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轨近10年,站好最后一班岗|风云三号C星“服役”记

在轨近10年,站好最后一班岗|风云三号C星“服役”记

首页角色扮演第九黎明3汉化版内置菜单更新时间:2024-04-28

8月3日11时47分,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将一颗气象“新星”推向太空。在离地830公里的太空,风云三号C星(以下简称“C星”)正沿着一圈圈经线飞转,翘首以盼,等待着它的“接替者”——风云三号F星(以下简称“F星”)。

C星是我国第二代业务极轨气象卫星的首发星,是敏于“察言观色”、洞察风云变幻的锐利“眼睛”,是壮士暮年依然坚定有力的“劳模星”。它将稳稳完成“接力跑”的“冲刺交棒”,为自己10年的“服役生涯”画上圆满句号。

把时间拉回到10年前——

2013年9月23日11时7分,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C星由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7个月左右的“星火兼程”,2014年6月10日,C星及地面应用系统正式投入业务运行。

图为风云三号C星

作为我国太阳同步轨道天基气象观测的主业务卫星,它接替了2008年发射的风云三号A星,与风云三号B星形成上午星、下午星组网观测,我国全球观测数据的时间分辨率从12小时提高到6小时。

风云三号A星和风云三号B星是试验星,C星充分传承了试验星的成熟技术,肩负重任——

获得全球观测资料,为中期数值天气预报提供全球大气温湿廓线以及云、地表辐射等气象参数;

监测大范围气象及其衍生自然灾害和生态环境变化;

结合前期诸多卫星观测资料,监测全球环境变化,为研究全球气候变化规律、气候诊断和预测提供地球物理参数;

为航空、航海、农业、林业、海洋、水文等国民经济多领域提供全球及区域气象信息。

“眼观六路”的C星搭载12台遥感仪器。其中,微波温度计和微波湿度计升级为Ⅱ型,进一步提高空间探测精度。同时,还增添了新“武器”——全球导航卫星掩星探测仪,进一步提升全球大气三维和垂直探测能力。

C星载着这些“千里眼”,每天可以为地球大气做两遍全身扫描。

2014年4月,在第31届空间与重大灾害国际宪章理事及执行秘书会议上,C星被正式列为中国宪章值班卫星。

由于气候监测、气象预报、灾害监测的需要,风云系列气象卫星要连续业务运行。也就是说,不能“请假”,必须全年365天、每天24小时工作。然而2015年,C星发生短暂的电池故障,经过调试后,“带伤”继续保持稳定运行。

卫星是有寿命的,C星的设计寿命是6年。目前,它已超过“退休”年龄4年之久,在轨总运行时长接近10年,是当之无愧的“长寿星”。它用优异的业务能力宣告“廉颇虽老尚能战也。”

而随着气象卫星中成熟技术的“集大成者”F星的发射,C星还未到真正的光荣“退休”时刻,在F星正式业务运行前,C星还将与之“牵手”,继续发光发热。

它的这种“退而不休”更体现在技术上。C星具备较为完整的产品体系,众多成果集成应用到了F星上。F星装配的10台有效载荷配置和性能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包括微波成像仪、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和地球辐射收支仪等3台改进载荷以及5台继承载荷。

风云三号系列卫星组网观测示意图

气象卫星监测对于气象预报、防灾减灾至关重要。从1970年起,我国开始独立自主研制气象卫星,气象工作者不断仰望星空,从论证到立项,从设计到研发,从制造到发射,从载荷开机到传回数据,着眼每一个技术细节,精益求精,其间走过的每一步都是从“0”到“1”的跨越。

“风云”两个极具代表性的气象要素,被用来命名卫星名称,开启了“风云纪元”。如今,在浩瀚的宇宙中,风云气象卫星群星璀璨。我国已成功发射两代四型共21颗风云气象卫星,共同组成气象卫星观测体系,其中9颗在轨运行。第一代气象卫星解决了基本的天基气象观测需求,实现气象卫星从无到有并业务化运行。第二代气象卫星解决了天气预报对于气象观测精度的需求,我国气象卫星发展进入与国际气象卫星先进水平看齐的并跑阶段。

作为“知冷知热的百姓星、自主创新的争气星、服务全球的中国星”,“风云气象卫星顶流天团”从投入使用的那一刻起,便一直在守望万家灯火——

今年4月17日8时46分,乌鲁木齐气象卫星地面站及喀什分站、广州气象卫星地面站先后成功接收风云三号G星的首轨下行实时广播数据。这是风云三号G星与地面应用系统首次“牵手”成功。作为我国首颗低倾角轨道降水测量卫星,风云三号G星可提供全球中低纬地区降水三维结构信息。

风云三号C星的MERSI绘制的全球拼图

于2021年7月5日发射的风云三号E星是全球首个在黎明轨道实现业务运行的气象卫星,主要观测黎明、黄昏两个气候变化剧烈的“临界点”,填补了全球数值天气预报观测资料的空白。

2018年发射的风云二号H星,应世界气象组织及亚太空间合作组织要求,定点位置由原定的东经86.5度更改为东经79度,有效覆盖印度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及大多数非洲国家,成为名副其实的“一带一路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贡献中国智慧。

如今,风云气象卫星观测数据面向全球开放、实时共享,100余种数据产品和服务触达全球129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96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C星与其他三颗卫星成为空间与重大灾害国际宪章的“值班卫星”。风云三号E星、风云四号B星早在发射前就接到国际用户“需求订单”,期待尽快为其所用。

根据规划,2025年到2035年,我国将完善第二代并同步发展第三代风云气象卫星综合观测体系,发展星地协同智慧观测一体化技术,建立支撑精细预报的智慧观测业务系统。

“风云家族”的守护从未间断,C星将继续捕捉天机,俯瞰全球风云,站好最后一班岗。

专家顾问:风云三号极轨星地面系统总指挥张鹏、风云三号极轨星地面系统总设计师 胡秀清

作者:刘倩

来源: 中国气象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