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漫谈(1)太极拳的起源

太极拳漫谈(1)太极拳的起源

首页角色扮演墨剑传说更新时间:2024-06-01

太极拳漫谈

当我们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伟大理想的时候,也不得不面对和正视一个如何“安身立命”的问题。而安身立命的根本,在于身体健康。如果身体是1,其它都是0,那么后面挂的0就越多越好;如果身体是0,那么后面挂多少0或1都无从谈起。所以,我们要锻炼身体。锻炼身体的同时如果能够掌握点自我保护、防止坏人侵犯的本领就更好了。这“健身”+“防身”是什么呀?武术!武术无疑是最佳选择。

而太极拳,就是一种既可健身又能防身的优秀的武术拳种,是民族之瑰宝!

下面我们就来聊一聊太极拳。

一、太极拳的起源

民间传说,太极拳是张三丰创的。但没有确凿证据。为了加深大家对太极拳的直观了解和理解,我们先看一段李连杰主演电影《太极张三丰》中张三丰创太极拳的视频片段:

● https://www.ixigua.com/i6801732889428886027/

关于太极拳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目前主要有6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

老子――尹文始……麻衣……陈希夷……张三丰……

第二种说法

唐代的许宣平创三十七式长拳……明代宋远桥……清末民初宋书铭;

唐代李儒(字道子,号十力僧)创先天拳长拳十三势……宋代俞清慧、俞一诚……明代俞莲舟、俞岱岩;

唐代胡镜子创后天拳……明代殷利亨;

宋远桥、俞莲舟、俞岱岩、殷利亨、莫谷声 (不知何派),与张三丰弟子张松溪、张翠山常相往来。七人曾至武当山请益张三丰。以后逐渐传播开来。

第三种说法

宋代张三峰或明代张三丰创太极拳……蒋发――陈王庭和邢喜怀……,陈王庭传陈家沟陈氏族人,邢喜怀传赵堡镇。陈家沟传至陈长兴时,传杨禄禅;赵堡镇传至陈清平时,传武禹襄,以后广泛流传。

第四种说法

陈家沟九世陈王庭创太极拳,传蒋发和陈氏族人。蒋发传赵堡镇邢喜怀。陈家沟传至陈长兴时,传杨禄禅;赵堡镇传至陈清平时,传武禹襄,以后广泛流传。

第五种说法

蒋发和陈家沟九世陈王庭各有武艺,两人相互切磋,共同丰富提高,发展完善了多套拳法,以及剑、枪、单刀、双打、大刀等器械套路。陈王庭传陈家沟陈氏族人,传至陈长兴时,传杨禄禅;蒋发传赵堡镇邢喜怀,传至陈清平时,传武禹襄。杨露禅和武禹襄都是河北广府人,称所练之拳为“绵拳”。后来武禹襄得到王宗岳整理编写(或抄写)的《太极拳谱》,“太极拳”之名由此流传开来。杨露禅和武禹襄都尊张三丰为祖师。

第六种说法

唐代千载寺(位于今河南博爱县,始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原名无极寺,是与洛阳白马寺一起诞生的、中国最早的寺院之一。北魏太武帝时改名为太极庙,文成帝时复称无极寺,东魏武定三年改名为千载寺)住持李儒(字道子,号十力僧)创无极养生功,在寺内代代相传。这位十力和尚,将三教合一作为平生目标,身体力行。清朝康熙年间的《千载寺唐僧十力传碑》记载,大唐贞观年间,李世民赐他姓李名儒,字道子,号十力僧,这个名号本身就是“儒、释、道”三教合一。他一生都在宣扬“弘扬儒、释、道三教”,按照他的嘱咐,他死后举行葬礼时,身穿道袍,体盖袈裟,头枕三教经书,手持墨剑,僧人立左,道士守右,儒官仪礼,三教经日不散。

至明代,(河南博爱)唐村李春茂(生于隆庆二年八月,卒于康熙五年九月)入千载寺三圣门太极宫,拜师博公武道(拜一位被尊称为‘博公’的会武功的道士为师),读《孙子兵法》,练无极养生功、十三势拳、剑、枪艺、箭艺,弘扬三教合一论,游教传拳于晋、鲁、陕、浙、湖、广,数省赫名。

在唐村,虽然比李春茂晚一辈但年龄与李春茂差不多的习武人物还有李佩、李倬等人。李佩,字崖,庠生,文武双修,生于隆庆元年,卒于崇祯丙子年,一生教书传拳,京师有名。李倬,庠生,生于万历元年,卒于顺治十年,一生教拳,山西、山东、京师,弟贤数千,十三势、太极养生功,教场,扬名武林。

后来,李春茂的儿子李仲(字峰,生于万历二十六年,卒于康熙二十八年)、李信(字岩,生于万历三十四年,卒于崇祯十七年),与陈沟姑表陈王庭(字奏廷)千载寺三圣门太极宫拜师结义,创艺太极养生功,练传无极功、十三势通臂功,拳、剑、枪艺、箭艺等,名传数省。陈王庭考举时,考官鼓吏不平,陈王庭怒*鼓吏,李仲、李信受到诛连,被革辞,避开封杞城姨母家传拳。

李仲、李岩(李信)后来成为李自成麾下大将。最后李岩(李信)被李自成冤*;李仲解甲,复入千载寺再拳,后赴浙江,教书传拳为生。

李仲、陈王庭各自进一步演练养生功、十三势拳等,传给自己的后代。陈家后来人才辈出,出现了陈长兴等武术大家,将太极拳发扬光大,形成不同套路,并衍出各家太极拳。李家在清朝也十分兴盛。李仲有五个儿子,其中长子李元钦习十三势拳、剑、枪法,成为一代名家,终生以传拳为业;次子李元臣精于十三势拳,先后在安徽和河南舞阳传拳,带出一些弟子;四子李元善习十三势拳、剑、枪法,成为武学名师,一生弟子达数千人。此后,唐村李家又出现了李鹤林(李仲的曾孙)、李嘉际(李鹤林的孙子)等太极拳名家。到了近代,陈家太极拳人才辈出,而李家逐渐势微,双方拉开了差距。

杨露禅和武禹襄分别从陈家沟和赵堡镇学得武功,并没有(或不知道)“太极拳”之名,而是称所练之拳为“绵拳”。后来武禹襄通过哥哥武澄清在河南舞阳盐店(先后由李鹤林的儿子李永达和孙子李嘉臻经营)得到王宗岳整理抄写的《太极拳谱》,开篇之《太极拳论》义理精妙,“太极拳”之名才流传开来。因王宗岳从学于李鹤林,而李家祖传的武功来自千载寺三圣门太极宫,有道家渊源,所以杨露禅和武禹襄都尊张三丰为祖师。

2005年3月,河南温县体育局局长原福全与陈家沟人前去唐村探访,听唐村人说,李鹤林故居大门上方曾有一块匾,上面有四个镏金大字“武元杰第”,落款是“门弟王宗岳”,因李鹤林故居过去是大队部,唐村人对这块匾极为熟悉,可惜“文化大革命”时被烧了。

以上六种说法,有相互联系印证之处,也有矛盾之处,因史料匮乏,目前难以定论。笔者认为,综合六种说法,可知太极拳之发源,乃汇小溪而成巨流,其自萌生而至完善,决非一人一代之功。

关于太极拳的起源,读者如有高见,欢迎留言。但为了避免无谓的争执,在没有确信的史料的情况下,笔者一般不再做进一步的回应,读者谅之。

(本文系会心斋原创,欢迎批评、指正、转发、关注。《漫谈》后续内容,将陆续发布。)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