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越
[释义] 蜃:蛤蜊。古代传说蜃能吐气成楼台的形状。
◎《山海经·海内北经》:“蓬莱山在海中,上有仙人,宫室皆以金玉为之,鸟兽尽白,望之如云,在勃海中也。”
远处,是黛色的长眉一样的山峦,浮云吞噬了它的脚,它却欣然地任自己消失在梦似的烟云中。
前有碧水荡漾,舟楫横渡,渔民垂钓,后面是高楼大厦、红砖瓦房和宽广的街道,繁华小城清晰可见,偎山傍水的镶嵌在蓬莱阁东上空,时有车辆穿梭、人员走动,并逐渐转换成海边小岛,船儿点缀其间。
我们只是静静地望着,望着水青色绸缎似的江面。还是那远方的山,还是我心中的景?
《淄川县志》记载:奂山“有山市,邑人多见之者,城郭、楼、官室、树木、人物之状,类海市云”。海市是海市蜃楼的简称。
《观海市诗》:登楼披绮疏,天水色相溶。 云霭洚无际,豁达来长风。 须臾蜃气吐,岛屿失恒踪。 茫茫浩波里,突忽起崇墉。这一幕不仅存在与古人的记载里,现实中我们也有机会看到。
2006年5月的一天,天地就出现了海市蜃楼奇观,持续时间长达4个多小时。海天一色,海面尽头出现了群山,仿佛被云雾所笼罩,宛如幻境仙山,令人向往。
元人于钦《齐乘》卷一说:“盖海市常以春夏晴和之时,杲日初升,东风微作,云脚齐敷于海岛之上,海市必现,现则山林城郭,楼观旌幢,毡车鸵鸟,衣冠人物,凡世间所有,象类万殊……呜呼神哉!然则《史》、《汉》所称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望之如云,未能至者、殆此类耳。……斯言足破千古之惑也。”
镜花水月一场空,梦幻泡影真如梦。
所谓的海市蜃楼就是在春夏之交或夏末秋初时令,每当雨后初晴时间或风和日丽晴朗少云天气里,会在远处海面的半空中,突然呈现亭台楼阁,山峦起伏,树木丛生等奇幻景象,宛如身临仙境,过一段时间幻影就消失的无影无踪。
蓬莱阁自古都是神仙频繁光顾的好地方。风景之胜,建筑之美,传说之奇,更使蓬莱阁声名在外:千里奔蓬莱,只为一登蓬莱阁。
蓬莱阁在城北的丹崖山巅,下临浩瀚的大海,殿阁凌虚,云雾缭绕,且有极盛的香火。阁高15米,重檐八角,雕梁画栋,气宇非凡。阁建于北宋嘉佑年间,虽经千年的沧桑,仍不失当年的雄伟壮丽。
记得夏季中旬的一天,我偶然上署中楼,推开窗子向北望去,在平日里无边无际的海面突然出现一座雄伟的城堡,于是我看完众岛屿,都不是原来的形态,地势低下变得高大,凸起的变成平的,里面有许许多多的宫殿楼阁。仔细看它,屋檐整齐地排列着,粉刷的各种色彩,没有不具备的。众多成型的物体,有像雨伞的 有像旗帜的 有像佛塔的,有的像人在窃窃私语的,遍地都是绿树春意,高低不平远近不一,桥梁小岛,断断续续却连接在一起,有时候分离, 有时候又合在一起,隐隐约约,若隐若现,真是有画家也不能到达的那种巧妙。世间传闻有蓬莱仙岛,具有众多的奇异之处,大概就是这样的吧?
