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闽剧泰斗一代宗师。
清朝覆灭的前两年,一个六岁孩童在母亲病亡后随父亲离开长乐营前一座小村庄,前往福州最终落脚台江达道,靠父亲郑增宝打杂工糊口度日。
11岁时,附近一个水果店老板张阿渠用6元银元买断男童5年多的学艺期,从此这个孩童踏进了闽剧学艺之门。
莆田人张阿渠眼光独到,他盘下“群乐仙”伬艺社改名为“善传奇儒林班”,招学徒30余人,以“传”字为辈分。
男童艺名“郑传坤”(也有说为“郑传康”),学青衣。
同为“善传奇”第一代学员的还有萧传浩(花旦)、关传胜(小生)、关传赓(武生)等。
此时,正值福州闽剧成熟时期,这批学员日后均为闽剧界扛鼎前辈、名角泰斗。
郑传坤苦苦学艺两年,甫登台时就一鸣惊人,满堂喝彩。
张阿渠见状更是狂喜,出重金聘请人称“状元戏子”的京昆师傅吴善宝专门为郑传坤教戏。
那时评论家称福州人看闽剧:……唯闽人尤偏于“旦角”之“花衫”,且重色而略艺,更不计其声调唱功也……闽人如是克享眼福不浅矣……。
郑传坤扮相俊美、唱腔缠绵悱恻、表演透神,出道不久就一跃成为闽剧“四大名旦”之首。
1918年,16岁时首演传统闽剧《梅玉配》的剧照。
其后,善传奇闽剧班也因为有郑传坤的出色表演而位列闽剧一等班。
新中国成立后,郑传坤是唯一受过*主席亲切接见的闽剧界人士,殊荣备至,生前连续为全国政协二、三、四、五、六届委员。
郑传坤(郑传康)就是福州闽剧泰斗郑奕奏先生,他生于1903年,1993年去世。
今年是郑奕奏先生诞辰120周年,也是他逝世30周年。
在此写篇郑奕奏先生故乡之行的游记,纪念伟大的闽剧表演艺术家郑奕奏先生。
二,长乐营前马头村寻访郑奕奏先生故居之行。
一直想去长乐营前镇寻访郑奕奏先生故居,2022年《福州日报》一则新闻消息再次打动我。
媒体报道上明确说,郑奕奏先生故居在长乐区营前街道马头村后路街,并且已“重获新生”,“郑奕奏故居有上百年历史,如今被活化利用为郑奕奏文史馆”。
太棒了,有了郑奕奏先生故居明确地址,有时间就可以出行,好好观赏“郑奕奏文史馆”。
2022年底,出地铁六号线营前地铁站,沿营滨路向马头村步行。
地图上看,马头村在营滨路东侧约数百米处,距离营前地铁站近3公里。
走了约2公里,远远看见个山,记得有报道说郑奕奏家后面就是“双峰山”,是他从小快乐玩耍的地方。
手机地图上搜了下,真是“双峰山”,外形还真像,那双峰间就是马头村。
进村里,顺石板路直行,旁边这大宅叫马头村“孔和孔阳厝”,有230年历史。
清乾隆年间贡生郑孔和、郑孔阳两兄弟建造了马头村“六扇五”古厝。
赶时间去郑奕奏故居,没入内仔细观赏古厝了。
前面是“马头村卫生所”,似乎是旧屋翻修过。
终于前方出现整面彩墙,介绍“闽剧泰斗郑奕奏”。
周围看看,原来这里是郑氏宗祠。
再问下路,很近,直行右转就是了。
还是石板小巷,不过门牌上看,前面是“马头村一区”,这里是“马头村二区”了。
后路街翻修的很规整,沿街曾经的剃头店、锅边店、扁肉店、肉包店等都挂牌提示。
咱边找边问,这里就是“郑奕奏故居”了。
拿出保存手机上的记者报道截图又确认下,没错,跟记者拍的相片一模样,终于到了。
不过四月间说是完工了,为何大门紧闭。
路人说没完工,门锁匙在施工工匠处。
城里来一趟不容易,打听到工匠住处,恳请他让我入内看看。
师傅倒也热心,拿了锁匙帮我开门。
进门看见土电工基本完成,木工活还剩点。
展示橱窗里已摆上闽剧戏服等物品。
二楼还有个小小戏台,估计以后表演用吧。
但是整体怎么感觉怪怪的,似乎是个翻修的新建筑,空间狭小,没有老宅院的感觉。
站在“郑奕奏故居”前发愣,不是说郑奕奏故居“重获新生”、“如今被活化利用为郑奕奏文史馆”呀。
左右查看,没见“郑奕奏故居”或“郑奕奏文史馆”的牌匾。
不应该呀,咋回事?
