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两“超级大国”,楚武、晋献为之奠基,从此踏上不同发展方向

东周两“超级大国”,楚武、晋献为之奠基,从此踏上不同发展方向

首页角色扮演分权霸业更新时间:2024-07-27

如果不是周王国出了意外,一南一北的晋、楚两国原本就不会出现交集。

公元前771年,西申国引犬戎*入渭河平原,在骊山下周幽王被*,西周覆灭。从此,周王国进入了“二王并立”时期:西申国的周平王与崤山之东的携王对峙长达二十二年。就在天下多数诸侯还在迟疑观望之际,晋文侯与郑武公却率先投靠了周平王,并借其名头党同伐异、扩张领土。公元前750年,晋文侯*死携王,让周平王成为“二王”竞争的最后胜利者。王位之争尘埃落定之时,晋国领土已扩张到汾水流域,郑国则占据了洛阳盆地通往中原的各大交通要道。

晋文侯与郑武公的成功,对南阳盆地西南一角的一位楚人产生了极大刺激——他就是楚君蚡冒之弟熊通。公元前741年,蚡冒去世;熊通随即*死侄儿、篡位为君,是为楚武王。

此后三十多年里,楚武王率楚人在南阳盆地内东征西伐,侵吞诸多小国,又臣服了“汉阳诸姬”中最强大的随国,威震东周。到了公元前710年,东周小霸郑庄公在与蔡侯见面时,竟然都“始惧楚也”!

不但武功显赫,楚武王的文治也开世人之先——在东周首创了县制:在吞并权国后,楚武王将权国改成权县,任命斗缗卫首任县尹。后来斗缗占据权县作乱,将他*死后,楚武王改命阎敖为县尹。公元前676年,在巴人入侵楚国时阎敖弃城而逃,楚文王又以失职罪将他处死!

由权县县尹的人事变迁,就可看出楚武王创立县制的意图。

西周分封制下,诸侯都是世代继承,长期独立自主、拥兵自重,对中央集权构成了巨大挑战。西周之所以覆灭,分封制就是其中根因之一。西周分封制下,分权势力过于强大;楚武王对其弊端看得极为透彻,所以他才创立了县制,以加强中央集权:楚国各县县尹都是由国君任命,县尹的任免甚至生*大权都掌控在国君之手。所以,斗缗叛乱,楚武王就能*了他;阎敖失职,楚文王也能治他的罪!


在西周向东周变迁的动荡年代,因为晋文侯,晋国一度成为东周最为耀眼的明星。可晋文侯一去世,晋国就迅速陷入长达六十七年的曲沃与晋侯内乱,进入了低潮期。公元前678年,曲沃武公*死了晋侯缗,取得了这场内乱的最终胜利。随后曲沃武公送给周僖王大量贿赂,获得了周王室认可,曲沃正式宣告代晋。

可对曲沃一族来说,代晋成功却不是什么好事。

得到王室正式承认后不久,晋武公就不幸去世,儿子晋献公继位。

从曲沃桓叔、曲沃庄伯、再到曲沃武公,曲沃一族经过六十七年的繁衍生息,子孙众多,形成了庞大的公族势力。庞大公族势力的存在,对公室构成了巨大威胁:曲沃既然能代晋,公族中人难道不会再代曲沃?为防止“曲沃代晋”故事重演,晋献公与大夫士蒍密切合作,花三年时间对曲沃桓叔与曲沃庄伯之后进行了血腥清洗,几乎将他们残*殆尽!

对待公族异常冷血无情,可在另一面晋献公却能任人唯贤:大力启用士蒍、里克、荀息等等异族、异姓贤良大臣。在众多贤良大臣辅佐之下,晋献公逐步吞并了周边众多诸侯国,把晋国领土一直扩张到了黄河南岸!

晋献公执政生涯虽然成功,但他生性多疑,晚年时又惹出了麻烦。

在灭骊戎时,晋献公得到了骊戎二女,对她们非常宠幸。后来晋献公与骊姬姊妹分别生下两个儿子:奚齐、卓子。为改立奚齐当太子,晋献公不惜逼死了太子申生,还将其他儿子都赶出了晋国!为了确保死后晋国不再畜养公子,晋献公还郑重其事地与国人进行盟诅:诅咒后世那些敢于在晋国违背此令之人。

在晋献公对公族人士近乎偏执的疑心病下,“亲亲尚恩”的宗法制几乎被废,从此晋国再也没有公族了。


楚武王创立县制与晋献公改革宗法制,其初衷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可因为两人的改革方向不同,晋、楚两国从此踏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

从楚武王一直到楚庄王,楚国不断对外扩张,不断地灭国为县。这让楚国公室的实力越来越强,公室集权程度也随之大幅度提高,却造成公室与公族之间矛盾越来越深。

若敖氏之乱,就是公室与公族矛盾激化的产物:公元前605年,令尹斗越椒率若敖氏之众造反,一度逼得楚庄王向若敖氏求和!为什么楚武王创立了县制后,楚国还会出现强大的公族之乱?

