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鹏/文
编者按:以书法美学立意,从历史的远处、心灵的深处、境界的高处,揭示书法之美的奥秘,是检视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篇章。本期《人文天下》以本文为特稿,意在表达对孜孜不倦、尽心竭力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所有“文化人”的敬意,亦希望能抛砖引玉,引起广大读者对书法美学的深入研究。
本文论述书法美学四个的基本问题:一是书法美的源由,即文化传承积淀形成的群体心理情结;二是书法艺术的定义,即以汉字书写为基础法则的笔墨造型艺术;三是书法美的定义,即文化情怀的笔墨造型表现;四是书法美的内容与形式,包括情趣与书技——情绪志趣与平衡对称的统一(优美协调)、情愫与书艺——情感理智与韵律流畅的和谐(情境交融)及情怀与书道——心潮涌动与笔墨律动的共振(物我两忘)。
一、书法美的源由——文化传承积淀形成的群体书法情结就书法而言,用毛笔书写汉字退出社会实用流通已经许多年了,但社会的书法热却逆时而动,大有方兴未艾之势。书法的火热现象引起人们的关注,并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解读。这些解读,大部分都是从当下欣赏的角度,强调书法赋予人的美感,如自由、流动、抽象、造型、趣味、意境等特征,力图从形式美的魅力中说明书法对人们的吸引力,解释书法成为大众艺术的原因。但是,这些解释往往又显得有些无力,只从形式美欣赏的角度似乎解释不了书法热的真正原因。其实,中华民族尤其是汉民族与汉字及其书写有着同存共生的渊源关系。书法是民族文化传承积淀形成的群体心理情结。探求书法美的渊源,更需要从中华民族历史形成的文化积淀和审美心理结构中寻找答案。
书法美的源由,是文化传承积淀形成的群体书法情结,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一)神圣化的崇拜
汉文字在形成早期,是因其神圣性而被顶礼膜拜的。公认的最早的成熟文字是甲骨文。甲骨文是巫师通过法事进行占卜而记下的文字。也就是说,甲骨文虽然是人写的,却主要是用于传达上苍旨意、替天代言的文字,是代表天意的字符。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这些文字决定着整个族群的命运,审度着众生的祸福。那时人们对文字的态度就是视若神明、绝对服从。文字对于人类的神圣感与权威性,人们对文字的崇拜性,是无论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的。人们与最早的文字建立的原始关系,必然产生久远的影响。继甲骨文之后兴起的就是金文。金文已经不是天意或神语,而是人类自己思维的语言。金文主要是人把自己的语言文字铸在金属的礼器上,用来祈祷供奉。也就是说,这些文字记载的是人们对天、神、祖先所说的话;文字是与天、神、祖先交流的工具。那时人们对文字的态度,其神圣、虔诚是不言自喻的。再之后的文字是全国第一次统一使用的书体小篆。天下同书体现的是国家的意志,是皇权一统天下的权威性、强制性在文字上的表现。小篆之后是隶书。隶书是官府衙门公文的专用文字,是各种文书告示的书体。衙门的安民告示、长官的命令旨意,都是通过这样的文字方式与百姓沟通的。这些沟通方式本身,就无形中赋予文字以特殊的统治色彩。对于官本位思想严重的中国大众来说,文字具有巨大的统治力和影响力。由此可见,在民族传统文化中,从早期就形成了群体性的、对书法的“神圣化崇拜”。
(二)人生奋斗的捷径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会写字、写好字,几乎是所有人都梦寐以求的大事。因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书法之途沿展着诸多梦幻般的、改变人生的路径。从秦始皇统一开始,就十分重视文字的作用;西汉王朝开始,重视文书工作。汉初丞相萧何制定的典章制度中,规定以“八体书”(大篆、小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隶书)作为学童应试的内容,成绩优秀者可选任负责文书工作的“尚书”“史书令史”等职。所谓“史书令史”,就是隶书写得好的“令史”。把隶书高手单独封定了一个官称,是对书写的重视,更是为天下书者展示了一条“写而优则仕”的康庄大道。
“以书取人”的制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以不尽相同的方式延续着,极大地激发了人们为改变人生而学习书法的热情。学而优则仕,科举制度的实施,是对以书取人制度的变相延伸与扩张。科举考试是以八股文谈古论今为主要内容的现场卷试,其书法水平的优劣,往往是考官、尤其是皇帝法眼中的重要因素。书法好不一定能行,但书法不好是一定不行的。这个道理我们很容易想见。这也在许多状元卷的展示中得到印证。写一手好字,即使吃不上官饭,社会上仍有许多岗位需求,如私塾先生、师爷、帐房、代人写信立状等等,这些都是绝大多数人梦寐以求的人生目标,都算是可以在场面上行走的人。“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中国人利用读书写字来实现人生价值,一直是一条奋斗之路、梦想之路。
(三)大众趣味的追求