天启四年(1624)五月二十一日,这是登州军事首脑袁可立做登莱巡抚三年内最开心兴奋的一天,从来没有见到过海市,到离任将去时看到了难得一遇的海市蜃楼,诗兴大发,前文就是神奇的记录,于是在蓬莱阁上留下那千古不朽的名篇《观海市诗》。
海市真实得体的一首:
登楼披绮疏,天水色相溶。
云霭洚无际,豁达来长风。
须臾蜃气吐,岛屿失恒踪。
茫茫浩波里,突忽起崇墉。
坦隅迥如削,瑞采郁葱葱。
阿阁叠飞槛,烟霄直荡胸。
遥岑相映带,变幻纷不同。
峭壁成广阜,平峦秀奇峰。
高下时翻覆,分合瞬息中。
云林荫琦坷,阳麓焕丹丛。
浮屠相对峙,峥嵘信鬼工。
村落敷洲渚,断岸驾长虹。
人物出没间,罔辨色与空。
倏显还倏隐,造化有元功。
秉钺来渤海,三载始一逢。
纵观临已申,渴肠此日充。
行矣感神异,赋诗愧长公。
诗记刻石九方,嵌在蓬莱阁“避风亭”内。尤其要提及的是,这位袁大人又找了同年的挚友著名书法家董其昌代书,刻工是刻过《肃府阁帖》的一代高手温如玉。
董其昌,知道的是以书画闻名于世,其实他还是颇有权势的官僚大地主,就不难想和袁总的关系了,董在跋中称颂袁的“大作雄奇”,说自己的字用的是“米家法”书写,更加上“勒石得法”,因之“可敌长公之笔”。“米家法”就是用米芾的字体写的书法,“可敌长公之笔”,长公说的就是苏轼,可见董先生对自己书写这篇诗文还蛮自负的。
于是个么这几块石头真算得上珠联璧合之三绝珍品了。虽然咱们的大诗人文豪苏轼苏东坡曾有《海市诗》在前,序中写到“予闻登州海市旧矣……心知所见皆幻影,敢以耳目烦神工。岁寒水冷天地闭,为我起蛰鞭鱼龙。重楼翠阜出霜晓,异事惊倒百岁翁。人间所得容力取,世外无物谁为雄……”
内容是说:“我听说登州的海市蜃楼已经很久了!当地的人说:"(海市)经常出现在春季和夏季,现在到了岁末,恐怕见不到了."我到任五天就前往,因为没有见到而有些遗憾!在海神广德王庙祈祷,第二天就见到了,于是作了这首诗。”
但他并没有真正见到过海市,在诗中,他看到的是“海市”,还是平常可见的“海滋”,已经无从考证。所以袁可立的《观海市》就成为了记录登州海市最重要的诗文实录和文献瑰宝“海市”实录了。
二
一直以来,人们都愿意相信,在蔚蓝的大海上,漂浮着几座迷人的岛屿,那里琼楼玉宇,美乐飘飘。
“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 史记· 秦始皇本纪》
“蓬莱隔弱水三十万里,非飞仙无以到”《太平广记·神仙》
一个“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时有还无”的虚渺海市,千百年来让人追逐若狂,人生百态,人的*和路途也有千万种,可是结局却宿命般地奔向同一个——
也许,眼终究要看尽沧桑,心终究要味尽凄凉,有些事才能不再挂心上。这或许就是所谓道行。
道行的深不深外面看不了,就如秦始皇这般的政治家改革家,39岁完成了统一中国之大业,是叱咤风云划时代的人物,可过上钟鸣鼎食、唯我独尊的生活后,不免也会想到要永远这样活下去。他首先想到的便是东海中的三座仙山,一定会有长生不老之药,于是乎便大规模东巡求药。
秦始皇遣徐福率童男童女三千入海,求的也是“蓬莱不死药”《太平寰宇记》
而号称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刘彻,其求仙心之切与秦始皇比起来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也御驾东巡访仙,而且还多次派人四处寻仙访药。
汉武帝当时还被一个叫栾大的方士所骗自称能弄到长生不老之药,又说能找到海外仙山上的神仙,因此得到汉武帝的宠信。汉武帝一高兴,几天之内就封他为“天土将军”、“地土将军”和“大通将军”等官衔,后来居然把自己的宝贝女儿嫁给了他。
