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小学教师,如今却逆袭成为全国著名高等学府的博士生导师;他曾梦想成为作家续写中国古老神话,如今却走在时尚前沿成为动漫研究权威……从宝鸡到西安、上海,他用二十多年时间一步步走上巅峰。他说:“我的人生靠四个字,就是咱关中人的‘楞娃精神’。”
“作家梦”和“画家梦”护航成长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句成语众所周知,杨晓林就出生在宝鸡陈仓区,这里文化积淀深厚,名山古迹众多,姜太公垂钓的钓鱼台,箫史吹箫引凤的凤女楼,元国师邱处机隐居的磻溪宫等,传说趣闻处处皆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杨晓林,从小就迷恋于小说,不但自己要看,还身兼为小伙伴们“说书”的“重任”,每每受到小伙伴的仰视,他都格外开心。
初中时因为课外书读得多,杨晓林作文思路开、写得好,经常被老师当做范文讲,市、县作文大赛也拿了奖。那时,他特别爱看《少年文艺》,因为上面有很多少年作家发表的作品,让他很羡慕,于是一个“作家梦”在杨晓林内心悄然升起。
1985年,年仅15岁的杨晓林前往凤翔师范就读,学习小学教育。“中专培养小学教师,所以音乐、美术、体育等都是我的必修课,特别是美术,我画得还不错,感觉挺有天分。所以那时候又有了‘画家梦’。”杨晓林告诉宝鸡新闻网记者,那时候,他每天最喜欢的事情就是画画、写小说,甚至半夜钻到阶梯教室里去用功。“那时候虽然对小说的认识很肤浅,但我很怀念当时的精神头和状态,现在的好多积淀、想法也与那时有关。”杨晓林说。
二十多年拿完中国所有文凭 农村青年成功逆袭
中专毕业后,杨晓林先后在宝鸡县胡店中学、清溪乡潘家湾小学、天王初中等任教。在长辈和别人眼中,日子安安稳稳,每天带学生也无忧无虑,算是安定了,但杨晓林却“不安分”起来。1991年至1993年,杨晓林利用闲暇时间完成了陕西教育学院全部课程,并拿到了大专文凭。时隔一年,他再次学习函授大学本科,拿到了陕西教育学院的学士学位证书。
而后,他又瞄准了人生的另一个高地——考研。网友戏称,“考研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是一场人生的修行”,上世纪90年代考研的难度更大。“考研究生对我来说是最大门槛是英语,英语只有初中水平,又扔下五六年了,和其他考生相比,这是很大的弱点。”为了攻克英语难题,杨晓林把英语书拆成一页页小纸片、把单词写在纸条上,而这些纸片、纸条都随时揣在他的兜里,坐车、等人甚至走路,所有的空隙时间他都在背单词、记语法。有志者事竟成,最后,他英语考了好成绩,进入广西师范大学攻读硕士。
就这样,对知识的渴求一发不可收拾。2002年,杨晓林考入苏州大学攻读博士;2006年,他又进入复旦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就这样,他从中专一路到大专、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他拿完了中国所有学历文凭。
说起这段经历,杨晓林说:“你只要像个‘疯子’、‘傻子’一样去做一件事情,最后肯定会成功的,这就是关中‘楞娃精神’。”
厚积薄发 实现人生又一次转型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伴随着儿时爱不释手的神话小说和小人书,他到了中专的图书馆,再到了大学的独栋“图书大楼”,对杨晓林来说,学历在提升的同时,知识的海洋也越来越宽广,身边的图书馆越来越大,里面大量的文学作品让他如鱼得水,沉浸其中吮吸着每一滴文学甘露。
人生是一场静悄悄的储蓄,孟子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在苏州大学读博士的时候,西北大学文学院张阿利教授邀杨晓林合作改写剧本,从此便与编剧结下不解之缘。特别是在复旦大学读博士后期间,大型历史剧《大秦直道》剧组邀请杨晓林去改剧本,40多天时间里,杨晓林如痴如醉,“为方便边关运送粮草,抵御外患,秦人修了一条直通边疆的要道——秦直道,堪称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那是真难啊,逢山开山、遇水搭桥,秦人那种不畏艰难的进取精神显现无余,也让我深深地折服。”杨晓林说。
