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源/四川乾坤道教文化交流中心
都江堰有两处玉女洞,一处在青城山,一处在白沙邮。《蜀中名胜记》载:“青城山有玉女洞,亦曰素女。”明杨升庵说:“素女在青城天谷,今名玉女洞。”清彭洵《青城山记》载:“玉女洞在大字岩前。”而《华阳国志·蜀志》载:“(李冰)西于玉女房下白沙邮作三石人,立三水中。”
青城山是天帝的“下都”,据《山海经海·内西经》载,天帝的孙子后稷就葬在“广都之野”“山水环之”的“氐国之西”。天帝的侍女素女住的地方据《海内西经》云:“西南黑水之间,有广都之野,后稷葬焉。其城方三百里,盖天地之中,素女所出也。”本文故事就发生在青城山。
——题记
在司马迁的《史记》的三代世表中曾有明确记载:“夏属:黄帝生昌意,昌意生颛琐,颛琐生鲧,鲧生文命,文命是为禹;殷属:黄帝生玄嚣,玄嚣生蛴极,蛴极生高辛,高辛生契,契为殷祖;周属:黄帝生玄嚣,玄嚣生蛴极,蛴极生高辛,高辛生后稷,为周祖。”然而张夫子却(张夫子者即张苍也,西汉一位大臣)问褚先生(褚先生者,褚少孙也,西汉文学家、史学家)说:“《诗》里说契(即帝喾之子,契)和后稷都是无父生。今案诸传记,都说他们有父,皆黄帝的子孙,这岂不是与《诗》里的说法相悖违吗?”
褚先生回答说:“不然。《诗》里说的契母吞卵而生契,后稷之母印脚而生后稷者,它无非是说明,他们两人有天命精诚之意而已。事实上,纵然是鬼神都须父母所生,何况人怎么会没有父母呢?”
一个说有父,一个说无父,相信者有相信者的说法,怀疑者有怀疑者的态度,故尔,两种说法并存。
其实,尧帝知道契和后稷都是贤德的人,故而说他们是天之所生,并给契七十里的封地,后来,经过十余世的传袭至汤,王天下。尧帝也预知后稷的子孙日后要当王侯,故尔也给他加封了百余里的地盘,其后世果然千岁至周文王而开始统治天下了。
两种说法都不无道理。《诗传》说:“汤的祖先为契,无父而生。契的母亲简狄和她的姊女在玄丘洗澡的时候,突然有燕雀衔卵坠落到契的母亲口里,契母就把这个鸟蛋吞下了肚里,于是后来便*生下了契。契长大成人,十分贤德,被尧王立为司徒,辅助大禹治水并赐姓之曰于氏,于者兹,兹者,大也。诗人美而颂之曰:“殷社茫茫,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商者质,殷号也。
姜原*
周文王的祖先后稷,也是无父而生。有一天,后稷的母亲姜原来到青城山游玩,她突然看见地上有一个巨大的脚印,出于好奇,她便将自己的脚踏到那巨人的脚印上去。当她刚一踏上,突然体内便有一种异样的感觉。姜原十分害怕,连忙回到宫里,殊不知这一下就怀上了身孕。回到宫里,经过十月怀胎,便生下了一个儿子,这就是后稷。后稷降生时,他手里握着一张弓和一支箭,这使帝喾十分惊恐,认为这是一种不祥之兆,于是便派人立即把他抱去丢掉。当下人抱着后稷来到一个偏僻寂静的青城后山,便把他扔在路边的草地上。说来也怪得很,后稷在襁褓中不哭也不闹,放牧归圈的牛羊经过这里,但它们都自觉地从后稷的身边绕道而行。后稷没有受到半点伤害。于是帝喾叫下人又把他抱到青城前山树林中扔掉他,可是,无论下人把他扔到哪里,那里都有人来往,下人无奈,只好又把后稷抱回宫里。最后,帝喾决定把他扔到青城后山的味江河沟冻结的冰上,心想,纵是不把你饿死也会把你娃娃冻死!谁知,这里的奇迹又发生了:当下人刚刚扔下后稷,天空中便立即飞来了一大群飞鸟,飞鸟们用自己的羽毛和翅膀,盖在后稷的身上,结果后稷又安全地活了下来。后稷的妈妈姜原忍不住惊奇地说:“他爹!我看这孩子如此命大,定是神人,不然为啥会有这么多怪事发生,扔又扔不掉,冻又冻不死,要不,咱们还是把他拣回来喂起吧?”
帝喾无可奈何地说:“不然怎么办?就把他当神人一样养着吧!”
