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行纪

川西行纪

首页角色扮演蜀山行纪更新时间:2024-05-07

夏日悠哉

快乐的五一从堵车开始,出行不过三四小时,路上已排起了长长的车流。然后是熟悉的场景,一群人下车拍照唠嗑。

此时正准备翻越折多山,平原地区已接近夏天,山上还是冬天的景象,绵软的积雪被阳光一照,反射出刺眼的光芒。几位游客在车旁堆起了雪人,也有人打起了雪仗。

雪原

因堵车时间过长,于是步行前往红海子。寒风扑面,不由得裹紧了衣服。沿着318国道前行,云层和雪山尽是一片白,山体的黑色则为二者划出一道分界线。黑线之上,是不可触碰的轻盈,是与世无争的悠然,黑线之下,是触手可及的晶莹,是寒气逼人的冷傲。

前往红海子的路已被来往的车辆压实,雪也被染成了黑色,行人稍不注意便溅得一身泥泞。此时的红海子谈不上美丽,不过雪原之上一处湖泊,被风吹的泛起波纹。

墨石公园

墨石公园内,游客围着几只“带编制”的土拨鼠投食,围栏圈起来的场地内还有两只土拨鼠正在打架。

东嘎寺

蜿蜒的河流自草原上留过,东嘎寺面朝群山,阳光一照,塔顶便闪耀出一阵金光,尽显神圣。

旅途中不时能看到一些自驾游的游人停了车,在路边支起帐篷,搭上一张小桌,喝着啤酒,就着阳光与炭火烧烤,闲聊生活。向远方望去,是巍峨的群山上白云掠过,是遍地牛羊漫步吃草,是春日的野树开出一阵繁华。因为旅行社赶行程,倒是没时间优哉游哉,几秒之后,这些人就消失在了视野中。

四姑娘山景区

四姑娘山被誉为蜀山皇后,乘车抵达山脚,视野被厚厚的云层阻碍。在山下的草甸上漫步,也能感到放松。本是短暂地来此游玩,此刻生出了一种在此居住的想法。但知道自己暂时还不属于这里,不属于这种生活方式,只是未来的规划里,加上了这么一项。

选择生活

时值下午,太阳收了骄傲的光线,河滩草甸上几头牦牛慵懒地吃着草,不知什么品种的鼠从洞里探出了头,又警惕地缩回洞内。手持长鞭的牧民吆喝着羊群为汽车腾出一条道路,我和牧民短暂地对视了一眼。于她而言,是外面世界的人又来此看那她已习以为常的雪山河流,于我而言,是短暂的逃离城市。

按主流观点而言,教育是一件好事,可以使人变得更加优秀。但对于被教育的人而言,这种被动的改造是否是其想要的东西?边远地区的居民并不重视教育的作用,因为这对他们的生活不是那么重要,简单的温饱就是他们所需的一切。因不重视教育,生活及思想也就少受到改造,所以保持着较为原始的生活状态。

藏地居民多信仰藏传佛教,宗教是一个很好的精神寄托,精神上有了支撑,人就不会过于迷茫。

当谈及到某个群体的时候,个人的看法总会因为个体的差异而导致诸多偏见。因此我的看法在这里也谈不上客观,我也不认为客观真正的存在,是人,就会有情感因素的作用。所有的看法都是偏见,所有的文字都是局限,个人要做的,就是在繁杂的世界形成自己的体系,以现在常用的词汇而言,就是形成自己的三观。

三观的塑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通过个人经历来完成。世界观是人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韩寒的电影里有一句“你连世界都没观过,哪来的世界观”,说来倒是有些道理,不到井外看看,会以为井底的天就是全部的天。人生观包括了对于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有阶级差异。价值观则是指人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三观所指导的生活,基本上就是个人的全部。接触的事物总有一个熟悉到陌生的过程,接受它,它就成为你的一部分,不接受,它便独立于你之外。

你的选择,就是你的生活

红色佛国

抵达色达时间已晚,此时色达喇荣沟处于试运营的状态,上世纪80年代,藏传佛教宁玛派僧人晋美彭措,在这里创建了小规模讲经院和禅修院,当时有32名学员,到1997年,正式成立了五明佛学院。五明可以理解为五门学科,涉及到声明、因明、医方明、工巧明、内明,是一个时代知识体系的主要内容。

上山途中还看到不少便利店,餐馆,看来信仰浓厚的佛教地区也讲究与时俱进。

车停在了山顶的停车场,下车走上几步,便到了坛城。导游说沿着坛城转上三圈,心中的愿望就能实现。不知道是哪来的说法,为了录制视频便跟着走了一圈,如果真有什么愿望的话,这样应该能完成个三分之一。

坛城

在坛城转经走廊旁,都设有座凳,供大家休息,旁边还有不少磕长头的人。已多次前往藏区,对这些现象也很熟悉了。

站在坛城向外望去,沟谷内的红色房屋层层叠叠,一些水泥台阶联通了山上山下。有僧人站在台阶入口,禁止游客通过。色达的红房子主要是修行者和居士自行前往佛学院学习所建,自建的小屋都使用红色的原因,一个说法是此地属宁玛派,宁玛派也称红教,所以此地房屋都刷成了红色。

色达

云层渐遮住了天空,太阳的光线也穿不透这厚厚的云层,蓝色天幕下开始亮起了盏盏明灯,眼前的世界转变成了一片星海。一向较为喜欢自然风光,此刻看到这人文景观,却也免不得被震撼。

旅行结束,回到城里,与理发店店员闲聊:

“我以前也去过色达,我感觉那边的人真的状态很不一样,就在那种与世无争的地方,几个僧人从我旁边路过,感觉他们完全不在乎我,不在乎外界”

听到此话,想的是眼睛里有了确定的东西后,其他的事情确实就没那么重要了。僧人们看到的东西是宗教,我们看到的是什么呢?

看到的东西有时候是支撑,有时候是限制。

框架

从新都桥出发,空气中还相当湿润。眼前的白透出一股苍凉的氛围,这山水也显得孤寂。

拿出运动相机进行拍摄,联想到关于构图的理论:九宫格、十字型、三分法等。早期出门拍摄并不讲究构图,因为觉得照片不过是一种辅助,最好的风景始终是在眼下,在心中。所以随意地拍上几十张,然后留下一张略显不错的分享。

后来开始讲究构图,将拍摄的形式复杂化,最终得出较为符合美学的照片。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得到一种精神上的满足。

构图的时候需要选择角度,因为肉眼所见与相机所见是有区别的。相机能看到的东西有限,人能看到的东西也是有限的。

经此操作,照片也许变得更好了,但这种好是必要的吗?不是,这是为了满足更多精神层面的需求。

知识这东西,有时候就是会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一个人觉得食物好吃感到开心,是很简单的本能,但是在科学上会解释到人快乐的原因是因为分泌了多巴胺,多巴胺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这种脑内分泌物和人的感觉有关,它传递兴奋及开心的信息等。具体下去,则能形成更多的理论知识,写上一堆相关文章。

在接触知识的过程中,人得到了一种丰富。但这种丰富也为人塑造了一个知识的框架。所成就一个人的,最终也将限制一个人。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