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大发现 续五十二 清代《浮生六记》与太极拳之谜 崔虎刚

太极拳大发现 续五十二 清代《浮生六记》与太极拳之谜 崔虎刚

首页角色扮演浮生仙记更新时间:2024-04-26

续五十二 清代《浮生六记》与太极拳之谜 崔虎刚

《浮生六记》被学人公认为晚清的“小红楼梦”,在文学界、社会上有相当影响,被译成多种文字流传世界。作者沈复,曹雪芹去世后约一年,于清乾隆二十八年生于长洲(今江苏苏州)姑苏城南沧浪亭畔士族文人之家,十八岁娶舅女陈芸为妻。其字三白,号梅逸。

沈复一生坎坷,但和妻子陈芸感情极深。陈芸去世后,沈复更是颠沛流离。嘉庆十三年(1808年),沈复随使团出使琉球,在琉球共四个半月。正是在这段时间内,沈复回忆起过往,有感于“苏东坡云‘事如春梦了无痕’,苟不记之笔墨,未免有辜彼苍之厚”,乃作自传体散文集《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以作者夫妇的生活为主线,叙述了平凡而又充满情趣的居家生活的浪游各地的所见所闻。作品描述了作者和妻子陈芸情投意合,想要过一种布衣蔬食而从事艺术的生活,由于封建礼教的压迫与贫困生活的煎熬,终至理想破灭。该书文字清新真率,无雕琢藻饰痕迹,情节则伉俪情深,至死不渝。

《浮生六记》的发现及其公开的经过,学人有详细介绍: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杨引传随父游宦巴蜀,归来时途经苏州,在苏州的冷摊上发现了《浮生六记》残稿四卷。这一年,王韬刚刚和杨引传之妹杨梦蘅结婚。同年,杨引传把《浮生六记》残稿交给了王韬。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王韬应英国传教士的邀请前往上海墨海书馆从事翻译工作,同年,因感于《浮生六记》中的夫妻之情与人生无常,王韬为之写跋。光绪三年(1877年)左右,杨引传把《浮生六记》书稿交给上海尊闻阁主人蔡尔康,出版杨氏《独悟庵丛钞》。《浮生六记》后两卷最早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上海世界书局1935年的“美化文学名著丛刊”中出版了所谓《浮生六记足本》,包含遗失的《中山记历》和《养生记逍》(原四卷本目录作“养生记道”)。

由于《养生记逍》中有太极拳的内容,《浮生六记》写成于嘉庆十三年,远早于咸丰年间武氏所得王宗岳《太极拳论》的时间(以前人们也不确定王宗岳的生卒),对武学界意义重大,引起武学界学人重视,如果这一文献属实,那么将对武学界太极拳相关研究带来冲击。

