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方岩山》 胡振郎绘
方岩是浙江永康名胜。
早年读过郁达夫先生的《方岩纪静》。
先生是有影响的现代文学大家。曾在他《春风沉醉的晚上》感受自怜与怜人,在他“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的诗句里欣赏放达与性情,对他喜欢的地方,自然好奇。
1933年4月,先生徙居杭州。杭州与西湖,是多少文人的向往。然而,客居杭州小半年的先生却有些郁闷。似乎山水过剩的绮丽,与其气质并不相符。“来杭枯住日久,正想乘这秋高气爽的暇时,出去转换转换空气”,得到朋友相约的良机,“自然不肯轻易放过。”
是年11月,先生有了方岩之行。12月,在《申报》“自由谈”栏目,发表了《方岩纪静》。
86年后,我有幸到访浙江永康,一睹为先生所激赏的方岩之胜。
方岩在永康城外20余公里,是地标性的浙中名山。据说峰险石怪,瀑美洞奇,历代名人寻幽访胜,络绎不绝。
那天午后,日光盛炽。我离开同行的大队,独自沿先生游历的路线,由罗汉洞拾级而上,直奔方岩巅顶。
方岩山是丹霞地貌特征最明显、发育最完全的地方之一。方圆数千米,奇岩平地拔起数百米高,峰顶与峰脚面积相差无几,四面如削,峥嵘壁立,俨如擎天方柱。峰顶平切,林木葳蕤,远望如雄伟城堡,气势非凡。
岗嶝峥嵘,盘桓曲折,古木参天,古道凌空。转弯处时见香烛店,是庙会日香客云集、香烟鼎盛的证明。记不清回肠几曲,方才见到依附于壁立峭岩的飞桥石栈。飞桥尽头,崔嵬巨石豁然中开,南北对峙而成关隘,八角重檐石亭高踞其上,额曰“天门”。
“绝壁无它径,悬崖只一关。”(清·沈藻)飞桥与天门以其雄险诡奇,成为方岩山的象征。石亭曾有亭柱楹联:“天门比天高,天高也有门;门开天下见,门里天上人。”虽不讲究格律工整之类,但诙谐俚俗,克服天险的自豪溢于言表。
胡公祠居于岩顶,宏阔高大。殿堂中,官衣官帽的胡公塑像从地面直耸屋顶,大约是我看到的最大一尊傩神。胡公祠旁有佛门的慈恩寺相伴。因寺庙而起的街市,鳞次栉比。当年先生不无揶揄地写道:“许多房头,在蒙胡公的福荫;一人成佛,鸡犬都仙,原是中国的旧例。”
南方多地,有供傩习俗,傩为民间神祗。胡公名则,永康人,少时曾于方岩读书,宋兵部侍郎,因为奏免衢婺二州民丁钱,百姓感德,奉为傩神,立庙祀之。金华人之远旅他乡者,各就其地建胡公祠以祀,方岩盛名因而远播。时至今日,源于祭祀胡公的方岩庙会,依旧循例周而复始。迎案队伍除胡公神座及其卤簿仪仗外,罗汉班“技击揭旗”,少则四五十人,多则百余人。圆阵、方阵、龙门阵、八卦阵交叉穿插,是为“参阵”;打拳、舞棍、舞剑、舞大刀、拆拳、拆棍、对打、竖牌坊,是为“演武”;娱神队“衣彩吹唱”,名为娱神,实在乐众,内容、形式变化多端。
方岩庙会虽以祭祖祷神为号召,实可谓民间狂欢节,其中节目还曾代表浙江赴法国巴黎进行表演和文化交流。
郁达夫先生以“纪静”为题,其实也多有“纪闹”,比如:到方岩的头天,见到庙里的戏台在演敬神的社戏,“台前簇拥着许多老幼男女,各流着些被感动了的随喜之泪”;又因为传说中胡公时显灵异,故“一年四季,方岩香火不绝……朝山进香者,络绎于四方数百里的途上”,其感化威力的广大,“实在也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
先生在记录这些之后,明确说:“我们的不远万里,必欲至方岩一看的原因,却在它的山水的幽静灵秀,完全与别种山峰不同的地方。”这也正是我一向热衷徜徉于山水的旨趣所在。
离了岩顶,方岩的另一面展现在眼前。迤逦山道重又跌入深涧,一路数百仞的陡立绝壁,奇树斜弋;结构独特的岩层,纹路清晰的褶皱,层层横列大石面。据先生所记,岩壁自朝至暮,因日光风雨之移易,形状景象也千变万化,捉摸不定。丰水季节,岩壁瀑布奔流,可远观而不可近狎。因时间所限,我只能匆匆上下,无暇得见始终焉。
涧边忽见后人搭建的平台,显然是先生当初驻足赞叹所在:“山之伟观,到此大约是可以说得已臻极顶了吧?”“从前看中国画里的奇岩绝壁,皴法皱叠,苍劲雄伟到不可思议的地步。现在到了方岩,向各山略一举目,才知道南宗北派的画山点石,都还有未到之处。”
这可说是对方岩景观最为精到的评价了。
画山点石未到处,乃是艺术的无力处。中国画家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谈何容易!在千变万化、千姿百态的自然造化面前,人类的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永远是苍白的。
