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进制”毙掉哥白尼和西方小数之父的大作,釜底抽薪推倒伪史

“十进制”毙掉哥白尼和西方小数之父的大作,釜底抽薪推倒伪史

首页角色扮演皓天星辰诀手游更新时间:2024-06-06

时至今日,还有人声称十进制来源于古希腊,连度娘也是这么说的。

反正,诞生在哪里都行,就是不能诞生在华夏。

西人借亚里士多德之口宣称人类之所以普遍采用十进制,是因为人生来就有十根手指。因此,在上古时代的记数体系中,除了巴比伦文明的楔形数字为60进制、玛雅数字为20进制外,几乎全部为十进制。

这完全是不着边际的瞎扯淡。

但凡西人能多懂一些天文历法方面的知识,知道数学来源于天文观测,都说不出这种极其幼稚的话来。

如果这个思路成立,那请问人还有十根脚趾,加上十根手指,就是二十根,为什么不能像玛雅那样普遍采用20进制?(当然,其实玛雅文化与华夏是有千丝万缕关系的,只是被西方殖民者屠灭了,所以为了掩盖自己的恶行,炮制出 了所谓的“神秘消失”一说)

有兴趣的可以翻看此前的文章,传送门如下:玛雅消失从不神秘:谎言重复千遍万遍,只是为了掩盖历史的罪恶与屠*

因为有了古希腊作为基础,所以,西史就可以开始瞎咧咧,肆无忌惮地愚弄众生了。

如下所示,居然号称在1475年就使用by million和Trimillion,完全不顾连书面文字都未形成的事实,1755年才有对照康熙词典创造词汇的第一本《约翰逊词典》啊(4.5万个单词)。

其实,所谓的阿拉伯数字就是中国数字,源自华夏,世界数学史已经公认了该事实,详见:揭开伪史的数学,诡异的虚数通往反物质世界:面积为25的正方形中包含面积为30的矩形,阿拉伯数字正确叫法是唐朝数字

有了上述基本的认识,我们可以来看看清华简《算表》了。

清华简是一批抄写于战国时期的竹简,总数约有2500枚,自从2008年入藏清华大学起,清华简就一直是古代文史学者的研究焦点。这批竹简由于很早就被随葬于地下,没有经历秦始皇焚书的劫难,因此保存了先秦典籍的原貌。

经鉴定,清华简《算表》是西元前305年战国时代的算器文物,是目前为止我国发现最早的十进制立成算表文物实物,被世界公认最早的十进制算器。

有人枉顾事实,指责说清华简是伪造的!是假货!却全然不顾其展现的内容乃是一脉相承,从未断绝,且本质上就是九九乘法表的事实。

如下所示,清华简《算表》示意图,黄色部分为大九九乘法,青色部分为小九九乘法。只需看红框内青色部分的小九九对应的乘积,就可以肯定这是小九九乘法表。

青色部分的小九九这是怎么来的呢?

原来,把这个小九九表对应的竹简一根根拆开来,每根竹简上的内容便是一枚算策,用丝线串起来就是“一筹备九数”的算策,即从左往右依次从策一到策九。组合还原出来,其本质就是一张九九乘法表,这点毋庸置疑。

西蒙·斯蒂文(Simon Stevin,或Simon Stevinus,1548/9年-1620年),被西史包装成为静力学奠基人、数学家、工程学家。

他生于布鲁日(当时为西班牙殖民地,今属比利时),卒于海牙。

在宣传中,他是一个几乎涉猎所有学科的非凡的、多才多艺的全才。

通观此人的履历和著作,基本可以确定是个假人。

1583年,就出现了几何的翻译词(Geo),这是徐光启(1562年-1633年)全世界首创,徐光启作《几何原本》是在1607年,在此之前,全世界没有Geo一词。再加上这位大兄弟提出的几何基础还是基于欧几里得(即利玛窦,利玛窦的拉丁文名就叫欧几里得),阿基米德也是小说人物,所以,西蒙·斯蒂文多半是个假货。

注意,这家伙写书,一会儿用拉丁语,一会儿用法语。但问题是,此时的拉丁语尚未形成书面语言体系,法语还未诞生。

语言工具都没有,就能著书立传了?

