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端看两会|摘一颗星星,种一片航天梦

端端看两会|摘一颗星星,种一片航天梦

首页角色扮演凌月玉兔传奇更新时间:2024-04-22

来源:中国军号

3月7日凌晨,清华大学博士生张嘉奇和几位同学一起,在学校操场上做着紧张的准备工作,再一次尝试拍摄中国空间站凌月的画面。

为了这次拍摄,他们根据公开的空间站轨道信息,事先计算出凌月的具体位置和精准时间,使用天文系和天文协会提供的专业设备,最终拍下这张清晰、完整的凌月影像。拍时用时,仅仅0.54秒。

中国空间站的凌月影像。王世豪、李建松摄

在这0.54秒中,地上一群热爱追“星”的学生,与“天宫”里摘“星星”的航天员,共同构成一幅美妙的画面。

与此同时,已经圆满完成载人飞行任务、从太空归来的航天员王亚平,正作为政协委员参加全国两会。

2013年执行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期间,王亚平作为首位“太空教师”,第一次将课堂搬上太空。自那起,先后三次太空授课的经历让她与青少年科普教育结下不解之缘。今年,王亚平继续聚焦青少年科普教育,建议建强青少年科普教育人才队伍,提高科技成果在科普工作中的转化和应用,从说教式向体验式转变,推进新技术、新形式的运用。

从天宫一号到中国空间站,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始终与科普教育紧密相连,“天宫课堂”更是成为传播太空知识、播种航天梦想的重要平台,在无数青少年心中种下航天梦。距离首次太空授课已经过去十年了,当时授课播下的“种子”已经开始结出“果实”——

有的孩子加入了航天队伍。2000年出生的官灿辉,在观看王亚平首次太空授课时,还是个六年级的学生,好玩、神奇的科学实验在他心里种下了航天梦。5年后,官灿辉加入航天队伍,成为一名航天搜救队员。9年后的2022年4月16日,他在东风着陆场参与神舟十三号乘组返回任务,迎接王亚平返回地球。

官灿辉在东风着陆场参加神舟十三号乘组返回任务。

有的孩子成了航天“发明家”。3月3日,在湖南长沙雅礼书院的中学田径场上,该校航天科技社的同学们,将自制的5枚“火箭”发射升空。在返回着地时,放置在5枚火箭中的鸡蛋全都没有破碎,引得网友连连赞叹。

雅礼书院学生的自制火箭发射升空。

如今,中国航天事业的接力棒,正在从50后、60后、70后,传到80后、90后、甚至00后的手里。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青年科技人才群体平均年龄不到35岁,91%是硕士、博士,完成了70%以上的技术创新,有65名青年人才担任型号指挥、总师、设计师等职务。

这是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调度团队的青年科技人才(2022年7月1日摄)。新华社发(张敬宜 摄)

星辰大海永不止步,叩问苍穹薪火相传。不论是太空授课的直接教育,还是一次次点火升空的耳濡目染,在国家航天事业蓬勃发展中成长起来的青少年们,见证了“嫦娥”“玉兔”“悟空”“祝融”等名词变成现实,在王亚平、刘洋等一众航天员的榜样引领下,未来更多重大任务正在等他们施展拳脚,“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少年理想终能实现。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心有翼,自飞云宇天际;梦无垠,当征星辰大海。青年人们生逢其时,国家的航天梦也将越飞越高、越走越远。

内容源自 央视新闻、解放军报、中国教育报、人民日报客户端、三湘都市报、中国青年报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