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 据“首都绿隔”微信公众号消息,北京“绿隔”的概念是在1950年代末提出来的。当时认为应汲取世界大城市发展的经验教训,不能成片连续布局“大饼式”发展,应用绿化将“大饼”分割,一方面可以创造优美的城市环境,一方面也为城市的发展预留空间。于是,第一次提出了“分散集团式”的城市布局结构,这一结构贯彻在北京市历版总体规划中,而北京市绿化隔离地区与“分散集团式”的城市布局结构密不可分,是同期的产物。
北京规划市区实行“分散集团式”布局的原则,是在58年《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中明确的,是根据*“大地园林化”的指导思想,借鉴国外大城市发展的经验教训提出的。全市绿隔政策区总面积为310平方公里。新版北京市总体规划中所指的一道绿化隔离地区的范围即是此310范围。
1958年《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
很多学者认为,北京市“分散集团式”布局是受当时苏联专家影响,借鉴莫斯科1953年总体规划在城市周围建设10千米宽的森林公园带形成的。但是,通过相关史料和档案查询以及相关老规划人访问回想,北京市“分散集团式”布局确定是1958年在58版总规中提出的,从时间节点上看,这应该是在苏联专家回国后才提出。
那么是什么特殊的历史环境背景,提出了这样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强大生命力和高度适应性的城市布局呢?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从1949年就开始研究:
●1953年
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着手开始做市区规划,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参考莫斯科在经济建设时期的人口增长率以及城市发展规模,把发展规模定在500万人口,用地布局以旧城为中心向四周扩展,形成一个大团呈环形放射结构,城市用地600平方公里(规划期限在20年左右)被人们形象的成为“摊大饼”规划。
1954年北京市区总图修正稿 来源:北京市城市建设档案馆
●1955-1957年
北京市对城市历史、现状和发展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分析测算、综合平衡,编制了总体规划初稿。
●1958年
工农业大跃进使北京的城市规划工作进入空前的新境界,当时所谓的共产主义畅想,从积极方面讲,是一次思想的解放。*提出了“大地园林化”的号召。
4月,对初步方案进行了若干修改、补充。
6月上报中央。
8月中央召开北戴河会议,提出建立人民公社,实行城乡结合、工农结合、逐步消灭三大差别。
北京市根据新的形势,对上报中央的总体规划方案进行了重大修改。修改的主要内容为:
缩小市区(中心城)规模,由500-600万人口减少为350万人。
市区建设用地采用分散集团式布局,即根据就近工作、就近居住原则划分若干集团,集团与集团之间用绿化、农田隔开。
在市区东到定福庄。绿化用地内除种植树木花草外,还包括适量的菜地和农田。
当时很多菜地己有上百年的历史,以种菜为生的农民一时很难安排其他生计,而他们的村庄也不能说搬就搬掉,保留菜地和农田免遭破坏,使之成为必要的绿色空间,也从另一方面证明了分散集团式布局模式的生命力和高度适应性。
1958年北京市区总体规划方案 来源:北京市城市建设档案馆
1958-1982年北京绿化隔离地区的发展
1958年确定的“分散集团式”布局原则,有效控制了城市规模盲目扩大,促进其紧凑发展。可是从1967年停止执行北京总体规划,城市经历了多年无秩序建设,“分散集团式”布局遭到严重破坏,大片规划绿色空间被占用地,城市单位散乱无章的分布在绿化隔离地区内,边缘地区的城市集团也由不少连接了起来,城市中心地区形成了一张无法分割的280平方公里的“大饼”。
1982年《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
1982年3月由北京市城市规划委员会编制完成《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草案)》并上报市委、市政府和市人大常委会审议讨论通过,于1983年得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原则批准。这是一个拨乱反正的规划方案,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重申了“分散集团式”的城市布局原则。
1982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图 来源:北京市城市建设档案馆
1992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1986年市政府批准了市区分区规划方案,第一次对近郊近40个乡及农场编制了规划,把农村建设纳入总体规划轨道。
北京市区中心地区分区规划方案(86版分区规划) 来源:北京规划自然资源微信公众号
1992年底由北京市城市规划管理局负责完成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2010年)》的编制,于1993年报国务院批准。再次肯定了“分散集团式”布局原则。
1992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图 来源:北京市城市建设档案馆
2004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2008年北京奥运申办成功,给北京带来新的发展需求和挑战,为实现这一需求和挑战,同时解决城市发展中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由北京市规划委员会组织编制完成了《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并在2004年底完成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这一版总规同样延续并强调了“分散集团式”布局结构。提出构建“中心地区——边缘集团——新城”空间结构。
2004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图 来源:北京市城市建设档案馆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为贯彻落实**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北京市组织编制完成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规划明确提出现状城乡结合部主要是指四环路至六环路范围规划集中建设区以外的地区,主要包括第一道绿化隔离地区、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总面积约1220平方公里。至2035年实现一绿建成、全面实现城市化,二绿建好、加快城乡一体化的总体目标,疏解与整治并举,全面实现绿化隔离地区减量提质增绿和集体产业、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社会管理的城乡一体化发展。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规划图
规划要求大幅增加绿地面积,优化绿地结构,提升绿化质量,重点建设好第一道绿化隔离地区城市公园环和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郊野公园环,提高绿地生态功能和休闲服务功能。
●推进第一道绿化隔离地区城市公园环建设
力争实现全部公园化,加强各个城市公园之间联系。到2035年规划绿地全部实现,绿色开敞空间占比提高到50%左右。
●大幅提高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绿色空间比重
大力推进郊野公园建设,形成以郊野公园和生态农业用地为主体的环状绿化带,加强九条楔形绿色廊道植树造林。到2035年绿色开敞空间占比提高到70%左右。
北京市绿化隔离地区自1958年总体规划方案的雏形起,至2018年新版总体规划编制完成整60年里,对北京城市空间格局及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未来将深入落实新版北京总体规划,推动绿隔地区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
编辑 刘佳妮
来源:“首都绿隔”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