1585年,西蒙·史蒂文(Simon Stevin)在其《论十进》(The Tenth)一书中建议,重量和度量、铸币以及弧度的划分应使用十进制。

1585 In his book “The Tenth” Simon Stevin suggests that a decimal system should be used for weights and measures, coinage, and divisions of the degree of arc.

利玛窦(欧几里得)于1582年来华,西蒙·史蒂文在1585年提出要引进十进制,真的好巧。

从其书中上述内容可知,在1585年以前,西方连度量衡都尚未搞定。

西方还把西蒙·史蒂文宣传成哥白尼忠实拥护者。

然而,搞笑的是,哥白尼1543年版的《天体运行论》里面却提前出现了“十进分数”,即小数

在西方,按其现行历史,公认的是西蒙·斯蒂文发明了小数,而最早使用现代意义小数点的则是德国数学家克拉维斯,据说他在1593年使用了小数点。但是直到19世纪末,西方小数的记号仍然十分混乱。

即便是今天,小数点也分为欧洲大陆派和英美派两种记法,前者采用逗号“,”,后者则坚持用圆点“.”。

在东方,早在1700多年前,魏晋时期著名数学家刘徴(约西元225年-约西元295年)便提出了十进小数概念,其代表作有《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他在解决一个数学难题时提出了把个位以下无法标出名称的部分,称为微数。至13世纪,元代数字大家朱世杰提出了小数的名称,同时出现了低一格表示小数的记法。

所以,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无疑是一本伪作,其真实伪造时间应该在17世纪,估计是在1635-1640年之后。

有意思的是,西方后来又想尽办法弄出了一本英文版的《十进制》,还把翻译出版的时间定为1608年,已经完全不顾此时书面英文尚未诞生的事实。

在这本1608年出版的英文版《十进制》中,记载的最大的计数单位是“千”。

数字“756871387130789276”,被表示为:

“756千千千千千871千千千千387千千千130千千789千276”……

看出了吗?

他们连“万”这个单位都没有,更遑论是十万、百万、千万、亿这种数字单位了。整个西方连想都不敢想。

而且,翻遍全书,赫然发现,不仅大数的单位没有,就连基本表示位值的“个、十、百、千”位也没有,阐述时表示为“最左边”、“右边”、“再右边”,又或“第一个(个位)”、“第二个(十位)”、“后一个(即左手边大一点的位值)”等等,根本没有“个、十、百、千”的位值概念。

Disme: “tithe,” later the word was contracted into dime. Earlier forms in English use are dyme and dessime. Disme came into the language when Stevin's work was translated in 1608. It was used as a noun meaning a tenth and as a synonym for decimal arithmetic; also as a verb, to divide into tenths.

翻译过来大意如下——

Disme:“十分之一”,后来这个词被缩减为“一角钱”。

早期英语使用形式是 dyme 和 dessime。当西蒙·斯蒂文的作品在 1608 年被翻译成英语时,Disme 被吸收进该语言。它被用作名词,意思是十分之一,也被用作十进制算术的同义词。也作动词,分成十等分。

由此可见,当时的欧洲在数学方面是多么“先进”,“先进”得连基本的数位概念都没有。真不知道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能创造伟大的文明?

哥白尼《天体运行论》中有一幅图:

巧合的是,《坤舆万国全图》右上角恰好有一幅“九重天图”。



第一重天月轮天,二十七日三十一刻作一周,自西而东。

第二重星辰即水星天,三百六十五日二十三刻作一周,自西而东。

第三重太白即金星天,三百六十五日二十三刻作一周,自西而东。

第四重日轮天,三百六十五日二十三刻作一周,自西而东。

第五重荧惑即火星天,一年三百二十一日九十三刻作一周,自西而东。

第七重填星即土星天,十一年三百一十三日七十刻作一周,自西而东。

第八重二十八宿天,七千年作一周,自西而东。

第九重天无星带,八重天转动一日作一周,自东而西。

更早的还有:

