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章鸣于天下,是鸿儒蔡清的高足;有名著《四书浅说》传世,入祀专祠,千古流芳
《陈紫峰先生文集》是研究陈紫峰一生成就的重要文献
泉州网8月31日讯 (记者吴拏云 文/图)“陈紫峰纪念馆”将于近期重新布馆,届时将以丰富的实物藏品、文献资料、画像、图片、资料图表等来展示明代理学家陈紫峰的生平及其高风亮节,这是记者日前从晋江陈埭镇涵口大乡老年协会处获得的消息。
说起明代“泉州第一通”陈紫峰,很多人自然而然会在脑海里弹出以下几组关键词:蔡清弟子、理学名家、晋江鸿儒。但也有光看履历表的人,会联想到诸如仕路蹉跎、穷困潦倒、郁郁不得志等词汇,似乎这又是一位雷声大雨点小的“失意派”历史人物。的确,以往诸多文献资料喜欢将陈紫峰描绘成那种为穷究理学,呕心沥血,“在灰暗的历史时代里,困苦的生活环境下,依然孜孜不倦追求理想的精神斗士”。当然,这种观点的出发点和核心价值取向并没有错,但如果一味把古代理学家、学问大师都描绘成苦行僧式的修炼者,则不免落入窠臼,失之偏颇。近段时间来,记者前往紫峰故里——晋江陈埭镇涵口村实地调查,走访与陈紫峰有关的遗址、遗迹,考其生平,阅其文集传记后发现,这分明是一位内心富足、生活充满情趣、坚守信念的人生知足者。
“紫峰陈先生祠”原匾为张瑞图所书
泉州山海形胜,代有名士,而以文章鸣于天下者,陈紫峰可居其一。陈紫峰,原名陈琛,字思献,晋江陈埭涵口人。因结庐于紫帽山麓,故号“紫峰”,又因学问渊博,人称“泉州第一通”。年少时,陈紫峰先师从郡城诸葛骏“习举子业”,后又受业于长史、“木斋先生”李聪,参悟“圣贤之学”。当时李聪号称“精华炜炜,摩荡云霄,比郡诸生多归之,如山之岱焉”,是晋江一带首屈一指的名师,而且跟泉州鸿儒“虚斋先生”蔡清结为至交,这也为后来陈紫峰拜入虚斋门下埋下伏笔。
陈紫峰“少小即儒气道风”,从学木斋先生时曾题柱曰:“发愤三年,须是不炉不扇;把持一敬,莫教愧影愧衾”,志向不俗。对各种经书典籍,陈紫峰都爱不释手,其子陈敦履、陈敦豫所著《陈紫峰先生年谱》称其“朝夕潜玩”,这说明陈紫峰虽潜心修学,但从不死读书,而是带着“玩”的心境来用功,这让他在理学方面融会贯通,闻一而知十。
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陈紫峰以儒士第二名的身份应福建乡试,结果名落孙山。早期在儒业上顺风顺水,如今却被严重“打脸”,换成别人可能一蹶不振,但陈紫峰慷慨自若,并赋诗自励:“长使心闭涵水月,不妨面上污埃尘”,心胸宽博,无须复言,而且很显然他对儒业执著的信念不会因科举的失利而垮塌。25岁时,陈紫峰成了虚斋先生门人。这虽然有木斋先生牵线搭桥之功,但最后打动虚斋的,还是陈紫峰的文才——虚斋先生观其文“嗟异久之”。
虚斋去往江右(即江西)督学时,陈紫峰随行,一路跋山涉水。此行也暴露了陈紫峰一大癖好——“山水之好”。途中他“酒酣兴发”叩舷而歌,甚至跟路人歌咏相对起来,这些见载于他所作的《赠周秀才还江山序》一文中。后来,陈紫峰自称:“余素有山水之好,凡吾闽中山水佳处,未尝无余迹也。”此话听起来固有“吹牛”的成分,但不负山水雅意的情怀,还是一览无遗。
