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 王昱 综合报道
11月25日,上海市卫健委发布上海市新增3例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这3例女性确诊病例为朋友关系,在19~21日期间曾先后至苏州共同游玩,有较长时间密切接触史,有明确流行病学关联。
上海和苏州两地第一时间向公众通报了相关信息,从行程轨迹可以看出,三人打卡了沧浪亭、网师园、甪直景区、东山紫金庵等多个著名景区和地标。目前,苏州多家文旅场所发布暂时关闭通知,恢复开放时间另行通知。
确诊病例的行程曝光后,很快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热烈讨论。而与此前不同的是,众多网友并没有表现出过度的迁怒和谩骂,不少人送上了暖心的祝福,希望三位女性能早日康复,疫情尽快平复。
网友微博评论
更有细心的网友发现她们是江南文化的“真爱粉”, 从园林、古建到博物馆,所去之处简直是一场深度的“苏州文化之旅”。对此,苏州博物馆、吴文化博物馆等多家单位也留言表示:“愿朋友们都好,待一切过去,我们再约文化之旅”。
这份来自苏州的温柔和大度,迅速得到了许多人的点赞和支持。
苏州博物馆、吴文化博物馆微博评论
苏州是长江以南我国宋元建筑遗存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澎湃新闻私家地理栏目制作了这份“文化地图”,待疫情平复后,让我们一起探访苏州之美,感受苏州温度。
沧浪亭
苏州园林之中,大多数人对拙政园非常熟悉,对沧浪亭或许有些陌生。沧浪亭位于苏州城南三元坊,是现存历史最为悠久的江南园林。与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并称为苏州宋、元、明、清四大园林,代表着宋朝的艺术风格。
沧浪亭,代表着宋朝的艺术风格。 视觉中国 图
沧浪亭原为唐末五代吴越国中吴军节度使孙承祐之池馆。北宋庆历五年(1045年),诗人苏舜钦被贬,在吴中以四万钱购得废园,傍水建亭,取《楚辞》中“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之意,自号沧浪翁,并作《沧浪亭记》,“沧浪亭”之名便由此而来。后南宋韩世忠曾居此,时称韩园。元时改为妙隐庵、大云庵。明清时又几经复建。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视觉中国 图
如今园区占地约1公顷,全园结构以假山为中心,建筑物环绕四周,高低起伏,树木苍翠,有山林气象;其借景手法在苏州众多园林中也独树一帜,将园外的水与园内的山连成一气。园内有五百名贤祠,壁上嵌有自周至清二千余年间与苏州历史有关的名人石刻像594尊,弥足珍贵。另有花窗108式,图纹各异,形式活泼,别具特色。
其借景手法在苏州众多园林中也独树一帜。 视觉中国 图
十全街
十全街是苏州城区东南部的一条街道,东起葑门安利桥堍、西至人民路三元坊口,全长2004米,宽约10米,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据说,因街上有十口井,宋代初名为“十泉街”,后清代为纪念“十全老人”乾隆帝南巡至苏,则更名为“十全街”。
十全街上共架桥8座:砖桥、吴衙桥、星造桥、带城桥、船场桥、乌鹊桥、福民桥、帝赐莲桥。乌鹊桥往东,为旧时古城的“高档住宅区”,豪门巨屋,深宅大院,鳞次栉比,如今仍保留着众多名人故居,如67号和103号为清代祖孙状元彭定求、彭启丰故居;275号怀厚堂为明代正德年间大学士王鏊故居;115号为近代棉织实业家严欣祺住宅;另外还有国画大师书法家张大千、张善子、赵子云、萧退闇等也曾寓居于此。