《太玄》曰:有九天,一为中天,二为羡天,三为从天,四为更天,五为晬天,六为廓 天,七为咸天,八为沈天,九为成天。又曰:天以不见为玄。

《正义太玄经》云:"九天谓一为中天,二为羡天,三为从天,四为更天,五为晬天,六为廓天,七为咸天,八为沈天,九为成天。"

《尔雅》曰:穹苍,苍天也,春为苍天,夏为昊天,秋为旻天,冬为上天。

《吕氏春秋》曰:天有九野,何谓九野,中央曰钧天,东方曰苍天,东北曰变天。北方曰玄天,西北曰幽天,西方曰皓天,西南曰朱天,南方曰炎天,东南曰阳天。

《淮南子》云:"中央曰钧天,东方曰苍天,东北旻天,北方玄天,西北幽天,西方魭天,西南朱天,南方炎天,东南阳天"也。

《二十四史通俗演义》曰:"从来言天地者,曰形如鸡卵,诚哉斯言。第以为悉如鸡卵,则又与鸡卵不同。盖鸡卵只一重,而天凡九重。

其第一重宗动天,无星转动,有气无形。为黑罡风,瞬息千里,其力甚猛,带三垣二十八宿天,以至土、木、火、日、金、水月轮诸重天,自东而西,一日绕地一周,而过一度。其外则浑沦一气,冲穆无际矣。又曰宗动天之外,为元际天,为常静天,元远无极,宗动天之内。

其第二重为经星三垣二十八宿天,与宗动天甚近,带转甚速,其自西而东转也,一岁只差得一分,六十年只行得一度,七千年作一周。

此以下八重天,俱自西而东行。然为宗动天所带转,故在下望之,俱升东而没西也。

第三重填星,即土星天,去宗动天稍远,带转稍迟,其自西而东行也,二十八日差一度,二十八年一周天。

第四重岁星,即木星天,去宗动天渐远,带转渐迟,其自西而东行也,一日差一度,十二年一周天。

第五重荧惑,即火星天,去宗动天较远,带转较迟,其东行也。二日差一度,二年一周天。

第六重日轮天,去宗动天远,带转迟,其东行也,一日差一度,一年一周天。

第七重太白,即金星天。

第八重辰星,即水星天,去宗动天远,带转俱迟,其东行也,一日差一度,一年一周天。

第九重月轮天,去宗动天愈远,且以近地,带转极迟,其东行也,一日差十三度有奇,一月一周天。"

不仅如此,但丁神曲也有所谓九重天。真的好凑巧啊!

除了天文历法、科技、农业等方面,西人在文学方面也是一片贫瘠的荒漠。所以,他们的文艺作品,也不断从华夏故事寻找灵感,进行抄袭模仿和改编。

西方有一个家喻户晓的童话故事《 睡美人 》La Belle au bois dormant

可是,读完这个长长的故事,怎么感觉与宋朝《 太平广记 ·女仙十四》中收录的《 张云容 》几乎完全一致呢?

将两者放在一起比较,会发现以下共同点:

  1. 《 睡美人》女主沉睡百年,《张云容》女主百年复苏;
  2. 《 睡美人》女主中女巫的毒咒;《张云容》女主吞下天师绛雪丹,双方的关键点都是法术(魔法);
  3. 《 睡美人》女主身份是美丽的公主;《张云容》女主是杨贵妃侍女,是风姿卓越的“美姝”;
  4. 《 睡美人》唤醒女主的年轻勇敢的王子;《张云容》中令女主复苏的是义士平陆尉;
  5. 《 睡美人》王子吻醒公主;《张云容》“得遇生人交精之气”而复活。相同点:得阳气苏醒。嘴对嘴就是过阳,譬如,《大话西游》黑山老妖嘴对嘴吸取人阳气的那一幕;
  6. 《 睡美人》公主一直在林中沉睡,四周的藤蔓荆条成为公主睡床的帘帐;《张云容》“林薮繁翳处……古木修竹,四合其所。帐幄绮绣,如贵戚家焉。”
  7. 《 睡美人》王子公主就过着幸福的生活;《张云容》“同归金陵幽栖……至今见在,容鬓不衰。”

