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小把戏”,这部92年神作,对成人世界的暗讽不输周星驰

“我们都是小把戏”,这部92年神作,对成人世界的暗讽不输周星驰

首页动作格斗龙珠时空乱世更新时间:2024-05-11

很多人的童年里,可能没有《龙珠》,没有《柯南》,没有《哆啦A梦》,但肯定有这个名字——《三毛》

这个因为营养不良身子小脑袋大,而且只长了三根头发的漫画人物,伴随了大多80、90后的童年。

“三毛”这个形象,出自大名鼎鼎的“三毛之父”张乐平先生。早在1935年,张乐平在画宣传画的时候,三毛就诞生了。

到今天,“三毛”已达84岁高龄。

不少读者看到的《三毛》漫画,应该是1947年正式连载于《大公报》的《三毛流浪记》。

借助三毛的故事,张乐平刻画了一个旧时代被奴役、被欺负、被凌辱、被残踏的流浪儿童形象,同时也揭露了人间的冷酷、残忍与丑恶。

到1992年的时候,著名第五代导演张建亚将《三毛从军记》搬上了大银幕。

虽然这部电影在当时是一部彻头彻尾的儿童喜剧片,但如今看来,它的深刻,绝非“喜剧”二字这么简单。

《三毛从军记》虽然讲述一个穷孩子参军求生的故事,但它没有旧时代被压迫者的苦大仇深,也没有战争片应有的壮怀激烈,反而处处是笑料,包袱和梗层出不穷。

小时候我们看它从头到尾开怀大笑,可如今再细细品来,笑声之余却满是人间苦难的辛酸。

《三毛从军记》本就是一部特别的,不按套路出牌的电影。

开篇即戏谑:本片全无虚构,如有雷同,不胜荣幸。

故事发生在1938年,“77事变”后不久,日军开始了大规模侵华,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这时候,大街上的流浪儿童三毛(贾林 饰),听到委员长关于征兵的动员后义愤填膺:

(岳武穆即岳飞)

他也要参军。

来到征兵长官面前,三毛自称“岳武穆”,没想到这个机灵抖得长官开心,稀里糊涂就收了三毛当兵。

与三毛一起应征入伍的,还有街上的老油条老鬼(魏宗万 饰)。

和三毛立志报国的雄心壮志不同,老鬼参军就是为了混口饭吃。

加上这次,他已经是第四次参军了,军队里人人认识他,长官更是调侃“你个老鬼,把这当客栈了”。

不过,油条自有油条的好处。三毛和老鬼,一个新兵蛋子,一个老兵流氓,就这样一起进了军营。

《三毛从军记》从这里才算正式开始。

三毛和老鬼,代表了当时人们参军打仗的两种普遍心态。

三毛是愤青,他参军就是为了保家卫国,报效国家,成为岳武穆。

老鬼是老油条,反正不参军他也无法苟活于乱世,不如参军混口饭吃,运气好还能*敌立功混个一官半职。

所以三毛和老鬼,刚开始是不对付的。

老鬼吃饭的时候不给三毛匀一点,还把他绊进了饭缸。

可两人渐渐熟悉后,也就没有什么隔阂了。军队里普遍都是这样相互感染,战友情也就此催生。

抬木头,三毛反而被老鬼用木头“抬走”。

抡大锤不小心抡掉锤头砸死战友,三毛反而没事人一样掩护老鬼。

后来,老鬼在日本人炸弹里救了正在洗澡的三毛,

三毛在老鬼参加敢死队的时候陪着他出生入死。

两个人的战友情也就此结下,以致于到最后空降缅甸,是老鬼陪着三毛一起“终老”。

电影中,三毛和老鬼的感情,是最不戏谑,最不喜剧的部分,反而在荒诞里透出些许温情。

可以说没有老鬼,就没有三毛。

其实这部电影,并没有严格完整的故事,反而有点像大杂烩,但正是这大杂烩,让影片从头至尾充满了各种荒诞不经和黑色幽默。

那星星点点散落在全片的细节、段落和桥段,把《三毛从军记》构筑成了睿智、滑稽而又辛酸的童话寓言,也让它成了中国漫改真人电影不可逾越的一座丰碑。

我们暂且把电影拆解,看一看《三毛从军记》儿童和喜剧表象下的各种触目惊心的深刻。

1、戏谑

作为漫改电影,《三毛从军记》从头至尾都充满了戏谑。

影片开始就上演了一出黑白默片中经典的“猫鼠游戏”,三毛因为扔鞋砸到警察,而被满街追赶。

三毛上蹿下跳,把下边追赶他的警察耍的团团转,所到之处鸡飞狗跳,不亦乐乎。

这段黑白色的追逐戏,颇有卓别林默片的风格。

被抓后,三毛用当兵作为幌子逃脱了警察。但进了军营,导演也没停下他戏谑的脚步。

上一秒还是国民党大兵踢正步的场景,下一秒就是一群鹅乌泱泱在跑。

训练完上战场,首要的工作是修理掩体。

三毛操着排骨一般的身体,挖了半天也没挖下一楸土。

好不容易挖完了,长官又下令:再往下挖一尺。

三毛一脸疑惑问老鬼:啥情况?老鬼答:打起来你就明白了。

战斗开始后,三毛才明白,每个战士都要带个小凳,站在上面射击。这样阵地丢失后,日本鬼子进来就啥都看不到了。

这个设定有多戏谑?