崇尚文化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优良品质。在大众传统的意识中,话谁都会说,但只有会写,才能算是有文化。因此,书法便成为人们追捧的重要内容。书法作为实用性方式退出社会流通已经许多年了,但历史传承下来的,包括书写、欣赏、交流、收藏在内的大众书法热却有增无减。各种书展铺天盖地,并延伸到许多家庭中。写字就是给人看的,但怎样写、给谁看,始终是促使书法不断沿革变化的重要原因。今日之书法,能够从实用转化为艺术,并仍然保持着这样高的社会热度和群众基础,其重要原因就是书法已经历史地成为大众文化趣味的追求;或者说是大众对书法趣味的追求,促使书法发展为今天的状态,并实现了其艺术性的转化。
审美趣味是个复杂的心理现象,其中可能有神圣、崇拜、奋斗,有趋同、逐利、显耀,更可能有祖传家授等等多种因素,但不管怎么说,书法确实成为大众重要的文化需求。可以这样说,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喜爱精美的书法作品,都会对书法好的人高看一眼,都有过希望自己也能写一手好毛笔字的愿望。如今,中国各地地标性文化建筑,都用有影响力的书法标名,有历史底蕴的城市中大大小小的商铺都请当地书法名人题写牌匾。有人说中国历史上从事书法人数最少的时期是文革期间,因为那时毛笔已经不是实用书写工具,而且书法还有“四旧”之嫌。其实不然,书法在文革时期作为一种特殊的传播形式——大字报而显赫一时。从领袖到革命群众,铺天盖地的大字报把书法的社会功能和传播功能用一种奇特的方式推向了极致。当时谁能写一手漂亮毛笔字,那真是无上荣光,是各战斗队争抢的对象。为了提高吸引力,许多革命小将日夜苦练,有的不惜请出“臭老九”代为抄写。借助一种特别具有封建传统意味的形式,进行以破“四旧”为目的的革命宣传,这其中意味很悠长。但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特色。而当今可能是历史上从事书法活动人数最多的时期,有资料说,据粗略统计多达一亿以上。
书法从写与读的关系上讲,经历了准案头书(甲骨文)、准壁上书(钟鼎文)、壁上书(始于秦代刻石)、案头书、壁题书(书于墙壁)、悬壁书(轴框)等等具有不同书写目的的书写方式;从赏读方式上讲,也经历了由外到内、由大到小、由坐而立、由随境相遇到专设殿堂的演进。在这些复杂的演进过程中,书者与赏者,还有书赏一体者,相互对立、相互激励、相互适应、相互改造、相伴而行,共同演绎、延展着对书法的追求。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因素是,历代统治者,尤其是数不清的皇帝,包括新中国的*,都重视书法,并乐此不疲。上行下效,蔚然成风。
以上,笔者简要描述了书法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与民族大众在精神、审美心理以及社会生活上的密切联系。这些联系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特质和比重,但是这些联系却不因时光的流失而消失,相反,这些对种族进化具有积极意义的成果都转化为民族文化的基因、积淀为大众个体审美趣味而保留下来,并传承至今。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美学认为,把社会的、理性的、历史的东西累积沉淀为个体的、感性的、直观的东西,它是通过自然的人化的过程来实现的;包括审美感觉在内的人的“五官感觉的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的五官,看似是自然的,其实也是社会的;眼睛和耳朵的审美功能和价值取向,看似是后天培养的,其实也是历史积淀的。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人们与书法的关系,由实践理性转化为直觉感性,由社会行为转化为个体品味,由历史变革转化为心理结构。这种由文化传承积淀形成的群体心理情结,是当今人们延续着对书法热情的最重要、最深刻的基础,也是书法美的源由。书法对于中国人来说,尤其是对于汉民族来说,是摆脱愚昧、走向文明的象征,是人文关怀的象征,书法独特的文化价值更是民族精神家园的象征。
书法能够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群体心理情结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汉字形态绵延不断的历史延续性。在古代世界文明史格局中,使文字具备艺术发展的可能性的原始形态,有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即“圣书文字”;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古希腊克里特人的象形文字;美洲玛雅文化中的文字等等,它们都曾经以图形来表意,有如绘画的简略形态。但是,古埃及、古希腊、古玛雅等的象形文字系统,在从公元前十世纪到十五世纪之际,都迅速地被拼音文字所取代,从而走上了一条全新的、以字母拼写为主要特征的表音文字系统之路。于是,人们对原有象形文字的认知与情感折断了。而中国文字通过对图形与描画的简约与符号化处理,及“六书”之类进一步的抽象改造与整合,从而延续了作为“表意(象)”文字的传统,既保证了从象形开始的对“形”的特别关注,同时也为书法成功地向艺术转化提供了基本条件。也就是说,汉字从造字开始的象形本质,万变不离其宗地存活至今;人们对文字认知的对象和情感延绵不断、始终如一,从而保证了书法在笔墨造型上的积累和与时俱增,使汉字文化得以血脉相承地流传了下来。