这可从楚庄王时期的另一件小事中得到答案。

公元前594年,在围困了宋国半年多后,楚庄王迫使宋人投靠了楚国。回师的路上,公子婴齐(即子重)突然向楚庄王提出请求:把申县(今河南南阳)、吕县(今河南南阳西)赏封给他。弟弟开口讨要封赏,楚庄王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满口答应了。

这时,申公巫臣却上前劝阻:“不行!申、吕之所以是县邑,是为了征收军赋,以防御北方之敌。如果被子重取走,那就相当于楚国失去了申、吕二县,晋国、郑国将来随时都可能进攻到汉水!”申、吕二县位于南阳盆地东北通往中原的咽喉地带,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如果分封给子重,不但公室少了两个县的军赋,将来万一子重之族有了私心,与晋、郑二国勾结,这两国就可轻松*入南阳盆地,直抵汉水边了!

被申公巫臣一提醒,楚庄王这才明白过来,回头就拒绝了子重。

可这也证明,楚庄王这次没有将申、吕二县封给子重,并不是因为楚国创立县制后就废除了分封制,而是这两个县的战略位置太重要,不能分封给私人占领。这说明楚武王创立县制,主要是针对新扩张领土的灭国为县,并非完全废除了分封制。既然楚国还存在分封制,那么宗法制下,在楚国依然有诞生强大公族的基础——这也是若敖氏能挑战公室的根本原因。

但若敖氏被灭之后,一时间再无公族能挑战楚王权威,公室集权再次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

公元前597年,消除了内部威胁的楚庄王就在邲之战中战胜了晋军,成为东周新一代霸主!


公元前651年,强人晋献公去世,由于他晚年的改立太子之祸,晋国再度陷入内乱:太子申生之党先后*死了奚齐、卓子,试图另立国君。几番明争暗斗后,晋惠公争得了国君之位。

虽然成为胜利者,可晋惠公执政时却任人唯亲且多背信弃义,这直接导致了晋国的人心涣散。公元前645年,人心不齐的晋军在韩原之战中被秦穆公击败,晋惠公本人也不幸成了战俘。

可韩原这场大败,却意外地给晋国带来了福音。

为了替即将被放回的晋惠公笼络人心,他的亲信吕饴甥借势推出了“作爰田”、“作州兵”两大改革:“作爰田”是改革籍田制,将公室土地私有化,提高土地生产效率;“作州兵”,是改革乡遂制度,打破乡人、遂人政治隔阂,将征兵对象延伸到遂人(野人),以扩充晋国军队兵源。尤其是“作州兵”改革,对晋国发展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晋文公回国后,数年内就能将晋国军队扩充到三军、五军甚至六军,都是吕饴甥这次改革奠定的基础。

晋献公对宗法制进行改革,建立起任人唯贤的用人机制,大量异族、异姓贤良得以在晋国涌现。吕饴甥能推行对晋国未来影响极其深远的两项重大改革,也是晋献公的改革所赐。晋献公与晋惠公时期的两次重大改革,让晋国迅速踏上了东周“超级大国”的道路:公元前635年,回国才一年的晋文公,就出兵帮周襄王平定了王子姬带之乱,天下扬名;公元前632年,在先轸、狐偃等人的辅助下,晋文公在城濮之战中一举战胜强大的楚军,成为天下霸主!

城濮之战中,晋文公好像是一夜之间就成了东周霸主;可有多少人知道,早在晋献公、晋惠公时期晋国就已打下了称霸的坚实基础?


楚庄王执政时期,楚国登上了又一座新高峰,成为东周霸主。可楚庄王一去世,楚国就迅速由盛转衰:楚共王初期,在与晋国的争霸中已显得力不从心;公元前575年鄢陵之战后,楚军战败,楚国就彻底失去了霸业。

为什么楚国霸业会丧失得这么快?

从楚武王创立县制的那刻起,楚国就踏上了偏重集权的道路。在楚庄王剿灭了若敖氏后,短期内没有其他势力能对公室形成制衡,这让楚国公室集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长期集权之下,楚国逐渐形成了严苛的执政风气:楚武王时,莫敖屈瑕伐罗失败,自*;楚文王时,阎敖丢失了城邑,被*;楚成王时,令尹子玉城濮战败自*,令尹子上战败被*;楚共王时期,司马子反鄢陵战败,自*;楚康王时期,令尹子南因宠幸小人被*;楚灵王时期,大夫屈申、蒍泄因楚军与吴军交战失利,被冤*;楚平王时期,司马蒍越两次战败,也自*了……。这么多楚人,因为有心或无心的失误丢掉了性命,足以证明楚国执政风气的严苛。稍有不慎就容易丧失性命,还有多少楚人还敢主动承担责任、敢主动提出自己见解呢?

因此,楚国政坛很少能听到不同的声音。鬻拳两次进谏楚文王,第一次自刖双腿,第二次又自*殉葬——进谏楚王后要付出这么大代价来表达忠心,进谏之难、可想而知!