可真寻到仙药了吗?实在是这栾大太笨了,本身就没有什么法术,怎也不学学徐福等方士之流搞个假药,到海外仙山上过过神仙的日子,闲逛了数日又编些个谎言回来长安终被汉武帝发现,以欺君之罪腰斩于市了。
据《史记》记载,秦皇汉武曾不辞跋涉,停步歇马于蓬莱丹崖山畔,望海中仙山,乞求长生,可惜都无功而返。
“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传在勃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白银为宫阙。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临之,风辄引去,终莫能至。”《史记· 封禅书》
还是徐福好,道行深哪。徐福自打出“三神山”的旗号就忽悠住了始皇,这些丹士会一些炼丹、医药、占星、航海之术,出海还不轻而易举。徐福第二次出海前对秦始皇称海中有鲛鱼阻止,不能到达神山。又说:海中大神对采药之事说:“汝秦王之礼薄,得观而不得取。”秦始皇相信了徐福的话,批准了徐福。从此徐福一去不返,相传到了东瀛生根发芽。
如今在日本的徐福遗迹不下50处,徐老道当时率领的庞大船队沿着海岸航行绕道终究是抵达了日本,追寻神山已不是神话,海市蜃楼的幻想促成了徐福东渡,也使日本由蛮荒之地跃进了文明社会。而当徐福的再去不归,秦始皇以他的大无畏精神开拓的海疆之梦还是破灭了,至于徐福出海的真正目的是否另有其他也划上了句号。
你是真的需要去寻找那海中仙山吗?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那时只有徐福能办得了。
《十洲记》记载:“秦始皇时,大宛中多枉死者横道,数有鸟衔草,覆死人面皆登时活,有司奏闻始皇。始皇使使者赍此草,以问鬼谷先生,云是东海中祖洲上不死之草,生琼田中,一名养神芝。其叶似菰,生不丛,一株可活千人。始皇于是谓可索得,因遣徐福及童男童女各三千人,乘楼船入海,寻祖洲不返。”
《海内十洲记》,志怪小说集。一卷。又称《十洲记》。旧本题汉东方朔撰。《海内十洲记》记载汉武帝听西王母说大海中有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长洲﹑元洲﹑流洲﹑生洲﹑凤麟洲﹑聚窟州等十洲﹐便召见东方朔问十洲所有的异物﹐后附沧海岛﹑方丈洲﹑扶桑﹑蓬丘﹑昆仑五条﹐明显地模仿《山海经》。此书保存了不少神话及仙话材料﹐其中对於绝域异物﹐也不无生动有趣的描写。
神仙之说由来已久,先秦时期便有许多关于仙人、神人的记载,如《庄子·逍遥游》等。 而对于海外仙山的传说起源也很早,在齐威王时代已形成,其起源与海市蜃楼有着密切关系。十洲作为一本“道家之小说”——“好言神仙,字字脉望”,《十洲记》里的海外仙岛,奇闻轶事的神仙叙述,添加着浓郁的道教神仙色彩,还有那始于先秦而大盛于秦汉的求仙之举就不足为奇了。
秦皇汉武寻仙访道已经受到了历史的嘲弄,但是,据唐代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志》说,“昔汉武帝于此望蓬莱山,因筑城,以蓬莱名之。”蓬莱之胜,首推蓬莱阁。这就是说,蓬莱阁最早的建筑在公元前104年出现了,是汉武帝把虚无的蓬莱变成了砖瓦结构的现实。
这著名的蓬莱阁就雄踞在蓬莱山北部山崖壁险,三面临海的丹崖山山顶上,假如你有机会,一定要去这里一睹为快!阁上可是俯视无垠的大海、观赏海市蜃楼最理想的地方。
你是真的爱上了海市蜃楼?或是爱上了蜃景的缥缈?
答案是一片茫然。
唐诗曾云:“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
宋朝的大文学家苏东坡当年曾眺望长山诸岛不由赞叹道:“真神仙所宅也!”
你最想去的地方是哪里?
