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赴后继劝谏嘉靖皇帝的大明群英命运如何?

前赴后继劝谏嘉靖皇帝的大明群英命运如何?

首页角色扮演大明群侠传更新时间:2024-07-31

作者:许云辉

公元1540年8月,江湖骗子段朝用为取悦嘉靖皇帝(明世宗),通过位高权重的翊国公郭勋进献自己炼造的百余件白金器具,声称用这些器具盛放食物饮品或供奉祭品,“即神仙可致也。”

嘉靖崇信道教,“好神仙”,对精通左道幻术及气功的道士邵元节极为信任,封其二品官和真人封号,总领道教。嘉靖一直迷恋所谓“长生术”,听段朝用说成仙得道如此容易,大喜过望,即刻召见。

段朝用口吐莲花欺骗嘉靖:“陛下只要深居宫中不与任何外人交往,‘则黄金可成,不死药可得!’”嘉靖脑子一热,诏令廷臣让年仅4岁的太子监国,自己将“暂时退隐一两年后再亲政。”这个荒唐的诏令惊世骇俗,使“举朝愕不敢言。”

群臣为了自保而万马齐喑,纯属明哲保身之举。史载:嘉靖中年时,对进谏者恨之入骨,导致朝野相互告诫“无敢触忌讳。”给事中顾存仁因上疏劝谏激怒嘉靖,被廷杖六十,“几毙阙下”,被流放保安州(今河北涿鹿)近30年;“持正不阿”的兵科给事中高金上疏直斥道教是异端邪说,请求削除“(邵)元节真人号”以使“正道昌”。嘉靖“大怒,立下诏狱拷掠。终以其言直,释之。”户科给事中王纳言也“以直谏得罪。”

但是,于无声处听惊雷。在一片死寂中,太仆卿杨最率先站出来,大声对嘉靖说“不!”

(一)杨最杖死

杨最,正德十二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后,被派往山西督促百姓交纳拖欠的租税。他非常同情百姓们的贫困生活,陈奏“岁灾民困状”,请求朝廷延缓征收。明武宗“从之”。

其后,他奉命治理淮河与扬子江水患,经过深思熟虑,提出上中下三条建议。朝廷采纳了“在河岸边栽多重木桩,增加旧堤厚度”的中策。升任宁波知府后,请求朝廷允许浙东百姓以银子代替交纳财物,“民以为便。”最后在贵州按察使任上被调入朝廷担任太仆卿。

嘉靖诏令公布后,杨最上“抗疏谏”:“陛下正值壮年,竟然颁布如此圣谕,令群臣百思不解。陛下不过是见到一个方士,就想通过服药成为神仙!神仙只能在山中历经磨难修炼而成,世间岂有有住豪华宫殿、锦衣玉食而能白日飞升之人!”

嘉靖被这番话刺激得失去理智,“大怒,立下诏狱。”杨最遭到杖刑重责,“杖未毕而死。”

杨最以生命为代价,将嘉靖让太子监国的念头扼*在摇篮中。次年,郭勋被弹劾十几条贪纵不法事,被嘉靖下诏狱论死。段朝用也因此原形毕露,被判处死刑。明穆宗即位后,杨最被追赠为右副都御史,谥号“忠节”。

户部主事周天佐创作《哭杨太仆》诗缅怀杨最:“识公今已死,考德恨无繇。一疏违双阙,孤标障百流。风高三峡壮,气结五云秋。易得唐生泪,川江欲尽头。”

(二)杨爵入狱

杨爵,嘉靖八年进士,在京任职期间,多次巡视湘、粤、晋、陇等地灾情,熟悉百姓疾苦。嘉靖“经年不视朝政”,加之连年干旱,湖广饥民被逼得只能以饿毙路上的死尸为食,嘉靖却“日夕建斋醮(道教做道场),修雷坛,屡兴土木。”

