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间赛跑
是一些人的工作常态
医生抢赢时间
为患者挽救生命
农业科研人员缩短作物生育期
提升育种效率
古籍修复师加紧整理补缺
延续古籍“生命”
……
五四青年节之际
我们走近三个不同行业的年轻人
讲述他们与时间赛跑的故事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移植中心副教授谢坤林。新华社记者 杨进 摄
2018年博士毕业的谢坤林
现在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移植中心副教授、科室管理后备人才
主要从事肝胆外科和肝移植工作
对一些病人来说
换掉肝脏是不得不选择的治疗手段
但是传统活体肝移植对供体腹部创伤非常大
不少捐献者考虑到由此带来的身心创伤而却步
我国每年有大量病人因供体短缺
最终没有等到肝脏
争取更多的供体对挽救病人生命非常重要
微创供肝获取是缓解供体短缺的一个重要手段
谢坤林所在的团队既具备微创肝切除技术
又具备肝移植技术
他们将平时微创肝切除积累的经验应用在肝移植手术中
尽可能降低对供体的创伤
自回国工作以来
谢坤林已参与完成500余台肝脏手术和100余台肝移植手术
他说
“医生的职责就是和病人站在一起,与时间赛跑、抗击病魔”
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研究员王森。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
2021年博士毕业的王森
现在是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的研究员
主要工作是植物工厂育种加速器的研究开发和应用
传统作物育种周期长、效率低
加快种业科技创新,突破快速育种技术难题
是王森及其所在团队的主要攻克方向
通过多年攻关
他们解析了“光—温—营养”耦合调控作物快速繁育关键技术
实现水稻生育期减半、65天左右收获
又相继探索大豆、玉米、小麦等主粮作物
以及油菜、棉花和苜蓿等作物的快速繁育关键技术
目前,科研团队已经汇总了72类作物、1300多种光配方的数据库
通过这种技术培育出来的作物品质与大田作物无异
如今,他们还在新疆和田沙漠温室成功试种快速繁育的水稻
王森说
“把农作物生育期缩短,培育更多种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古籍修复师唐陈韵。受访者供图
“95后”姑娘唐陈韵
是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的一名古籍修复师
从事古籍善本、书画、档案文书、碑帖拓片等文献物品修复
拆线、配纸、调浆糊、托裱……
古籍修复至少需要20多道工序
修复师不仅需要长期重复这样的操作
还要面对霉变、虫蛀、絮化等不同受损情况
一般受损较为严重的古籍要经历几个月甚至几年的不断修复
对大多数人来说极具挑战性
但在唐陈韵眼中
每一份古籍或字画都是独一无二的
每一次的“重复工作”都是在了解一段新故事
据介绍,四川古籍藏书大约在200万册以上
而大量古籍因各种原因正在飞快地湮灭
她说
“作为一名年轻古籍修复师,应该加快速度,修补好每一件受损的纸质文物,让它们能够更好地保存下去,让大家能够了解更多的历史”
记者:杨进、张海磊、胥冰洁
配音:尤祥宇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