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导读
癌症是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许多患者在发现癌症时已发展到中晚期,手术或放化疗的意义不大,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以手术、放化疗为主的传统治疗模式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其副作用却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我们的临床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如何在癌症的治疗中发挥中医的作用,走出一条在治疗肿瘤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的道路是我们所面临的挑战。由胡凯文教授率先提出的“肿瘤绿色治疗”是一种肿瘤治疗模式,包括微创手术、中医药、免疫治疗、低剂量放化疗等一系列符合“低损伤、可持续”原则的治疗方法。
一、癌症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2017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中国最新癌症数据,汇总了全国347家癌症登记点的数据。数据显示死亡率前五位的癌症主要是肺癌和消化系统癌症。每天约有1万人被诊断为癌症,每分钟约7人被确诊,一年接近400万人被确诊,而北京最好的医院一年能接诊的患者也就20万。与2012年相比,癌症新发人数继续上升,从358万增加到368万,增幅3%;同年,世界新发病例约1409万,中国新发癌症病例占世界的1/4。癌症的发病机会在40岁之后进入快车道,80岁达到峰值。等到达预期寿命85岁时,累计患癌风险高达36%,这预示着随着寿命的增长,我们每个人未来有1/3的概率成为癌症患者。肺癌、消化道癌症、甲状腺癌、前列腺癌发病率逐渐升高。也有部分癌症发病率降低,主要是胃癌、肝癌、食管癌等消化系统肿瘤。胃癌与不洁饮食、吃饭不规律、常吃烟熏和腌制食物有关;肝癌主要与乙型病毒性肝炎、过量饮酒、食用霉变稻谷有关;食管癌则与烫食、饮食不新鲜有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冰箱的普及、饮食结构的优化等使不健康饮食减少,以及医疗条件提高等因素,可能与以上癌症发病率减少有关。
二、癌症的三级预防与中医“治未病”思想
01癌症的三级预防
目前认为70%~80%的肿瘤是内、外环境致癌因素和遗传易感因素长期、多阶段共同作用的结果。癌症的病因尚不明确,主要包括生活因素和遗传因素、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生物因素(如病毒、细菌、寄生虫等)、化学因素(砷及砷化物、苯、石棉等)、物理因素(电离辐射、紫外线、放射线等)等多种因素。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我们在对癌症积极治疗的同时,更要注重预防癌症的发生。WHO顾问委员会曾明确指出,“1/3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1/3的癌症如能早期诊断是可以治愈的;1/3的癌症是可以减轻痛苦,延长寿命的”。癌症预防的最终目的是降低癌症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主要任务是消除或减少致癌因子的暴露,防止恶性肿瘤的发生,降低人群中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是原发性肝癌的常见病因;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16和HPV18型)感染是诱发宫颈癌的重要原因;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诱发胃癌的高危信号。积极防治病毒感染、接受抗菌治疗、接种疫苗是预防癌症发生的重要措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酒、多食新鲜蔬菜,饮食规律,避免接触有害气体及射线,保证睡眠,保持良好心态,对于预防癌症来说同样十分重要。
二级预防是指通过症状识别和有效的人群筛检手段,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力争在癌前病变阶段进行及时治疗,从而预防癌症的发生,提高生存率,降低死亡率。通过症状识别可提高早诊率的恶性肿瘤有口腔癌、鼻咽癌、胃癌、大肠癌、皮肤癌、乳腺癌、宫颈癌、卵巢癌、膀胱癌以及前列腺癌。WHO提出应提高警惕的癌症十大危险信号有:
①身体任何部位的肿块,尤其是逐渐增大的肿块;
②身体任何部位的非外伤性溃疡,特别是经久不愈的溃疡;
③不正常的出血或分泌物;
④进食后胸骨后闷胀、灼痛、异物感和进行性吞咽困难;
⑤长久不愈的干咳、声音嘶哑和痰中带血;
⑥长期消化不良,进行性食欲减退、消瘦等原因不明者;
⑦大便习惯改变或有便血;
⑧鼻塞、鼻出血、单侧头痛或伴有复视者;
⑨黑痣突然增大或有破溃出血者;
⑩无痛性血尿。
同时要积极治疗癌前病变,如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活动性肝炎、结直肠息肉、黏膜白斑、宫颈糜烂、慢性宫颈炎等。