“他爹!既然扔不掉,也说明他跟咱们有缘。总得给他取个名儿吧?”
“既然当初就想抛弃他,不如就他弃吧!”
转瞬之间,弃儿已满三岁,邻居和父母常常逗他说:“弃儿,你是爸爸妈妈丢都丢不掉的娃娃,那么你长大以后打算做什么呀?”
弃儿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我要上天!我要种地,要叫天下的老百姓都有衣穿饭吃!”一席话说得父母和邻居都夸这孩子有志气,有出息。
弃儿不但是这么说的,他也是一步一个脚印地这么走的做的。又是眨眼功夫,后稷已长到了七、八岁,他不时在他居住的青城山上房前屋后,庭院周围,精心地栽花种草,植树造林,什么荸麻、豆菽、荞麦之类总是常年在宫苑四周装点得郁郁葱葱,十分美观。
及到十七八岁,他已是一位筋强力壮的棒小伙了。地里的家庄稼活他没有一样不会,也没有一项能难住他,到了秋天收获季节,他的庭院前前后后总是被丰收的农作物堆放得满满当当的。山前山后周边远近的百姓们无不仿效他栽培各种农作物,并随时前来向他请教这方面的栽培技术。后稷也总是有问必答。
这些事很快传到了尧王耳朵里,尧马上便封了他一个农师的官职,掌管天下的农事活动和技术,于是他栽培种植农作物的想法和做法,很快在全国的大地推开,百姓们得到了实惠,他也立了大功。
姜原和儿子后稷
《山海经》里至今还记录着这么两件事,这两件事都与后稷有关。其一,就是前些年在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过一种神树;其二,就是关于“氐人国”的记载。如《山海经》说:“有木,其状如牛,引之有皮,若缨,黄蛇。其叶如罗,其实如栾,其木若苣,其名曰建木,在恝窳西弱水上。氐人国在建木西,其为人人面而鱼身,无足。”《淮南子·隐形篇》载:“建木在都广,众帝所自上下,日中无景,呼而无响,盖天地之中也。”《大荒西经》更是说“有互(氐)人之国。炎帝孙以名曰灵恝,灵恝生互(氐)人,是能上下于天。”这里所说广都,就是都江堰灌溉流经的华阳古镇;就是上古传说中能够通达天庭的巨树。“其状如牛”,说的是树干上长满了像牛形状的灵芝仙草,树上缠绕着像蛇一样的藤蔓。这种建木长着青青的树叶,紫色的枝干,开黑色的花,结金黄的果实,在树荫下声音无法传播,太阳光下没有树的影子。如此形状,当然就是一棵神树了!这种神树用来做什么?当然就是神仙作为上天下地的天梯了。
史书中记载的这种树,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在广汉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神树,那树枝上歇着的一个象征太阳的金乌,在巫术信奉者的眼里,它的职能当然就是通天的神树。《山海经》中所谓的“氐人国”也即是“互人国”,因“氐”与“互”为古通用字。“氐人国”在建木西边,它记录了三千多年前的青城山都江堰这个地方便是“氐人”居住的场所,这已不是神话,而是历史。史实证明,在周幽王峰火戏诸侯的时代,就有大量的羌人因战乱和灾荒,翻越秦岭南下,进入岷江河谷,进入了青城山都江堰领域。羌人的渗入,才改变了氐人单一的民族成分,氐羌融为一体,就产生了后世蜀人所谓的“氐羌”之说。
由于远古人的思想比较简单纯朴,认为山川草木亦皆有灵,他们当时的思维尚未达到上天可以像明人吴承恩想像的孙悟空那样能腾云驾雾,上天入地可以自由往来,而是认为登天就象登山一样一步一步地爬高。所以,登天的路径要么须从伸入云端的建木爬上去;要么就把耸入云端的山峰当作天梯。氐人既然可以从遥远的山上下来,来到青城山财界,当然也可以从青城山这个地方返回云遮雾障的山中。所以古人认为氐人能上天下地,于是后稷上天取百谷便成了可能。
投胎怪异的后稷,长大成人之后,果然神奇无比。他从小就耳熟能详地听人讲过上帝*龙的故事:说有个南方人要到北方去,中途遇到占卜吉凶的人阻止这个人说:“先生,你去不得,因为今天是壬癸日,上帝要在北方*黑龙。先生的肤色很黑,去了不是等于送死吗?”这位先生没有听从他的劝告,往北方走去,可是到了淄水,他便不能顺利过河,只得返回。于是占卜吉凶的人说:“我早就劝你不能往北方去,你不信,怎么样?现在回来了?”