此事,令学人韩 起先生感到害怕:清代《浮生六记》的作者沈三白练过太极拳 “近日偶翻沈三白的《浮生六记》,不意在其卷六“养生记道”一篇中,发现三白先生竟练过太极拳,三白先生是这么说的:“太极拳非他种拳术可及,太极二字已完全包括此种拳术之意义。太极乃一圆圈,太极拳即由无数圆圈联贯而成之一种拳术。无论一举手,一投足,皆不能离此圆圈,离此圆圈,便违太极拳之原理,四肢百骸,不动则已,动则皆不能离此圆圈。处处成圆,随虚随实。练习以前,先须存神纳气,静坐数刻,并非道家之守窍也。只须摒绝思虑,务使万缘俱静,以缓慢为原则,以毫不使力为要义,自首至尾,联绵不断。相传为辽阳张通,于洪武初奉召入都,路阻武当,夜梦异人,授以此种拳术。余近年从事练习,果觉身体较健,寒暑不侵,用以卫生,诚有益而无损者也。”读过《浮生六记》的朋友肯定还记得,沈先生在他媳妇芸娘死后过度悲痛、戚戚无欢,以致人到40岁身体便渐呈衰象。于是,为求解脱心中痛苦、复原身体,他读庄、学佛、悟仙、静坐包括练习太极拳。如众所知,我(韩起)不练太极拳,更不懂太极拳,我是个太极拳盲,我甚至连太极拳从什么时候开始叫太极拳都懵然不知,也因于此,当我发现二百年前就有人管太极拳叫太极拳,我很感惊奇(沈三白生于1773年,他约在40岁左右——1814年开始练太极拳)。也因为对太极拳缺乏了解,我甚至不知道沈三白提到的“张通”是否即是张三丰——请教诸位,张通和张三丰是同一个人吗?除了太极拳的名称之外,另一出乎我的意外之处,是太极拳竟然早在二百年前即被文人所喜欢,且有划圆之说——由三白先生的记述“无论一举手,一投足,皆不能离此圆圈,离此圆圈,便违太极拳之原理”可知,划圆,早在二百年前即是普遍的练法——因为沈三白只是个普通爱好者,他练拳,只会接受既成的练法和原理,而无力去创新)。还有,太极拳早在二百年前即被人视为健身拳,这一点也令我惊讶。因为我原先的观念是,一门拳术在其初期,应该是以技击显名并广为人知、广为人接受的。形意拳、八卦掌、八极拳等等拳术不即是如此吗?我的无知还表现在,我不知太极拳早在二百年前即“以缓慢为原则,以毫不使力为要义”,是三白先生给我上了一课,由三白先生的记述我才知悉,如今太极拳的讲究慢练、不用力,其实是古已有之,起码是二百年前已有之。还有一件事,就是三白先生在书里兴趣盎然地大谈太极拳的原理、练法、养生、甚至创始人,却只字未提技击,没有讲到太极拳“以缓慢为原则,以毫不使力为要义”的练法,能够练出打人的功夫吗?大家也许想知道,三白先生没有提到技击,是因为他没练出来?还是因为他学到的“缓慢、不使力”的太极拳只能用来健身?我对此兴趣一般,在我看来,他一个40岁就身体衰老、精神萎靡的文人,哪个身怀技击功夫的教师愿意收他为入室弟子,手把手地雕琢他的技击功夫?教他练技击,那真是瞎了眼了。
我比较关心另一件事:三白先生既然练太极颇有心得,那么他后来是否教了别人?若三白先生收了弟子,而他的弟子又去传拳,如此一代代传下来,传承它八、九代人,到今天三白先生传下来的太极拳,岂不就是古传太极了?这件事才可怕。”

然而,无论是文学界,还是武学界均有学人证明,此卷五,卷六是民国人伪造的。如路启民先生查对后发现,其相关太极的文字,抄自1940年由大东书局出版的吴志青撰著的《太极正宗》第七章 “向恺然先生练太极拳之经验部分,即“他种拳术的名称,每有与拳术无甚关系的。惟有太极二字,完全包括了这种拳术的意义。太极就是一个圆圈。太极拳也就是由无数的圆圈连贯而成的一种 拳法。无论一举手,一投足,皆不能离这个圆圈。离了这个圆圈,便违背了太极拳的原理。再精细儿一点说,不但举手投足不能离圆圈,四肢百骸不动则已,动则皆不能离岡圈。”“自起手以至终结,处处成圆,随虚随实。”“太极拳相传为辽阳张通于洪武初年奉召入都,路阻武当,夜梦玄武大帝,授予拳法,且以破贼,因名其拳为武当派。”“以我个人习练的经验,最好于习练架式以前,以若干分钟习练静坐。此种静坐法,并不如道家一般的守窍,只要屏寂思虑,务使万缘都净。”向恺然的文章写于何时?其文后有“我自乙丑年五月从事练习太极拳架式,迄今不过四年余”之语。 乙丑是1925年,过四年多,最迟写于1930年。造假者在1935年当可看到这篇文章。对比可见,“养生道记”中的太极拳论述,显然是从向恺然的著作拼凑而成”

这里,我们专门提出,力求大案完整破解,以免读者一知半解。

温故知新,也知道民间确有学人为了某种目的伪造一些武学相关的文献。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