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龙屯上半朝天子镇乾坤:此言一出,八百年播州土司末日倒计时

海龙屯上半朝天子镇乾坤:此言一出,八百年播州土司末日倒计时

首页动作格斗吐司的末日更新时间:2024-07-29

Scene14 再造要塞

1596年,杨应龙召集8万工匠民夫,重修龙岩山城、驻扎重兵。

三百多年前的南宋末期,杨应龙的先人、播州土司杨文,为协助南宋朝廷抗元而修建了龙岩山城,这是当时南宋众多四川抗蒙方山城堡之一,位置就在今天遵义高坪镇白沙村龙岩山上,地势极为险要:三面临江,一面绝壁,只有东南方一条小路可以通往山顶。

可惜,龙岩山城还没有启用,南宋就已经灭亡了。之后三百多年间,龙岩山城便一直作为播州土司城堡,直到杨应龙重修扩建。

这时,播州与大明朝廷决裂已是早晚的事。所以杨应龙重修了龙岩山城,并在之前的建筑基础上,扩建了城堡、宫室,并加固土、月二城,成为新的军事城堡“海龙屯”。杨应龙就是打算依托这里的天险,应对即将到来的生死决战。

在南宋龙岩山城的基础上,杨应龙又新增了九处关口。前六关在正面,自下而上分别是:铜柱关、铁柱关、飞虎关、飞龙关、朝天关、飞凤关。

铜柱关

其中,铜柱关、铁柱关分居山腰南北,中间连接着长达400米的高大城墙。铜柱关、铁柱关往上要走俗称“天梯”的“三十六步古道”,每级阶梯都有60-80厘米高,以30度斜坡上连飞虎关。

飞虎关的城门后半部分,是直接开崖凿壁而成的,关内踏步和关墙,也是直接在山体上开凿而成。

飞虎关的西边,有条长1000米、深350米的“*人沟”。它为何得名*人沟?民间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称杨应龙修建海龙屯心切,曾下令每个修屯工每天必须穿破一双草鞋,穿不烂一双草鞋就意味着此人偷懒,会被吊在沟边矗立的一根杆子上示众,然后抛入几十丈深的沟中。另一种说法是1600年明军攻破海龙屯后,共斩杨应龙土司兵22617人,这些人被抛尸在这里,因而得名。

飞虎关往上,是全长292米、宽1.5—4米的登屯大道。又称“龙虎大道”,这是一条在悬崖上开凿出来的通路,它的尽头是飞龙关,这就到山肩位置了。飞龙关前后都有巨大的城门,是从东面进入屯顶的第一关。

飞龙关再往上,就是城墙高达14米的朝天关了,这是海龙屯上最壮观的一组石构建筑群。这里北望飞龙关,南接飞凤关,是海龙屯的东大门。

与朝天关紧密相连的城墙另一端制高点,则是始建于南宋的飞凤关遗址,也就是文献记载的“太平关”。这是一座阶梯式瓮城、封闭的独立城堡。考古专家们推测,飞凤关应是屯前军事指挥中心。

飞凤关就是屯东最后一道关隘,也是海龙屯的正大门,它和朝天关、飞龙关三关连成一体,以犄角之势,构成海龙屯核心军事体系。

飞凤关残迹

再往上就是海龙屯老王宫了,土司的办公起居之地。里面还有后宫建筑群,以及可供几千人饮用的水井。

海龙屯后面,自西而东则依次是后关、西关和万安关三关。前后所有关隘,都用近一米高的巨石砌筑,设想“坚壁巨垒连成一气,以拒官兵”。杨应龙还在各道城门卷拱顶的榜额上,嵌刻关名。现存“飞龙关”“朝天关”匾额,就是当年杨应龙所题。

但杨应龙并不仅是修缮海龙屯,更是建立了一个以海龙屯为中心的防御体系,其远程防御体系,还在海龙屯25公里到75公里之间外区域,以险关扼守。其中,最重要的是遵义、桐梓两县交界处的娄山关。

中程防御体系在距离海龙屯25公里至海龙屯山脚下之间,以屯为主,以关隘为辅。其中以青蛇囤最为险固。后来播州战役中,明将陈璘率三万大军由湄潭入,苦战后攻克三屯,唯青蛇囤久攻不能下,最后陈璘选择了绕道。

近程防御体系是以海龙屯和养马城为主体的军事防御体系,“四面斗绝,后有侧径,仅容一线(《方舆纪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明史》称“飞鸟腾猿,不能逾者”。

据《明史》记载,海龙屯重修完毕后,杨应龙在关口上题写楹联曰:

养马城中,百万雄师擎日月,

海龙屯上,半朝天子镇乾坤。

这时,其不臣之心已经昭然若揭。

考古学家曾在海龙屯遗址中发现了采石场。采石场位于海龙屯顶西南侧,该处拔地而起的巨大石山,为海龙屯的建造提供的源源不断的石料。紧邻巨石有一块空地为当时加工石材的地方,该地现在还可以看到采石后废弃的石头碎屑。修筑如此巨大的工程,将如此多的石料运送至工地,可想到当时杨应龙动用的民力财力之巨大。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