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炎炎似火烧”古代避暑攻略——做冰鉴、存冰块、吃冰饮

“烈日炎炎似火烧”古代避暑攻略——做冰鉴、存冰块、吃冰饮

首页角色扮演古代至尊更新时间:2024-04-28

俗语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炎炎夏日,气温一天比一天热,大家都哀嚎现在的命都是空调给的,虽然这句话有些夸张,但是看着外面的艳阳高照,也不禁感叹一句要是没有空调,日子真的就没办法过了。

可是在人们没有电更没有空调还有电风扇之类的东西,古代人是怎么消暑的呢?在中国古代,尽管没有“空调”,但古人也有许多低碳、环保的纳凉避暑的方式方法。

古代的“空调”、“冰箱”还有扇子

古代没有电哪来的空调和冰箱呢?《周礼·天官·凌人》曾经记载过“祭祀供冰鉴”,早在周朝时期就已经有了冰鉴,冰鉴一开始的时候是为了祭祀存在的,但是后来被人发现也可以用作避暑之用。

最早的冰鉴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那个时候的冰鉴主要是青铜制的。等到了明清时期,冰鉴就变成了黄花梨木或者红木制作的,工艺更加精美在避暑的同时也更加具有观赏性。

冰鉴的工作原理很简单,冰鉴里面分成两层,一层放冰块,另一层可以放酒水果子之类的,冰鉴上面的盖子还有通风口,这样会有凉气从冰鉴里面出来。一边感受着悠悠的凉气,一边吃着凉爽的水果喝着冰镇的酒水,这样想想不要太舒服。

到了明清时期,冰鉴变成了木制的,木制的冰鉴比起青铜制作的冰鉴最大的优势就是更加轻,可以移动就成了“移动冰源”。这样的木制冰鉴已经不再是皇室人的专用,民间也可以用了不过民间用的是更加简单的“冰桶”。

当然了一些家境贫寒的人是用不起冰鉴的,因为冰鉴再怎么说都还需要冰块儿,而且冰块儿在古代可是很贵的,只有家境好的人才能用得起。

那么那些用不起冰块的人怎么办呢?就那么硬生生的热着吗?当然不是了,这种时候就只能用到扇子了,古人给扇子起了很好听的名字“凉友”“摇风”这名字听上去颇有趣味,也算是古人在炎热的夏日的一点小情趣了。

古代人用的扇子多半是竹子的,经济条件好的人家会用绢做的薄纱扇,这样的扇子也是女儿家手中的爱物,“熟罗扇子凉轻”说的就是这样的扇子,和现在的扇子不同,古代的扇子还兼具了很强的观赏性。唐代诗人张祜就曾经专门为扇子写过一首诗《赋得福州白竹扇子》,“藤缕雪光缠柄滑, 金铺银薄露花轻”,可见在古代扇子对人们的重要性。

有些达官贵人在夏天的时候也用扇子,当然他们就不用自己动手摇扇了,身边有专门的仆人为他们摇扇子,但是就算有人为他们专门扇,有的时候还会觉得扇子扇出来的风太热了,所以就有人在扇子上下了很大的功。

据《西京杂记》记载,“长安巧匠丁缓作七轮扇,大皆径丈,相连续,一人运之,满堂寒战。”

汉代的时候,已经有人发明了叶轮拨风,那什么是竹轮拨风呢?就是类似于现在的落地扇,不过是手动的落地扇,《甄嬛传》中甄嬛就曾经在夏天的时候用过竹轮扇风,比起冰鉴的冰凉,竹轮拨风的风更加温和,更适合一些体弱的人或者女子在夏天避暑的时候使用。

空调屋

古代的“空调屋”一般都是靠着水建造的,理由机械的原理把水运送到屋顶上,然后水从屋檐下落下就像下雨一样,这种“水帘洞”类似的房子当然很凉快了,唐玄宗就曾建“含凉殿”。这种宫殿虽然凉快但是却有一个非常大的弊端,那就是真的很麻烦外面的水滴声不断,要是中午想睡个午觉就让人多少有些心烦了,再加上水只能在门口,如果想要凉快只能坐在离门口较近的地方,离门口远一点避暑的功能就没有那么明显了。

所以到了明代,古人就发明了更加好用的避暑屋,就是在屋子里面挖一口深井,井水是非常清凉的,在屋内挖一口井,会有凉气从井里面渗出来,并且还可以把瓜果放在水里面冰镇,真的可以说的上是一举两得了,成本也比流水屋要小上很多了。

在古代顶级的空调屋有另一个名字就是“避暑山庄”避暑山庄是古代专门为皇室建造的避暑别墅,比较有名的就是承德的避暑山庄。在古代,避暑山庄是皇帝和太后后宫们夏天纳凉的地方,在很多影视剧中也可以经常看见关于皇帝与避暑山庄避暑的相关桥段,避暑山庄的建造选址非常的讲究。