因此,当我们在当下欣赏书法艺术的同时,一定要认识书法美的源由,这有助于我们把书法放在大的历史文化背景中进行审视与思考,防止因艺术化而带来的偏执与缩微。
本节主要从审美情结形成的角度论述,儒、道、释等文化思想的影响另文表述。
二、书法艺术的定义——以汉字书写为基础法则的笔墨造型艺术关于书法艺术定义的观点很多,笔者在这里不再多作评论,只提出自己的看法:书法艺术是以汉字书写为基础法则的笔墨造型艺术。“书法”是对书法艺术定义的简称,而书法艺术的定义是对“书法”的说明。对于此定义的提出,笔者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的。
(一)概括书法历史演进的过程
这个定义概括了书法历史演进的过程,体现历史发展与逻辑关系的一致性。从“汉字书写”到“笔墨造型”不是简单的概念递进,而是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的。这既是书法历史的演进过程,也是书法发展的逻辑进程。书法的历史就是这种递进的历史,而书法理论的研究也沿着这个递进的历史脉络推演逻辑联系,从而达到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二)标示书法由实用到艺术的转化
该定义的提出,以“书写”与“造型”两个概念的递进,标示了书法由实用到艺术的转化。书法最早就是实用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变成既是实用的、又是艺术的,具有了实用与观赏的两重性;现在实用性基本消失,成为真正的艺术。“书写”与“造型”这两个概念即明确了这种性质的转变。
(三)强调“基础法则”的重要作用
“书写汉字”是一种普遍性行为,“书写”行为经过历代书家的提升提炼便成为“书法”。“书法”与“书写”质的不同在于书者是按照“法则”进行“书写”。这中间发生的基本变化是:书写者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书写由客观实用为主向主观表达为主转变,在有法可依的基础上,拓展了书写者个人内心表达的自由度;手段、工具更加丰富,简单的笔墨发展成文房诸宝,承载字的质地也从兽骨发展为无限丰富的材质;由单纯写“字”发展为写“法”。
书法的“法则”可以概括为以下五点:第一,文字构成的法则。其中包括造字的原则(如会意、形声等)和约定俗成的式样,也就是一个字为什么是这个样子,而不是那个样子。这个法则是不能变动的,变动了人们就不认可这个式样了。第二,字体沿革的法则。如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这些在历史的不同时期使用的文字样式,在实用流通中是有时间节点性的,但在“书法”中是跨朝代的、经久不衰的。第三,不同书体的法则。如楷书四大家体式、行书“二王”、章草大草等。第四,书写基本法则。如笔法、字法、章法等。第五,书写工具使用的法则。文房四宝及其相关的项目。第六,限而不死、拘而不僵、笔随心走、与时俱进的法则。法则是书法创造成果的结晶,是书法不断走向新境界的阶梯,也是鼓励创新、提倡多样化的聚宝盆。正确认识书法法则,需持开放、发展的眼光和态度。
(四)界定书法艺术以汉字基本形态为依托的原则
“书写汉字”是指书法不可脱离汉字这个基础,汉字是书法艺术最重要的形态依据。“书”就是写字,“写字”是由“写”和“字”两个方面组成。“写”也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用什么工具写、写在什么地方(如石碑、纸绢等);另一方面是用什么技法与观念去写,作为什么用途(祭祀、公告、观赏等)。“字”又是两个方面:一方面,它是人们认识世界精心创造的记事符号,随着历史演进而不断抽象化、便利化;另一方面,它又是人类语言与情感的载体,并能承载人们在书写过程中所赋予的、丰富的心灵颤动。“书写”承载着那么丰富的技艺和文化底蕴,“汉字”凝聚着民族那么深厚的情感和审美积淀,所以,“书写汉字”确实是书法艺术不可脱离的基础,甚至可以说是书法的生命线。书法脱离了对汉字的书写,将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沦落为三流水墨画。
(五)强调“笔墨”作为书写工具的独特性和主导性
与硬笔、电笔等其他书写工具相比,毛笔强调“笔法”作为造型手段的特殊性,突出书法艺术的特殊技艺性。说到中国书法的成就,毛笔的作用是怎么强调也不过分的,毛笔的发明和使用是中国书法艺术的基石。书不依笔字无成,就是这样一支简单绵软的毛笔制造了中国文化的神奇与辉煌。工具绵软,却刻划出刚劲;八方着力,孕育着无穷变幻。似乎正是这种简约柔软,激发出书者无穷的征服力,历练出十八般武艺,同时也越发显出简约柔软的书写工具的无比深奥。恰似一个温柔清丽的小巧女子,让一个强壮的七尺男儿焕发出无穷的力量和无限的创造力,两者珠连璧合、水乳交融,演绎了一场流传千古、至今未散的“书写”大戏。
毛笔书写,用一个字概括就是“难”。用简单的工具创造无限丰富的文字形态,确实需要滴水穿石的功夫和梁悬锥刺的毅力。但正是因为难,人们才觉得神奇、珍贵。“难”是审美中一个很有吸引力和说服力的“*伤”利器。毛笔书写,一方面通过书写创造了文字的形态之美,另一方面依凭这个创作过程又展现了“书写之美”。这里所说的“书写之美”是指书家在书写过程中施展技艺、挥洒笔墨、陶情如醉、酣畅淋漓的迷人状态。神奇变幻与深厚功力,在这里成为书家行为艺术表现的内容,并成就了“文人雅客”在书法史上独领风*的地位。因此,这个定义强调了“笔墨”作为书写工具的独特性和主导性。
(六)强调了“笔墨造型”的功能
