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中,一般将龙、凤、龟、麒麟(qí lín)、貔貅(pí xiū)称为五大瑞兽。
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动物,为鳞虫之长。中国人是龙的传人,将龙视为文明象征、精神图腾。相传龙能飞行,擅变化,能呼风唤雨等,在古代,龙主要代表皇权。龙象征着祥瑞、尊贵、腾飞、繁荣、团结等。
龙是中华文化的标志。
美丽的龙的形态
金龙
“凤”自古以来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正所谓“龙凤呈祥”,在古代,龙代表帝王,皇帝也称“真龙天子”,凤为雄性而凰为雌性,以凤指代凤凰,因此以凤代表皇后。
凤是传说中的完美神鸟,是百鸟之王。《说文解字·鸟部》:“鳳(鳳今简化为凤。)神鸟也。天老(相传为黄帝辅臣)曰:“鳳之象也,鸿前麐(lín同“麟)后,……龙文虎背……五色备举。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见则天下大安宁。……鳳飞群鸟从以万数……”凤是多种图腾的集合,具有神异特性。凤是一种表示祥瑞的神鸟,“见则天下大安宁”。
凤凰所至,祥瑞之气日盛,代表了这个地区的政通人和,事业发达。例如,《封神榜》的凤鸣岐山,就是一种神奇预示,乃大吉之兆。凤鸣岐山是指周朝将兴盛前,岐山有凤凰栖息鸣叫,人们认为凤凰是由于文王的德政才来的,是周兴盛的吉兆。这种对祥瑞的希冀一直流传到后世。
凤鸣岐山 雕塑
还有人中龙凤,龙翰凤翼(lóng hàn fèng yì),乘龙快婿,龙飞凤舞等形容、比喻杰出的人才及美好事物的成语。
凤的美丽形态
龟,不仅代表着长寿和吉祥,稳定,也是坚韧不拔精神的象征。
据《论衡》记载:”凤凰,鸟之圣也,麒麟,兽之圣也。麒麟,示祥瑞。《说文解字·十》记载:麒麟身体像麝鹿,尾巴似龙尾状,还长着龙鳞和一只角。
在古代神话传说中,貔貅有时被分为一角或两角。其中,一角的被称为“天禄”(tiān lù)(也表崇礼制),两角的则被称作“辟邪”(bì xié)。
还有一种独角神兽,谛听(dì tīng),它是地藏菩萨经案下伏着的通灵神兽,可以通过听来辨认世间万物 ,尤其善于听人的心,在名著《西游记》中有述说谛听辨别真假美猴王的故事。
还有一种瑞兽,狻猊(suān ní),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狻猊是龙的九子中第五子。
下面我们讲讲另一种独角神兽,中国法律文化的神灵-獬豸,它是执法公正的化身,其寓意是人们崇尚法律的公正,期许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獬豸雕塑 图来自法治碑林公众号
獬豸(xiè zhì),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体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类似麒麟,全身长着浓密黝黑的毛,双目明亮有神,额上通常长一角。(有的资料说,秦之前的文物中的獬豸都是独角羊的造型,牛形獬豸则出现在东汉后)”。
“獬豸拥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怒目圆睁,能辨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
战国礼乐崩坏,周制礼服系统已经在消亡改变中,各国都有自己的创造,比如:楚国的“獬豸冠”。据记载,獬豸冠是楚文王所制,为执法官吏所戴,所以称为法冠。法冠上有象征獬豸角的装饰,所以称“獬豸冠”。《晋书·异物志》云:“北荒之中,有兽名獬豸,一角,性别曲直。见人斗,触不直者。闻人争,咋不正者。楚王尝获此兽,因象其形以制衣冠。”
