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大争之世,兼并战争是主流。
大国吞并中等国家,已是常态。
战国之初,韩灭郑;战国中期,秦灭蜀,楚灭越;战国后期,赵灭中山,楚灭鲁,都是典型的例子。
然而,这些大国吞并中等国家,都没有引起其他大国的强烈反应。
而齐灭宋,却很快招致了五个大国的集体围殴。
为什么会如此呢?
咱们先说说,其他那些大国吞并小国的情况为什么会“没事”。
1、韩灭郑。
郑国的地理位置、富庶程度、政治地位,与宋国很相似。
咱们知道,春秋晋楚争霸,主要就是在宋和郑争来争去。
战国之初,郑国与韩魏楚三国相邻,三大国皆觊觎郑国。
三大国中,当时魏楚强大,韩国弱小。而且,即便韩国吞并了郑国,也是大国中的“小弟弟”。
当时,魏国是霸主,韩国是魏国的盟友(小弟),楚国是其霸业的主要挑战者之一。
所以,对楚国来说,韩国吞并郑国,总比魏国吞并郑国要好,自己还要应付魏国,没空来管。
对魏国来说,同样,让韩国吞掉郑国总比让楚国吞并郑国好,何况,当时三晋联合出战,魏国得利最大,韩赵得利很小,只要韩国继续做自己的盟友,联合对付楚齐,默许韩国吞并郑国,也算是:“慷他人之慨”,算是顺手送个人情。
而只要魏楚没有意见,其他诸侯也就只有一边待着去。
2、秦灭蜀。
秦灭蜀,开拓大片疆土,增加人力资源,加强了经济实力,更是获得了迂回楚国侧翼的有利态势,其意义是非凡的。
但是,蜀地偏于西南,当时远离当时的经济、文化中心,所以,当时,大家都不太看得上那里。
在秦决定伐蜀之前,在魏国长大的张仪就认为搞下巴蜀有什么意思,应当尽快进取韩国,控制周、韩。
既然张仪这种“认知高”的六国人都是这种认识,那其他人就更是如此了。巴蜀,你爱拿就拿去把!
何况,就地缘而言,秦取蜀,对除楚国之外的列国皆没有直接影响。
而当时的天下形势,秦齐楚三大国势均力敌,其余四国并没有非要倒向谁。所以,对列国来说,这是秦楚两个超级大国之间争雄的事情,和大家没有关系。
3、楚灭越。
越国,鼎盛时曾是霸主,即使到了战国时期,其疆域也仅次于楚,算是一个大国。
但是,与巴蜀类似,越国所在的区域,也远离经济、政治中心,影响力不大。
而就地缘而言,楚吞并越国,对齐国以外的各国都没有什么影响,大家也都懒得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