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扶贫的“贵州战法”:点到面、输血到造血

茅台扶贫的“贵州战法”:点到面、输血到造血

首页角色扮演公益战法道更新时间:2024-04-26

茅台集团位于道真的白芨产业基地。

茅台集团位于道真的食用菌产业扶贫示范园。.

仅近三年,产业扶贫每年带动近15万户农户增收,受益人口近45万,直接让2万多户农民脱贫

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是茅台集团最新获得的荣誉。当茅台集团党委*、董事长高卫东于10月17日第七个国家扶贫日,在北京接过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时,其背后代表的,是茅台集团为贵州脱贫攻坚事业所作出的努力,已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更重要的是,这张奖牌将茅台集团与数十万贵州贫困群众联系在一起。

茅台集团的扶贫工作,不再局限于帮助贫困群众解决简单的吃饭问题,而是将茅台的品牌优势、产业优势,转化为以产业扶助贫困户、以产业拉动地方经济的动力。

“茅台集团的发展离不开贵州这片土地的馈赠,离不开贵州父老乡亲的支持。茅台集团在脱贫攻坚这场输不起的攻坚战中理应主动融入农村产业革命,积极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茅台集团党委*、董事长高卫东说。

捐资助学

以教育改变贫困代际传递

5000元意味着什么?对于成长于优渥环境中的孩子而言,或许是一台崭新的电脑,又或是一次愉快的旅行。但对于成长在贵州深山里的孩子,这5000元,不仅仅是大学一年的学费,甚至是生活所需费用,更是改变他们人生轨迹的宝贵资产。而这,正是茅台集团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提供的“中国茅台·国之栋梁”2020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助学金,想要完成的使命。

毕业于从江第一民族中学的韦苏羽是这笔助学金的受益者。韦苏羽的父亲在2014年因病去世之后,她的母亲带着3个女儿一起生活。韦苏羽是家中长女,她还有两个妹妹,一个正读高二、一个刚上五年级。

作为建档立卡户,韦苏羽一家2017年易地搬迁到从江县高增乡银良村,妈妈做环卫工人一个月工资1600元,是家里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当韦苏羽获悉高考成绩之后,如何解决接下来的学费问题,成为笼罩在这个小家庭头上挥之不去的阴云。

韦苏羽迫切希望借知识改变命运,又希望减轻家庭负担的她,第一时间开始打听学费资助,还填写了国家助学贷款申请。在尝试多种方式之后,尚在等待中的她,与茅台助学金相遇了。韦苏羽说:“5000块钱,对我们农村孩子来说,可以解决很多问题,茅台的帮助让我感觉压力没有这么大了”。

“中国茅台·国之栋梁”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开始于2012年,每年茅台集团向中国青基会捐款1亿元人民币,资助当年参加高考并被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录取的农村家庭经济困难且品学兼优的大学新生,解决其从家门到校门的交通与生活费,资助标准为一次性5000元/人。

受到这笔助学金资助的优秀学子,不仅仅是韦苏羽。“中国茅台·国之栋梁”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开展9年来,在“中国茅台·国之栋梁”助学金帮助下,越来越多不同区域的贫困学子得以迈入大学校门。数据显示,茅台集团连续9年累计捐款9.14亿元、受益学生18.28万名。

茅台集团表示,企业一直致力于为中国的扶贫攻坚,构建一个政府、企业、公益组织之间高效互动、深入合作,共同解决社会问题的公益平台。也正是在这样的理念支持下,今天的“中国茅台·国之栋梁”希望工程圆梦行动,被视为国内爱心助学活动中捐款金额最大、受资助人数最多、覆盖面最广、影响力最深远的公益项目。而这一公益活动本身,也成为茅台集团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推动“文化茅台”建设的一张名片。

茅台集团对贫困学子的帮助,也并未停留在这一单一的助学金上。茅台集团以贵州省和“三区三州”为重点,在全国范围内持续开展“中国茅台·国之栋梁”“习酒·我的大学”“茅台王子·明亮少年”等公益助学活动。

茅台集团这一系列公益助学活动,没有附加任何条件,让受助学生感受到来自社会、政府的关爱,这也使得大量受助学生将这份感恩之情,转化成新的善意,将自己的力量,重新投入到对他人的帮助中。

如今,摆脱贫困束缚,以新姿态走上工作岗位的受助学子,截至今年7月已有10万余名。他们走出了大山,走出了贫困,成为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

茅台集团党委副*、总经理李静仁表示:“10万名学子背后就是10万个家庭,他们通过自身不断努力改变命运,从而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这既是脱贫之本,更是民族复兴之要。茅台集团能够参与其中,见证大家的努力和成长,见证一个个贫困家庭的蝶变,见证梦想成真,这是茅台集团最大的荣幸。”