如今改造后的十全街,仍保留着 “水陆平行、河街相邻、两路一河”的江南水乡传统格局,两侧为新建的古典风格建筑,是一条集餐饮、茶楼、酒吧和各式工艺品商店的特色街道。
十全街雨中风景 视觉中国 图
十全街上的同得兴爆鱼面。 视觉中国 图
网师园
网师园位于十全街上,始建于南宋淳熙年(公元1174-1189年),是南宋侍郎史正志退居姑苏时所筑,因府中藏书万卷,故名为"万卷堂",堂侧建有花园,名“渔隐”。清乾隆年(1765年前后)光禄寺少卿宋宗元在此重治别业,借“渔隐”原意更名为“网师小筑"。1940年文物收藏家何亚农买下这座园林,复用"网师园"旧名,1950年其后人将网师园捐献给国家。
网师园一角。 视觉中国 图
网师园占地仅有八亩多,是苏州园林中最小的一座。但园内建筑以造型秀丽,精致小巧见长。全园分东西两部分,东部为住宅、西部为花园。花园内以彩霞池为中心,错落有致的建筑环水而筑。池西有临风赏月的“月到风来厅”;东北岸有简朴素雅的"竹外一枝轩";西南端有纤巧柔美的"濯缨水阁"; "看松读画轩"位于彩霞池西北。主厅万卷堂前的砖雕门楼,饱经沧桑300余年,仍然完好无损,享“江南第一门楼”的盛誉。
精美的砖雕门楼
值得一提的是,网师园是目前苏州唯一一个开放夜景的古典园林。“夜游网师园”作为其精品项目,举办至今已有30年,更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为特定旅游项目,它将苏州园林与昆曲、评弹、舞蹈以及丝竹民歌进行融合,为游客带来沉浸式的游园体验。
夜游网师园,能欣赏到昆曲、评弹、舞蹈、丝竹民歌等表演。 视觉中国 图
东山紫金庵
东山镇位于太湖之滨的一个半岛上,距苏州古城区37公里,三面环水,气候宜人,这里不仅盛产碧螺春茶,还有“中国太湖蟹之乡”的美誉。
紫金庵就坐落在东山镇碧螺村西卯坞内,始建于南北朝梁陈时期,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后经历代重建。主要建筑虽仅为一殿一堂,但因有南宋雕塑名手雷潮夫妇所塑的罗汉像而声名远扬,是我国雕塑美术史上重要的文化遗产。
紫金庵 维基百科 图
大殿两壁十六尊泥塑彩绘罗汉像姿态生动、容貌各异,所着服装,修饰庄严华丽,图案惟妙惟肖,具有江南丝绸苎麻的质感;中央三尊如来佛,形制古朴,在同类塑像中也很少见;观音像神情安详庄严,有唐塑“吴带当风”之貌。另外,殿内如来佛像的“慧眼”、 诸天手中的“华盖”、 观音菩萨头顶上 “华盖”,还被并称为“紫金三宝”。
东山紫金庵罗汉塑像 维基百科 图
斜塘土地庙
据明正德《姑苏志》记,明初长洲县有“五市四镇”,“五市”是指大市、黄埭市、相城市、王墓市、尹山市,“四镇”是指甫里镇、陈墓镇、许市镇、周庄镇。其中王墓市地处水路要冲,为古代苏州至松江的重要水上驿站,历来是苏州东郊的古代贸易集市。王墓市后来又叫做旺墓村,现为独墅湖高等教育区,至今仍存有一宋代建筑—即斜塘土地庙。
斜塘土地庙,因庙门朝北,又俗称朝北土地庙,庙侧江上有古石桥—永安桥,架于碧水之上。土地庙四周有一块占地20亩左右的场地,历史上是庙会的活动地方。正殿屋顶为歇山顶,翘角脊瓴,最高处距地面约6米,殿檐距地面约2米,外形如展翅待飞的鹏鸟。正殿内四根石柱把殿分成暗3间,石柱上端头平,置斗拱结构承压,柱头上大梁桁条均用大木料扁作成椭圆形,柱础为正方形鼓墩石,敦厚、稳实。
土地庙总面积仅100平方米,结构小巧玲珑,故有“江南袖珍小庙”的美誉。经文物部门勘查、测绘,该建筑基础从宋代至今未作变动,现存平面布局为宋代原貌。
斜塘土地庙 维基百科 图
保圣寺
苏州城区以东约19公里,有一个拥有着2500年历史的水乡小镇──甪直古镇。这里水多、桥多、巷多、古宅多、名人多,主要的景点有保圣寺、叶圣陶纪念馆、江南文化园等等。
