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23 古代诗歌情感态度和语言艺术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23 古代诗歌情感态度和语言艺术

首页动作格斗神姬归来更新时间:2024-10-04

考点二十三 古代诗歌的情感态度和语言艺术(原卷版)

第一组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枕上作

陆游

一室幽幽梦不成,高城传漏过三更。

孤灯无焰穴鼠出,枯叶有声邻犬行。

壮日自期如孟博①,残年但欲慕初平②。

不然短楫弃家去,万顷松江看月明。

注:①孟博,即东汉人范滂,《后汉书》记载他“有澄清天下之志”。②初平,即黄初平,黄大仙。《神仙传》说他“至五百岁而有童子之色”。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夜不成寐,听到城楼上的更漏已经报过三更,照应了题目“枕上作”。

B.颔联写穴鼠出行和犬踏枯叶的声音,从听觉的角度直接刻画了诗人静夜不寐的情景。

C.颈联将“壮日”和“残年”相对,几十年的光阴跨度暗含了诗人经历与心理的变化。

D.全诗从幽寂的环境写起,诗人于孤寂难眠中回首往事,又由此生发出深沉激烈的情感。

2.陆游在另一首《冬夜不寐至四鼓起作此诗》中有“八十将军能灭虏,白头吾欲事功名”的诗句,两首诗表达的情感不同,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风

王勃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3.依次对这首诗各联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炎热未消的初秋,一阵清凉的风肃肃吹来,山谷林间顿时变得清爽凉快。

B.它吹散了山中的烟云,卷走山上的雾霭,使涧底和山间的房屋清晰可见。

C.凉风来来去去本来没有踪迹,它的吹起和停息却好像很有感情,合人心意。

D.当日落西山,万籁俱寂的时候,松涛响起,像是在感谢风一天的辛劳。

4.诗人为什么说风“动息如有情”?结合全诗分析说明。

三、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观田家

唐 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①不自苦,膏泽②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插秧歌

宋 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注】①劬:qú,辛劳。②膏泽:滋润作物的雨水。

5.下列对韦应物《观田家》一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韦诗首句运用白描手法,一个“新”字既写出万木逢春雨的欣欣向荣,又流露出诗人的欣喜之情。

B.“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总写农家耕作。“几日闲”更是用反问句式道出了农民劳作的艰辛。

C.“仓廪无宿储,徭役犹未已”写农夫的无存粮与徭役之苦,笔墨虽朴实,但同情之意流注其间。

D.韦诗层层铺陈的前十四句与深化主旨的尾句,用笔繁简对比鲜明,突出了作者被贬闾里的艰辛。

6.有人认为,韦应物的《观田家》相较杨万里的《插秧歌》,思想情感更深沉。请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晓发公安①

杜甫

北城击柝复欲罢,东方明星②亦不迟。

邻鸡野哭③如昨日,物色生态④能几时?

舟楫眇然自此去,江湖远适无前期。

出门转眄⑤已陈迹,药饵扶⑥吾随所之。

【注】①大历三年,诗人离开公安前往岳阳。②明星:启明星。③语出《孔子家语》:“若是哭也,其野哉。孔子恶野哭者。哭者闻之遂改之。”④物色:指物。生态:指人。⑤转眄[miǎn]:转眼。⑥扶:陪着;维护。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全诗叙写晓发公安之见闻感受,以人生感触为主线,景中融情,语言老到。

B.首联中的“击柝“明星”点明标题中的“晓”字,“复”字便见得前此已饱闻。

C.第二句中的“亦不迟”意谓柝声一歇,启明星也出现了,仿佛催人早早出发。

D.第七句照应颈联,第八句照应颔联,形成尾联分别呼应颈联和颔联的结构。

8.本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回答。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晚泊岳阳①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②失江路③。

夜深江月弄清辉④,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⑤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⑥去如飞。

【注】①岳阳:湖南洞庭湖边岳阳城。这首诗为诗人途经岳阳所写。②苍茫:旷远迷茫的样子。③失江路,指江水苍茫,看不清江上行船的去路。④清辉:皎洁的月光。⑤阕:乐曲终止。⑥短楫:小船桨。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途经岳阳而暂泊,听到岳阳城里的钟声,诗人闲卧舟中,心中不由生发思绪。