精准扶贫

因地制宜解决首要困难

茅台集团以教育扶贫,是着眼于斩断贫困代际传递,如何解决贫困户当前所面临的生产生活困境,则是茅台集团作为一家负责任的企业,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茅台集团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以下简称“道真县”)所进行的帮扶工作,是最直接的表现。

2018年,一阵阵推土机的轰鸣声吸引了家住道真县三桥镇的程泽明。吸引他的正是茅台集团在当地打造的食用菌基地。随后,该基地蓬勃生长的香菇,让程泽明心动,经过考察学习之后,程泽明申请租种了两个大棚。

初与香菇“亲密”接触的程泽明,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其中。2019年4月,第一茬香菇生长起来后,程泽明似乎看到了致富的希望,也似乎看到了香菇即将给家人带来的美好生活。但5月份的两场暴雨,摧毁了初生的香菇,也打击了程泽明脱贫的信心。

补贴资金将程泽明与他的香菇救了过来,也让他在初涉香菇种植的第一年,不至于亏损。随后,一切向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前进,到了2020年一开年,程泽明扩大规模,承包了4个大棚。按照现在的保底收购价格,每个大棚纯收入四万,预计总体收入能达到16万元。

程泽明的故事在道真县还有很多。道真县平模镇平模社区的冯育群,在春节后众人因新冠肺炎疫情不能正常返工困扰之时,他已经预订了食用菌产业园2个大棚。冯育群说:“按照一个棚一年收入2万元到3万元的收益来算,收入不比外出打工差。”

小小的一朵香菇,成为了道真县农民增收致富的法宝,如此突出的成效,得益于茅台集团在“精准扶贫”上投入庞大力量。

从自然条件来看,道真县气候适宜,森林覆盖率高达58.6%,十分有利于种植菌类。茅台集团因地制宜精准扶贫,捐资1290万元打造三桥镇食用菌产业扶贫示范园,截至2020年5月建成237个产业大棚,按照“一户两棚”的发展模式,带动160余户贫困户稳定就业,户均增加纯收入5万余元。

“精准扶贫”让茅台集团的扶贫效果成倍提升。从实际情况来看,单纯的捐资已不再是企业扶贫的核心形式,将钱投入最紧缺,带动最广、群众最受益的领域,是茅台集团“精准扶贫”项目最突出的特点。

基础设施建设无疑是这其中的重中之重。在“要想富,先修路”理念深入人心的贵州,好的交通串联起的不仅仅是群众的致富路,更引领着地方走向更美好的未来。于是,2016年至2018年,茅台集团一次性捐资3000万元,并贴息5000万资金为道真县融资3亿元,保证800余公里“小康路”建设。

以此带动,道真以茅台的帮扶资金为主体,实施了2000多公里的农村公路建设,极大缓解了出行难、运输难等问题,打通了脱贫增收的“最后一公里”。

不仅公路,在道真县,茅台集团仿佛早已成为道真人的命运共同体,茅台人走村入寨,在“精准扶贫”思想指导下,帮助道真县走出贫困。茅台集团更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的独特优势,创造性实施“60·48”工程,由集团60个直属基层党组织结对帮扶道真48个贫困村。到2020年上半年,茅台集团在此模式基础上,组建由茅台集团党委领导带队的6个联合帮扶工作组,出资3000万元重点帮扶道真6个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增收。

据悉,自2015年贵州省委、省政府明确茅台集团对口帮扶遵义市道真县后,茅台集团五年来累计支持3.2亿元,聚焦基础设施补短板,聚焦产业发展强动力,聚焦民生保障改环境,聚焦党建扶贫炼队伍,全面助推道真县成功“摘帽、出列和清零”,目前进入巩固提升阶段。

以产助农

借红高粱讲好扶贫故事

当视线离开道真县,来到茅台集团的家乡仁怀市,茅台人助困的脚步也未停止。仁怀市长岗镇茅坡村的杨存强和妻子夏流琼,因母亲罹患直肠癌,巨额的医疗开支压得这个小家庭喘不过气。夫妻俩的生活水准也一落千丈,到2014年,这个家庭成为了当地“建档立卡”的贫困户。

夫妻俩选择种植高粱解决生计问题。让他们想像不到的是,种植高粱让他们在2018年脱贫摘帽。高粱收购价格更是节节攀升,杨存强表示:“2018年高粱收购价格是3.6元每斤,到2019年起,就提高到4.6元每斤。”