方士陶仲文由邵元节推荐入朝,深受嘉靖信任,“以符加宫保”,成为“一人兼领三孤”的特殊人物。杨爵目睹嘉靖昏庸无道,“而太仆寺卿杨最谏死”,忧心如焚,决定以死相谏。

1541年2月初,天降小雪,严嵩等人为取悦嘉靖,忙不迭地写诗作词歌颂这是祥瑞之兆。杨爵忍无可忍,上书直谏:“如今天下大势,恰似人病入膏肓,‘腹心百骸,莫不受患。’陛下即便想拯救天下,也是束手无策,回天乏术。而有些居心险恶的大臣‘遇灾变而不忧,非祥瑞而称贺,谗谄面谀’只图取悦陛下,实则祸国殃民,实在令人扼腕!且‘翊国公(郭)勋,中外皆知为大奸大蠹,陛下宠之,使谂恶肆毒,群狡趋赴,善类退处。此任用匪人,足以失人心而致危乱者。’”

杨爵的疏奏“诋符瑞,且词过切直”,使嘉靖“览疏震怒,立下诏狱拷掠。”杨爵被严刑拷打,“血肉横飞,死而复苏。”监狱请求将他送往有关部门定罪,嘉靖不许,诏令严加看管。看守揣度嘉靖是想置杨爵于死地,便不许杨爵家人探视,故意“不给饮食。”杨爵被折磨得“屡濒于死。”

杨爵被关押五年后得以释放,回家仅十日,再次被逮捕入狱关押三年。。出狱两年后病逝,终年57岁。明穆宗即位后,为他平反昭雪,追赠光禄卿。明神宗即位后,追谥“忠介”。

(三)天佐遇难

1541年4月,嘉靖因宗庙遭灾变,“诏百官言时政得失。”

户部主事周天佐是嘉靖十四年进士,虽“与爵无生平交”,却满腔热血趁机上书为杨爵辩冤:“御史杨爵狱未解.......爵系狱数月......(陛下)以秉直纳忠为罪人......爵身非木石,命且不测......”他提醒嘉靖,杨爵万一身死狱中,就会“使诤臣饮恨,直士寒心,损圣德不细。”因此强烈建议嘉靖“愿旌爵忠,以风天下!”

嘉靖“览奏,大怒。杖之六十,下诏狱。”

周天佐“体素弱”,禁不住严刑拷打。看守又故意“绝其饮食”,使周天佐入狱“不三日即死,年甫三十一。”传记中记载了他死后极富传奇色彩的结局:尸体出狱那日,青天白日,太阳朗照,“雷忽震,人皆失色。”这雷声仿佛在说:“吾伤其忠之至,而死之酷也!”

“穆宗即位,赠(周天佐)光禄少卿。天启初,谥忠愍。”

(四)浦鋐杖死

浦鋐,正德十二年进士。“授洪洞知县,有异政。嘉靖初,召为御史。”被派往陕西巡察。他曾“连上四十余疏”提出许多合理化建议。

当得知“杨爵以直谏系诏狱”后,浦鋐“驰疏申救”:"臣惟天下治乱,在言路通塞。言路通,则忠谏进而化理成;言路塞,则奸谀恣而治道隳。御史爵以言事下狱,幽囚已久,惩创必深。”

他继续写道:“臣在杨爵故乡陕西富平巡察时,当地人‘皆言爵悫诚孚乡里,孝友式风俗,有古贤士风。’而且杨爵本是因弹劾郭勋才获罪,现在郭勋已被证明是蒙蔽陛下的奸贼。故请陛下‘弘覆载之量,垂日月之照,赐之矜释!’”

嘉靖“大怒”,急遣锦衣卫远赴陕西逮捕浦鋐。当地百姓闻讯,“远近奔送,舍车下者常万人,皆号哭曰:‘愿还我使君!’"浦鋐被逮捕时已病魔缠身,“既至,下诏狱”遭受严刑拷打,大年三十之夜还被“复杖之百,锢以铁柙。”

杨爵见他为救自己遭受如此酷刑,抱着他泣不成声。浦鋐已经气息奄奄,听到哭声,用尽全身气力慢慢睁眼安慰他:“此吾职也!尔不然!(这是我的职责,您不必如此!)”

