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硕篆书《古春一记》卷首
黄慎 像
黄慎(一六八七-一七七二),字恭懋,一字恭寿,号瘿瓢子、东海布衣、七闽老画师等。福建宁化人,终生布衣。雍正间移居扬 州。
黄慎《草书桃花源记》 手卷,纸本,设色,纵38厘米,1764年作
《黄慎草书桃花源记》简介黄慎《桃花源书画合璧》手卷,纸本,设色,纵三十八厘米,作于清代乾隆二十九年甲申(1764),时年作者七十七岁。海上名 人吴昌硕(1844-1927)于七十一岁题卷首。
黄慎出生于一个半耕半读的贫民之家。父亲黄巨生乃一介书生,为谋生路,飘零异乡,客死洞庭。慎自幼在家翻读父书,父亡侍 母。因无以为业,年方八九便寄生萧寺,立志学画,以养家糊口,每夜读书习画。年十四五弃举子业,从同里画家上官周学习人物写 真、工笔花鸟、山水楼台等法。稍长,即悟“吾师绝技难以争名矣,志士当自立成名,岂肯居人后哉”。后偶见怀素真迹,反复揣摩之 余,从中受启,遂效仿张长史参公孙大娘舞剑器及观担夫争道之典故,将草书笔法融入人物画线描之中,转入觕角挥洒一路,创立出自 己的艺术风格,所写人物多取材历史神话故事、文人士夫生活以及渔民、纤夫、游子、乞丐等下层劳动人民形象。衣纹线条疏放狂纵、 变化无方,寥寥数笔以简驭繁、形神兼备、栩栩若生。山水虽取法倪黄,出入仲圭,但笔意纵横、气象雄伟。花鸟作品亦颇具自然之旨 趣。上官周见之盛赞其“犹右军之后,有鲁公也”,但是黄慎并未以此满足,而是牢记母亲的谆谆教诲:“儿为是,良非得已。然吾闻 此事非熏习诗书,有士夫气韵,一画一技俩耳。”努力追求诗人张钦所语“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潜心学诗,终令诗画之名大扬, 其诗被同乡雷鋐收集编为《蛟湖诗钞》四卷。继而又刻苦攻书,赚得“诗、书、画三绝”之誉,闻名大江南北。读罢万卷书,再行万里路, 黄慎为拓眼界,毅然离家出游,涉足豫章吴越等地,以广见识。中年,为了便于卖画,于康熙五十八年(1719),时三十六岁之际携 母迁居扬州,交往一时名流,与郑燮、李鱓成为莫逆交,被列为“扬州八怪”之一,大受社会欢迎。
在扬州崇尚创新的艺术氛围感染下,黄慎又开始了书法艺术改革的尝试,弃楷作草,舍钟繇而法二王,远师怀素,近尚明人,并将 绘画之长透入书法关钮,于传统狂草书体中别开生面,线条续断、机杼巧妙,歇笔存于字体、笔画之中,计白守黑,疏密相间,一泻千里, 自然天放,形成个性鲜明、独标一格的狂草,以崭新的艺术面貌轰动了整个扬州书坛。由此跻身文人画家之列,成为清季艺术巨子,墨 迹人多重金争购,一时成拱壁宝藏。譬如《桃花源书画合璧》手卷,作为其晚年精品之一,即曾经多位名家辗转收藏,最终成为国家馆 藏的宝贵财富。
图后所附草书节录陶诗及自撰的五言律诗,则毅然一反传统行草书法连绵牵引的线性笔意,而是创意为激荡跃动的墨点,并引入 抒情的画意,发挥自己精湛的绘画功力,将处理布局虚实和安排造景疏密的经验融入到书法的篇章中去。用如锥画沙、折钗股的枯劲 之笔纵横捭阖,顿挫翻飞,意连笔断,出神入化。忽而以魏晋钟繇之章草白雨跳珠,兔起鹘落,忽而若唐代怀素之漫书枯藤盘空,鸾舞 蛇惊,徐疾有序,张弛结合,导之泉涌、顿之山安。亦书亦画,节奏强烈,气象雄伟,令人骇目。诚如钱湄寿《题黄瘿瓢慎山水障子》诗 云:“忽而疏,忽而密,空际烟云指尖出。忽而枯,忽而生,满林风雨皆秋声。笔一枝,墨一斗,兴酣笔跃墨亦走。笔有神,墨无痕,山 重水复蛇龙奔。不以规矩非其病,不受束缚乃其性”。用来形容黄慎的书风,同样也是合适的。
关于黄慎作书如画、绘画同书的特点,时人即有盛赞,如清凉道人在《听雨轩笔记》中,曾言“其书法纵横酷似其画”。雷鋐亦在 《蛟湖诗钞序》中称道:“字如疏影横斜,苍藤盘结,然则谓山人,诗中有画也可,字中有画也可。”书画同源是中国古代文人画的灵 魂,黄慎以其勤奋的实践,使传统的诗书画韵得到了紧密的渗合,在清代中期的艺坛上树起了一面光彩夺目的旗帜。
作者:张飞莺