除了大型历史电视剧《大秦直道》,近年来,杨晓林还创作和改编了《生死诺言》《守护灵魂》《先驱者》《李白之明月照长安》《洪泽湖》《梨花仙子追爱记》《毒殇》等多部剧本,深得业界好评。
在做编剧的同时,杨晓林还迷上了电影研究,又成了国内动漫界的资深研究学者,研究电影与动画,成了他人生的又一次转型。至此,他成功集高校教师、影视研究者、动漫研究者、编剧……于一身。自2007年起,杨晓林主编的《世界影院动画精品读解》《影视鉴赏》《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读解》《百年奥斯卡最佳电影品鉴》(三卷)《当代热播电视剧读解》《世界动画电影名片分析》等行销全国各个书店和网站,许多高校和省市图书馆也都有了馆藏。此外,《动画大师宫崎骏》《动漫大师手冢治虫》《动画大师王树忱、阿达与詹同》及《好莱坞动画电影导论》等专著也为业界所推崇。
其中,《动画大师宫崎骏》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二等资助金、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七届“学会奖”著作类一等奖,重印多次,成为宫崎骏动漫爱好者和研究者人手必备的“宝典”。
杨晓林“干啥啥成”的经历让很多人羡慕不已。他有什么成功法宝吗?杨晓林笑着说,张艺谋电影里塑造了很多“一根筋”的形象,这实际上就是关中人的写照。不屈不挠打不垮,咬定青山不放松,陕西人很多都是靠着这种“楞娃精神”取得成功,他也一样。“行百里者半九十”,他相信只要坚持就一定有收获。
二十余载漂泊路 回首故乡情最真
在外求学漂泊二十多年,杨晓林每年寒暑假必回宝鸡,而且要待够整个假期才走。这期间,除了陪伴母亲、看望亲戚外,他还必不可少地要去和老同学、作家圈等聚聚,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回宝鸡,很热闹”!
“特别是宝鸡作家圈,我跟很多作家都很熟,他们有新作我也都要读。影视圈也有很多有影响的导演、编剧是宝鸡的,很多我们都有联系,回来都会聚聚。”聚在一起干啥呢?聚得多了杨晓林也有了一些想法。
杨晓林认为,宝鸡是文化宝地,历史给予我们的太多太多,是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现在关键看我们怎么把这些好东西开挖出来,为外界所知,讲好宝鸡故事。“我觉得宝鸡在文化事业方面大有作为,我和几位宝鸡在外的影视圈人士也商量了几回,下一步,我们打算在宝鸡选合适的题材,大家齐心协力、各尽所能,为家乡打造一些好的作品。”说起这些,杨晓林激动不已,他还有很多想法:写反映秦人秦事和厚重文化的作品,努力把皮影剪纸、泥塑刺绣、面皮锅盔等元素写进更多的影视剧本,还想在神魔小说创作领域为宝鸡开辟一个新的天地……
“故乡是一种情结,能为家乡做事我特别高兴。”在杨晓林看来,人这一生无论走出多远,无论走出多久,故乡永远是委于心底最深处的牵挂。(宝鸡新闻网记者 黄河)
人物名片
杨晓林,宝鸡市陈仓区人,影视编剧,同济大学电影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博士,复旦大学影视文学博士后。兼任同济大学教工摄影协会副理事长,上海影视戏剧研究会副会长,长三角高校影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剧作理论委员会秘书长,上海作家协会会员,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城市中国广电媒体联盟顾问,曾挂职杨浦区文化局副局长。在电影理论与批评、影视编剧、动画理论与批评、电影导演、画意摄影等方面颇有研究。
主持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研究项目)等12项,发表论文及影视评论130多篇,出版专著及教材17部。专著《动画大师宫崎骏》获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学会奖”著作类一等奖。编剧和担任剧本改编的有40集历史剧《大秦直道》和电影《先驱者》《生死诺言》《李白之梦断长安》《守护灵魂》《HURRY!HURRY!蛮大人》《梨花仙子追爱记》《洪泽湖》《毒殇》等。作品被选建党90周年15部重点献礼片之一,获上海文艺创作优秀单项成果奖等。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