起身在附近找老人们聊郑奕奏,他们告诉我“郑奕奏故居老宅”在新马村,不在这里。
啊,还有这事,急忙问明新马村方向,抓紧赶去新马村。
手机地图搜索定位下,老人指点的新马村“郑奕奏故居”,倒不远,约1.5公里。
马头村老人讲,郑奕奏故居具体地点在新马村的“新马文化中心”旁边。
三,营前新马村的郑奕奏故居之旅。
从马头村后路街的“郑奕奏故居”,前行三百米右转,直行穿过营滨路,再通过一个建设中高架路桥下,右转。
一路导航步行,不断询问当地人,终于再绕个大弯就到新马文化中心了。
地图上大弯,是一片水塘,对面山脚大树下就是位于新马村的“郑奕奏故居”。
在这个路口附近,遇到一位老者,向他打听郑奕奏故居。
他直接说跟着他,把我带到了郑奕奏故居。
相片正中是“新马文化中心”,右边是“郑奕奏纪念馆”,左侧老宅院子是“郑奕奏故居”。
新马文化中心建成不久,空地前还有当时闽剧演出的通告。
数过去,有长乐区滨海闽剧团、马尾海峡闽剧团、平潭闽剧团、长安闽剧团、罗源闽剧团等民营的闽剧演出团。
看了下,剧目有《龙凤缘》、《救驾之后》、《皇宫艳史》、《认子记》、《公主北归》等。
先进右侧的“郑奕奏纪念馆”。
没想到,外观还有点纪念馆味道,里面却空荡荡的,啥都没有。
感觉好寒碜。
空灵的大厅正中,孤零零的郑奕奏先生图片左右对联为:
郑门瞻大师一曲怜花犹奕奏,
梅苑绽奇葩千姿醉酒数兰芳。
上下联嵌藏郑奕奏、梅兰芳名字,也隐蕴着二位先生的一段佳话。
当年郑奕奏火遍闽地,被誉为南方的“梅兰芳”,所谓“北梅南奏”。
1952年末,福建闽剧代表队进京参加全国第一届戏曲会演。
周总理特意问起过郑奕奏近况。
1953年初,省文化厅终于在古田县找到了流落民间教戏的郑奕奏。
郑奕奏回到福州后,被安排在福建省实验闽剧团担任艺委会主任。
1954年,郑奕奏进京参加全国政协第二次全会时受到*亲切接见,也首次与梅兰芳相会。
梅兰芳特意请郑奕奏到家中做客,并赋诗一首。
长乐博物馆的展板,不仅时间错了,凑字又何来?
