肥,贪赃最多。

源浊流必污。全省多半大小官员参与了“捐监冒赈”的贪污侵吞活动。

王亶望为笼络各级官员,瞞上欺下,时常邀至兰州酒家,利用赃款大吃大喝。

史书载:“宴会为费至巨,一烧烤席须百余金,一燕菜席须八十余金,一鱼翅席须四十余金,等而下之,为海参席,亦须银十二两。”

属下官员为了捞取更多的油水,对上司王亶望行贿招数无所不用其极。

皋兰县知县程栋调派能工巧匠为王亶望盖房,为赶在冻期来临前建好房屋,令工匠用热水和泥,计费银20000兩。作为对程知县的回报,每年灾赈报销时,王亶望让程栋多报一二万石赈济粮银。

花小钱能讨得大便宜,于是,各州县官员纷纷效法,送钱名目繁多,什么节礼银、盘费银等等,少则几百两,多者上千两。

王亶望收银子有个规矩,下属送银子不能让他看见,否则分文不收。属下马上换个手法,行贿时把银子藏在酒坛里,上面用泥巴封严坛口;或是将银两掩在菜筐内,让仆役堂而皇之抬至官署。再则是,通过门卫代为转交。

民谣最能反映民声。当时流传王亶望待客之价:“一千见面,二千便饭,三千射箭(陪玩)”。巩昌知府潘时选赴藩司衙门,有要事求见王亶望,未果,自掏腰包送银百两,王认为这点钱分明打发讨饭的,不予理睬。

山高皇帝远。乾隆对于王亶望这一切秽行都蒙在鼓里,认为王亶望是位干练之臣,到甘肃仅半年,捐监人数达19000名,捐豆麦达82万斤,政绩突出,治陇有功,于是一道谕旨将其调往浙江升任巡抚。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王亶望离任时,搜括的钱财,雇上数百匹骡子驮载,招摇过市。

常言常:人算不如天算。王亶望捐监冒赈,私留捐银案件的暴露,颇带天意,连乾隆亦直叹:“舞弊若此,安得不受天罚!”

事件经过是这样的:就在王亶望离开甘肃第七个年头,即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甘肃境内的撒拉族人苏四十三,因不满清政府的民族歧视和压迫,率领撒拉、回民起事反清。

乾隆派阿桂将军率兵围剿义军,阿桂多次奏报,由于甘肃地区时常阴雨,延滞用兵。

又报,官军已将苏四十三逼到兰州城外华林山上,大雨连绵不断,华林山久攻不下。

冥冥之中,老天爷在揭穿王亶望所奏报的甘肃连年干旱的谎言。

乾隆由此联想到。王亶望主政甘肃,连年奏报地方干旱,其中必有冒赈之嫌。

王亶望任浙江巡抚时,乾隆曾令阿桂前往杭州勘察海塘工程,发现王亶望等人有冒领朝廷救济饷银的贪赃行为。王亶望做贼心虚,自愿向海塘工程捐银50万两。

王亶望在甘、浙两地的种种反常迹象,引起了乾隆帝的高度警觉,便传旨在甘肃的阿桂,平叛之余弄清王亶望当年监粮改捐,有无枉法舞弊的违法行为。

很快,王亶望冒赈贪污一案浮出了水面。此案涉及赃银多达1000余万两。抄没王亶望财产折合白银300万两。

最后经朝廷会审,由王亶望一手主导的贪腐大案,共涉及大小官员100多人,判死刑57人,发配56人。

王亶望属首犯,罪大恶极,斩首后还连累子孙。已经捐官的3个儿子全部遭到革职发配。6岁以下的8个儿子则交山西巡防,在老家严加管束,年滿12岁后全部发配伊犁。

直至乾隆五十九年,乾隆帝突然想起王师的功绩,大发慈悲,才改变王亶望8个儿子遣送边疆的旨意,准许回老家居住。

胆敢向皇帝行贿

皇帝,贵为天之子,自视收受地方珍宝是天经地义的事,美其名曰“纳贡”。

各地进献皇帝的贡品琳琅滿目,价值连城。试想一下,普通臣子送何礼品能瞧得上眼?再者,向帝王行贿,难道不怕被扣上贪腐的坏名声?

