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来描述“年味”,你打算怎么去描述?
用儿时的记忆来表达?
还是用前几年的经历来阐述?
各位先想想,我们今天来谈个事:
今年的年会有味吗?
就我们闽南这地方来讲,从农历廿三到大年三十除夕夜,一个礼拜左右,期间分别有送神、扫尘、接神等流传很久的文化活动,至于被不被认可咱不知道,但咱记得打人在念叨这些的时候就说明快过年了。
那是一份憧憬!
儿时不懂啥为过年,那时候并不富裕,但爱玩,乐趣就是看电视以及和同村同龄人一起玩,你能想象吗?想玩,但打人会喊着帮忙做一些事,*鸡鸭帮拔毛、煮芥菜饭送神拜拜呀、超长的鸡毛掸拿着去扫蜘蛛网咯,还有很多,忙完这些想看的电视已经播完了。生气吗?是的,但是大人会跟你说一些传统:莫生气哦,灶王爷可是去打报告了呦!
嗯!我今天问了一些十来岁的孩子,他们在打球,我说今天什么日子知道吗?没有人理我!
可能是爱理不理也可能是真不知道,毕竟传播的人理论上是我们这代人,但我们这一代人如今还知道的、懂的、愿意传下去的还多吗?
是!也许手机能让一个人足不出户的就接收到很多相关的信息,以前“了解”靠的是聊天;现在“了解”靠的是输入法!效率还更快呢,可这,会去应用吗?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知道多可不等于会的、懂的、理解的就多
这是传承的最基本意义。
今天已经有很多人从外地回来了,原本安静的村子,突然亮了很多,是的不是热闹了很多,而是亮,各自把家里的灯都点亮了!
所以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在谴责那些不懂事的自称什么家的人将一些传统文化摒弃的时候不妨也反思一下自己:我们有将上一辈传承给我们的文化传承给下一代吗?
有人讲:传了,用不出,等于白传,实践出真知,点个烟花被抓,谁会懂过年放烟花的意义?
只会清楚的记得:过年,家里放烟花,大人被抓过一回!
历史沿革告诉我们放烟花爆竹并非过年年味的全部,但缺少她,就好比吃肉没放盐!可以吃,但无味!
年味是什么味?可能说法有很多,但大多数人应该也是认同的这个观点:团聚
外出务工回来的聚;
亲戚朋友的聚;
而团!则是一大群人的热闹!
但现在的聚,不再像以前的期待好日子的盼头;转而变成了攀比的无下限。
是呀,什么人什么群,聚的不在是一团的热闹,那谁还愿意聚?
拜年,用手机;红包,用手机;甚至疫情那时候呀,喝酒也能用手机互动,那谁还千辛万苦的回家聚呢?
好了!我说的很多废话,应该不至于影响到你们多余年味的表述!
我的年味说法是:一家人开开心心的围桌吃饭,有说有笑,也有小孩子的闹,但大人会耐心教导!等着礼物、等着祝福、等着烟花…而不是手里只有手机!红包已经是红的,里面的东西只是心意和祝福,并非一定也是红的,给和收都是欢乐而非攀比!
你们觉得呢?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