秦灭楚,秦始皇把楚国的“獬豸冠”吸收到新朝的服饰体系中,作为法冠。从秦汉起,廷尉御史等执法官皆戴此冠。
关于獬豸最早的记述,据说出于《墨子·明鬼》中一则关于“王里国、中里徼”的故事。说齐庄公手下有王里国、中里徼两位臣子产生了争执,“讼三年而狱不断”——不妨将其称为“王里国诉中里徼案”。齐庄公无奈,于是求助于“神判”,可以看出两位当事人借助“神羊”进行神判的程序:王里国在陈述其“诉讼请求”时,“神羊”没有反应;等中里徼陈述其“答辩意见”的时候,话未说完,“神羊”便“起而触之”,将他的脚折断了。
老版《三国演义》里头的督邮戴的是獬豸冠。
影视剧中的督邮形象
督邮,汉代各郡的重要属吏,全称是督邮书掾或者督邮曹掾(yuàn),代表太守督察县乡,宣达政令兼司法等。每郡设太守一人,郡丞(长史)一人,都尉(大多不设),太守部属有功曹、主簿、督邮等。每郡分若干部,每部设一督邮。督邮最初的职责是督送邮书,就是负责将郡守文书下发给县里。西汉中期以后职能增加:代表太守督察属县。除了向上汇报县令的政绩好坏外,他们甚至可以受命干涉县里事务,案验刑狱,检核非法,还能代表太守巡行属县。基本上是什么都要管一管。放在现代,大抵负责政治宣传、文明建设、检察院、法院、公安等职务。
汉代县的官员体系主要包括县令、县长、县丞、县尉等主要职位。县尉是主要负责县的军事防御。刘备做的第一个官职是安喜尉,也就是安喜县的县尉,老三国督邮说“你就是本县县尉吧?”就说的这个县尉。
南北朝的文学家庾信《正旦上司宪府》诗中就有“苍鹰下狱吏,獬豸饰刑官”的诗句。在《隋书·礼仪志·七》中明确记载“法冠,一名獬豸冠,铁为柱,其上施珠两枚,为獬豸角形。法官服之。”
先秦到明清,“獬豸”形象被当成监察、审计和司法官员廉明正直、执法公正的象征,并作为监察御史和司法官员等的重要标志。
据一些资料,北京服装学院专家复制的宋代獬豸冠和明代獬豸冠(下图)。
獬豸冠 图来自 搜狐 叨叨三国事
清代的御史和监察使等司法官员都戴獬豸冠,穿绣有獬豸图案的补服(下图)。
清晚期獬豸纹刺绣补子局部图 图来自 服装数字图书馆公众号
“獬豸”是勇猛、公正的象征,代表中国法律的严明,一直受到历代(直到现代)的推崇,其象征着司法“正大光明”“清平公正”。
史籍载录的獬豸有羊形、牛形、鹿形、麒麟等不同形态,但共同之处是头上都长有独角,俗称独角兽。唐代到清代的獬豸形态图(下图):
獬豸图 图来自法治碑林公众号
在我国五大法学院校中,造型各异,威严的獬豸雕塑,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华东政法大学的獬豸雕塑 图来自浙江天平 公众号
西南政法大学 獬豸雕塑 图来自浙江天平 公众号
中国政法大学的獬豸雕塑 图来自浙江天平 公众号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獬豸雕塑 图来自浙江天平 公众号
西北政法大学 獬豸雕塑 图来自浙江天平 公众号
獬豸“宝宝”卡通图及法院的獬豸雕塑:
獬豸卡通图 图来自天津政法 公众号
天津法院陈列馆中的獬豸雕塑 图来自天津政法公众号
在朔城区法院二楼大厅浅雕獬豸图案(下图),它时刻提醒执法者秉持獬豸精神,公正司法,铸就司法灵魂,用这一中国法律图腾诠释法律的正义和法官的公正。法官在工作中也会扶正祛邪、稳定社会。
图来自朔城区法院 公众号
中国传统瑞兽凝聚着民间智慧,寄托了人们对自然界的崇敬和对美好生活的期许。
神兽獬豸,作为法律的象征,“獬豸”文化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獬豸”文化所体现的价值观符合“中立、公正、独立、民主、效率、公开”的现代司法理念,是公正、诚信的社会道德价值观的倡导。
[来看我][万柿如意][万柿如意][玫瑰][玫瑰][强][碰拳][福][ok][比心][送自己一朵花][送自己一朵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