甪直古镇 视觉中国 图
保圣寺原名保圣教寺,建于南梁天监二年(503年),当时在位的梁武帝萧衍笃信佛教。唐会昌五年(845年),因唐武宗灭佛而被毁。北宋时期又再度重建。据说最盛时有殿堂五千,僧众千人,和杭州的灵隐寺齐名。
保圣寺之所以被人重视,是拥有唐代“塑圣”杨惠所塑的十八尊古罗汉像。据说上世纪二十年代,一位名叫大村西崖的日本东京大学美术史教授,听闻了杨惠塑像的传说后,亲自到甪直保圣寺调查,后来回日撰写了《吴郡奇迹塑壁残影》一书,引起中国文化界名人们的极大重视,并由此揭开了保圣寺的保护行动
保圣寺
1929年,时任中央研究院院长的蔡元培等人专程到甪直保圣寺调查罗汉塑像,并组成“唐塑罗汉保存会”。而这时原保圣寺大殿已严重损坏,十八尊古罗汉像只剩下九尊。经多方努力,最后兴建了新的保圣寺古物馆,并修复了剩下九尊罗汉,这批珍贵的塑像得以保存下来。
著名建筑史家梁思成曾感叹:“此种名手真迹,千二百年尚得保存,研究美术史者得不惊喜哉!此像于崇祯间曾经修补,然其原作之美,尚得保存典型,实我国美术造物中最可贵者也。”
保圣寺罗汉塑像 维基百科 图
玄妙观
玄妙观位于苏州古城中心的观前街上,创建于西晋咸宁二年(276年),初名真庆道院,唐代称为开元宫。南宋年间毁于兵火,淳熙年间重建,元元贞元年(1295年)改称玄妙观。其主殿三清殿目前是苏州仅存的一座南宋木构殿宇式建筑,1982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观前街上的玄妙观 视觉中国 图
三清殿坐北朝南,重檐歇山顶,面阔九间45米,进深六间25米,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屋脊中间砌有铁铸的“平升三戟”,两端有一对砖刻大龙头,屋顶覆黑色筒瓦。殿内斗拱用上昂结构,是研究宋代木结构建筑造法的重要实物。
在殿内西壁有一块珍贵的老子画像石碑,是由吴道子作画,颜真卿所书的唐玄宗李隆基御赞,刻工为张允迪,另有“天庆观尚书省到并部符使帖”石碑,两碑均是南宋原物,为我国艺术之瑰宝。
三清殿
历经千百余年,玄妙观至今仍香火旺盛,是许多外地游客的必打卡之地。
苏州文庙
宋元建筑遗存中,苏州文庙也不能错过。它为宋代范仲淹所创建,以拥有“四大宋碑”而著称于世。
俯瞰苏州文庙。 视觉中国 图
北宋景祐二年(1035年),时任知苏州事的范仲淹将苏州州学和文庙结合在一起,开创了庙学合一的体制,也因此有“天下之有学自吴郡始”的说法。据《吴县志》记载,南宋淳祐年间,文庙便有屋宇213间。而到全盛时,除殿堂和祠庙外,还有讲堂、学舍、考房、斋室,并配以假山、水池、小桥、亭台等园林建筑,规模居东南诸学宫之首。清末废除科举制度后,文庙便逐渐荒废。
大成殿
棂星门 维基百科 图
目前,苏州文庙占地面积约1.78万平方米,仍保持着东庙西学、两轴并列的格局。东庙现仅存戟门、大成殿和崇圣祠,西学也只有有泮池、七星池和明伦堂一带尚属完整。除大成殿和棂星门外,现有的建筑大都是清同治三年(1864年)重建的。
宋碑《平江图》,碑刻保存于文庙内的苏州碑刻博物馆。 维基百科 图
文庙内碑刻颇多,其中尤以《平江图》、《天文图》、《地理图》和《帝王绍运图》四大宋碑最为著名。刻于南宋绍定二年(1229年)的《平江图》碑高2.76米,宽1.48米,单线阴刻,精致地描绘了当时平江府城(即今苏州城)的布局状况,包括标出了总长约82公里的数十条河道和359座桥梁,是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城市平面图。
责任编辑:徐颖
校对:张亮亮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