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从哪里来?要去哪里?”这是三个古老的哲学命题,所谓“从哪里来”和“要去哪里”讲述的就是生死问题。莎士比亚说:“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问题。”智慧如人类者,自诞生以来就从未停止过对生与死的思考以及对生命延续的渴望。
在世俗中,“寿”被列为五福之首,“短折”被列为六极开头;秦始皇、汉武帝等雄才大略的帝王均遣使出海寻求长生仙药;明嘉靖皇帝更是常年炼丹制药,祈求长生不死。
宗教中亦是如此,葛兆光先生指出:无论哪一种宗教思想都包含了对人类最深沉的、也是最原始的心理隐患“死亡”的最终解决的允诺。道教更是把“长生不死”作为自身追求的终极目标。
这些表明无论高低贵贱、圣明昏庸、出世入世,人类皆有一颗渴望长生的心。
徐福寻访仙山
一、那些耳熟能详的长生秘术①《西游记》所折射的长生心态
长生思想在文学作品中也多有体现,古典名著《西游记》开篇即道尽了人类对生死的思考和对长生的渴望,原著中对孙悟空寻仙拜师的原因是这样描述的:
(美猴王)与群猴喜宴之间,忽然忧恼,堕下泪来。众猴慌忙罗拜道:“大王何为烦恼?”猴王道:“我虽在欢喜之时,却有一点儿远虑,故此烦恼。”众猴又笑道:“大王好不知足!我等日日欢会,在仙山福地,古洞神洲,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又不伏人王拘束,自由自在,乃无量之福,为何远虑而忧也?”猴王道:“今日虽不归人王法律,不惧禽兽威服,将来年老血衰,暗中有阎王老子管着,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注天人之内?
《西游记》中虽然描述的是猴子,但何尝不是在折射世间芸芸众生的长生心态。
②不死药和内外丹术
对于获得长生的方式,《西游记》中主要涉及两种,一种为服食蟠桃、人参果等长生不死药;另一种即为孙悟空所选择的金丹大道(即内丹术)。
原文菩提祖师在传授悟空长生之术前吟道:“难!难!难!道最玄,莫把金丹作等闲。不遇至人传妙诀,空言口困舌头干!”可见,悟空所学长生术为金丹大道,七十二变只不过是躲三灾的手段,并非长生术。
猴王学艺
这两种长生方式也最为大众所熟知,其中服食长生不死药在《山海经》中即有大量记载,例如《海内西经》中记载:“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夹窫寙之尸,皆操不死之药以距之。”当然更为著名的故事是出自《淮南子》的嫦娥奔月:“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 姮娥窃以奔月。”
道教兴起后,在不死药的神话传说基础上,吸收上古方士的炼金之术,形成了后世著名的外丹术,试图通过炼制服食金丹来达到长生久视、肉身成仙。
外丹术兴盛于魏晋时期,在唐朝达到顶峰,达官贵人、乃至文人学子皆有服食丹药之举,并为之站台鼓吹。比如颜真卿就曾亲服丹药,并赞美其效能。
内丹术同样来源于道教,其是以人身为“炉鼎”,以经络为通道,经“炼己筑基、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四个阶段,使精气神在体内凝聚不散形成金丹。内丹术实际上是在借鉴了外丹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太上老君炼丹
③灵魂转生和死后重生
除此之外,其他比较著名的长生方式还有死后重生、灵魂转生,多记载于志怪小说之中,而且在影视中也具有永恒的热度。比如《木乃伊》系列电影讲述的是大祭司伊莫顿死后重生,《倩女幽魂》系列电影讲述的则是死后转生,这两类电影均风靡世界。