我们总相信换一个地方,生活就会变得更美好,换一种生活方式,人生就会因此转变。可是大部分人,什么都没有做过。生活在大繁荣大发展的时代,人人都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和个人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而从小努力学习挤独木桥考大学,毕业后拼命干活买房子娶媳妇,中年后既担心被后浪盖到沙滩上,又要赚钱养父母孩子,一辈子都在为各种责任而活着,个人的兴趣喜好,已经泯灭于现实之中。
三
在仙侠电视剧中,蓬莱通常是一座仙岛,属于仙界。
古代《西游记》、《镜花缘》等神话小说早把蓬莱描绘成一个虚幻缥渺,超脱凡尘的世外桃源。现今从《仙剑》系列到《轩辕剑》,再到《古剑奇谭》和《花千骨》,屏幕掀起了一股股“仙侠风”——仙侠、玄幻题材影视作品层出不穷!
幻景一般虚晃而失不如人所愿,可事实往往就是如此,我们都是一群寻求者,前路曲折却无法停止对期盼的认定。我们不愿意岁月流逝而无所事事,却总在无所事事中饱经岁月的流逝,不经意间轮回般怅然若失。
唐人郑熊《番禺杂记•鬼市》写道:“海边时有鬼市,半夜而合,鸡鸣而散。”宋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潘楼东街巷》写道:“又东十字大街,日从行裹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
作者在他那个时代,还不能理解海市蜃楼是一种光线折射形成的现象,故在文中有称此现象为“鬼市”。鬼市在前人著作中也有记载。
一方充满神话传说,千百年来令人神往。
写《聊斋志异》的蒲松龄,这个“聊斋先生”也曾有幸亲眼见过海市蜃楼的奇幻景色:在海天之间,忽然出现了楼阁、山水、人物一霎时又“飙然风动尘埃起,境界全空幻亦止”,这种变幻莫测的景象,与《海市》中描写的海市幻景的变化很相似。
在现实与历史之中找到怅然的雷同,最美的爱情就是遇见了鬼。人生恰似一场聊斋艳遇,走进去的时候看见周遭花开成海,灯下美人如玉,一觉醒来所处之地不过是山野孤坟。
小时候看过一部电影《海市蜃楼》,是那些年代娱乐片中的佼佼者。
故事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一次偶然中,摄影师在沙漠之中目睹了海市蜃楼的壮观景致,并且看见一异域女子,极其美艳动人,骑着白马着红衣,向他款款走来,男主惊为天人,一见倾心,在拍下一张珍贵的照片之后,幻境消失了。
海市蜃楼的召唤,支撑了一个人内心的渴望,固定了一个人一生的信念。故事如此传奇,背景充满异域风情,情节跌宕起伏,开头又如此有新意,可结局是什么呢?
回家后,女子的样子依然深深地印在男主唐廷轩的脑海里,为了找到女子,他和好友结伴,重回大漠。一场意外中,唐廷轩一行人遭遇了土匪,在与土匪头子的激烈交战中,唐廷轩意外地发现此人不是别人,正是自己日思夜想的神秘女子,而这女子实则是一心狠手辣,*人不眨眼的女魔头。
似水非水、似雾非雾,无边的尽头,荒漠的行程,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安逸;若影若现、飘飘渺渺,美艳的姑娘,熟悉的身影,越靠近越觉得怅然和无奈。
片中女子犀利的眼神我至今难忘,她对男主角说:“我先喝干它的血,到时再喝你的血。”一刀扎入白马身子,扑过去饮马血。这是男主角与女主角打斗纠缠于大漠之中,最后弹尽粮绝,双方都饥渴交加的时候的一句台词。
不得不说人生果断是虚妄的,犹跋涉于无人之境,源自虚空的海市蜃楼,终究要回到虚空。也许对于世间的繁杂纷扰早就腻味了,总需要另一个虚妄的刺激,即使面对某某带着虚伪的面具。