除却《睡美人》外,《小红帽》(Le Petit Chaperon rouge)可以在中国民间故事《 虎姑婆 》(又名《虎媪传》)中找到故事原型;

《灰姑娘》(Cendrillon)可以在唐代段成式的笔记小说《酉阳杂俎· 叶限 》中找到故事原型,笔者在《昆羽继圣》之四《万世终章》中有详细阐述,此处不再赘述。

上述三个童话故事皆收录在《鹅妈妈的故事》(法语:Les Contes de ma mère l'Oye)中。

《附道德训诫的古代故事》(法语:Histoires ou contes du temps passé, avec des moralités),副标题即为《鹅妈妈的故事》(法语:Les Contes de ma mère l'Oye)。

这本童话集是法国作家夏尔·佩罗(Charles Perrault,1628年1月12日-1703年5月16日)于1697年所著的儿童文学童话书,共包括8篇童话和3篇童话诗。

那么,是什么将西方从中世纪的黑暗中拯救出来,真的是所谓的文艺复兴吗? 不,不是。

文艺复兴一词是19世纪才发明的,而且先用于法国。文艺复兴只存在于后世加工的臆想和小说中。

真实的情况是:

1669年-1679年:

南怀仁等传教士把14 种、乃至更多的数学和机械科学领域的书籍搬运回欧洲,其内容涉及:

1、日晷测时术

2、弹道学(与铸炮)

3、水利工程(水文学)

4、机械学

5、光学

6、反射光学

7、透视法

8、静力学

9、流体静力学

10、水力学

11、气体力学

12、音乐

13、钟表技术

14、气象学

……

1670年左右,在反射光学方面:

西方声称,牛顿依照自己的构想制造出第一架实用的反射望远镜。

大约在1679年,在机械方面:

西方声称,法国物理学家丹尼斯·帕潘制造了第一台蒸汽机的工作模型。

1684年,在数学方面:

西方声称,莱布尼茨发表了现在世界上认为是最早的微积分文献:《一种求极大极小和切线的新方法,它也适用于分式和无理量,以及这种新方法的奇妙类型的计算》,其中含有现代微分符号和基本微分法则。

1686年,在数学方面:

莱布尼茨发表了第一篇积分学的文献。后经传教士授意,清代李善兰将自己四年的研究心血托名给了莱布尼茨和牛顿。

李善兰嘴上虽然不敢说,但却在书中悄悄留下了“螟巢”的印记,表示知识来源于明朝。此举较为隐蔽,并未被传教士识破。

1687年,在天文、数学、物理方面:

南怀仁在欧洲迪林根出版拉丁文版《欧洲天文学》。

1687年以前,牛顿没有发表过微积分方面的任何成果。

1687年,牛顿出版拉丁文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阐述了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奠定世界物理和天文学的基础,成为了现代工程学的基础。

1713年,在数学、物理方面:

牛顿出版第二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1769年,在机械方面:

瓦特改良蒸汽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相对无限的动力。

尼古拉·约瑟夫·居纽首次展示“蒸汽车”。

注意,南怀仁在清宫参照华夏典籍制作过一个全世界最早的蒸汽车。

1789年,在化学方面:

拉瓦锡就把当时所确认的32种元素分为气体、非金属、金属、土质四大类。

1807年,在机械方面:

罗伯特·富尔顿第一个成功地用蒸汽机来驱动轮船。

1808年,在化学方面:

道尔顿出版了《化学哲学的新体系》一书,该书是化学史上的奠基之作。

1864年,在化学方面:

德国化学家迈尔提出了“六元素表”,已有了周期表的轮廓。

1869年,在化学方面:

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总结发表周期表(第一代元素周期表)。

……

其知识之源和智慧之火源于何处?

那还用说吗?

当然是——华夏!

***关注我,关注《昆羽继圣》四部曲,关注文史科普与生活资讯,发现一个不一样而有趣的世界***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