紫帽山金粟洞是陈紫峰经常赏游之所
32岁时,陈紫峰便完成了泉州明代四大名书之一《四书浅说》的撰写,同时完稿的还有《易经通典》。很难想象,刚过30岁便迎来“人生巅峰”是何种感觉,但陈紫峰却没有志得意满,而是四处讲学,浑然忘己。正德十二年(1517年),或许是为了证明自己,陈紫峰参加了这年的会试,登会试榜第八名,廷试后成二甲进士,观兵部政,后授刑部山西司主事。有人说,*就像地上扫不尽的落叶,会层层盖住你的耐心,一些人一生都在扫着“心中的落叶”。陈紫峰却不是这种人。在仕途上奔忙让他觉得心累,所以他干脆选择上疏致仕,在其后来的文集中留下了一串可怜巴巴的疏状——《乞改南疏》《乞养病疏》《乞致仕状》,正是他欲回归本真所作的呐喊。嘉靖元年(1522年),他终于致仕南归。
到了家乡,他也没闲着,47岁时请建虚斋先生书院;49岁时请修晋江南路;52岁作《论六里陂水利书》,提出六里陂水利工程“竣筑缮治”意见,要求宽免陂夫服役……他南归后,在故里建有书塾,课子弟学业,20多年来“德业举业所造就者甚多”,造福乡里,受人爱戴。假如陈紫峰活在当下,那么他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分享的,必多是人生的喜乐。
据晋江涵口村陈氏族裔陈炳钩介绍,陈紫峰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在故里安然逝去,享年69岁。数月后,入祀泉郡乡贤祠。他一生中遇贤师,逢良友,乐山好水,著述传世,声名远播,造福一方,最后还正寝善终,入祀府庙,堪称圆满。在走完沿途铺满学问与信念的丰富人生后,陈紫峰留给了世人一个充满回味的背影。
陈紫峰留下众多诫语醒世人
涵口陈氏宗祠
晋江涵口大乡内有陈氏宗祠、陈紫峰纪念馆、陈紫峰故居等,人们至今对陈紫峰惦念不忘。《晋江文库》出版的《陈紫峰先生文集》中,收录有陈紫峰的诗、序、记、书、志铭、疏状、祭文等,是研究陈紫峰一生成就的重要文献。□记者 吴拏云 文/图
涵口陈氏派溯莆阳
“陈紫峰在我们陈氏宗祠内留下了三副楹联。”陈埭镇大乡老年协会会长陈炳钩一边说着,一边推开子陈氏祠堂的大门。陈氏宗祠始建于明弘治年间,是涵口陈氏族人在开基祖碧溪公的故居原址上建造起来的。宗祠坐东朝西,遥对紫帽、罗裳诸山。如今人们所称的“紫峰故里”,实际上包括了当前的涵口村和大乡村,大乡旧属涵口,故别称“涵口大乡”,这里是紫峰故居、紫峰纪念馆的所在地。
果然,在祠堂大厅内我们看到当年还是秀才的陈紫峰留下的楹联——“寸地留耕胜似义田万顷,满堂燕笑皆由忍字百余”,强调勤劳耕作、和谐生活;“子孝孙贤百世芝兰满室,山光水色四时青紫迎门”暗喻陈氏一族人丁兴旺、簪缨相继;“家世清华惟有诗书礼义,祖宗源派更无贵贱亲疏”则强调诗礼传家,对族人应一视同仁的道理。在祠堂大厅龛壁上方有一高阁,内奉陈氏碧溪公之画像,左右各有一匾题曰:“特祀名宦”、“理学名宦”,其中“理学名宦”一匾即为陈紫峰而立。“我们这一族的堂号为‘理学传芳’,正是源自陈紫峰的理学成就。”陈炳钩介绍称,涵口陈氏溯其祖源来自莆田涵江,先迁居晋江青阳山,后再由碧溪公派衍至陈埭涵口,这也是大门口柱联“派溯莆阳尊祖籍,源开涵水大宗坊”的来历。涵口陈氏传至紫峰先生,已是第六世矣。