有鉴于此,敢于向皇帝行贿者,不是胆大妄为,就是利令智昏。

王亶望无所顾忌,竟敢一次又一次地向乾隆帝行贿,有的是直接的,有的则是间接的。行贿总是有所求,王亶望亦不能免俗。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乾隆帝临幸天津,王亶望乘拜见之机进献金如意,物件上饰有大且圆润的珍珠。寓意事事如意。

不过,乾隆帝没有接受,但领会其买官意图。次年,他便提升为布政使。

其实,乾隆帝对于王亶望所敬献的礼品中,也有动过心的。1781年,王亶望进贡过乾隆帝玉瓶、玉山子等珍贵器物,皇上见了爱不释手,只是碍于祖宗成法,乾隆帝不得不把这些东西全部退还了原主。

后来,乾隆帝对这两件宝物念念不忘,他在察看王亶望抄家物品时,特意留神这二宝,然而在上缴的物品中却不翼而飞。可见“前腐后继”古已有之。

尝到甜头的人,总想再尝更大的甜头。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乾隆南巡期间,身为浙江廵抚的王亶望认为,这是千载难求的媚上机会,于是为乾隆帝提供住宿食用等物品,极为奢华。

这次不但没有讨得皇上的赞许,还被教训了一顿:“朕此次南巡,主要是视察民风民俗,不是游玩。你如今搞得如此奢华浪费,朕实在不敢享受呀,以后不可再这样搞了。”