另外佛教中讲究的修来世,其实也算是灵魂转生的一种变形,这种修来世在转生后,转生之人并无前世的经历和记忆,其和长生术事实上已经存在一定的偏差,很难说前世今生是同一人,但这仍然不妨碍普罗大众对修来世的趋之若鹜,由此可见人类对死的畏惧和对生的留恋。
《倩女幽魂》和《木乃伊归来》
二、上古长生秘术—《盗墓笔记》中的奇思妙想除了上述广为人之的长生方式外,是否还有其它长生方式呢?答案是有的。网络小说《盗墓笔记》就为我们在层层盗墓谜团中揭示了一种匪夷所思的上古长生秘术。
《盗墓笔记》以战国帛书为线索,讲述了主人公吴邪和一众盗墓高手在一系列的盗墓历险中逐步解开上古传说中西王母的长生之谜的故事。
按照书中的揭示,西王母的长生秘术是在“人兽共生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所谓人兽共生法是指上古时期,人类通过秘术与长寿生物合体共存,从而拥有该生物寿命的一种延寿方法。不过这种方法存在两个明显的缺点,一是共生生物虽然寿命很长,但仍然会死去,算不得真长生;二是模样会变成半兽半人的妖怪形象,这对女子而言是难以接受的。
西王母针对这种人兽共生方法的缺点进行了改进:首先,实现共生生物的小型化,这样就可以在共生时保持人的形象;其次,实现共生生物的“不死”,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长生。
西王母发现了尸蟞这种神奇的生物,这种生物体型很小,与其共生可以百分百的保持人形,而不会出现诸如长出尾巴、牛角之类的兽化特征。最关键的是,这种生物寄生于人脑中,其能够通过产卵的方式实现共生尸蟞的更替,从而使记忆通过尸蟞长久保持,即能够通过更替的方式完美的解决共生生物的“不死”问题。
不过共生尸蟞的“不死”并不等于人类的长生。最初的人兽共生方法虽然会兽化,但共生生物是真正的长寿生物,因此在共生后,人类能够切切实实的长寿。而尸蟞并非长寿物种,尸蟞的更替虽然能够使记忆永存,但生命并不会延长,百年后人类的肉身就会因失去活性而死亡。
故此,通过尸蟞共生的方法来长生还需要最重要的一环,那就是肉身不死。西王母通过鸡冠蛇和陨玉来解决这个问题。鸡冠蛇具有通过蜕皮实现死后复生并恢复肉体活力的能力,而陨玉则能保持肉身不朽。西王母通过尸蟞和鸡冠蛇培育出尸蟞王,其同时具有尸蟞和鸡冠蛇的特点。
人在临死之际服用封存了尸蟞王的陨玉(即长生不死药),这样一方面能够将记忆保存在尸蟞王中,并通过尸蟞王的产卵更替来实现记忆永存,另一方面能够在肉身死亡后像鸡冠蛇那样蜕皮复生并恢复活力,而在长期的蜕皮过程中则通过陨玉来保持肉身不朽。
西王母的长生秘术
三、《山海经》—一部上古长生秘术大典!本人惭愧,初读《盗墓笔记》时一直将其当做普通的盗墓故事来看,对其中的“上古长生之谜”主线虽有察觉,但并未能串联起来,直到读了网友的分析后才恍然大悟,不禁深深的为作者精妙绝伦的想象力和广博的知识所折服。
其实,对上古史熟悉的朋友应当能够意识到,《盗墓笔记》中所展示的“上古长生秘术”并非完全是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而是与《山海经》存在一定的关联,下面本人就为大家详细分析一下。
①“人寿合体”真的会长寿么?
我们先来看一下“人兽共生”,上古时期很多重量级的人物都以人兽合体的形象存在,比如伏羲、女娲、共工等为人首蛇身,炎帝、蚩尤等为牛首人身,九凤、句芒等为人面鸟身。这些形象多数来源于《山海经》,本人粗略统计了一下,《山海经》中有名无名的人兽合体形象不下五六十种,这其中尤以和蛇合体的形象居多。那么《山海经》中的“人兽合体”真的会长寿么?