陈紫峰故居离宗祠不远,为五间张、双榉头、双下房格局,主体建筑为单檐硬山式屋顶,屋脊呈曲线两端高翘燕尾脊,平添不少灵气,大门上石刻对联:“纲纪庙堂,羽翼经传”。陈紫峰纪念馆原为涵口陈氏二房宗祠。万历四十五年(1619年),里人为纪念陈紫峰始辟为陈紫峰祠,大门原有明代大书法家张瑞图所书门匾“紫峰陈先生祠”(今石匾为后世重刻),后来此祠辟为纪念馆,陈列着陈紫峰用过的砚台和多部著作,以及生平简介等物。大厅内端坐着紫峰先生的塑像,其上方有“温陵儒宗”匾额,厅上还有柱联曰:“理追圣哲四书浅说阐微言千秋纪诞,学贯人天五卷易经通正典百代朝宗”,彰显了紫峰先生的《四书浅说》《易经通典》的历史地位。
陈氏宗祠大厅龛壁上方有一高阁,内奉陈氏碧溪公之画像,旁边“理学名宦”一匾即为陈紫峰而立。
言峻行古影响颇深
陈敦履、陈敦豫所著《陈紫峰先生年谱》中,存有一张陈紫峰画像。画中之人双眸炯炯,秀远而威,“方口而美髭髯”,与想象中的文弱书生大相径庭。明万历元年解元、广西参政苏浚在为其所写的《像赞》中曰:“矗然峙者,紫帽之冈。晶然冽者,涵江之泱。”举人李伯元则赞称:“目炯炯以如电,应海潮之吞吐;早穷经而著述,寻邹鲁之本原。”可见当时之人对于陈紫峰有发自内心的敬畏之情。
明正德三年(1508年),陈紫峰从江西返乡,在泉州府学之傍和月台寺(即承天寺)设科讲学。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8》称:“(紫峰)归而设科学宫之旁、郡城月台寺,四方从学甚众。”后又结庐紫帽山古元室和小丹邱授徒,“乐道著书”,这时的陈紫峰已俨然闽南理学的一面旗帜矣,他的学说及理论对于后世影响颇深。
陈紫峰在其论文《斐然成章》中提醒世人“立志”的重要性:“惟其有所见,故志不期高而自高,意不期远而自远,胸次洒落,而一切势利举不足为之束缚,如登高山凌绝顶,而群峰叠嶂皆合形辅势,回巧献技以效于几席之下,下视人世之纷纷琐琐者,初不知其为何物,则其所见为何如,其所就为何如。”强调心中有“志”,才能“如登高山凌绝顶”。而对于那时的人追求的“顿悟”之术,陈紫峰其《异端》一文中驳曰:“今之学得,其求夫顿悟也,亦资为讲说而已矣。夫道之在于人也,犹衣服饮食之切于身也,在体而行之尔,又焉用悟?”认为做学问,还是要身体力行,追求“顿悟”则如守株待兔。
类似这样的诫语还有许多,《赠潘东崖先生南归序》一文中,紫峰先生称:“夫寂若无声者,天下之大声也;朴若无色者,天下之美色也;淡若无味者,天下之佳味也。收无声之声,玩无色之色,味无味之味,充然有得于声色臭味之外而自有其乐者,天下之真乐也。有真乐者,不金玉而富,不王侯而贵,不神仙而寿,下视世之耽耽逐逐、自以为极天下之声色臭味而唯恐失之者,其所得不既多乎!”提出一个人如是“真乐者”,即使“寂、朴、淡”,也比世上的追名逐利者要更加富足。难怪明代方志学家何乔远在《闽书》中载称:“琛……更欲于门徒之中得夫励进退大节,破名利两关,言峻行古,与之游尘埃之外而思论,夫颜子所谓弥高弥坚者。是以一时从学之士,多有洞视今古,傲睨宇宙之怀。”
