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因而中国人大多把寺庙宝刹建在深山秀峰之巅。在我市西北峰峦叠嶂的群山中,曾有无数座寺庙隐藏其中,最有名的当属五池寺。五池寺是人们对东池寺、西池寺、南池寺、北池寺、中池寺五座寺庙的统称,寺名皆因山名而得之。
五池寺本为五峙寺。《韩城乾隆傅志》记载:“五峙山在县西北。峙在万山中为岑,凡五:深岩邃谷,人迹罕至。北峙最远,去县百二十里,西峙次之,东、南峙又次之,中峙稍近,亦且八十里,俱有泉,俗名海眼。山多松,中峙尤胜,自麓及岑,青葱夹道,幽绝人寰,今称五池山”。
孙海龙是我市一名户外徒步爱好者,走遍全市及周边县市的山山峁峁,沟沟洼洼,熟稔历史典故,是一名资深“驴友”,曾多次“驴行”五池寺。
从现存文献记载看,五池寺属昝村开化寺下院,建于公元前978年,而大规模重修则在明清时期。关于五池寺,在韩城和黄龙柏峪川一带,民间一直流传“五姐妹除妖”的美丽传说。孙海龙曾将故事搜集整理,记载于自己的游记中。
传说很久以前,大禹之父鲧劈山凿河时,斩*一条妖蟒之子,蟒妖大怒,寻鲧报*子之仇。在五台山听谈经文的文殊菩萨与观音菩萨商定,让文殊菩萨的五个女儿到这五个地方降妖镇魔。于是如来佛指派一名高僧,为五姐妹选好修建寺院的风水宝地,并为五姐妹封“山都”(神奇的野兽)宝座。大姐北玉胆小封为东池寺“东阳太山都”;二姐方玉封为南池寺“南阳同山都”;三姐永玉封为西池寺“西牛河山都”;四姐平玉胆大封为北池寺“北亥幽山都”;五妹安玉最小放在中间封为中池寺“中条明山都”。如来佛要求姐妹五人尽职尽责,保一方平安。
高僧领命后,遍访韩城西北群山,寻找风水宝地。不久,如愿以偿选好五寺地址。其中东池寺位于桑树坪镇林源寺塔村;西池寺位于黄龙县白马滩镇柏峪川与桑树坪镇林源交界处;南池寺位于柏峪川柳家峪沟后山顶与韩城盘陶川、薛峰川交界;北池寺位于韩城、宜川、黄龙交界;中池寺位于桑树坪镇林源村南。
高僧选好地址后,便到处张贴安民告示,将为五姐妹选定的五块修建庙院的风水宅地公布于众。期盼世代平安的老百姓看了告示后,欢声雷动,纷纷从数百里、甚至数千里赶来捐献银两,义务当劳工,一些民间的能工巧匠,不请自到,献策献艺。数月后,五个寺庙相继竣工,建筑风格各异,巧夺天工。五池寺虽相距甚远,但个个群峰环抱,成盆地状,且寺庙有天然清泉,百姓将这五池寺以池取名。
五座寺庙建成后,香火不断。后在文化大革命中,五座寺庙不同程度受损。目前,东池寺现存明万历二年、嘉庆二十一年的石碑两块,还有一块乾隆年间捐资修庙的善男信女名单。西池寺是当时的佛教圣地,现存几间庙宇的残壁断垣,目前从三个地方可到达。一条路从柏峪川盘龙寺往内走大约一里路,到达薛老将军庙后一直朝北,直达寺庙。西池寺与牛角哨相距不远,从林源、薛峰分别是到达西池寺的另外两条路。西池寺门口用作铺地和饭桌的是七八个石碑,上面的字体已模糊难辨。残破的墙上不知何年何月何人留下“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连夜赶考场,有人拜佛求长寿……”的诗句。
南池寺建于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宋真宗年间、明崇祯十五年(1642)、康熙四十八年(1709),先后三次重修。目前有两条路可到达。一是从黄龙柏峪川柳家峪沟,二是从韩城猴山山底防火路。此地原属韩城管辖,有上百亩肥沃耕地,后来白马滩、石门、柏峪、乱马科四乡划给黄龙县,地随人走,这块风水宝地连同寺庙,一并归黄龙所辖。
北池寺因地处偏僻,鲜为人知。从桑树坪镇林源距沟路口沿防火路前行,到平房后停车步行,大约五公里后见路边有一巨大磨盘,从磨盘处第二个沟口进山,即可到达。寺中有一棵百年老松,直入云霄。寺中残存的石碑很多,字迹保留清楚。其中一巨大石碑,碑头不知何种文字,但阅读碑文,可以看出当时僧人众多,香火旺盛。1947年8月,韩宜游击支队在北池寺驻扎。吴沙浪是当时的游击队政委。韩城第一次解放后,胡宗南不甘失败,调集重兵反扑韩城、黄龙地区,残酷围剿地方游击武装。韩宜支队吸引敌数十倍的兵力,敌先以三个旅,后以七十二团整团兵力,企图一举消灭韩宜支队,并悬赏捉拿吴沙浪。9月,胡宗南发起突袭,火烧北池寺。
中池寺从东查场村南入山,大约行走五六公里看到几户人家,便到了中池寺,中池寺在五寺中保存相对完整。
香火已远去,传说留千古。如今的五座寺庙,大部分只剩下残垣断壁,不见昔日风采,但从残存的墙壁和雕刻精美的石像、龙柱,依然可以找到曾经宏伟繁华的影子。也许正因寺庙的落寞,涉足者鲜少,五池山才得以林木葱茏,遮天蔽日,几乎与世隔绝,成为花鸟兽雀的王国。
来源:陕西韩城旅游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