政坛万马齐喑,楚国的兴衰就取决于公室中少数几个人:楚王、令尹强,则楚国强;楚王、令尹弱,则楚国弱。

楚庄王死后,令尹子重、司马子反因私欲将巫臣族人*光,将巫臣逼成了楚国敌人,导致了吴国这一死敌的成长;楚平王无辜*害伍奢父子,将伍子胥逼成了楚国敌人,引来了吴国灭楚;吴国灭楚之战的关键时刻,令尹囊瓦嫉贤妒能、临时放弃了沈尹戌的破敌计划,让楚国陷入了一场浩劫……。

这充分证明了楚国在制度上的缺陷:权力过于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一旦这些掌权者犯下了致命错误,楚国根本无人能纠错,楚国就难免会遭遇一场灾难!


相比较楚国集权占优的体制,晋国卿大夫的分权势力要活跃得多。

从晋献公建立“不蓄公子”制度的那刻起,晋国卿族就慢慢崛起,与公室形成了有效制衡。

如果卿大夫认为国君作恶,他们就可以弑君:如赵盾就与堂兄弟赵穿合谋*死了昏乱的晋灵公。卿大夫犯罪之时,国君也可对他们进行讨伐:因为舟之侨、祁满、颠颉等人失职,晋文公就将他们给*了。晋国历史上,弑君与讨臣的案例数不胜数。这说明在一定时期内,晋国集权与分权形成了相互制衡——虽然这种制衡过程显得血腥,也没有发展成制度化的稳定制衡效果。

这种不稳定制衡效果长期存在的结果,就是从晋献公到晋平公前期,晋人始终面临着巨大的业绩压力,丝毫不敢怠慢。即便是国君或晋卿犯了错,制衡力量也很快能将其纠正。因此,在晋、楚两强争霸的一百二十七年里,除了楚庄王时晋国曾短暂失去霸业,其余多数时期晋国都是公认的霸主之国。晋国能在争霸中长期压制楚国,根本就在于晋国在体制上的这项优势。

可不幸的是,不稳定制衡迟早有失衡的一天:公元前509年后的十年内,因为公室羸弱,无人制衡的晋卿迅速腐化堕落、失政连连,晋国也因此遭遇了诸侯的集体背叛,失去了霸业。

晋国集权与分权之间的平衡为何最终会被打破呢?

根因就在于晋国对分封制的改革不彻底。

晋厉公执政时期,郤氏家族中出了五位大夫、三位卿士;“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不但富可敌国,军事实力也可敌国——这也是晋厉公要*“三郤”、灭郤氏的根本原因!

郤氏被灭族后,强大的栾氏又成为焦点。

公元前552年,在驱逐栾盈后,晋平公逮捕了试图跟随栾盈逃亡的辛俞。可辛俞却义正严辞地争辨道:“三世为大夫家臣,就应该侍奉他如同国君!”公元前550年,栾盈回到曲沃后,曲沃之民毅然决然地跟随他一起造反!这充分证明,卿族采邑内的民众只效忠于卿族,不效忠于国君了。

卿族越来越强大,卿族采邑之民又对晋君离心离德,拥有强大私家军队的卿族怎么可能长久地对公室忠心?晋平公后,历经五任国君,到晋哀公之时,三家就正式分晋——分权战胜了集权的后果,就是晋国作为一个整体,最终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


从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算起,到公元前506年楚国遭遇灭国之难,晋、楚一共争霸了一百二十七年。每次争霸,晋、楚两方都是比拼谋略、比拼综合国力;但从长远来看,晋、楚争霸比拼的更应是两国体制。

楚武王创立县制是对西周分封制的改革,却没有对宗法制进行深化改革;晋献公改革了西周宗法制,却没有对分封制进行深化改革。两人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加强公室集权,但因改革手段不同,晋、楚两国踏上了不同的发展方向:楚国慢慢走上了权力越来越集中的道路,晋国却发展成了公室与卿族长期相互制衡的格局。

楚国集权程度高,让公室在国内鲜少遭遇掣肘,能够集中力量一致对外;这使得楚国从楚武王到楚庄王期间一直保持高速发展,并成为东周霸主。晋国公室与卿族形成制衡,使得公室与卿族谁都不敢懈怠,造成晋国在与楚国争霸的一百二十七年里犯错更少,长期压制着楚国。

楚国集权程度达到新高后,因为权力过于集中在少数人手里,终于显露出其弊端:楚庄王去世后,在其后历任掌权者乱政下,楚国逐步走向了没落,楚昭王时更是差点被灭国。而晋国却因为分权势力坐大,让公室与卿族之间的平衡被打破,最终晋国被一分为三,失去了战国争雄的机会!

以晋、楚两个东周“超级大国”的这段历史来看,集权与分权何者更优?

楚国因集权过甚而走向衰落,晋国因分权过度而在历史舞台中消失,恰恰证明二者应该维系在某个平衡点上,才能实现国家统治的长治久安。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