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云翚:被遗忘的民国时期瑞安俊彦

余云翚:被遗忘的民国时期瑞安俊彦

首页角色扮演凌天魔录更新时间:2024-05-09

2018-11-27 16:32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余寿权

千年古县瑞安,素有“东南小邹鲁”“瑞安出才子”的美誉。尤以南宋和晚清两个时期,瑞安的文化事业最为繁荣,文风鼎盛,人才辈出。至民国,受孙诒让、黄绍箕等乡贤学者推波助澜的影响,“后生承风,咸竞于学”(伍叔傥语),除造就了民国初期即享誉学界的陈怀、孙诒棫、林损等饱学之士,还涌现了以“瑞安十才子”洪锦龙、薛钟斗、李笠、宋慈抱、伍叔傥、许达初、陈俊、周予同、李翘、郑剑西为代表的一批年轻的文人志士。他们以文会友,志同道合,秉承先贤文风,推崇国学,推动本邑思想、艺术、文化、教育等事业发展,在地方史上留有美名。因抗战爆发、时局动荡或家境贫寒所累,民国中后期,瑞安许多才智出众的青年学子,虽在艺术领域初露锋芒,但为了谋生,不得不改弦更张,另择学业,改变了人生轨迹。他们就像跌入尘埃的珍珠,遗失于艺术殿堂。余云翚(hui)便是其中之人。

余云翚(1911—1988),原名璞,字释迷,号尉梅。世居瑞安城关(现辖属玉海街道),其父余思弼,字蕴远,是前清诸生,授徒为业。余云翚六岁发蒙,瑞安西北小学肄业, 未及弱冠,即入瑞安学社及瓯北中学读书。他天资聪颖,尤其喜爱文艺,书画、金石、丝竹,每日不离,日后果然在书法、绘画、诗词、琴艺上颇有成就。1933年,其国画作品在上海梅花馆参展,其后常有书画作品在沪宁杭温等地展出,获名家赞誉。后转学法律,在民国地方政府从事司法职业数年,抗战时期,随法院迁徙,辗转各地,颠沛流离。上世纪50年代初,曾应聘为温州花伞厂美术设计师,后又颇多坎坷,1979年平反,嗣后加入瑞安云江诗社,著有诗词集《江天雨草》及《瑞安京剧沿革概况》等。

(一)

由于家境儒素、清贫,余云翚成年后,家里无力栽培,无法让他继续求学深造。他凭天赋之资,独立钻研,潜修学业。初学书法时,经常去请教孙诒泽(孙锵鸣之子)。在孙先生的悉心指导下,余云翚勤学苦练,上起殷周汉魏,再从钟王楷草入手,并法颜柳欧苏各家,使得其书法技艺融会贯通,能入妙境。对此,著名经史学家、国学大师、北大名教授林公铎极为赞赏,赠以诗云:“释迷莫负前人望,书法何妨第一流。”“洋状元”、前清翰林院编修,民国财政部次长项骧(字渭臣,号微尘)见其字体古拔挺秀,辄亦折节称赏,甚为器重。余云翚学绘画,则师承张心白,尽去画史纤靡之习,而汲取石涛及新罗山人笔法。尝临摹名人如邵瓜畴、八大山人等遗作,往往令人真赝莫辨。学习琴艺,余云翚则受教于“瑞安才子”许达初。达初,邑之名士也,善书翰,精音律,通医学,工金石,俱称国手。他见余云翚天资聪慧,便将梅雨田(梅兰芳的姑父)、陈彦衡(中国京剧乐师)诸家的窍门奥秘,悉心传授。同时,许先生还向余云翚传授金石刻划之技,以仿治汉印之法。故而,余云翚之书画印章皆为自镌,且俱涵古体。至于学文,余云翚则师从瑞安骈体文名家邵成萱先生。先生了解他的家境,便视其如子,自小学至中学,皆资助之。