一路艰辛一路感受,海市蜃楼的出现无疑是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出口,让人在生活疲惫的时候,能够对这个世界撒个娇,以证明自己还并没有被枯燥无味的生活淹没。你的内心,或许想成为另一个自己。于是,太阳升起,生活照旧,因为蓬莱,只是今天的存在。走出海市蜃楼,重新真实的前行,生命多了安逸和快乐。
四
比起大城市里的霓虹交错,我们更希望有一处宁静祥和之地,栖放我们杂乱无章的心绪。
北海是辽、金、元、明、清五代帝王的宫苑。北海全园布局,包括团城和中南海在内,是按神话传说中的“东海三仙山”而设计的。在元代是以琼华岛为蓬莱岛,团城为瀛洲岛,犀山台为方丈岛。这样就构成了太液池、蓬莱、瀛洲、方丈,“一池三仙山”的典型神仙宫苑。
在颐和园的建筑中也采取了“一池三山”的理水传统,湖中凤凰墩、 治镜阁、藻鉴堂等岛屿,分别象征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等海上三仙山。
亭台楼阁、飞檐翘角、气势雄伟、金碧辉煌;园内古木参天,奇石各异,碧水荡漾,珍禽嬉戏。这一切好像是自然的造化,冥冥的天意,又好像是人类独有的智慧,精致的选择。把飘渺的幻境变成了想象中的现实.这些园林就是拥有一切权利的帝王们打造的一座座神仙宫苑。
有如在风景中以线条勾勒速写建筑物的轮廓,又像是随时都在消逝着的海市蜃楼般的虚虚实实,显得虚幻又壮丽。
“山水存在于此间”,神仙居是真正的创造,一方净土,一方悠扬,昔日的荣耀与辉煌、衰亡与劫难都已成为陈迹。舞榭楼台,已成为人们的游息最佳胜地。你只知道蓬莱阁是人间仙境,而却不知道她真正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走过一片片土地,看过一座座山峰,一路看山一路绘画一路摄影,宁静而淡远的情怀达观地摒弃了心中的海市蜃楼,走过的山水,描绘过的风景才会成为画作中精彩的颜色。
历史上,蓬莱既是古人向往之地,又是文人墨客恣意走笔吟咏的题材,更有历代书画名家不吝笔墨,将之绘于水墨丹青,赋予了神山仙境美好的意蕴。
茫茫大海上峭崖绝壁、仙阁幻境......
欣赏下清代画家张若霭的山水画《蓬莱仙阁图》轴:画面布景宏大而不滞塞,中下部以波澜壮阔的海浪烘托出左右相对的峭崖、远峰,以缭绕的云雾衬托出山峰的险峻与陡峭,以海浪、云雾、苍松翠柏营造出蓬莱仙阁的神奇虚幻。
只见上部留白处云天茫茫,远峰突立如壁立的石笋,倒映在平静的海面上,与下方云遮雾绕、海浪喧嚣的意境迥然各异。峭崖左低右高遥遥相对,怪石嶙峋嵯峨,樵采之径难觅,苍松杂树植被其上,葳蕤蓊郁,给单调的岩石峭壁平添出几分勃勃生机。
画面中部右侧为作品主题所在,苍松翠柏掩映之下,一座金碧辉煌气势宏伟的楼阁背山临水而建,楼台高耸,飞角翘檐,黄瓦朱柱,白玉围栏。高处楼阁之中,与楼阁相连的下方白石仙台之上,几位仙人或相对而坐谈论正欢,或凭栏观景悠然自得,青峰峭崖抱仙阁,白石雕栏隐仙台,与拍岸的海浪、缭绕的祥云、翠绿的松涛和山涧垂炼似的清泉,一起组合成一片令人向往的神仙境界。
我们所身居的人化世界与自然的对照,更试图为观者指出一条追寻精神力量的它径——与其诉诸于别处的山水,我们也许应该通过内观自身,对于自己的人生,悲欢离合总是有的,但是伤心总是特别多,一时间的愉悦往往冲不掉以往的悲伤,我们总是沉醉在自卑的低谷无法自拔,那么从此间的“山水”之中获得内心的安宁就更实在、深刻而长久。
山水艺术所传达的思想不仅适用于古代的文人士大夫,对于生活在人与自然的冲突愈加剧烈的当代世界的我们更有着深远的意义,从而需要被积极的继承和发展。
世界上真的有海市蜃楼吗?
步伐坚定地朝着海市蜃楼走去吧,走向信仰、走向抒情。
编辑|整理:三远堂
三远堂原创精品
转载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