乾隆帝一边享受着王亶望提供的奢华条件,一边说些冠冕堂皇的话,对于久经官场的政客而言,司空见惯了。故此,王亶望常骂不惊。

官场潜规则告诉他,为官一方,对九五之尊竭尽地主之宜,必须的!倘若怠慢,落得个目无君王的罪名,那可得吃不了兜着走。

王亶望算计到家了,对皇上体贴入微的服务也是一种行贿形式,花官府的银两,投资私人情感,假公济私捞实惠,何而不为。

钦差大臣中圈套

王亶望向朝廷奏报甘肃连年旱灾严重,不仅减少当地上缴税赋,而且获得朝廷大量赈灾饷粮。

好景不长。乾隆感到内中必有隐情,便派和珅前往甘肃巡视。

王亶望听说和珅作为钦差大臣来陇,非常惶恐。一旦查实,给自己定个欺君之罪,脑袋非搬家不可。

王亶望与同僚谋划再三,达成共识,只有玩转和珅,才能瞒过皇上。成败与否,全在这一锤子买卖。

人性总有弱点的。拿捏和珅必抓其软肋:极大地滿足其虚荣心与口福,二者缺一不可。

以盛大隆重欢迎仪式,以满足和珅虚荣心理。当和珅一行进入兰州城门,只见整齐的骑兵为他列队开道,旌旗队伍紧随其后,为他摇旗呐喊。

和珅被这阵势吓了一跳,尚未反应过来,一支唢呐方阵迎面而来,高奏热烈欢快的迎宾曲。紧接着,喇叭方阵、笙箫方阵,又掀起一拨欢乐的浪涛。

和珅骑着马徐徐行进在兰州大街上,只见大道两旁摆满了鲜花,大小店铺张灯结彩。和珅在官署前下马,兰州府的官员列队向这位中央大员行礼致敬。

如此隆重的欢迎场面,完全出于和珅的意料,一路上和大人如浴春风,笑容满面。

款待和大人的是全羊席。王亶望喚来厨娘,给贵宾一一介绍菜肴特点,厨娘讲解到哪一肴,王亶望便请和珅品尝哪一种菜。

和珅不止一次吃过最高档的满汉全席,然而,比起面前全羊宴逊色三分。一种羊在厨师手下竟能烹饪出260多道菜。

王亶望给来宾介绍说,这席全羊大筵,虽是皆用羊烹饪的美味佳肴,但菜名里无一“羊”字。

“千层棉丝”原料取自羊的口腔软骨,和珅夹一筷放在嘴里,觉得又绵又软,满口鲜香。而“釆闻灵芝”又嫩又滑,回味无穷。

厨娘讲述,这道菜取自300只羊的唇肉,其余部位全部丢弃。因为羊的美味皆集中这个地方,其它部位腥臊,不值得用。

“釆闻灵芝”是取用羊鼻那块小圆肉做成,比羊唇更精美。“氽千里风”取羊耳中间一段,切成细丝,用清鸡汤汆成;“喜望峰坡”取用羊鼻梁骨两侧的肉,质脆而嫩;“天开秦仓”取用羊耳根下明堂骨的两块小耳,味美形奇;“明开夜合”取用羊眼皮,醇而不腻;“饮涧台子”取材于羊下巴颏,清素不膻。

还有什么“水晶明肚”、“七孔灵台”、“凤眼珍珠”、“烤红金枣”、“酿麒麟顶”、“鹿茸凤穴”……,这些菜肴名字,令吃遍天南地北的和珅闻所未闻,不知下箸吃什么是好。

和珅大发感慨道:“王大人,你年年上报朝廷说甘肃大旱,民不聊生。不过,据本官看来,甘肃还是很富足嘛!”

王亶望本想用羊宴堵住和大人的嘴巴,求得“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不料,弄巧成拙,欲盖弥彰。

王亶望连忙搪塞说:“本陇(甘肃古称)虽不如南国富有,看在和大人自京城远道而来,微臣怎能不聊表迎客心意?”这话说的多得体,逗得和珅心花怒放。

和珅临行前,王亶望又馈赠两箱贵重礼品。

俗话说:吃人东西嘴软,拿人东西手软。和珅回京后,在乾隆帝面前一个劲地说王亶望的好话,让这个大贪官逍遥了七八年。

纸包不住火。甘肃冒赈案东窗事发,乾隆帝震怒之余问和珅:“朕一生最恨为官者贪,为今之计,和爱卿心为何如?”

和珅应对:“奴才以为,甘肃一案事有委屈,该*不该*,该*谁的脑袋,当交付众议,再行圣裁。”