1933年,余云翚时年22岁。上海梅花馆举办国画展览,由日本学者蓝田可勉主持发起,将他的两幅画作琴条花鸟列为展品,并每幅以银圆拾金评鬻。同时展出的还有商笙伯、汤雨生、吴昌硕等数十位国内知名画家作品。足见他当时的作品资质及艺术造诣,已臻国内名家行列,为国际人士所推重。此后几年,他更是常有个人作品在沪宁温处各地展出,遂博得瑞安青年画家之盛誉。

(二)

“七七”事变,华夏烽起,国家危亡,艺术凌替。余云翚亦迫于时局与生计,转而学习法律,投身司法界。他多年研习国学,文史基础扎实,很快以优越的才识,在业内站稳脚跟,历任乐清、瑞安、丽水、黄岩、台中等地方法院,及浙江高等院*室。

1943年秋间,日寇侵入温州,迫近乐清,余云翚随乐清地院东迁至王十朋的故乡淡溪湖边。彼时,在湖边二月余,一天傍晚,日寇忽至。正值深秋落叶,一番萧索景况,他们仓猝出奔,及拂晓则已渡清江至芙蓉村,躲入雁荡山深处。满身艺术细胞的余云翚,在此避难困境之中,受邀在一月之间游览了雁荡山一百二十山峰、四十八山谷,四大石樑,二十四瀑布等名胜,借此天生奇景,一洗忧愁。此间,他写下了《北雁荡之游》等诗篇。如:

天柱峰

山水东南遍地经,神奇怪诞是双灵。

夕阳景里千峰出,一柱擎天对玉屏。

一帆峰

天空飞下大龙湫,迴入清溪日夜流。

翘首白云随岫出,万山漂渺一行舟。

大龙湫

新凉七夕爽球风,银汉泻来驾彩虹。

为解千年牛女便,不须灵鹊渡河东。

嗣后,余云翚即赴大荆与乐清法院同人会合。其间,他与友人蜗居在大荆著名的培风阁,经常彻夜纵谈时事,举目河山破碎,生灵涂炭,不禁慷慨,充满爱国情怀。他留下了诗作《故乡四一九纪事》(注:1941年4月19日凌晨,日寇登陆入侵瑞安城,瑞城第一次沦陷),以抒发城破家亡的悲愤之情,云:

万丈黄尘霹雳声,满城胆裂更心惊。

天魔肆虐荼三界,赤地罗阳血染成。

坐拥绳兵等坐观,万钟出入大衙官。

生灵或许悲涂炭,卫国空谈称武安。

千家扶老更携幼,背井仓皇两泪流。

破晓兼程回首望,烟尘浓罩故山头。

(三)

1949年6月,台州解放,被遣回闲居。翌年,以治印、画人像,取值度日。1953年,温州市伞厂向社会征聘花伞画师。闻悉平阳著名女画家蔡笑秋(毕业于北洋女子师范学堂)亦在受聘之列,余云翚欣喜应聘。在与蔡先生共事期间,他心怀敬意,以师事之,深相借鉴,拟将国画造诣再加提升。好景不长,1957年,余云翚因错判被劳改关押,释放后,以开小铺写对联、画遗像度日谋生。直至1979年4月,经瑞安检察院审查无罪,予以平反。

重获新生的余云翚,如笼鹤之初放,乃得舒其幽怀。其友人评价他是,性本旷达不羁,喜遨游山水,生平耽诗嗜酒。热情交友,拙于谋人。为文下笔千言立就,词气豪迈,波澜万顷。诗亦清新隽逸,缠绵悱恻,有温李之雅。尝著有《江天雨草》(手稿)一册藏于家。1980年2月间,他年届七十,曾约二三旧友作苏杭之行,写有记游诗十首,兹录其中之一,以飨乡里:

湖上早行

武林胜景遍诗题,楼外楼遮天影低。

湖上早春听燕语,山间旭日见莺啼。

云移画艇交花艇,水暖苏堤绕白堤。

绝似有情西子伴,千秋风月袖中携。

(图片由《玉海风》提供)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