一方面,长官们其实在打仗前,就想好了退路,即丢失阵地后应该怎么做,不知道是未雨绸缪还是心里没底;

另一方面,顺便还嘲讽了日本人的个头,毕竟“倭寇”。

战场前的劳军,更有意思。上海各界名媛穿着清凉前来跳舞,引得台下一片欢呼。

两位长官的望远镜,竟像活了一样自己“飘”了起来。

这种将心态表象化的表现手法,在那个年代,足以让人啧啧称奇。

2、暗喻

《三毛从军记》的深刻,当然不仅仅停留在漫画和喜剧般的戏谑和表达。

片中穿插着多处暗喻的情节的镜头,彰显着导演张建亚对历史的见解和对那个时代的解构。

三毛刚进军营的时候,有一个穿插的镜头,一帮日本军官坐在餐厅里等待用餐。

当餐点端上打开一看,是一个中国版图状的蛋糕,上面毫不隐晦地写着“CHINA”,被政客们刀刀分食。

而众人大快朵颐之际,蛋糕后若隐若现的,

是前方战场鬼子的战车和炮火,是中国土地的沦陷和民族的危亡。

这“分食”的暗喻,像极了晚清那副《时局图》。

从这些场景,我们很容易能看到作者家国天下的民族情怀和重提历史的责任感。

天下大势之下,像三毛这种无名的“岳武穆”,也只能在台下做做当岳飞的春秋大梦。

或者在三毛的睡(yi)梦(yin)中,拯救长官的生命,

得到武器*敌立功。

一将功成万骨枯,岳武穆终归只能有一个,而像三毛这种底层士兵,大多是将军军功章上百万英魂中的一缕罢了。

3、反讽

《三毛从军记》情节的进展,是依靠许多黑白胶片风格的伪纪录片片段串联的。

这种影像处理让我们时常有“出戏”的感觉,就像三毛的故事真的发生在那个年代。

甚至为了真实性,导演请来了特型演员孙飞虎来扮演蒋介石,他饰演的蒋介石甚至受到了蒋经国的认可。

这份细心,也让《三毛从军记》的反讽意味更为强烈。

三毛炸了炮兵阵地立了军功,接受了委员长的亲切接见和嘉奖。

可在拍照见诸媒体的时候,高高举起锦旗遮住自己的三毛却连上镜的机会都没有。

参加敢死队立下军功,三毛拿命换来的,是一个去师部报道的机会。

可到了师长身边,三毛才发现,作为立功的英雄,他荣升成了一个“仆人”。

替师长退茶倒水洗衣服,跟着师长夫人偷情,给师长儿子擦屁股,是他每天的日常工作。

在这,他学到了“该看的看,不该看的别看,让你看的没看也看了,不让你看的看到也没看”。

他学到了“再议、再讨论、再研究”。

在三毛心里,干这些事也算是另一种方式的报效祖国吧。

不曾想前线战事吃紧,师长因贪恋舞女贻误军情。

喝醉酒的师长问了三毛一连串灵魂拷问:你大还是我大?我大还是司令大?司令大还是委员长大?委员长大还是外国佬大?

在三毛“外国佬大”的回答中,师长畏罪自*了。

可第二天,畏罪自*的罪将却被塑造成了以死报国的英雄。

风风光光的葬礼上,三毛哭成了泪人,可师长夫人却在坟头补妆,

师长儿子则拿着丧棒嬉戏。

这么看来,不论是民族英魂还是三毛这等小兵,到头来不过都是大人物操纵摆弄的“小把戏”。

抗战胜利,委员长在大大的“V”字前面发表胜利感言。

而复原的三毛则失去了人生方向,只能在一片亡灵中找寻自己的战友,期许未来或许更为悲惨的人生。

三毛成功了吗?在我看来成功了。

他立了战功,报了祖国,实现了当初参军的愿望。

可面对广告词一般的大人物演讲,三毛也终于明白了“要以无数的无名华盛顿,来造就一个有名的华盛顿;要以无数的无名岳武穆,来造就一个中华民族的岳武穆”这句话。

他就是华盛顿,就是岳武穆,只不过是无名的那种。

我们常听人说,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

别笑三毛,你我,我们都一样,都是历史洪流中的水滴,都是小人物和小把戏。

可我们又不像三毛,甚至不如三毛。

不是每个无名之辈,都能找到自己可以为之奋斗的事情并踏踏实实努力,等待应有的结果。

很多生活在底层的民众,甚至没有机会去追逐、去奋斗、去循规蹈矩。

他们不知道自己活着的意义,只好把目光投向那些毫无意义的事情。

你说,是不是?

(电影烂番茄编辑部:洋洋)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