B.“空江”,写出了洞庭湖口冷寂的景象,也暗示了诗人从遐想中回过神来的茫然。

C.诗人的视线由明月转向江面,江面云水茫茫,烟霭沉沉,诗人探寻那归去的水路。

D.当诗人的注意力重返现实时,夜已深,诗人眼前呈现一片“江月弄清辉”的美景。

10.这首诗的后四句与杜甫《登岳阳楼》的后四句“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表达的情感和情感抒发的方式均有不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酬乐天八月十五夜禁中独直玩月见寄

元稹

一年秋半月偏深,况就烟霄极赏心。

金凤台前波漾漾,玉钩帘下影沉沉。

宴移明处清兰路,歌待新词促翰林。

何意枚皋正承诏①,瞥然尘念到江阴。

【注】①当初枚乘病死后,汉武帝曾下诏寻找他的后代,枚皋自陈是枚乘的儿子,汉武帝喜出望外,便立即召见,并命他当殿作赋。枚皋才思敏捷,下笔立就,从此深得汉武帝的宠爱。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稹是白居易的好友,彼此多以诗唱和,这是一首回复白居易玩月之诗的和诗。

B.“秋半”扣合诗题“八月十五”,“极赏心”则热情赞颂京城之夜月色可心之美。

C.颔联描写月色,河水的清波荡漾、景物月影之浓,都反衬中秋月色皎洁澄明。

D.颈联描写清扫旁植兰花的道路,移动宴席到月光明媚处,进而写出了让皇上赞赏的诗篇。

1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七、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人之荆门

浦源

长江风飏布帆①轻,西入荆门感客情。

三国已亡遗旧垒,几家犹在住荒城。

云边路绕巴山色,树里河流汉水声。

此去郢中应有赋,千秋白雪②待君赓③。

【注】①布帆:指帆船。晋顾恺之用“行人安稳,布帆无恙”来表示旅途顺利。②白雪:指阳春白雪,是一种高雅的楚国歌曲,也指高雅的文学作品。③赓:继续。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以记事为主,点出了所送之人沿长江西行,前往荆门,同时又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祝颂之意。

B.颔联写到昔日的三国要塞,虽已荒废,却也住着几户人家,给人以深沉的历史感,引发思古幽情。

C.颈联对友人沿途所见的山水美景进行了细致描写,读后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堪称写景一绝。

D.本诗艺术手法多样,综合运用用典、虚实结合等,语言清新隽永,状景如画,落笔不凡,让人赞叹。

14.被称为“闽中十子”之冠的林鸿对本诗推崇有加,不仅因为景色描写极尽山水之妙,还因其立意委婉含蓄。请结合尾联赏析本诗立意的委婉含蓄。

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御带花①

欧阳修

青春何处风光好?帝里偏爱元夕。万重缯彩,构一屏峰岭,半空金碧。宝檠②银钰,耀绛幕、龙虎腾掷。沙堤远,雕轮绣毂,争走五王宅③。

雍容熙熙昼,会乐府神姬,海洞仙客。拽香摇翠,称执手行歌,锦街天陌。月淡寒轻,渐向晓、漏声寂寂。当年少,狂心未已,不醉怎归得!

【注】①欧阳修天圣八年(1030)二十四岁时中进士,到洛阳任留守推官,直到景祐元年(1034)任满回京,时年二十八岁。该词作于词人自洛阳归京后的景祐二年至三年(1035--1036)之间。②宝檠:华美的灯。檠,灯架,代指灯。③五王宅:唐睿宗五子之宅。此处指汴京贵胄宅第。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项是( )

A.上片以铺叙的手法具体描绘京城元宵节的热闹。“万重缯彩”句写张灯结彩,“宝檠银钰”句写灯火辉煌。

B.“争走五王宅”写华美的车子争相奔走于王侯贵人们的府第,讽刺了以元宵佳节为机逢迎权贵的现象。

C.下片转入写元宵节人们的游乐与狂欢。人群熙熙,亮如白昼,人们携手观灯,一路欢歌,可见国泰民安。

D.“月淡”句写自然环境,月色淡下去了,计时的漏声渐稀,天快亮了。说明元宵游乐之久,夜尽欢方尽。

16.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九.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五①)