郑奕奏纪念馆惟一的展品,就是墙壁上挂有数张先生不同时期的照片。
其中,这张黛玉荷锄葬花的剧照引得我驻足。
民国福州马尾海军中也有诸多闽剧戏迷。
一次,郑奕奏演出《黛玉葬花》后,一众海军将领齐聚后台祝贺。
“海军扛奏团”组织者蓝建枢(曾为民国海军总司令)对郑奕奏说,“那把葬花的锄头太俗气,换把金的就好了。”
他当场叫将领们捐资700元大洋,将原锄头包金,变成金晃晃的“金锄头”。
在那个时代里,艺人们社会地位极其低下,郑奕奏先生不得不屈从权贵,扛着金锄头上场演《黛玉葬花》,民国海军将领大肆宣扬作为美谈乐道。
想象下,曹雪芹笔下视金钱名利若粪土,清高脱俗的林妹妹扛把金锄头葬花,不啻是肩上荷着臭烘烘的粪勺,可怜林黛玉硬是被民国海军将领玷污了。
离开郑奕奏纪念馆,我朝此行目的地——郑奕奏故居走去。
绿荫里的郑奕奏老宅院子外貌。
由新马文化中心隔壁的郑奕奏故居边门进入。
院子大厅背面。
西厢房为郑奕奏故居。
大厅正面。
这座宅院据说是郑昌煌在清乾隆时期所建。
《马头郑氏族谱》载:昌煌,字维灿,生于雍正丙午年(1726年),卒于嘉庆己未(1799年)。
我在村中遇见,并带我到郑奕奏故居的就是郑奕奏的亲属,居住在这座在院里。
他让家里人直接开了前门,让我参观。
郑奕奏为郑昌煌六世孙,出生在院子西厢房。
目前西厢房无人居住。
在东厢房居住的人,是郑奕奏叔父的后代,兄弟四人,一人在海外。
大致参观一下,与老人家攀谈一番。
临走前,再到郑奕奏故居正门前拍张照留存。
离开郑奕奏故居,到隔壁的新马文化中心逛逛。
新马文化中心戏台对联:
北梅南郑粉墨场中名翘楚,
新马明堂梓桑园里誉琼魂。
新马村原来有个戏台,在村口附近,建设高架路时被征用了,作为补偿新盖了这座“新马文化中心”。
原路返回,山脚入口左转。
目前郑奕奏纪念馆仅是个外壳,路口这寺庙没注意叫什么,倒装修的红红火火。
出了新马村,沿营滨路一直向北走就是地铁六号线营前站。
站立营滨路,朝西面拍下远方的新马村。
山脚下那座高压电杆处就是新马文化中心,郑奕奏大师的故居就在那。
四,郑奕奏故居具体位置到底在哪里,马头村还是新马村?
泛泛说也都行。
2021年10月,长乐区融媒体上有篇“闽剧大师郑奕奏故居年内获新生”的文章。
上面内容有:
营前街道投入资金修复提升郑奕奏故居,“并激活马头村古街两旁古厝……”。
这篇文章内容来源于2021年10月12日的《福州日报》。
长乐融媒体中心引用福州日报中“马头村新马自然村尾的郑奕奏故居”文字,加配的照片是马头村后路街上的“郑奕奏故居”。
诸如此类马头村郑奕奏故居信息不少,甚至被国内的权威媒体转载,也因此导致我一开始跑错了路。
根据此行寻访情况,必须准确说,闽剧泰斗郑奕奏先生故居位于福州市长乐区营前街道马头行政村的新马自然村,目前门牌是“新马36号”。
不明白保护状态为何是“待确认的保护建筑”,难到还有不确定的因素?
营前、马头村、新马村方位图。
福州市长乐区是闽剧之乡,涌现出以郑奕奏为首的一大批闽剧大师,群星璀璨。
在长乐博物馆内,我看见展板上长乐籍闽剧大师有:
郑奕奏、关长庚、陈春轩、郑煊官(鼓师)、黄奇惠、李香君、李铭玉、林帧藩、萧邦棉、邱少峰、叶国务、陈杏芳、陈妙轩、林春利、李小白、陈小言、郑英惠、陈乃春……等等耳熟能详、如雷贯耳的名字。
值此郑奕奏先生诞辰120周年、逝世30周年之际,写下微小文字,深深缅怀闽剧泰斗郑奕奏先生!也呼吁相关部门收集资料,丰富、充实营前新马村的“郑奕奏纪念馆”。
长乐博物馆内矗立的郑奕奏先生塑像。
往期闽剧相关文章:
1,
2,
3,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