周先祖后稷
那南方人说:“按你的说法,南方的人不能往北方走,北方的人不能往南来,而他们的皮肤有的黑,有的白,为啥都不能顺利渡过淄水?况且上帝每逢甲乙日在东方*青龙!每逢丙丁日在南方*赤龙,每逢庚辛日在西方*白龙,每逢壬癸日在北方*黑龙。真要那样,天下的人岂不要禁止上路了吗?你这是困蔽人心而使天下虚空的做法。我去而复返是因我不能渡过淄水,并非你说的怕上帝在那里*黑龙。我实在不能听信你的劝告!”
这则寓言故事给年青的后稷留下了不信迷信的思想;同样,他也听过公输班削鹊的故事:说的是鲁国有个能工巧匠,他用竹子、木头精心雕刻了一只喜鹊,这只灵巧的喜鹊某一天竟能展翅高飞,飞了三天也没掉落下来,于是公输班沾沾自喜地认为世上再没有比他更灵巧的手工了。可是有位姓墨的人却毫不客气地说他道:“你做的喜鹊,还不如木匠在车轴上做的插销,木匠用一眨眼功夫砍成了三寸大小的插销,东西虽小,却能使车轮承受五十石的重量。因此,我们做事,要看是否对人有利,凡是对人有利的事就是好事,对人没利的事就不是好事。”同样,“鲲鹏与斥鵪”的故事也给后稷年轻的心灵留下过极深的印记:那是庄子在《逍遥游》里所说的“在草木不生的北极大地,有个广漠无涯的北海,就是人们常说的天池,那里有条大鱼,它的名字叫鲲,身宽几千里,无人知道它有多长,它变成一只大鸟就叫鹏,背脊像泰山那么高,翅膀像云彩,乘着旋风扶摇直上九万里的高空,穿云破雾,背负青天,然后向南飞翔,想到南海去。可是来往于蓬蒿之间的斥鹌却讥笑地说他是‘好高骛远,不识时务’。”
后稷在登天的征途中,历尽艰辛,有苦有乐。饿了,他就摘些神树上的仙果来充饥,困了乏了,他便依干而卧,曲肱而眠。睡梦中,他曾梦见自个儿砍木作筏,飘洋过海,寻仙访道,无缘得遇。他登岸遍访多时,忽然发现一座仙山,这山幽静秀丽,林麓高深。他不怕狼虫,不怯虎豹,登顶观望,果然仙山琼阁,壮观无比:千峰排戟,万仞开屏。日映岚光轻锁翠,雨收黛色冷社含青。瘦藤缠老树,古渡思幽程。修竹乔松,万载常青欺福地;奇花瑞草,四时不谢赛蓬瀛。幽鸟啼声近,源泉响溜清。重重谷壑芝兰绕,处处峋崖苔藓生。起伏峦头龙脉好,必有高人隐姓名。他正观赏其间,忽闻林深之处传来人语,他急步趋近,原来是一位鹤发苍颜的老翁在歌唱:“观棋柯烂,伐木丁丁,云边谷口徐行。卖薪沽酒,狂笑自陶情。苍径秋高,对月枕松根,一觉天明。认旧林,登崖过岭,持斧断枯藤。收来成一担,行歌市上,易米三升。更无些子争竞,时价平平。不会机谋巧算,恬淡延生。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后稷听罢感叹道:“嗨,这真乃神仙居所也!”他急趋前向歌者拱手道:“老仙翁,后稷这厢有礼了!”那老翁忙欠身答道“不敢,不敢!老汉衣食不全,怎敢当仙翁二字?”“您不是神仙,如何唱出神仙之歌?”老者道:“我唱了什么神仙之歌来着?”
