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人生(12):从“优先级队列算法”到“六点优先工作法”

算法人生(12):从“优先级队列算法”到“六点优先工作法”

首页角色扮演代号少年江湖更新时间:2024-06-26

在生活中,其实我们可以应用到不少算法思想,这篇文章里,作者就介绍了“优先级队列算法”可以如何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一起来看看吧。

算法思想和生活中很多解决问题的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让我们来看下今天的“优先级队列算法”可以怎么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吧!

优先级队列算法(Priority Queue Algorithm) 是一种特殊的数据结构,它在常规队列秉持着“先进先出”的原则,并且增加了一个“元素优先级”的概念。这意味着队列中的元素不仅按照进入的顺序排列,还会根据它们各自的优先级来决定出队的顺序。

队列中的元素可以是任何类型,只要它们可以比较优先级即可。优先级队列中的元素通常带有与其关联的优先级标识,优先级较高的元素总是位于队列前面,优先被处理。它的工作原理如下:

原理:

优先级队列的核心原理是采用某种数据结构(如堆、平衡二叉搜索树等)来维护元素的排序。每次插入元素时,都会根据优先级调整队列结构;每次删除(或访问)元素时,返回并移除的是当前优先级最高的元素。

以二叉堆为基础的优先级队列为例,其基本操作包括:

  1. 初始化:创建一个空的优先级队列(通常是空的数组或列表)。
  2. 插入:当新元素加入时,将其放置在数组的末尾,然后通过“上滤”过程调整堆结构,以维持最大堆的性质(通常使用最大堆)。
  3. 删除:移除并返回优先级最高的元素(即堆顶元素),然后将数组的最后一个元素移动到堆顶,并通过“下滤”过程调整堆结构,保持最大堆性质。
  4. 查找最高优先级元素:直接访问堆顶元素即可。
  5. 判断队列是否为空:检查堆的大小。

二叉堆是一种常见的实现方式,因为堆可以在对数时间内完成插入和删除最大(或最小)元素的操作,同时它的灵活性也比较高,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定义优先级的比较方式,广泛适用于各种需要考虑优先级的场景中。当然,相对于基本队列,优先级队列的实现也更为复杂一些,尤其是在维护堆的性质时。

从以上可以看出,面对复杂的问题是,即便“维护堆”可能会相对复杂些,需要去设定规则处理优先级元素的处理顺序。但是相对于“没有重点,眉毛胡子一把抓”的解决方案,“优先级队列算法”更能保证最高优先级的问题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内得到解决,是在“有限时间里尽可能的做到最好的一种思路”。

熟悉MBA考试的同学会有些取舍的感触,考MBA的试卷或许没有特别复杂,但是考试时长是大家非常头疼的问题,时间看上去很长,但没做多久就要交卷了!所以很多考生一出来都说试卷没有做完。

笔者特地针对这个问题去查了下原因,理由是MBA考的是综合能力,根据自己的情况有效地“取舍”,从而完成目标也是考试的一项验证标准。

所以先做哪些题目,后做哪些题目都有着讲究,通常情况下要先做写作题(因为据说写作没有写完,此项就没有分),然后做选择题,碰到题不会的或耗时过长的,要赶紧“过”,不可“恋战”,先把能快速答出来的问题先做完,如果还有时间再回来看这些需要些“思考时间“的题目。

同时心态上,不能因为一直碰到无法快速答出的题目就心态受影响,要先保证所有熟练掌握的题目都有被回答到。“根据当前的情况,谨记自己的目标,有效取舍”才可能完成目标。

那在生活中,我们很多地方都可以应用“优先级队列算法”的思路,比如产品需求很多,一个sprint或许完不成,又或者突发情况出现,必须要先保“一个产出”,定产品的优先级顺序就非常重要。此外,当代IT人一大头疼的问题“工作生活没法平衡,加班太多没有自己个人的时间”,这些问题也需要我们个人学习如何应用“优先级思维”到生活中。

这里介绍一个同样应用“优先级”思维的工作方法:“六点优先工作制”。

“六点优先工作制”是一种由效率专家艾维·李(Avery C. Lee)提出的高效时间管理方法,它强调每天确定并优先处理六项最重要的任务,以提升工作效率和成果产出。它强调将注意力集中在少数几个最关键的任务上,而不是试图完成长长的待办事项清单。这种方法认为,每天专注于完成最重要的六项任务,可以有效防止工作日的琐事分散注意力,提高个人生产力。这种方法对应的大概步骤如下:

  1. 列出任务:在每一天结束时或新的一天开始时,列出所有需要完成的任务。
  2. 评估任务:对每个任务进行评估,考虑其紧急程度、重要性、截止日期等因素。通常情况下,重要度的考量会更高些,根据具体的事情可调,看个人情况。
  3. 优先级排序:从所有任务中挑选出六个“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按优先级从高到低编号为1至6。
  4. 执行任务:按照编号顺序逐个完成任务,先完成1号任务,然后是2号任务,依此类推,直至完成六个任务为止。通常情况下,建议一次只完成一个任务,因为一次只做一件事比较容易进入“心流”,进入心流的好处不止可以提高做事的效率,也可以让现代人“散乱”的心渐渐收回来,心静了,智慧就出来了。如果很想一次做两件甚至以上的事情,笔者建议这些同步进行的事情是对个人来说,用到的是不同的“力”,比如有的事情用的更多的是体力(比如干家务,走路),有的事情用的更多是听力(干家务、走路时听个学习的课程)。此处只列大概的思路,大家根据情况可自行调整。
  5. 复盘与调整:在每天结束时或第二天开始时,回顾任务完成情况,对未完成的任务进行重新评估和优先级排序。

其实这个方法,跟产品经理评估、优化需求时的方法,也是异曲同工的,需求那么多,总要考虑场景,目标,痛点,方案,成本等来对需求进行排序,需求做好了之后,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优化。它的主要思想还是“精力是有限的”,不管是个人还是团队都是有限的(加上市场机会是不等人的),所以把有限的精力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才可能让个人或团队找到“可以行走江湖的刷子”。

下面以程序员同学的生活为例来拓展下应用思路:

  1. 任务清单:程序员可以在项目管理工具或纸质笔记本上列出每天需要完成的各项开发任务、代码审核、文档编写等。
  2. 优先级分析:考虑任务对项目的影响程度、截止日期的临近程度、与其他团队成员的依赖关系等因素来确定优先级。
  3. 聚焦关键任务:程序员在工作时应首先关注优先级最高的任务,如修复严重影响用户体验的Bug、完成关键功能模块的开发,或者某个别人急等的技术文档。
  4. 时间分割:可以将每天的工作时间划分为几个时段,每个时段专注于完成一个优先级高的任务。
  5. 灵活调整:程序员在工作中难免会遇到突发事件(bug)或优先级发生变化(需求变更)的情况,这时应及时调整任务清单,重新排列优先级,确保始终抓住当前阶段的工作重点。

在应用“六点优先工作制”,笔者建议也不拘泥于数字“6”,不一定非要六项优先级最高的,可以前面5项,前3项,但最好不要超过6(杂事但必须做的可以归类到一个时间点,统一处理),免得所有的任务都变得重要了,这个数字大家根据自己的情况自行调整。

“优先级”思维可以让我们从繁琐杂乱的思绪中走出来,关注在最重要的、最具影响的事情上,有点“擒贼先擒王”的意思。希望这可以给大家“走出”工作生活不平衡带来一定启发,如果你也有更好的方法,欢迎分享交流!

本文由 @养心进行时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