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天而行者终归会有报应
敬畏可能是当下国人最稀缺的一种情感了。“敬”是对生命价值的态度,而“畏”则意味着对生命的警示和自省。它是人类面对神秘的宇宙和必然的死亡所诞生的一种大智慧。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知道敬畏,懂得敬畏,是君子的处世之道;唯我独尊,不可一世,是小人的狂妄言行。
生活在人世间,总会有一些人和事需要我们保持一颗敬畏之心。比如对父母的孝敬,对孩子的爱护,对朋友的真诚,对陌生人的善意,甚至是对小猫小狗、小花小草都要有敬畏之心。
人的出生与死亡,树木的生长与枯萎,太阳的东升西落,无不是都在宇宙之中按一定规律运转。
自然界有两个永恒的定律,一是平衡,二是因果。你在这里获得利益,便会在另一个地方有所损失。你伤害了自然界的生命,那大自然也会对你毫不客气。逆天而行者终归会有报应。
敬畏大自然的生生息息,敬畏万事万物自己的规律。
每一个个体与大众有一种妙不可言的默契和联系!
我们要学会知道敬畏。不晓敬畏,必有灾祸。心有所畏方能口有所拦、行有所止、欲有所控。敬,仰也;畏,惧也。胸怀信仰理想,则心中有目标、工作有动力、脚下有力量。
做人处世,我们就该心存敬畏,行有所止,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懂得适可而止。
敬畏天地,敬畏生命,敬畏自然……心存敬畏不仅仅是一种人生态度,更是一种价值取向,是一种人生的大智慧。
以一颗敬畏之心来面对我们的世界,守住做人的底线,才能活出情怀,活出人格,活出真爱人生。
我们的祖先十分的敬天畏地,尊重自然,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才是顺应自然规律的潜在规则,早已童叟皆知。
《周礼·春官·女巫》中记载:“掌岁时,祓除衅俗。”
《后汉书·礼仪志上》也说:“是月上巳,官民皆絜,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为大絜。”
去宿垢疢,就是去除旧疾热病,古人用香熏花草沐浴,去病患,除鬼魅,依祈禳。
然而,现代人的节奏加快,人人恐落于人后,礼、智、仁、义、信渐渐淡出人心。
人人都在路上,脚步急急匆匆,神色呆滞凝重,全然没有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时的那份轻松。
殊不知我们都是大自然中的一员,在地球这个生态圈中,一向自认为高大智慧的人类,在渺小的病毒面前一时间踟蹰不前,束手无策!
笑铀
2021,1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