后稷道:“怎么不是?‘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黄庭》乃庄子道德真言,不是神仙是啥?”老翁听罢笑言道:“实不相瞒,这首歌乃是一神仙教老汉所唱!老汉与那神仙相邻,彼见老汉常为家事劳苦,日常烦闷,彼教我遇恼烦,即把此词念念,一则散心,二则解困,不料刚才念及,被你听了!”后稷说:“老翁既与神仙相邻,何不从他修行?学个不老之方,却不是好?”一席话说得老翁哈哈大笑……
后稷也笑,不料这笑声将自己惊醒,原来却是南柯一梦!他又振作精神,开始了他的登天征程。
说来也怪,他自梦醒之后重新登程仿佛得了神力一般,步履十分轻快,双臂格外有力,攀援异常敏捷,体内似有无穷无尽的能量。不知不觉中攀登了多少猴年马月,后稷终于来到了一个去处,他放眼一观,真个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人说蜀犬吠日,坐井观天,不知外面世界有多么精彩。后稷此次“初登上界,乍入天堂”,确实让他大开了眼界。怎见得:金光万道滚红霓,瑞气千条喷紫雾。只见那南天门,碧沉沉琉璃造就,明幌幌宝玉妆成。两边摆数十员镇天元帅,一员员顶梁靠柱,持铣拥旄;四下列十数个金甲神人,一个个执戟悬鞭,持刀仗剑。外厢犹可,入内惊人:里壁厢有几根大柱,柱上缠绕着金麟耀日赤须龙;又有座长桥,桥墩上盘旋着彩羽凌空丹顶凤。明霞幌幌映天光,碧雾蒙蒙遮斗口。这天上有三十三座天宫;乃遣云宫、毗沙宫、五明宫、太阳宫、化乐宫、一宫宫脊吞金稳兽;又有七十二重宝殿,乃朝会殿、凌虚殿、宝光殿、天王殿、灵官殿,一殿殿柱列玉麒麟。寿星台上,有千千年不谢的名花;炼药炉边,有万万载常青的瑞草。又到那朝圣楼前,绛纱衣星辰灿烂;芙蓉冠金壁辉煌。玉簪珠履,紫绶金章。金钟撞动,三曹神表进丹墀;天鼓鸣时,万圣朝王参玉帝。再到那灵霄宝殿,金灯攒玉户,彩凤舞朱门。复道回廊,处处玲珑剔透;三檐四簇,层层龙凤翱翔。上面有个紫巍巍、明幌幌、圆丢丢、亮灼灼大金葫芦顶;下面有天妃悬掌扇,玉女捧仙巾。恶狠狠掌朝的天将,气昂昂护驾的仙卿。正中间,琉璃盘内,放许多重重迭迭太乙丹;玛璃瓶中,插几枝弯弯曲曲珊瑚树。真正是天宫异物般般有,世上如他件件无。金阙银銮并紫府,琪花瑶草暨琼葩。朝王玉兔坛边过,参圣金鸟着底飞。后稷有幸来天境,不堕人间点污泥。
后稷播种
不一日,他偷偷来到了天帝的百谷粮食围垛旁,见着菜籽、大小麦、粟米、谷子、豌豆、葫豆、荞子、黄豆、蓖麻、花生、芋头、还有像小孩子的手臂似的莲藉、莲米及黑幼的芝麻、大麻等等,各色各类庄稼种子,眼睁睁地甚是爱人迷人,他心中叹道:这些天上的百谷宝物,要能带回广袤无垠的蜀川大地,带回人间广种那该有多美!看着想着,想着爱着,他终于情不自禁地将手伸向了围垛,此时此刻,他只嫌自己的衣袋小了、少了,需要装的东西太多太多!他偷偷取出一些来揣进了自己的丝绸厚夹衣袋内,大襟宽袍袖口中,随后便小心翼翼地离开了太仓库。
他无心留恋天堂的富丽堂皇,锦衣玉食,他身揣百谷之种,急匆匆要寻觅归途路径。他终于安全顺利地来到了神树上天的入口处,急忙忙登上了下地归途。
种——就是强者的延续,是浓缩的精华。后稷从太仓偷回的天上百谷之种,终于播撒到了青城前山后山,撒向了都江堰流域的古蜀大地,古蜀黎民在后稷的精心指导下,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复纯提壮,万民终于有了百谷,百姓终可以过上更加丰足的生活,天下苍生无不感激后稷的大功大德。
舜帝知道这事后,特别嘉奖后稷说:“弃,在你未盗百谷、教民播种百谷百草、耕耘稼穑之前,天下黎民饥寒不保,尔后你从上苍取回播种百谷百草,天下苍生衣食就有了着落。现在朕把武功之西的邰邑封为你的汤沐邑,作为你的定居之所。并命你为掌管天下粮食作物的农师,赐别姓姬氏。”
“谢主隆恩。”后稷拜谢了舜帝的封赠,定居邰邑,继续着他的播种百谷百草的农作物研究,为天下百姓的丰衣足食历尽辛劳。