《海外西经》中记载:“轩辕国在此穷山之际,其不寿者八百岁。在女子国北。人面蛇身。”
看见没?轩辕国民人面蛇身,短寿的都能活八百岁。如果说伏羲、女娲等上古大拿,其长寿可能是因为自身的特殊属性。那么,轩辕国一国之民均能长寿,则无论如何也绕不过与“蛇身”之间的关联。也就是说,《山海经》中“人蛇合体”确实能够长寿。
轩辕国的人蛇合体
“人蛇合体”形象为何能够长寿呢?这或许是因为蛇蜕皮的过程在上古先民看来充满了神秘感,从蜕皮之初的僵直到蜕皮后的恢复如初,简直就是一个死而复生的过程,这是人类所梦寐以求的,因此蛇也就成为了不死的象征。
②颛顼帝拉风的“死即复苏”
再说一下“死而复生”,在《盗墓笔记》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物品“蛇眉铜鱼”,长生不死的秘密就藏于其中。现在想来,“蛇眉铜鱼”形象应当是作者前期对“长生”主线所做的精妙暗示。
前文已经说过,蛇在上古时期是不死的象征,而鱼则是转世的媒介。
《大荒西经》记载:“有鱼偏枯,名曰鱼妇。颛顼死即复苏。风道北来,天及大水泉,蛇乃化为鱼,是为鱼妇。颛顼死即复苏。”
鱼妇
该记载讲的是上古颛顼帝死而复生的故事。颛顼帝在上古时期是非常了不得的人物,他被尊为三族始祖,始创九州。所谓“动静之物,小大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砺”的霸气侧漏之语描述的就是他。颛顼帝还干了一件听着就非常酷的事,那就是“绝地天通”,自此神人两隔,再无瓜葛。
颛顼帝的生平这么出色,生死也很拉风,他出生时其母“感巳於幽房之宫”,即颛顼是其母感蛇而生,蛇在上古时期可是不死的象征。果不其然,根据上文《大荒西经》的记载,颛顼帝死后即借风起泉涌之机恢复蛇身,然后与鱼合体而复苏,半体为人,半体为鱼,称为鱼妇,也就是说颛顼是以与鱼合体的方式实现了生死转化。
与之类似的是后稷,其同样“人死即复苏,其半为鱼”(见于《淮南子》)。
西安半坡遗址曾出土“人面鱼纹”的陶盆,这种陶盆应是儿童瓮棺的棺盖。其表现的是上古先民对生死的理解:鱼作为生死轮回的媒介,引导灵魂重生。这与《山海经》中对颛顼死即复苏的记载是对应的。
《盗墓笔记》中作者以“蛇眉铜鱼”作为承载长生不死的秘密的器具,不得不说这个暗示做的非常细腻和用心。鱼蛇结合的形象预示着书中长生不死之谜与死后复生存在强烈的关系。
③西王母形象的变迁
最后再来说一下西王母。西王母在《盗墓笔记》书中是以长生秘术的改进者而存在的,我想这应该是作者基于西王母形象的变迁而产生的灵感。
在《山海经》中记载了西王母的最初形象:“豹尾,虎齿,善啸,蓬发戴胜”,可见此时的西王母是一个半人半兽的怪物,手中也并没有握有不死药。
而随着时间的发展,西王母的形象演化的越来越雍容华贵,在《穆天子传》中其和周穆王饮宴酬酢,到汉武帝时期则已经是“神姿清发”的真美人。随着道教的发展,西王母的形象则最终定格于王母娘娘,成为地位尊崇的女神。西王母手中的长生不死药也在战国初期的《归藏》中出现。
西王母形象变迁
本人以为:《盗墓笔记》作者有很大可能是在《山海经》中记载的“人蛇合体”和“颛顼死即复苏”的基础上,受到西王母形象变迁的启发,充分发挥其过人的想象力,从而为大家奉献了一部精彩绝伦的西王母改进长生秘术的故事。
结语卡西尔说:“人类对死亡的恐惧是一种生物本能,它从来不可能被彻底克服或压制,但它的形态可以改变。”从《山海经》到《西游记》,再到《盗墓笔记》,这些从古至今的文学作品中对长生形态的幻想虽然出现了多种变化,但不变的是长生不死的观念。
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生物技术的进步,人类对自身奥秘的探索越来越深入,距离破解生命密码也越来越近,这不能不说正是“长生”的渴望在驱动着这种探索,《异形·普罗米修斯》等电影真实反应了科技进步下,人类逐渐燃起的熊熊“长生”野望!
参考:《盗墓笔记大结局解密》、《“死而复生”神话研究》
[作者“过期大还丹”为您深度剖析历史上的传奇人物和事件,敬请斧正!感谢您的关注、点赞和交流!]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