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翦商》到《封神:朝歌风云》:首先就是要破除神性

从《翦商》到《封神:朝歌风云》:首先就是要破除神性

首页角色扮演封神朝歌传更新时间:2024-07-28

本文作者:邂逅银幕

这是一场无法解脱的恐怖之旅,犹如独自走过撒满尸骨的荒原。

——《翦商》

让我们穿越3000多年回到商晚期,那个充满*戮、宗教控制的时代,那个商王朝已经统治这块土地长达数个世纪的时代。高高在上的帝辛与他的基业似乎牢不可破,神权和死亡的恐怖,支配着每一个人。

祭祀坑中的累累骷髅、殿堂夯土下蜷曲的奠基人、被抛弃在灰坑中的卑微死者以及屠宰场兽骨坑中混杂的人骨。

这就是文王姬昌曾经在殷都亲历过的商文明中的庸常生活,泡在泥水里的猪,成串捆绑的俘,被烹食的方伯……

面对这样的对手,姬昌怎么可能有胜算?甚至,他翦商大业的想法本就不该有。

电影《封神》系列,并不能算是严肃历史改编的作品,三部电影改编自宋元时期话本《武王伐纣》和明代小说《封神演义》。我相信这两部作品也是当下中国老百姓认知商周历史的主要来源。

比起信史里记载的商周,我们更关注神话故事里那些典故、英雄角色。荒淫无度的纣王、祸国殃民的妲己,他们的故事在民间传了一代又一代。

历史上的商朝真正被世人了解到,其实源于20世纪初的殷墟发掘。甲骨文、青铜器、祭祀坑的发掘,让那个存在于神话传说中的商朝逐渐露出真容。历史上的商朝,被宗教和祭祀、征战笼罩,这一点与《封神演义》的神话气质很像。但当你稍微看一下殷墟的考古发掘,看到奴隶社会的残暴,你便会认识到,《封神演义》对历史已经是做了很多美化。

这种美化,很大程度上源自周灭商之后,周人对华夏文化的重塑,以及对商朝历史的全面抹除。

以至于,在20世纪考古发掘前的数千年里,古人并不知道安阳殷都的存在。小说里把殷都写成了向南50多公里的朝歌,足见周人对商朝历史抹去所做的工作。

在看《封神第一部》的时候,对我震撼最大的就是这一部将那些悬浮的神话,具象成了人性之间的角力。

《封神》系列是一篇恢弘的史诗,可以遇见第二部和第三部即将展开恢弘的战斗场面。神话和战争只是商业片的外衣,真正打动人的则是对人性的刻画,《封神第一部》把人的故事讲得十分扎实,在封神大战之前,第一部便是破除神性。

在神性与人性的定位之间,很多观众会有比较大的观影落差。一方面是对“封神”在奇幻场景上的呈现,另一方面则是号称投资最高的系列,会传递出怎样顶级的特效场面。

可惜的是,电影既没有太多神仙打斗的场景,视觉特效方面也显得落后,不太符合当下观众的审美导向。这也是我刚开始看的时候,比较明显的两个落差。但随着剧情的推动,我发现《封神第一部》的剧本足够扎实,作为整个系列的开篇,几个关键人物的故事逐渐展开,人物矛盾和人性之间的对抗,吊足了我的胃口。

在神话角色大批量出现之前,影片为我们展现了几个人物。纣王殷寿、儿子殷郊,文王姬昌和儿子伯邑考、姬发,两组风格迥异的父子形象,以及妲己、姜王后这两位女性形象。

要知道,周灭商对中国历史太重要了,不仅是有历史记载的第一次王超更迭,更是中华文明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的重要转折,更是华夏文明的发端。如此宏大的历史背景,在影视作品里必须通过关键人物的人物关系和故事矛盾来展现。

殷寿的王权,与宗教神权紧密绑定在一起,另一方面,他偏信妲己,与自己儿子逐渐决裂,坚不可摧的帝国,总会从内部开始破裂。

通过卜卦,姬昌发现成汤即将走到统治的末期,表面看是窥察天意,世纪则是姬昌人性的觉醒以及对商王建立起的神权的对抗。

不同于今日,商朝的天空被宗教笼罩。在商人的世界观里,存在一个至高神,称之为“上帝”,商王通过龟甲占卜和祭祀,祈求获得“上帝”庇佑,从人间到神界,谁敢挑战商王们的统治?

或许,只有人性的觉醒,才能意识到这座王朝已经统治得太久了。只有人性的觉醒,才能意识到王朝是会更迭的,在易经的卦辞里,我们看到了文王对破除神性的探讨。

而破除神性,也是文王翦商大业过程中,最令人心潮澎湃的环节。

电影里,我们看到了姬昌被困羑里城期间,最经典的一幕就是伯邑考献祭。相比史书和考古发掘,商人用贵族们献祭的现实情况或许更加恐怖、残忍。电影故事里,姬昌最终决定要举起反商的旗帜,是因为骨肉血亲被殷寿*害,而围困羑里期间,真正促使他走出这一步的则是易经。

甲骨文的这些刻辞不太复杂,背后的原理也很简单,基本不涉及事物的因果关系:先是给诸神献祭并询问问题;然后,诸神的回答就会传递到甲骨的烫纹上;最后,占卜者将其解读出来。也就是说,这是一种单一的因果叙事:诸神的决定是因,表现到人间就是果,甲骨占卜是读取这种因果关系的工具。至于人类有时候占卜错了,那也是误读了神的旨意,错在人而不在神。

但姬昌用的易卦占算,原理则要更加复杂,它认为,世间的一切并不都是由神直接决定的,而是各种事物会发生互相影响并形成一种因果发展的链条,其对应的就是卦里六个爻的阴阳顺序。

卦爻辞纷繁杂乱的现象背后,其实是姬昌对世界运行规律的探索,通过卦象排列组合的变化,他发现,现有的世界秩序不是永恒的,而是可以改变的。尤为重要的是,商朝的统治也是如此。

商朝的统治不会永远延续下去,周族很有可能会取代它。这是《易经》创作的起点,也是《封神第一部》的落脚点。

可以说,《封神第一部》吊足了观众的胃口,用几个关键人物交织在一起的矛盾冲突,就解开了封神大战的序幕。好看的电影永远要回归人性,与观众产生共鸣,这一点《封神》做到了。

我相信,第二部开始,这部电影的动作场面和特效量将会呈现指数级增长,但明显感到创作团队不想只在感官上带给观众一场视觉盛宴的爆米花。

或许,这一系列真正完结之后,年轻观众心中会再次开榜封神,对于下一代观众而言,他们心中的封神故事会就此变得不一样。

电影传递给观众的价值观,还是带有明显的儒家文化视角,要知道上古历史里的那个商朝,仅仅是与我们共享了这块土地而已。当我们用当下的价值观去讲述、去评判那个远去时代的故事,我们应该明白,是周人重塑了华夏文明。

相比之下,真实的商朝有多么黑暗?仅凭千载之后的残骨照片、发掘线图和文字描述,做一点设身处地的想象,就已经如此不堪重负,那个时代的亲历者又会如何?

看完电影,我想把我的故乡安阳推荐给读者们,这里的殷墟遗址,无声地记载着那一段真实发生过的历史。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