这个定义强调了“笔墨造型”的功能,突出了造型的艺术特征,具有鲜明的艺术种类的个性标示性。“笔墨造型”与“汉字书写”有两个方面的根本性区别:一是关于形式美方面,在不脱离汉字框架的基础上恣意挥洒艺术想象力,把笔墨张力发挥到极致,创造书法“有意味的形式”的独特魅力;二是关于内容方面,艺术家在自由的形式中尽抒情怀,酣畅淋漓,物我两忘。于是,这个“造型”就成为理性与感性、内容与形式、心灵与笔墨的有机统一,达到了完美的艺术境界。其实,这已涉及到了艺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笔者将在下文详作讨论。
(七)划清书法艺术与其他造型艺术的界限
“汉字书写”与“笔墨造型”明确划出了书法区别于其他艺术的界限。“笔墨造型”不是形体造型,不是油画、水彩等西画造型,也不是雕塑、设计等立体造型,从而划清了书法与其他造型艺术的界限;“书写汉字”划清了书法与中国画等笔墨造型艺术的界限。
(八)为书法艺术开辟广阔天地
这个定义不是一个保守、僵化的概念,而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体系。在学习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提升和融合组变,充分利用与汉字书写有联系的所有元素,开辟新的丰富造型、扩展表现的途径,开创艺术造型的新阶段,为书法艺术的继承与创新、融合与升华开辟了广阔天地。
(九)概括书法艺术的特征要素
这个定义简明扼要,一目了然,在概括书法艺术特征要素的同时,也有可能成为理论建构的逻辑起点。书法定义既是一个对书法艺术比较准确的说明,又应该是对书法本质各主要方面内涵的提炼。从一定意义上讲,定义应该是这个命题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起点作为一颗优良的种子,从这里萌发、成长、开花、结果,最后完成理论体系的参天大树。
三、书法美的定义——书法美是文化情怀的笔墨造型表现研究书法美的问题,就要探讨其艺术美的规律。这种探讨在两个层次上进行,首先,书法是大艺术概念下的一个门类,所以要遵循艺术的基本规律;其次,书法是用毛笔书写汉字的具体艺术门类,所以它又必然有其特殊规律性。其中,对书法规律独特性的认识,是我们探讨的重点。
什么是艺术的基本规律?从艺术美学的角度讲,就是把思想情感与形象形式直接统一为一体的规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人类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有四种:哲学的、宗教的、实践的和艺术的方式。哲学的方式是概念思维,宗教的方式是信仰虔诚,实践的方式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艺术的方式是形象。艺术方式把握世界的根本特点,就是将理性与感性、内在与外在、情感与理智、内容与形式直接统一于艺术形象。也就是说,在艺术中,这些对立的因素都是合二为一,都是融化在直观形象中的。在理想的艺术作品中,没有脱离形式的内容与思想,也没有脱离内容的形式与形态。在艺术美的历史进程中,在不同的艺术门类中,各对立因素的比重会有所不同,内容与形式的元素与结合方式也会有所不同,但是理性与感性、内容与形式对立统一的基本构成方式是不会改变的,各对立因素融化为形象的规律不会变。艺术是人的心灵感悟所结出的果实,心灵对社会人生、自然宇宙的感悟转化到艺术形象中,就是艺术内容的基本构成。如果心灵没有颤动了,也就没有艺术了。心灵对世界的感悟是复杂的、多层次的,所以艺术的内容与形式也是复杂的、多层次的,对立因素结合的方式和所产生的艺术形象也是丰富多彩、无穷无尽的。
当然,也有许多美的形态不是艺术创造的,那基本上属于生活美和自然美的范畴,是艺术美的源泉和养料,但不是艺术作品。也有一些艺术品种,心灵鲜活的内容被时间的长河渐渐淘尽,与社会、时代、人生渐去渐远,于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逐渐褪变为单纯的形式美,最后转换为完全没有内涵的装饰美。于是,这个艺术品种也就寿终正寝了。这不是我们的书法艺术所要走的路,书法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广泛群众基础在当代方兴未艾。所以我们应该以正常的艺术规律为基础,来探讨书法艺术的特殊规律。
什么是书法艺术的特殊规律?所谓书法艺术的特殊规律,就是把主体情怀直接体现于书面形式的规律。书者的审美意识就凝结在书面形式中,书面形式就直接体现着主体的审美意识。
所谓“直接体现”“直接统一”,就是指艺术作品中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性和不可分割性。也就是说,在书法艺术中,内容与形式是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离开了书法的笔墨线条就没有精神情怀;同样,离开了精神情怀的渗透,书法就是写字,而不是书法艺术。字,人人都能写;书法,需要艺术锤炼。
从书法艺术的特殊规律出发,我们可以给“书法美”下这样一个定义:书法美是文化情怀的笔墨造型表现。
这个书法美的定义,与前面书法艺术的定义不同。书法艺术的定义主要解决书法“是什么”的问题;而书法美的定义则重于美的构成,尤其是特征元素的构成。特征元素的构成决定了书法美的本质及特征,对于书法艺术美来说,一是作为主体内容的“文化情怀”,二是作品形式的“笔墨造型”,这两者的对立统一及其辩证运动构成了书法艺术美。