要在一个山清水秀并且夏天也非常凉爽的地方,还要栽种大量的植物,院内必须有活水用来带动清凉,这样的避暑山庄虽然可以说是避暑的绝对神器,但是因为造价实在是太过于高昂,也只有古代的至尊才能享受得到了。

除了空调屋,古人夏天的时候也发明了很多别的避暑枕具,比如古代的人在夏天会枕瓷,顾名思义就是瓷器做成的枕头,这样的枕头夏天枕着可以说是非常的清凉。可能会有人问这样的枕头难道不膈的慌吗?

古代人的枕头其实并不是像现在的一样是软枕,古代人枕着的枕头大部分还是硬的枕头,更加贴合人体的颈部曲线。所以瓷枕对于古代的人来说就是很好的消暑用具了,家境更好一点的人们会有玉枕头,除了消暑之外,更兼具了养生的功能。

避暑神器“冰”

在古代没有电的情况下,冰块就成为了绝对的避暑神器,那问题就来了,古代人的冰是怎么来的呢?要知道在古代的中国并没有一个地方夏天也可以产冰,其实这些冰块就是冬天的时候储存下来的。

根据《大清会典》中记载,清代的皇室一共设立了18座冰窖,这些冰窖里面储存的冰块都是冬天的时候放进去的因为冰块一般都建立在底下,非常的清凉所以一直存放到夏天也不会化掉的。

冰窖的历史非常悠久,《吴越春秋》里记载,越王勾践出游时曾经食宿于“冰厨”,大概就是放满冰的屋子了,可是冰块就算再怎么好好保存也多少会化掉一些,并且每年保存下来的冰块也有限,普通的平民百姓肯定就没有这个福利了,那除了皇室的人之外,一些大臣们也可以享受到冰块的凉爽。

从唐宋开始皇家就有了赐冰的传统 ,“每日赐近臣冰,人四匣”。至于这个近臣指的是哪些人,就要看当时谁更得皇帝的宠爱了。到了明代,更是出现了一种名叫“冰票”的东西,类似于我们以前的粮票,根据官员的不同的等级发放不同的冰票,官员们凭票领冰,用以消暑。

但是在古代的南方有很多地方是就算是冬天也不会结冰的,那位于南方的贵族们又怎么消暑呢?他们就不用冰块了吗?其实不是早在唐朝的时候,人们就发现硝石溶于水会让水变凉甚至结冰,硝石是人们在生产火药的时候发现的,是一种颜色雪白没有味道的晶体。

古代人也把这个叫做“墙霜”这就是南方人的避暑神器了,也正是因为硝石的发现,人们找到快速冰镇的方法,也带动了另一种避暑神器的发展。

古代的冷饮

因为硝石制冰的出现,让人们有了便携式的制冰工具,这就大大方便了古代冷饮业的发展,因为硝石的成本很低廉,正适合制作冰爽的冷饮出售给普通的百姓。当然了古代的冷饮没有现在这样多添加的香料,多半就是由水加上蜂蜜还有水果的汁水做成的,汉代就有关于“蜜水”的记载了味道可能类似于现在没有气的雪碧。

古代的人还有冰激凌,古代的冰激凌就是用果汁,羊奶或者牛奶加上冰块调制成的,冰凉爽口并且无添加无公害,除此之外古代还有很多的冷饮制品,可见在古代人们在避暑这方面可以说是下足了功夫。

当然了古代人重视养生,在避暑方面也是把养生之道加入了进来,那些冰凉的饮品虽然吃下去让人觉得凉快,但是毕竟不能多吃并且也并不适合那些脾胃虚弱的人食用,这种情况下除了绿豆汤古人还发明了莲子汤。

根据《帝京岁时记胜》载:"六月盛暑,食饮最喜清新。京师莲食者二;内河者嫩而鲜,宜承露,食之益寿;外河坚而实,宜干用。”

除了莲子汤外还有各式各样的凉茶,里面加入了甘草苏叶等等药材,可以说是在保证味道的同时将清热去火的功效发挥到了极致。

总结

其实很多古代人避暑的方式放到今天也还是非常的实用,毕竟常年待在空调房里很容易得空调病,这种时候不如用一下古人乘凉的方式,吃吃西瓜喝喝酸梅汤,或者干脆学习一下古人的避暑方式,心静自然凉。

当然了这些避暑放在现在可能并没有那么实用,但是比起我们现在的一味吹空调,古人的避暑方式无疑是更加健康的。

参考文献:

《周礼》

《西京杂记》

《帝京岁时记胜》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