三级预防包括临床诊断后的治疗、康复阶段所有的医疗干预内容。推行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开展及时的康复训练和指导,减少并发症和合并症,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对早中期癌症患者应及早行手术治疗,对于失去手术机会的患者应采取化疗、放疗、微创、中医中药、免疫支持、靶向等姑息疗法,并做好癌痛的控制、放化疗的监护,减少毒副作用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
02中医“治未病”思想
癌症的三级预防观念与中医治未病思想有共通之处。“治未病”一词,首见于《黄帝内经》。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强调了疾病预防的重要性。
同样,《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中论述:“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腑脏,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遣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强调了增强体质未病先防、病初起即采取积极治疗,预防疾病发展。
同时,《金匮要略》指出:“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强调既病防变,治疗当“先安未受邪之地”,以防疾病传变,加重病情,如放化疗之前予中药增强患者体质,予护胃药、抗过敏药、营养神经末梢的药物来预防放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要修身养性,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所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三、癌症的治疗:控制还是根治
1971年的时候,美国总统尼克松签署了《国家癌症法案》,目标要在1976年美国建国200周年时征服癌症。到了2002年,国际癌症预防联盟无奈地宣布:我们输掉了这场战争。
最终WHO在2006年的时候,把肿瘤明确定义为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是要像治疗慢性病的糖尿病、高血压一样去控制肿瘤,还是用手术方式去根治呢?至今依然没有人能够更好地回答这个问题。由于肿瘤核心区域新生血管结构完整及高透气性,使肿瘤细胞易于侵入血液并进行转移,并且肿瘤早期即可发生转移。这一转移独立于浸润过程,因此根治在“治愈”肿瘤方面的可靠性未能确立。
关于这一点,传统中医理论或许可以给我们一点启示。中医认为,恶性肿瘤的发生是因虚致病,因虚致实,全身属虚,局部为实,病性本虚标实。影像学技术是中医望诊的延伸,可以通过增强CT和PET-CT了解到肿瘤在体内的占位情况。它的结构和正常组织不同,肿块为有形之邪,这是“阴”的特点;肿瘤组织周边血管丰富,能量代谢旺盛,具有“阳”的属性。因此说肿瘤体阴而用阳,恶性肿瘤是一种阴阳合体的邪气。它是寄生于人体内的新的生命系统,与五脏六腑血脉相连,与人体休戚相关,具有体阴而用阳、易走窜于周身、夺人气血等主要特点。肿瘤是有明显急性期的慢性病,通常以局部癌灶为突出表现。中医学对于慢性病少有“根治”的思想,更多的是“控制”。
《素问•五常政大论》中说:“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不尽,行复如法。”
可见中医治疗疾病,并不强调要完全消灭邪气,更重要的是保护患者正气。这与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经常提到“中病即止”的指导意义相近,即指运用较峻猛的药物时,达到疗效就应该停止使用,如果过服则会伤正。“不尽,行复如法”强调了在顾护正气的基础上治疗的可重复性、持续性。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过者死。”
对于“大积大聚”一类的疾病,在其衰减大半时,就应停止治疗,以免损及患者正气。另外,《素问•刺法论》提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同样强调正气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只需扶助正气对抗邪气,打破邪盛正衰的局面,并注意时刻保护患者正气以抵御邪气。
四、恶性肿瘤的绿色治疗
01绿色治疗的策略
首先,是阴阳易。比如针对具有激素依赖性的乳腺癌、前列腺癌的治疗方式中的去势治疗。乳腺癌患者把卵巢切除,就是把乳腺癌的内环境变成一个类似男性的内环境,由此乳腺癌就会得到控制;前列腺癌患者通过切除睾丸或内分泌药物治疗把前列腺癌患者的男性内环境变成类似女性的内环境,就能控制前列腺癌。这就是中医讲的阴阳易。
其次,治疗策略就是“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肿瘤是有典型的急性期表现的一种慢性病。《素问•至真要大论》提出:“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微者逆之,甚者从之,坚者削之,客者除之,劳者温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最后,治法就是攻邪气、扶正气、重局部、调整体。“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不仅指药物的寒热属性,其实还有很多的手段可以借鉴,这是一个探索实践的过程。