如果说“精准扶贫”改变了传统扶贫粗放的模式,让扶贫资金真正进入到需要的人手里。让茅台集团在一个个有针对性的“点”内,完成了以产助农增收的使命,那么充分发挥产业链辐射效应,将以产助农工作延伸到面,是茅台集团仍在进行的工作。这项工作在高粱种植上显露无遗。

公开信息显示,茅台集团将仁怀市、播州区、汇川区、习水县、金沙县划定为茅台酒有机高粱种植基地,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大幅提高原料收购价格,种植面积近100万亩,带动农户近10万户增收3.5个亿以上。

自2012年以来,茅台集团通过强化对有机高粱、有机小麦的采购,以及临时性务工雇佣等方式,共累计带动近15万户贫困农户脱贫解困、受益贫困人口45万人,累计让贵州、四川、河南等省近百万农户、近300万人从茅台产业发展中持续获益。

据悉,茅台集团产业扶贫还累计带动合同制用工近100万人,让更多低收入人群从工作中受益。仅近三年来,茅台集团每年带动近15万户农户实现增收,受益人口近45万,直接让2万多户农民实现脱贫。

茅台集团还继续充分发挥白酒产业链优势,用好酒糟这一优势资源,开展技术攻关,加快明确“酒糟变饲料”的科学路径、产业布局,开发具有贵州特色的精饲料,让高质量、低成本的饲草料供应,推动贵州白酒产业与贵州牛羊产业联动发展,提升贵州省牛羊产业的竞争力和品牌价值。

在黔南州,茅台落地贵定昌明玻璃瓶厂建设项目,占地面积400亩,总投资6.88亿元,核心产品为茅台玻璃酒瓶,普通产品有乳白玻瓶、高白玻瓶、烤花烤漆瓶等。项目建成后每年生产规模将达15.3万吨,预计产值7.72亿元,带动就业1035人。

产业帮扶

小蓝莓驱动大产业

以白酒享誉世界的茅台集团,在探索新产品开发,新领域发展的过程中,同样探索出一条全新的产业扶贫道路。茅台集团与贵州省丹寨县的蓝莓产业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结缘。

2015年2月,茅台集团响应大扶贫战略号召,在丹寨县投资3亿多元建设茅台生态农业公司,深耕蓝莓种植和精深加工。而悠蜜品牌也成为茅台集团在蓝莓全产业链发展上的重要抓手。

茅台集团总经理李静仁表示,生态农业公司创立之初,就定位为产业扶贫,是茅台集团助力全省、黔东南州脱贫攻坚的重要项目。目前,茅台生态农业公司已凝聚了“只做最专业的蓝莓制品,打造优质的产业扶贫平台”的企业共识。

专业的蓝莓制品,来自专业的种植团队。在丹寨县,有一大批农户走出原来的玉米田,走进茅台蓝莓种植基地,专注蓝莓种植。他们也通过蓝莓,获得丰厚收入。数据显示,农民通过在基地内务工,从事除草、采摘等简单农活,可以获得70元-80元/天的收入。以每年务工时间200天计算,仅工资这一块的收入,农户一年便能获得超过1.4万元收入,较此前种植玉米等作物,收入大大提高。

目前,丹寨县从事蓝莓种植的专业合作社达14个,种植面积近20000亩,数千农户参与到产业中来,蓝莓产业已成为丹寨县特色产业。

种植,仅仅是茅台集团在丹寨县布局蓝莓产业的一环。目前,茅台集团已经在丹寨县建立起占地200多亩的蓝莓加工园区,开发了蓝莓发酵酒、蓝莓利口酒、蓝莓果汁等产品,年最大蓝莓去化能力近6000吨。

贵州省国资委点赞茅台集团这种打通种植端、生产端、销售端的全产业链,将当地产业包含在自身产业逻辑内的发展模式,茅台生态农业公司“小手牵大手,小浆果结出大产业”的“包容性生产”模块,已经成为一种富有特色的产业扶贫标杆。

茅台集团围绕企业优势与特长,探索了具有茅台特色的“三带”产业扶贫新模式,即“品牌带产业、企业带基地、合作社带农户”,以“公司 基地 贫困户”的方法,把带动一方群众脱贫致富有机融入茅台产业链,积极推动贫困地区扶贫从“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

这种转变也让希望参与到公益事业中的行业从业者们将茅台集团视为引领者,围绕自己的企业优势,共同参与到重塑区域产业格局和企业社会责任感的行列中来。

A10版-A11版采写 新京报记者 薛晨 通讯员 戴世锦 A10版-A11版摄影/受访者供图 新京报制图/许骁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