释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复行数十步,豁 开朗。土地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 垂髫,并怡然自乐。见其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 云先世避秦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问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 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 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乃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 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觏往。未果,寻病终。遂无问津者。 赢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黄绮之齐山,伊人亦云逝。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相命肆农耕,日人从所憩。 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春蚕取长丝,秋熟靡王税。荒路暖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衣裳无以制。童孺纵 行歌,斑白观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励。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余乐,干何劳智慧:奇踪隐五 百,一朝敝神界。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 乾隆甲申冬月录。黄慎。
黄慎 人物 镜心 30×42cm
黄慎 伯牙鼓琴图·草书七言联 立轴·对联
画款识:攫之幽愁如水赴谷,醒之萧愁如脱木叶。按之噫然应指而长,言者似君置之模愁,遗形而不言者似仆。瘿瓢。
对联识文:闲拈明月裁唐句,细嚼梅花读汉书。
对联款识:七十八黄慎。
钤印:黄慎(朱)瘿瓢(白)东海布衣(白)我思古人(朱)黄慎(白)瘿瓢(朱)
黄慎 人物 立轴 58×66
黄慎 麻姑献寿 立轴 176×91cm
展览:
1.“乾隆时代绘画展”,香港,1986年
2.“聚墨留香—攻玉山房藏中国古代书画展”,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2004年3月27日-6月6日。
麻姑是女性寿神,传说中麻姑曾“见东海三为桑田”,可见她的寿长,因此以麻姑比喻吉祥长寿。民间相传农句三月三日王母寿辰,举行蟠桃盛会,麻姑特在绛珠河畔用灵芝酿酒,献给王母作贺礼,谓之“麻姑献寿”。以麻姑进爵为题材的麻姑献寿图一般多用作妇女寿辰时的贺礼。传说中的麻姑面目清秀,但是双手似鸟爪,此幅正是一例。画中麻姑身穿阔袖衣,左手持爵,左侧立一仙鹿。在中国书画中,唐代颜真卿(709-785)遗有楷书麻姑仙坛记,至明清两代麻姑更是常见的人物画题材,著名传世作品包括石涛(1642-1707)所绘麻姑图和小楷麻姑仙坛记,以及任薰(1835-1893)、任颐(1840-1895)和齐白石(1864-1957)作的麻姑献寿图等。而在黄慎传世的作品中,最少有五幅是以麻姑为题材的绘画。
黄慎 商山四皓 乾隆十七年(1752年) 132.5*174.5cm
钤印:黄慎、恭寿(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黄慎》,23、24印,1143页)
题识:乾隆十七年六月写于邗上振古堂。宁化黄慎恭寿氏。
鉴藏印:正伦藏画
黄慎此图画的是汉代初期,吕后用张良之计,徵“商山四皓”辅助太子,最终使刘邦取消了废除太子之念。图中红衣鞠躬者为张良,长沤拂胸相对欲语者为“商山四皓”,端坐屏前回首若询问吕后者即刘邦。人物神情生动,聚散得宜。张良在起用“四皓”中是个关键人物,而黄慎将其置身画之中央,使左右两组人物,因之有了呼应,构思至为巧妙。与他率尔酬应的草草之作,不可同日而语。此图已是黄慎晚年所作,如此巨幅,几乎仅靠线条勾勒,而气完神足,极见工力,是他很精的作品。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