杜甫

锦官城西生事微,乌皮几②在还思归。

昔去为忧乱兵入,今来已恐邻人非。

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③。

共说总戎云鸟阵④,不妨游子芰荷衣。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4年。杜甫于760年在成都营建草堂。762年,严武入朝,杜甫送行至绵州。其后,成都发生兵乱,杜甫流亡至梓州。764年,严武封郑国公、拜剑南节度使,再次镇守成都。②乌皮几:包着黑皮的小桌。③息机:熄灭用世之心。④总戎:主帅,此处即指严武。云鸟阵:一种作战的阵法。

(1)以下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锦官城西”句写诗人在成都生计微薄,感慨世事之艰难。

B.“乌皮几”句,诗人借“乌皮几”表达了自己的思归之情。

C.“昔去”句,诗人叙写昔日离开成都,内心担忧乱兵入城*扰。

D.“今来”句写诗人回到成都后,亲眼目睹兵戈扰攘、物是人非。

(2)以下对诗歌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律诗一般只有中间两联对仗,而此诗四联皆对,属对精切,律法谨严。

B.诗人借众人的评价,从侧面称赞严武的才能,语言得体而蕴藉有味。

C.此诗尾联在语意上与第一句中的“生事微”前后呼应,可谓章法井然。

D.末句化用《离*》典故,借芰荷衣显示严武不肯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

(3)杜甫的诗内涵深刻而丰富,往往一联就有多重意蕴。此诗“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一联历来为人称道。请分析这一联有哪些内涵。

十、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7~18题。

贺新郎·西湖

文及翁

一勺西湖水。渡江①来、百年歌舞,百年酣醉。回首洛阳花世界,烟渺黍离之地,更不复、新亭堕泪。簇乐红妆摇画舫,问中流、击楫②谁人是?千古恨,几时洗?  余生自负澄清志。更有谁、磻溪③未遇,傅岩④未起?国事如今谁倚仗?衣带一江而已。便都道、江神堪恃。借问孤山林处士⑤,但掉头、笑指梅花蕊。天下事,可知矣!

【注】①渡江:指宋高宗建炎元年渡过长江,在杭州建都。②中流、击楫:《晋书·祖逖传》中载,逖统兵北伐,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③磻(pán)溪:指姜太公在磻溪垂钓,遇周文王而拜相的故事。④傅岩:在山西平陆。相传商朝大臣傅说曾筑墙于此,被商王武丁拔识于奴隶之中,后成一代贤相。⑤林处士:林逋,北宋人,隐居西湖孤山三十年,养鹤种梅以自娱。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点题,“一勺”用夸张的手法,极言西湖范围之小、容量之浅。可就是这么一湾湖水,南渡以来,竟成为君臣上下偏安一隅的安乐窝。

B.这首词为词人游览西湖时所作,以文为词,讥嘲时政,抒发了词人的愤懑之情和对国事的深深忧虑。整首词风格婉约,含蓄隽永。

C.在表现手法上,上片由西湖游乐触景生情,引出纵论国事、悲慨淋漓的情怀;下片紧承“千古恨,几时洗”而发表政见,议论国事。

D.这首词的主旨是通过近乎散文的笔法,一系列设问、感叹的句式,以及纵、横两个方面的反复对比,层层递进地表现出来的。

(2).后人评价这首词道出了南宋灭亡的原因,请加以概括,并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B组训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晋诗,完成1题。

饮酒(其十四)

陶渊明

故人赏我趣,挈壶①相与至。

班荆②坐松下,数斟已复醉。

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③。

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注】①挈壶:提壶,壶指酒壶。②班荆:铺荆于地。荆,落叶灌木。这里指荆棘杂草。③行次:次序,辈行。这里指斟酒、饮酒的先后次序。

1.首句“赏”字用得精当,试赏析其妙处。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2题。

卜算子

张元幹①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①张元幹:宋代词人,力主抗金。

2.词的尾句中,哪个字用得最精妙?请找出来并进行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3题。

广宣上人①频见过

韩愈②

三百六旬长扰扰,不冲风雨即尘埃。

久惭朝士无裨补,空愧高僧数往来。

学道穷年何所得?吟诗竟日未能回。

天寒古寺游人少,红叶窗前有几堆?