自胡凯文教授提出肿瘤的绿色治疗理念后,多年来他一直注重传统中医与现代医学手段相结合。肿瘤绿色治疗是一种较为温和的治疗方法,以低损伤、易耐受、可重复、可持续为特点,治疗以改善生存质量、延长有效生存期为目标。借助我们现代技术手段,重视局部微创化,例如氩氦刀消融治疗,氩气可在20秒内冷冻病变组织至-145℃,而氦气可以快速将冰球解冻及急速升温至40℃。这种治疗手段操作简便、损伤少、不出血、对脏器功能影响小,能快速准确地灭活肿瘤细胞,消除肿瘤负荷。
虽然手术切除是目前临床首选的肿瘤治疗方法,然而,有70%~80%的肿瘤患者(尤其年老体弱者)在入院确诊时已失去了常规手术切除的机会,微创是这类肿瘤患者的理想治疗手段。氩氦刀冷消融是如何消除癌症病灶的呢?这里要提到中医外科中护场的概念。临床在PET-CT结构和功能监测下,可以清楚地显示出在肿瘤组织与周围正常组织中间有一过渡带,其标准摄取值(standarduptakevalue,SUV)低于肿瘤组织,高于正常组织,结合中医外科思想,可能是肿瘤组织的“护场”。“护”有保护之意,“场”为斗争场所,护场的有无对于外科疾病的预后至关重要。根据中医外科学护场理论,肿瘤为邪气,护场为正邪交争之地。护场存在,代表正气尚能够约束邪气,护场具备一定限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能力,因此,肿瘤消融过程中要保留护场,制约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临床中观察肺癌患者氩氦刀微创冷冻消融后局部表现,可以发现残存的癌旁组织,即护场。护场制约了瘤灶的发展,患者可取得较好的远期疗效。这恰恰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中医“衰其大半而止”的肿瘤“控制”思想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02肿瘤绿色治疗的三个阶段
“绿色治疗”基本的三个阶段是霸道(局部治疗)、王道(全身调理)、帝道(调整体质)。
第一阶段:*伐有力的霸道——“急则治其标”就是用*伐有力的手段,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进行肿瘤局部辨证,采用现代微创技术(氩氦刀局部消融术、微波消融、射频消融、超声聚焦、光动力技术等)及传统中医外治等局部治疗手段,快速消除肿瘤,降低肿瘤负荷,快速减低局部邪气对人体的消耗,扭转病势。
第二阶段:和缓仁厚的王道——以“补”为主制定治疗法则,应用中医药、化疗、生物技术治疗、内分泌治疗等疗法进行全身治疗,扶正兼祛邪,改变人体全身正气与局部邪气的力量对比,辅助正气对抗邪气。
第三阶段:制衡有术的帝道——以中医药治疗为主,调整人体气血阴阳,以“和”法为主,调整患者体质状态,纠正偏颇以改变人体内环境,使肿瘤难以生存,预防复发。
五、小结
癌症的发生是循序渐进的,癌症的预防可以有效阻止癌症的发生和发展。癌症一旦确诊,首要目标应该是在延长生存期的基础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肿瘤的绿色治疗思想对肿瘤治疗的发展和探索越来越受到患者和同行的认可,作为一名中医人,笔者认为不能仅仅谋于经典的传承,而应该从纳新开始,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创造性地利用现代医学技术,解决临床问题,服务患者。
好书推荐
《国医圣手大讲堂(一)——肿瘤癌痛经方治疗探索与实践》
2018年首届论坛以“肿瘤癌痛”为主题,郝万山教授邀请了中医经典名家裴永清教授,国家级著名肿瘤专家、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学科带头人李萍萍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冯利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针灸学科带头人赵吉平教授,以及美籍华人、中医药专家陈虹樑先生等众多中医界顶级专家汇聚论坛,同台论道。
打破专科疆界,以“经方”的独特视角互相启发,探索中医防治肿瘤癌痛的新思路,为提高治疗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首创以“溯方源、析方义、论功效、谈应用、举案例、示技法”为特色的会议形式,由中医经典理论名师筑建中医思维框架,专科学术带头人阐述疾病前沿认知及多年宝贵的临证心得,众多中医非药物治疗专家教授展示独门技法,青年一代医生分享跟师历程和临床感悟。特别在临床经方技能实训环节中,由名老中医们进行现场诊疗演示,展示各学科权威的诊疗方案及手法操作,使每个学员都能够目睹老师临诊时的风采。
谨将论坛专家讲座和实况汇集成册,以飨读者。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中医出版”微信公众号,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推荐发表,封面图片源于摄图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