浙江乐清人朱文简(号墨溪)正德六年由举人授晋江教谕,陈紫峰对他十分欣赏,特作《邑庠讲堂十咏》相送,后来又赠诗云:“远大有期须实地,分毫无益是虚名。平生胸次何泾渭,偏为先生眼作青。”寄望朱文简能带领晋江士子脚踏实地去探索儒家学问。
由于陈紫峰重视实用,他认为衡量一个人是否有才,就看其学能否适用,那些高谈阔论者尽管讲得头头是道,但终无可取——“才不可齐,但取其适用,如工师用木,栋梁榱桷皆在所取,惟无用者弃之。世之高谈阔论,小廉曲谨,煦煦为仁,孑孑为义,援之以政则不达者,吾无取也。文章之士,吾亦以奇花异卉爱之,然或不适于大小之用,虽爱之而竟弗之重,以其无益于人,不若荑裨有秋之为有益也。”(《时轩文集序》)
有一次拜谒罗一峰祠时,陈紫峰题诗云:“牛山须禁牧牛羊,藏久良弓要力张。远大也应甘澹泊,元微亦只在平常。悟来始信无多语,老去方知有故乡。敬起一峰吾敢问,定行白水答清桨。”表达了士子应有的澹泊操守。
陈紫峰曾讲学于月台寺(承天寺)
遍览形胜题诗留赋
陈紫峰素有“山水之癖”,他的足迹几乎踏遍泉郡形胜,自然其诗篇之中涉及景点的也极多,清源山、紫帽山、东湖、朋山、笋江等,都在其笔下熠熠生辉。
在七言古诗《端午游东湖看莲有感》中,他于诗末有感而曰:“大人自有大襟怀,天地尚能容荆棘。熏风南来动莲花,我对东湖春拍拍。”对于东湖莲花的形容,别有一番情趣。在《清源山南台岩》一诗称:“清来源水寒生北,紫染帽峰秀出南。”足见清源山、紫帽山在其心中的地位。
金粟洞位于紫帽山左峰之南,陈紫峰作《登紫帽峰题金粟洞》:“拔地凌空失众丘,雄奇应得数南州。白浮云谷真堪玩,青映吾庐若可收。沧海遥看深处浅,仙坛几见昔人留。亭亭老柏丹崖下,欲挽凭谁借万牛?”古元室(又称古玄室)在金粟洞附近的山窝里,金粟洞之下、古元室之顶还有小丹邱。陈紫峰曾在古元室和小丹邱授徒,四方求学者众。对古元室陈紫峰亦有诗云:“抱素真人曾此留,挤云排榻耿岩幽。也知有雪偏能暖,尤讶无风亦作秋。石涧潺潺惊水逝,尘缨滚滚叹人游。半年待我《西铭》了,红绿描春定满丘。”他还题古元室道士《杏林春晓图》曰:“万古乾坤一片丹,神仙舍得在云间。可怜仙景分明甚,留与后人醉眼看。”
不过他在游山玩水时,也曾因朋友“挖坑”而被迫作诗。在他文集中就曾记录下这么一个故事:有一次,笋江好友方子韬“携酒一壶,偕秀才四五辈”,邀陈紫峰前去泛江避暑。舟至江中时,秀才们画了一张“笋江清泛”图,几人遂强求陈紫峰“为之序”。“无奈”之下,陈紫峰叩舷朗声歌诗一绝——“五月清溪已得秋,小舟荡漾在中流。庄生久解濠梁意,何处江山不自由!”此事在朋友间传为趣闻。
陈紫峰画像令人肃然起敬
无意宦场关心民生
虚斋先生在督学江右时,让陈紫峰偕行。二人日夜研理,由此,陈紫峰尽得虚斋所传。虚斋曾对陈紫峰说:“吾所发愤沉潜辛苦而仅得者,以语人常不解。子已尽得之,今且尽以付子矣。”(《明史》卷24)明朝右都御史、惠安人张岳(号净峰)与陈紫峰相交甚厚,他也曾说:“虚斋既没,无愧师门者先生一人而已。设不退而为亲,必进而有为于世,其事功之及,人可胜述哉?非虚语也。”