浦鋐“系七日而卒。穆宗嗣位,恤典视爵等。”

由于“主事周天佐、御史浦鋐上疏解救,先后杖死狱中,自此无敢言者。”

(五)刘魁周怡

可是,这些正直大臣的气节激励着后辈官员前赴后继、舍生忘死进谏。

工部员外郎刘魁,担任地方官期间“洁己爱人”,进入朝廷后,曾“疏陈安攘十事”,受到嘉奖表扬。后因嘉靖采纳“方士陶仲文言,建祐国康民雷殿于太液池西,务求宏侈。”刘魁在明知“谏争必得重祸”的情况下,“先命家人置买棺材一具”,然后“冒死上章”劝谏。嘉靖“震怒,于九月十六日杖刘魁于廷,锢之诏狱。”

周怡,嘉靖十七年进士,因担任地方官政绩优异,被擢升吏部给事中。他“刚正直言”,因上司吏部尚书许瓒揭发严嵩擅权而遭嘉靖斥责,于是义愤填膺上千言《劾大臣不和疏》。严嵩趁嘉靖恼羞成怒之计再进谗言,周怡于是以中伤朝廷罪名被廷杖并下诏狱,在狱中被严刑拷打“屡濒死。”幸运的是,五年后,周怡得以和杨爵、刘魁一起被释放。

(六)忠义千秋

以上节义千秋的大明官员,为何明知劝谏嘉靖无异自*,还义无反顾逆龙鳞捋虎须?

一、“*身成仁”:这是儒家思想“威武不能屈”的具体表现。儒家思想自西汉被确立为王朝正统思想后,就对“三纲五常”中的仁义礼智信“五常”做着与时俱进的阐释,将“文死谏武死战”视为忠君爱国的优良传统世代发扬光大,使“威武不能屈”成为儒家文化的鲜明标志和仁义观。

二、气节操守:南宋时,程朱理学对“威武不能屈”进行了完善和建构。朱熹评价孟子的舍生取义是“秉承义理之良心”,且在继承孔孟仁义观基础上,将其进行完善发展成忠义观。

他为孔子的*身成仁做注:“仁人,成德之人也,理当死而求生,则与其心有不安矣,是害其心之德也。当死而死,则心安而德全矣。”二程认为:“固有*身以成仁者,只是成就一节是而已”,所以臣子必须“忠以事君,完始终大节。”程朱理学的忠义观“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效。”逮至明朝,文官集团均为受程朱理学教育成长起来的传统文人,故尤为看中气节操守。

三、忠于职守:作为对君王对臣子的人格羞辱和肉体惩罚,廷杖最早始于东汉“明帝时,政事严峻,故卿皆鞭杖。”隋唐皇帝偶尔一用,金朝和元朝少数民族皇帝将其发扬光大。朱元璋称帝后,先拿开国元勋永嘉侯朱祖亮小试牛刀,再将其打造成有明一代帝王的特色鲜明的拿手绝活。廷杖由栗木制成,击人端被削成槌状后包上铁皮和倒钩。受廷杖者重则当场血肉横飞死于非命,轻者九死一生落下终生残疾。

朝臣上疏劝谏,只要有一言不符合皇帝心意,廷杖就成为皇帝处罚劝谏者的首选。朝臣们明知廷杖残忍酷烈,但为了实现自己忠君报国的政治理想,依然以上刀山下火海的勇气进言。这些舍死忘生的忠臣,被百姓视为“正人”。正人一旦遭受廷杖,都会被“天下以为至荣,终身倾慕。”

顾存仁、高金、王纳言、杨最、杨爵、周天佐、浦鋐、刘魁、周怡……一个个镌刻在历史丰碑上光耀后世的铮铮铁汉,一个个传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本思想的真正儒生,一个个视忠义高于生死的高贵灵魂。大明群英们敢于舍死忘生劝谏皇帝的原因,浦鋐一言以蔽之:"此吾职也!”

《岳飞传》载:有人问岳飞天下何时才能太平, 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的确,如果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朝臣敢死谏,那么,无论哪个朝代,必然是一个海清河晏的太平天下!

【作者简介】许云辉,男,1984年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云南省保山一中教育集团高级讲师。曾出版专著两部,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发表文章六十余万字。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评论和转发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