午后的空谷,秋意盎然。秋阳在林中缱绻,秋风在叶间穿行,秋叶在足下私语。青山逶迤,无边静穆。花树馨香,娇若倩女;藤蔓张扬,恣肆汪洋;树冠如伞,花团锦簇;落英如雪,细腻似脂。不知名的野植,叶片翠绿而阔大,苞中的穗状花朵,似观音坐莲;落叶堆积着季节的变迁,层峦叠嶂中,花开花落无人知,淡淡花香氤氲清新气息。
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终于见到先生称为“著名”的“五峰书院”。
仰观“北面数峰,远近环拱,至西面而南偏,绝壁千丈,成了一条上突下缩的倒覆危墙。危墙腰下,离地约二三丈的地方,墙角忽而不见,形成大洞,似巨怪之张口,口腔上下,都是石壁。”
“丽泽祠,学易斋,就建筑在这巨口的上下腭之间,不施椽瓦,而风雨莫及,冬暖夏凉,而红尘不到。”
睿智的先生因而议论风生:“一般宋儒的每喜利用山洞或风景幽丽的地方作讲堂,推其本意,大约总也在想借了自然的威力来压制人欲的缘故;不看金华的山水,这种宋儒的苦心是猜不出来的。”难怪宋明学者要在这里讲学授徒,切磋学术,以至于成为历来文人墨客的荟萃之地。
惜乎!今我来时,书院门窗闭锁,只能惘然一顾,暗忖其中深藏的“苦心”矣。
绝壁忽而向东南一折,奇峭递进,突起五个奇峰,曰固厚,曰瀑布,曰桃花,曰覆釜,曰鸡鸣,峰峰皆高大,一如方岩,而形状颜色,各不相同。
那年先生“立在五峰书院的楼上,只听得见四周飞瀑的清音,仰视天小,鸟飞不渡,对视五峰,青紫无言,向东展望,略见白云远树,浮漾在楔形阔处的空中。一种幽静,清新,伟大的感觉,自然而然地袭向人来。”
而今我面对的情境依旧。近百年光阴恍若一日。
山前有秋水长天之色,天边有落霞孤鹜之飞。夕照中的方岩山水安谧祥和,画廊恬然于林木丛中。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望山岭之馥郁,积谷壑之空灵。娟丽但质朴不失,活泼而娴静犹藏;山岚苍茫可以壮气,水韵优柔自然秀人。倚碧枕流,想象四季代序:春日草叶泛青,五彩缤纷;夏日细流如梳,婉约妖娆;秋日山峦铺金,层林尽染;冬日霜露晶莹,老梅犹芳。
临水而待渔樵,望山渐怀隐逸。恍然间似有仙人,或邀青山入座,汲清泉烹茶;或举薄酒数觞,相敬无分你我;或弈棋观棋,弈者凝神,观者不语;或弹琴聆琴,弹者高山,听者流水;或展卷读书,远山凝黛,细雨吹声,万册古今消永日;或闭目游心,花开花落,云卷云舒,一叶落知天下秋。
《方岩纪静》用“静”注释了方岩的神韵,这静“天造地设,清幽岑寂到令人毛发悚然”。然而这静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静,并非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静,更不是伪道学所谓“存天理灭人欲”之类虚伪的静。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庄子·知北游》),《方岩纪静》“纪”的是自然之美。
中国人真正意识到自然之美,似自晋、宋始。“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宗白华《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山水诗田园诗于是勃兴。自然之美与人的精神结合,便显示为对人有意义的“美”。自然之美的发现,乃是一种精神创造。
“只有一本书是打开在大家眼前的,那就是自然的书;正是在这本宏伟的著作中我学会了怎样崇奉它的作者。”(法·卢梭《爱弥儿》)“仰望碧天际,俯磐绿水滨。寥朗无厓观,寓目理自陈。大矣造化功,万殊莫不均。”(王羲之《兰亭诗》)当我们凝视着辽阔而明朗的世界,真理自然呈现在面前,一切存在之物都蒙受着造化的恩惠。
亲近自然,体悟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超越俗世的荣辱与利害,乃是一种从容、自如和富于诗意的生命姿态。
这便是我之所以亦步亦趋,循着郁达夫先生的足迹,不揣浅陋再“纪”方岩之“静”的缘由。
注:文中引文未标明出处者均出自《方岩纪静》。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