【注】①上人:佛教称德智善行的人,后来为对僧人的敬称。②韩愈一生以弘扬儒家之道为己任,排斥佛道等学说。

3.尾联意蕴丰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4题。

木兰花慢·中秋饮酒

辛弃疾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4.辛弃疾是继苏轼之后的“豪放派”代表词人,请从“豪放”的角度赏析这首词。

五、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第5题。

【双调】折桂令·酸斋学士①席上

张可久

岸风吹裂江云,迸一缕斜阳,照我离樽。倚徙②西楼,留连北海,断送东君。传酒令金杯玉笋,傲诗坛羽扇纶巾。惊起波神,唤醒梅魂。翠袖佳人,白雪阳春③。

【注】①酸斋学士:贯云石,号酸斋,元代散曲家。②倚徙:流连徘徊。③白雪阳春:古代楚地的歌曲名,风格高雅。

5.后人评价此曲在风格上颇为清秀有力,很有“清劲”之风。请结合前三句,对此作简要赏析。

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6题。

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

杜甫

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

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

欲知世掌丝纶①美,池②上于今有凤毛③。

【注】①世掌丝纶:世代都在中书省任职。②池:凤凰池。③有凤毛:南朝时谢凤和谢超宗父子文章风格和成就很出众,梁武帝称赞说“超宗殊有凤毛”。

6.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相比,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

七、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7~8题。

秋 山

杨万里

乌臼①平生老染工,错将铁皂②作猩红。

小枫一夜偷天酒,却倩孤松掩醉容。

余 杭

范成大

春晚山花各静芳,从教红紫送韶光。

忍冬③清覆蔷薇酽,熏满千村万落香。

【注】①乌臼:即乌桕。一种乔木,秋天时,树叶会由绿色变为红色。②铁皂:暗褐色。③忍冬:也叫金银花,花、茎、叶都可入药。

7.下面对两首诗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宋人的两首优美的写景诗,杨诗借乌桕、枫、松来写秋,范诗借忍冬花、蔷薇花来写春。

B.在杨万里笔下,秋山景色美不胜收,全诗弥漫着浓浓的浪漫主义色彩。但一个“错”字,却流露些许嗔怪之意。

C.范诗的前两句用“静芳”二字描写傍晚时分“山花”的静态美;着一“送”字,美好春光仿佛又有了流动感。

D.两首写景小诗一写秋,一写春;一写山树,一写山花。虽然所写季节不同,描绘景色有别,但都清新活泼,妙趣横生。

8.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秋山》的语言美。

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清平乐

张炎①

候蛩②凄断,人语西风岸。月落沙平江似练,望尽芦花无雁。

暗教愁损兰成③,可怜夜夜关情。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注] ①张炎:南宋末年词人。宋亡时,家产籍没,以卖卜为生。晚年落魄纵游于金陵、苏杭一带。②候蛩:蟋蟀。③兰成:南朝梁时诗人庾信的小字,后其被北方政权所俘,曾作《哀江南赋》,抒发故国之思。

9.“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一句具有极强的艺术性,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京口怀古

唐·戴叔伦

大江横万里,古渡渺千秋。

浩浩波声险,苍苍天色愁。

三方①归汉鼎,一水限吴州。

霸国②今何在?清泉长自流。

[注] ①三方:指魏、蜀、吴三国。②霸国:指历史上割据江左的国家。

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站在京口江畔咏古叹今,浮想联翩:长江之水奔流万里,千年的古渡口曾见证了多少往事。

B.颔联运用叠字,写出了作者的所见所感:“浩浩”渲染了水势的汹涌,“苍苍”天色烘托了他内心的愁绪。

C.第五句叙写历史上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的事实:天下曾三国鼎立,但随着历史的脚步,最终走向一统。

D.此诗为怀古诗,通过抒发对历史上割据势力兴亡的感慨,借古讽今,讽刺大唐王朝统治者的腐化堕落。

★11.赏析尾联“霸国今何在?清泉长自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5~6题。

雨后郡圃行散

杨万里

剑池一日百周遭,雨后闲来照鬓毛。

主管园林莺称意,巡行荷芰鹭宣劳。

不须见我还飞去,便与移文告汝曹。

一事恼人无问处,南山高是北山高。

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雨后到郡圃散步,以剑池为镜自照鬓毛,由此可看出诗人的闲情逸致。

B.园中莺“称意”鹭“宣劳”,两个场景互相映衬,形成一幅富有生机的画面。

C.颈联中“汝曹”指的就是颔联的莺鹭,它们见人则飞,诗人内心觉得遗憾。

D.尾联点明诗人雨后外出行散的原因,心有烦忧却无人能诉,只得远望高山。

★13.(考查语言特色)这首诗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