众多古籍中有关“氐人国在建木西,其为人人面而鱼身,无足”这样的传说,乃与伯鲧大禹和鳖灵等治水有关,氐人之所以是“人面鱼身”,说明他们善于治水,与水相处。而从开明氏上朔到鱼凫氏、柏灌氏、蚕丛氏、氐人等几乎都是以渔猎为生,离不开水,故尔,上古时代生活在蜀地的土著氐族人长成鱼的形象,也就理所当然了。后稷和素女的故事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到了青城山与昆仑山、黄帝、西王母这些地域和古人的联系。
且说那孙悟空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反掌五指扣压在五行山下之后,王母娘娘亲自采摘了蟠桃,重开了蟠桃寿宴,面谢了众路神仙,她带着曾经被孙悟空使定身法定在蟠桃园里的采桃素衣仙女,也下到了地都。“广都之野”旋即来到了青城山玉女洞。
西王母是谁?就是先祖黄帝的妻子嫘祖,白衣素女都,就是嫘祖身边的佣女。他们从天界下到地都之后,他们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天界时的白衣仙女,不但下地成了西王母嫘祖的贴身侍女,由于素女操得一手好琴,她还成了先祖黄帝的专职琴师。人们知道,先祖黄帝的原配夫人嫘祖(西陵氏)曾在盐亭发明了蚕丝,繁荣了蜀地经济。上天侍候玉皇大帝了相当一段时间。先祖黄帝也曾在青城山“策大面而礼宁生,命鬼臾(客)苣占星,”更有史籍记载,以致在今天我们还可以从目前尚存留于大面山的巴蜀符号文字之摩崖题刻中,概略知道他们的踪影。《史记·五帝本纪》上更说:“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山海经·古荒西经》上所说的(黄帝)居于“昆仑之丘”,或称“玉山”,西陵的“西王母”部族,就是黄帝族的对偶婚部族。随时间的迁移,西王母部族的一支,从昆仑山南迁到了蜀地西山(即今青城山一带),成为蜀山氏,建立蜀国。先祖黄帝的儿子昌意黄帝又娶了蜀山氏之女,素女后来就成了昌意黄帝的专职琴师。
一天,昌意黄帝的专职琴师素女,又抱着她的琴从青城山天谷玉女洞来到岷江边的玉女房,得心应手地弹开了她那美仑美奂的《诏乐》。听,那琴音之优美,琴韵之绝妙,即使是在雪花飘舞的冬天,也能让人沐浴到有春天的暖风;即便是在烈日的炎夏,也让人的心里升腾着深秋的凉意。这琴声,能使翩飞的鸟儿听了,都会围绕在她身边和谐鸣叫;高翔的鸾鸟听了,它也会情不自禁地在她身旁翩翩起舞;千年不枯死的灵木寿树,聆听了她美妙的琴声,也竟然会发出新芽,开放新花。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昌意黄帝听素女的琴声也听上了瘾,一天不闻琴声,他便食之无味,坐卧不宁。不只一次,昌意黄帝命素女为他弹奏,当其听到奏出的悲凉伤感之曲时,他深受感染,会情不自禁地伤心落泪。时光流逝,岁月辗转,昌意黄帝每每落泪悲切,总找不出其中原因。有一次,黄帝终于发现素女的琴上琴弦,竟有50根之多,于是黄帝暗自想到:是不是因为琴弦太多,所以弹奏出来的声音才这么细腻,致使弹出的音韵才让他这样的大男人都忍不住悲伤落泪?又到了聆听素女弹琴的时候,这一回,黄帝事先便下了决心,一定要强制自己决不落泪!可是,事态的发展并非如他所料,素女仍如往常一样弹奏着琴弦,黄帝在一旁聆听,听着听着,他还是掉下泪来。于是,黄帝终于上前取过素女的琴来反复察看之后,慨然说道:“朕觉得你的琴声过于凄切,音韵过于细腻,看来定是琴弦过多所致。这样吧,朕给你减去一半!”说着他便把琴弦由50根折断了一半,只留下了25根,然后把琴还给了素女。
过了数日,素女又抱琴来到洞前为黄帝弹奏。哪知折去了二十五根琴弦的琴弹奏出来的音韵,依然如前那么动人心魄,荡漾回肠,黄帝听罢,仍然久久难以平静。他沉思良久,感慨有加地说:“看来,你的琴声悲切动听,并非琴弦过多,乃是如舜帝所言:诗是表达人的意志,歌是用来延长诗的语言,声音的高低和长言相配,吕律又来调和声音,所以能达到八音和谐,不乱次序,使神和人都能和谐交流!朕听了想不落泪也办不到啊!”
高山流水 本文配图仅供欣赏,如有涉权请联系删除
不知又过了多少年代,素女的传人伯牙和黄帝的子孙钟子期所留下的《高山流水》这则“知音”的佳话,至今还在民间一代一代地流传着。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