首先,作为艺术的美学定义,其核心概念必须包含艺术内在运动的两个对立方面,即“文化情怀”和“笔墨造型”,这两个方面能在辩证的发展中相互对立、相互作用、有机统一。例如马克思的实践美学讲的是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讲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黑格尔美学讲的是“理性”作为内容如何进行“感性显现”的问题。“美是和谐”讲的是艺术中对立因素的相互关系。那么,书法美学的定义,既要从大的方面包含主客体的关系,又要指出书法不同于其他艺术的特点。“文化情怀”和“笔墨造型”这两个概念基本包含了这两重意思。它们既是大艺术概念的主客体,又是书法概念的特殊体。
其次,“文化情怀”与“笔墨造型”构成了书法美的本质。这个问题一方面要结合前面提到的“书法美的源由”和“书法艺术的定义”,另一方面要结合本文下一部分对书法内容与形式问题的探讨,这样就会形成一个比较清晰的印象。这两个概念的对立统一,决定了书法美的本质;这两个概念的对立运动和发展变化,决定了书法美具体形态的变化;这种发展变化逻辑的展开,实质上就是书法在历史中的演变。两者是相通的,也就是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再者,把“文化情怀”作为主体的核心概念,把“笔墨造型”作为艺术样式的核心概念,符合书法艺术的特征,具有鲜明的指向性和标识性。同时,这两个概念的对立统一,实质上也就是书法美内容与形式的对立统一,“文化情怀”与“笔墨造型”的关系具体到书法创作中,本质上就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所以,在下面的论述中,笔者会把对书法美的认识与对书法内容与形式的认识合为一个大问题来探讨,使之更具体深入。
影响人们对书法美深入思考的有两大障碍。一是对书法“艺术形式”认识的局限性:认为书法依托于汉字进行书写,在造型方面有拘限性,且书体林立、法度严谨、工具单一,受限太多,不像其它艺术那样可以自由地驰骋艺术想象力。二是对书法“艺术内容”认识的局限性:一方面由于形式方面的限制,阻碍了对书法内容深入理解的思路,认为书法在主体情怀表现方面也受到影响;另一方面过分强调书法笔墨造型的优长,对书法内容产生或僵化(以文学内容代替书法内容)或忽略(书法是抽象的形式美,内容不重要)的误解。
(一)对书法艺术形式方面认识的障碍
作为平面造型艺术,书法在形态方面确实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与绘画相比,它不能选择造型对象,只能写汉字;没有五光十色,只有墨色,工具也是一只毛笔写天下。于是不少人对书法有这样的看法:书写形态是汉字的,书写内容是语言的,剩下的只有墨色和线条了,而且还有那么多的规矩和法则,简直就是在带着镣铐跳舞。
其实,书法以汉字书写作为基本法则,不一定是件不好的事。书法艺术扎实的功夫、漂亮的造型、舞动的线条、飞扬的思绪,都是由汉字书写的基本运行法则延展而成的。也就是说,没有汉字的基本书写,就没有书写的各种成“法”,也不会创造出如此丰富的笔墨精神。从文艺美学的角度讲,任何一个成熟门类的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体系和运行法则。这种语言体系和基本准则在戏曲、音乐、舞蹈、美术等等的艺术门类中十分明显。在书法艺术中,无论呈现于作品的形态多么丰富,结构多么严谨,线条多么奇异,章法多么奔放,如果不是以汉字为依托,人们就看不出线条为什么这样流动、气势为什么而飞扬。如果这些丰富的形式因素脱离汉字的参照体系,只凭笔与墨的抽象随意地作纯线条的表现,那么会有多少人会对此感兴趣?又会有多少人领悟其中的美?人们正是在与正常汉字的对比中,感受到了书法艺术的神采与功夫,感受到了书法家的气质与创造力,所以对笔墨神采、形态塑造充满了向往与敬意。
书写汉字,是书法的审美根基,因为人们知道所书写的汉字是怎样结体的。就是这样一种结体的文字,用毛笔这样难以驾驶的工具,竟然能千变万化、千姿百态,万变不离其宗、其宗得以万变,这才是书法欣赏中美的动力与源泉。万变不离其宗,书法艺术因写汉字而与大众群体结成了共同的牢固民族情结,产生了巨大的文化认同;其宗得以万变,又让大众群体看到了书法艺术的神奇,产生巨大的审美同鸣。从这个意义上讲,专业书法家们千万不要对书写汉字不屑,不要认为书写汉字会影响书法作为艺术的自由品质。艺术发展的规律告诉我们,艺术质的区别,不在于表现什么,而在于怎样表现;笔墨造型的风采不在于造什么,而在于怎样造。这才是应该引起艺术家们注意的重点。
书法与建筑有相似之处。人们常常把建筑与音乐相提并论,两者都以严格的精密度和数字法度为基础,公认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但建筑至今最大的功能还是其实用性,所使用的材料和所要求的科学精确度在艺术发挥上大不如书法那样自由。但是人们从未置疑过建筑是纯正的艺术,而且对其艺术性给予与音乐同样高度的评价。建筑作为人类最古老的艺术种类之一,至今仍浓妆淡抹、容光焕发。鉴于此,我们还有必要为书法写汉字而担忧吗?汉字与书法就是中华民族自古至今不断构建中的精神大厦,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书法与音乐也有很大的相似之处。音乐是一种在自由与限制两个极端之间从容行走的艺术。一方面,音乐有着极其严谨的乐律体系,分贝振动的差异精确到百分之一秒、千分之一秒。音乐体系的法则多得数不胜数且相当艰涩。