虽然陈紫峰学问渊深,但他却无意宦场。厦门大学哲学系教授高令印表示,陈紫峰“对政治生活极为淡泊,于世情无所倚涉”,他虽历官刑部、户部、吏部主事和淮安税监等,但为官前后不过5年。陈紫峰为官时提出革除私弊的主张,如任刑部山西司主事时,每语同僚曰:“理刑之道,当以诚实恻怛之意为之。审实求生,惟急于致刑辞,则人有不得其死者矣”;担任淮安税监时,“凡小舟不入闸者,悉弛其征”,这些体恤百姓的做法却遭到官僚集团的反对,于是他决意致仕返乡。
不管当不当官,陈紫峰都一样关心民间疾苦。在泉州人顾珀(号新山)升湖广布政参议准备上任时,他撰文相赠好友,一再嘱咐顾珀征粮之时,要考虑百姓的生计问题:“况迩年来海内荐饥,湖广之民当亦甚困,而粮储之督,纾则用乏病国,严则膏竭病民。按丰歉核虚实,斟酌较量,通融变化,俾民不困而国用足。时事之艰,莫此为甚……”(《赠湖广少参顾新山先生序》)爱民之心、恤民之情,溢于言表。
他还关心晋江修路的利民之举,希望南大路能早日畅通,为此致简给当时泉州府推官张凤溪称:“前日蒙差老人许贵、社首倪泰和督理道路,今土岸至光孝洋十里将毕工,而陈埭至塘头二十里则全未盖。此路倾圮已久,修整颇难,不惟费工且费财。有莲埭林甫达、长市柯中元、塘头王履中、杏墩王才咸,此数人者有恒产恒心,为众所服,可着老人唤来分付数语,相彼亦欢欣趋事也……”他还曾致书晋江县令张麃,为晋江六里陂的陂夫不能免除官徭一事鸣不平,敦促张麃酌情宽徭,“访审与以慈仁,此亦渐积阴德,收拾民心之好事也。”
陈紫峰泛舟东湖时留过诗篇
光明卓伟特祀学宫
陈紫峰是明代后期著名的理学家,对于陈紫峰的道德、学问、文章,著名学者林希元有较全面的评论:“紫峰少以才名望乡闾,学子出其门往往掇巍科登显仕。礼部再试,名动缙绅,公卿皆欲虚位以让。使士于进取,不数年公辅可立致,而紫峰乃恬然自守,足不及公卿之门……势利无所入于其心,其光明卓伟孰敢望而及。”
高令印认为,明代后期最有代表性的福建朱子学者为陈琛(紫峰)、张岳、林希元,他们恪守朱子学最力。这三人是同郡(泉州府)、同榜进士,志趣学识相近,互以道义相许,实为难得。
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陈紫峰无疾而终。8月,泉州督学熊汲以紫峰先生“学问渊源、履行纯实、缙绅山斗、乡邦典型”,同意让其入“泉州府祀焉”。后来,朝廷又于万历二年(1574年),建专祠于学宫特祀之。
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陈紫峰迁葬秀林山。在迁葬仪式上,由陈让作行实(记述死者生平事迹的文章),张岳作志铭,林一新作铭,王慎中、苏浚作传。能令这些当世名宦云集一地,足见陈紫峰的人格魅力。林一新诵读其铭曰:“……虚斋正传,于兹嗣续。先生之学,卓然儒宗。先生之行,穆如清风。辞荣耽寂,孰窥其衷……曰永孝思,存亡一致。”声播秀林,也将一位儒者定格于时空之中。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