和珅与王亶望彼此有扯不清的瓜葛,为了不致拔出萝卜带出泥,节骨眼上,和珅一脚把皮球踢给了众臣。

文武百官,如蚊排衙,噤若寒蝉。人人心知肚明:若说朝纲废弛,哪桩哪件不是你和珅祸祟?要说夷治腐败,哪件能脱了你和珅的干系?明哲保身,只是沉默罢了。

以惨酷取味

清代姚元之在《竹叶亭杂记》载道,王亶望是有名的吃货,不仅嘴刁,而且“以惨酷取味”。

他担任甘肃布政使时,兰州城外有一家酒馆,烹调的驴肉美味异常,因而生意兴隆,每天接待上千顾客。王亶望亦是常客。

酒馆烹饪驴肉很血腥,也很残暴。草驴买回后,每天都灌以大量白酒,醉后用木棒敲打全身。这样喂养三天后就可以宰*。

*驴时,先将驴站立,头尾四肢都固定在木桩上,然后用滚开的热水将驴毛烫软,再用快刀刮掉。驴子哀嚎不断,几里地外都能听到惨叫。

酒家按客人指点位置割肉下锅,待到顾客吃完,驴子尚未彻底断气。

清末徐珂在《清稗类钞》载,王亶望特爱吃活驴肉炒肉丝,每隔三天就要吃一顿。故此,官署后院的厨房中有专门养驴人,9头驴子个个肥硕而健壮。

王亶望传话要吃炒驴肉丝,厨师就往驴身上肥腴部位割下一块肉,立即切丝爆炒,这样的肉丝既嫩又脆。

可怜驴子伤口鲜血淋漓,厨师则用烧红的烙铁烙之,流血即止。此时驴子疼得活蹦乱跳。伤口愈合后,等待再次挨刀。

驴子很怕王亶望,只要他跨进驴棚,必有驴子遭殃。于是,驴群一见他的踪影,吓得惊叫不已。

王亶望还喜欢吃鸭子,而且必须是填鸭。府上有专门养鸭人,饲养方法有独特之处。取绍兴酒坛,敲掉底部,把鸭子放进坛中,头颅伸出坛口,然后用稀泥封住坛底,仅留一个小洞供鸭子排粪便之用。

填鸭每天喂给动物油和饭,六七天即可宰*。这种鸭子的肉肥润且细嫩。王亶望想吃鸭汤燉豆腐,厨师就*上两只鸭子熬汤。

显而易见,暴殄生灵,恰恰暴露了饕餮者暴戾恣睢的本性。

令乾隆恶心的鸳鸯裤

十贪九好色。王亶望贪恋女色很奇葩。

据《清稗类钞》记述,负责查抄王亶望府邸的浙江巡抚陈辉祖,从王家抄出300多万银,其它珠宝财物无数。

王亶望除了贪污,还非常好色。从他卧室抄出一件裤子,令所有查抄者感到惊异。

此裤式样特异,四条裤腿,尺寸非常大,上面写有“鸳鸯裤”三字。至于这条裤的功用,史书并无详解。

不过,有臣下解释,四腿裤为男女鱼水之欢时便于“黏在一起”。如此污秽不堪,伤风败俗,气得乾隆帝掷裤于地,怒斥道:“公卿宣淫,一至于此!”并传旨,禁绝任何人穿这种裤子。

后来摸清,四腿裤是王亶望为小妾吴卿怜特意创制的。

吴卿怜,又名苏卿怜,因父母早亡而沦落青楼。她能歌善诗,色艺兼胜,成为苏州城有名的歌妓。

吴卿怜15岁那年,时任浙江巡抚的王亶望在妓院寻花问柳,奉她为尤物,便以20000两白银将其赎出,娶为小妾。

王亶望对吴卿怜宠溺有加,在景色旖旎的西湖边,为其修建了一座“迷楼”。王亶望亲撰一副对联挂在吴卿怜的卧室里:“色即是空空是色,卿须怜我我怜卿”,楹联不仅对仗,而且嵌入了小妾“卿怜”之名。

“君生天天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王亶望与美娇妾男欢女爱四春秋,随着甘肃案发,夫君人头落地,吴卿怜又被人转手进献给了和珅。

在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中,沉渣泛起寻常事,这一奇象亦发生在“鸳鸯裤”上。

就在“鸳鸯裤”绝迹200多年后,于清末宣统三年,一位小报记者意外地发现这种污秽之裤竟然出现在天津裁缝店里。他在报道中这样陈述:

“余在津寓居时,偶过成衣肆(店),见案上置一纨裤,其尺寸大异于常制,裤凡四足,殆既,仿王亶望旧式,而效尤者询系雷振春私定制之件。”

记者惊叹之余,随后用画笔绘下了“鸳鸯裤”的样子。接着向成衣肆掌柜打听才知晓,系仿制当年从王亶望家抄出的“鸳鸯裤”。因为样式过于特殊,所属于昂贵的定制之物,而定制这条裤子的人,则是袁世凯麾下北洋军统领、震威将军雷振春。

当年,王亶望做裤尚属隐秘而为,到了清末,这种污秽之物反而堂而皇之亮相在京师衣肆之内,作为时尚标榜物,公开定制售卖,实属历史倒退行为。

一家两巡抚,父廉子贪,人生际遇迥然不同,不能不说是清史一大奇观。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