非专业音乐人走入音乐法则体系,就像走进了数律的迷宫。另一方面,音乐又是极其自由、极其浪漫、直接诉诸情感的艺术。我们感觉它自由得像鸟一样在飞翔,像水一样在流淌,像云一样在飘荡。而且音乐振动与笔墨的划动一样,都没有概念性标示。也就是说,一串音符的连接与笔墨线条一样,是没有语言说明意义的。但是,它虽然一个字、一句话都不对你说,而你已经或心潮澎湃、或潸然泪下了。也就是说,音乐创作者在法规森严的限制中,完成了最自由浪漫的艺术创作。书法与音乐的相似之处在于,汉字的结字方法与各种书体、书风是其基本法则,笔墨的自由性、流动性、抒情性与音乐语言是有共性的。中国观众品赏书法笔墨律动的能力与懂音乐的人欣赏音乐律动的悟性是相同的。特别是流动性,当人们在细细品读书法作品时,是有类似音乐的流动性和时间过程的。在这个过程中,欣赏者体味到了喜怒哀乐、抑扬顿挫、启承转合。另外,书法的笔墨类似于音乐的肢体,都极富表现性,又都是非具象性的。书法创作中,限制与反限制、守法规与争自由的状态,与音乐是非常相似的。笔者甚至觉得,艺术品质丰厚的艺术门类,都是在法规森严与自由浪漫的两极对立中开拓自由空间的。音乐、建筑、书法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用脚尖跳舞的芭蕾也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如果要说书法与什么艺术有可比性,我觉得不是武术(舞剑),也不是戏曲和民族舞。书法更像是东方的“纸上芭蕾”,气度非凡、法度森严、顶尖功夫、八方招展。我们可以自信地说,书法是具有很高艺术品质的艺术,可以创造出“文化情怀”与“笔墨造型”完美统一的书法之美,完全有理由、有能力自立于世界艺术之林。
(二)对书法艺术内容方面认识的障碍
人们对于艺术作品中“内容”与“形式”的概念,往往有一些交叉的用法。“形式”概念,往往与艺术门类和风格样式混同,例如,把京剧、书法这些艺术门类都说成是艺术形式,把喜剧、行书等样式也说成是艺术形式。对于艺术内容,则往往把讲的故事、表达的思想,作为作品的“内容”。这些大而化之的说法,在一定的语境中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要具体到一个艺术门类、尤其是具体到书法艺术的美学思考和深入研究时,就必须对概念有明确严格的限定。因为书法与文学、戏剧、影视等直接反映社会生活、具有丰富社会内容的艺术门类相比,其“有意味的形式”是有情感表现方面的特殊意味的,因此就更需要依循其美学的规律。
在对书法美的认识中,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是一个难点。有观点认为,书者所写的文字语义如诗赋名言等文学含义,就是书法的内容。确实,文字语义可以是内容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这些文字语义用任何方式做出来都是一样的,比如一首*的《长征》,用电脑打印出来与用毛笔书写出来,就其文字语义来说是相同的。但是,我们能说打印与书法的内容是一样的吗?如果打印与书法可以有一样的内容,那还是书法艺术的内容吗?这种对内容的界定忽视了书法的特性。与此相联,也有观点认为,用书法的形式把文学的内容书写出来,就完成了书法内容与形式的结合,就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这样的认识忽视了书法艺术本体的价值与特殊性,尤其忽视了书家主体审美意识的存在。还有观点认为书法艺术就是一种纯粹的、抽象的、线条的艺术,表现的就是笔墨的形式形态,内容与否,无关紧要,尤其是不需要内容推动形式来增加艺术表现力。这样的认识误解或分裂了艺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走向了“纯形式主义”的偏颇,不利于书法艺术的发展和深入。
无论是把书法内容简单文学化的观点,还是把书法内容生硬消解化的观点,其实都陷入了一种思维陷阱,即对艺术内容与形式理解简单化、僵硬化了。其实,艺术内容对于不同艺术门类来说是不一样的,而且其内容与形式的结合方式也不一样。对于反映生活再现性强的艺术门类来说,如戏剧曲艺、电影电视、写实绘画等叙事能力强的门类,艺术作品的内容主要就是文学性的,就是对生活直接而深刻的表现。但是对于音乐、书法、建筑、舞蹈等抒情表现能力强的艺术门类来说,艺术内容就不一定直接反映生活的具体形态。旋律、线条、肢体的组合也没有概念意义的指事性,其文学反映意义和叙事作用也就不那么明显。那么这些不以叙事见长的艺术门类能不能反映社会生活和思想情感呢?答案是肯定的,只不过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深刻的心理内容要经过艺术家主体审美意识的转化,把生活的积淀与情感取舍转化为音乐的和声旋律、书法的笔墨造型、舞蹈的肢体运动,用一种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更集中、更凝练、更具艺术表现性的形态方式表达出来。从事书法、音乐等艺术门类创作的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捕捉,也会有鲜明的职业特征和倾向性,会特别关注与自己创作关系更密切、更便于提炼转化的素材。
现在的问题是,不少圈内的朋友对书法艺术内容的理解偏于狭窄了。其实书法的艺术内容,有着与生活体验相对应的无限的丰富性。深思熟虑的思想是内容,小桥流水的诗意不也是内容吗?喜怒哀乐的情感是内容,多愁善感的情绪不也是内容吗?可叙述性是内容,可象征性、可表现性不也是内容吗?可言表的东西是内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不也是内容吗?另外,启承转合、抑扬顿挫、酣畅淋漓、曲径通幽、雄壮刚强、优雅婀娜、整齐划一、平衡对称、对立统一、和谐美满,这些人们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形成的对自然规律的审美认知和对世态炎凉的独特体味,不是都可以并已经成为艺术表现的内容了吗?如果人生如此丰富的心灵感悟,被排斥在书法艺术的内容之外,被阻挡在书法艺术的表现之外,那么对于书法艺术的与时俱进、继承创新来说将是严重的缺憾,这样的认知是值得我们反思的。
联系到书法的创作,还要注意的问题是,我们对生活的认识感悟能力是不是那样丰富而敏感;书法者把体验生活的成果提炼为艺术素材、提升为表现内容、转化为美的“有意味的形式”创造力是不是那样强盛。说到底,这是问题的关键。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就不能从生活与自然中更多地发现和捕捉适合书法表现的美;即便是发现了,如果创造能力不强盛,也难以得心应手、随心所欲地转化为书法的笔墨之美。不善于发现,其结论就是“没有”;不善于转化,其结果就是“不能”。于是,书法艺术的内容与形式不可能在当代得到新的养料与生命力,就只能在“没有”与“不能”的无力状态中因循守旧、不断地解构丧失。这样的前景是很不乐观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对书法艺术内容与形式的认识问题,不仅是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在内容方面更大的危机是,一个艺术门类,如果内容越来越弱化,仅剩下形式美,其生命力就大大衰退了;如果最终退化装饰美,那么这门艺术就将寿终正寝了。这不是书法艺术要走的路,希望我们共同努力,不断地从社会生活和大自然中汲取美的养分,不断在继承的基础上提升创新能力,开创书法新的繁荣。
四、书法美的内容与形式——心潮涌动与笔墨律动的共振作为对书法美讨论的继续,笔者尝试对书法的内容与形式分为三个层面进行描述。一是情趣与书技:情绪志趣与平衡对称的统一(优美协调);二是情愫与书艺:情感理智与韵律流畅的和谐(情境交融);三是情怀与书道:心潮涌动与笔墨律动的共振(物我两忘)。书法在内容方面的三个递进是情趣、情愫和情怀;在形式方面的三个递进是书技、书艺和书道;而两者统一又会呈现三个状态,即优美协调的统一、情境交融的和谐、物我两忘的共振。
(一)情趣与书技:情绪志趣与平衡对称的统一(优美协调)
第一个层面的内容为情趣。情趣既是对丰富世界的情绪感悟,也是书者的志趣爱好。情绪有主观色彩,但不像情感那样明确而浓烈;感悟具有理性成分,但不像理智那样深刻而完整。所以在情趣层面,不必胸怀大志、激奋抒发,但可以触景生情、刚柔相济、细腻悠长;可以富有诗意与雅兴,也可以寄托对书法本身的一往深情。这个层次属于情趣意味性的内容。这种情绪感悟融入到笔墨中,会使笔下的造型和书面形式洋溢着一种书者所赋予的气息,可以营造出一种与书者内心感受相沟通的情绪氛围。即便是一个入道不深的初学者,你的紧张与放松、自信与慌乱都会在书写的文体中表现出来。
第一个层面的形式为书技。也就是说,在这个层面上解决书法的书写技法、技能问题。书技从整齐划一开始,反复演进,逐步定型。整齐划一不是一成不变的,于是便出现平衡对称。平而不平,有差异;衡而不衡,有对立。整齐划一作为基础一旦稳定了,差异性、不一致性就紧跟着冒出来。差异性作为一致性的对立因素进入书写,便形成了矛盾,造成了抗争。但这矛盾和抗争最后形成的不是美的破坏与分裂,而是把不一致与一致性巧妙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秩序,即平衡对称。由此,把整齐划一转化为平衡对称,使书写由单一走向丰富。然而,一旦平衡对称相对固定,又会转化为新的整齐划一,使对立再次走向更丰富、更具表现力的统一。因此,书法艺术在历史演进中就是一个不断螺旋演进的过程。书法艺术就是这样一轮一轮地突破,又一轮一轮地更新。
整齐划一与平衡对称是书法形式的基本要素,而这两个要素的不断转换又是书法发展的动力。无论是新书体、书风的形成,还是习书者的学成,都需要完成这个过程。书者掌握了书法艺术的基本法则,技艺娴熟并在笔法、结字、章法等方面进行发挥,形成自己的某种特点;在技艺继承与精神风格再现中,表达出有价值的情怀,为书写进入更高的层次、实现更自由的表达做好准备。
在第一层面上,作为内容的情绪志趣与作为形式的平衡对称相统一,在艺术上达到了优美协调的效果。
(二)情愫与书艺:情感理智与韵律流畅的和谐(情境交融)
第二个层面的内容是情愫。情愫是创作主体身处具体的情境之中,情感与理智相互作用,产生了有明确指向、有冲动力的审美情感。情愫需要较深的书写功力和较高的文学、品德修养。例如,当一个书者面对一篇诗文进行笔墨创作时,他首先要深刻领悟诗文或激昂或优雅、或倾诉或抨击、或悲苦或甘美的文学内涵,这时,文学内涵在他的内心酝酿成自己的审美判断并激发创作冲动。假如,诗文表现的是一个知识分子怀才不遇、因仕途坎坷而发生的悲凉之情,那么,这首诗可能在书者内心产生几种不同的感受:一是与诗人有怀才不遇的同感,激发了书者的悲苦之情;二是认为人生出路很多,不必拘于仕途一格,产生了豁达超越之情;三是同情诗人的境遇,产生了对官场及制度的愤慨讨伐之情。也许还有许多许多的可能性。但这个时候书者确实面临着自己的选择,这种选择是由书者的生活经历、文化背景和气质品质共同决定的。书者一旦作出了自己的选择,他就会将所选择的情感取向转化为审美意识,在书法造型中表现出来。有了确定的情感取向和审美意识,书者就会投入到与审美判断相吻合的创作氛围和书写状态中去,在书面上表现出自己的气质特征。
在书法创作中,书者的创作心理状态无可置疑地直接影响着笔法、字法、章法,笼罩着整个作品的氛围。情绪的喜怒哀乐与行笔的轻重缓急是直接相对应的。一幅作品,几乎就是一张变相的心(身)电图,从精神到心跳,从肢体到呼吸,任何的松紧张驰都与运笔的抑扬顿挫息息相关,都会难以掩饰地触落在书面上。笔者个人甚至感觉,书写中停下来吸支烟,笔墨感觉就不一样了,尼古丁加快了心跳,笔就是另一个感觉了。这也是毛笔的特殊功能,书者心理和情绪的任何波动,软笔都会细腻而深刻地记录在案。这也是书法中人与书的特殊的、直通心灵的关系,是除了音乐之外的其他艺术所无可比拟的关系。从这里我们也可以总结出书者在书写别人的文学作品时,把主体意识转化为书法内容的规律。这个内容转化过程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内容,是诗文的文学意义,这一部分内容不是书法作品独特的(用毛笔书写与电笔书写其意义一样的),但它对作品的其他内容产生影响;第二部分内容,是诗文对书者的激发启迪意义,这种激发和启迪促使书者作出自己的思考、判断与选择;第三部分内容,是书者把这种思考、判断与选择转化为个体的、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意识,并把这种情感体验和审美意识渗透到笔墨造型的过程中。于是,书者独特的、个性化的审美意识就直接地融入到书法作品的笔法、字法和章法之中了。
第二个层面中形式方面的概念是书艺。此时书写已经跨越了技能方面的障碍,对传统的书法成就进行了很好的继承,能够准确而完美地再现已有历代书法成果的精华并体现于具体的书法作品之中,成为一个精彩的继承者,并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书艺,已经可以把技法转化为艺术表现,进入了一种情境交融、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阶段。而且,书者的书写功力越深厚,其独特的审美意识在作品中的渗透力和笼罩力就越强,人们也就越容易从中阅读出书者的风格特征和审美取向;反之则越浅。
(三)情怀与书道:心潮涌动与笔墨律动的共振(物我两忘)
第三个层面的内容是情怀。情怀是比情愫更丰富、更深厚、更广阔的境界,是在强烈的感情激奋下,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融入其中的精神世界。
书者对人生社会有深刻的感悟,在生活经历特殊情境中点燃激情,直抒胸怀,挥洒笔墨,笔随心走、墨由情泼,把情与笔、心与墨完美地融为一体,造就惊世骇俗的大作,书写流传千古的精彩篇章。这时,书法艺术的核心内容已经不是书家对别人作品的认知和体味,而是自己依靠深厚的文学功力和品格修养,创作自己的文章,直抒自己的胸怀。只有到了这个境界,书法的实用性与表现性、法度成规与自由灵魂、高超技艺与激烈情怀、艺术内容与艺术形式才达到了完美统一。《兰亭序》《哭侄文稿》这些书法史上津津乐道的大作都是这样产生的。*书法艺术的高超也是在他书写自己的诗词作品中体现出来的。伟人的胸怀气度与品格学养,完美地融汇在自由潇洒的笔墨造型中,产生了巨大的审美冲击力。中国的第一行书、第二行书,也都是美文与美书完美结合的绝世精品。现当代书法有代表性的领军人物,也具备了“我书我心”“文墨俱佳”的能力和品质。由此,可以得出这样一个观点,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是心潮涌动与笔墨律动的共振,是书家对自己人生感悟和生活激情的书写,是书者用笔墨为自己情感激流的造型,是创作过程中物我两忘、酣畅淋漓的灵魂之颠。此时创造的作品,已经达到了“为当代立标、为后人立法、为史册续辉煌”的高峰。只有在博大情怀的澎湃推动下,技艺与法则才能在广阔的海洋中远航;只有插上思想与情感的翅膀,笔墨才能在自由的天空中飞翔。现在人们都在问:为什么这么多人写书法,而大书法家却凤毛麟角?依笔者看来,就是当代许多有高超技艺的书家对书法内容的开掘缺乏应有的重视和自觉,对人生与社会缺乏深刻与激情,形不成自己的独特感悟(包括对重塑美文形象的独特追求),于是就难能有博大情怀的书写,只能习惯性地在书技与书艺的层面上徘徊。
第三个层面与形式相关的概念我们称之为书道。其实书道已经不是一个单纯形式方面的概念了,而是书家主体情怀与高超技艺完美结合的一种境界。此时,书法艺术形式美的丰富我们就不必多言了。但这些丰富的形式,正是主体博大情怀与心灵感悟的体现,是富有冲击力的审美意识所引发的形式创新。至此,我们还是想到了那句老话:内容决定形式,或者说,思想与情感的深度决定了内容,内容的冲击力决定了形式。
笔者在三个层面上对书法美的内容与形式进行了简要描述。书法艺术的美就表现在其内容与形式中。对艺术内容与形式的认识的深度和开掘的力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书法发展的高度。因此,我们不应因其复杂就回避它,而应高度重视,努力开掘。从本文的描述方式上看,似乎三个层面是独立、递进、分离的,实际上这是为了描述方便而故意为之;在艺术实践中,这些因素浑然一体、密不可分,只是在不同书者身上会有不同的融合方式罢了。
以上,是笔者对书法美学的四个基本问题的看法。稍显匆忙、言犹未尽,篇幅所限也只能如此,请大家批评指正。
(孟云飞转自《人文天下》 2015年第20期)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