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又老又长,却是最伟大史诗片:《阿拉伯的劳伦斯》上映55周年

它又老又长,却是最伟大史诗片:《阿拉伯的劳伦斯》上映55周年

首页角色扮演顺玩魅影狂沙传世更新时间:2024-06-03

55年前的今天,《阿拉伯的劳伦斯》上映了,让我们跟随T.E.劳伦斯和导演大卫·里恩的脚步,重返那片黄沙滚滚、辽阔无垠的阿拉伯战场,重温这段流芳百世却又毁誉参半的英雄传奇。

(本文来自影视生活第一站 时光网)

《阿拉伯的劳伦斯》海报

时光网特稿55年前,一部讲述一战英雄T.E.劳伦斯的史诗电影横空出世,它用216分钟完整再现了劳伦斯与狂沙共舞的英雄神话,也用理想主义的幻灭展现了战争的残酷,更用美轮美奂、壮丽苍茫的沙漠奇观征服了全球观众。

时至今日,这部电影已经成为全球影迷公认的传世经典,被后世艺术家顶礼膜拜。这就是获得10项奥斯卡提名,抱回7座奥斯卡小金人的《阿拉伯的劳伦斯》。

好莱坞大导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在今年HBO播出的纪录片开场就说道:是《阿拉伯的劳伦斯》激发他从事电影事业,一开始对这部巨片给震撼,认为自己一辈子都无法达到这样的高度,而且强调自己每年都会看一遍这部电影。

英国情报官,考古学家、外交家,作家、牛津大学耶稣学院高材生、这些都只是托马斯·爱德华·劳伦斯(Thomas Edward Lawrence)傲人履历上的冰山一角。在22岁之前,劳伦斯就已经周游了法国、巴勒斯坦、叙利亚,并对阿拉伯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一战爆发后,劳伦斯自愿参军。他在1916年成为了阿拉伯军队首领费萨尔的联络官,参加到了对抗奥斯曼土耳其的“阿拉伯起义”中,在战争中屡立奇功。

他指挥阿拉伯军队炸铁路、搞奇袭、利用游击战术弥补了装备短板,扭转了整个阿拉伯半岛的战势。尤其在“阿卡巴战役”中,劳伦斯出其不意从陆路穿越瓦迪拉姆沙漠,消灭了一千二百多奥斯曼士兵,从此劳伦斯名声大噪,也获得了维多利亚十字勋章。

劳伦斯人物原型

战地记者劳维尔在美国用幻灯片的形式介绍阿拉伯起义,他将劳伦斯称为“未加冕的阿拉伯之王”,“阿拉伯的劳伦斯”这个称呼从此流传开来。

而这部《阿拉伯的劳伦斯》所要讲述的,正是劳伦斯驰骋沙场威震中东的战场传奇。

然而,《阿拉伯的劳伦斯》如果只是以宏观战争的形式为劳伦斯树碑立传,那么本片也只不过是一部工业巨制罢了,绝对达不到如今电影圣经般的高度。

影片作为英国著名导演大卫·里恩的“跨洋电影”之一,除了在工业层面向好莱坞看齐之外没有任何相似之处。它的叙事法则是古典的,主题表达却是现代的;没有极端的二元对立,没有类型化的剧情模板,更没有史诗片中常见的“异化”主题。

到头来,你会发现这一切都只是一场政治游戏,一个战争谎言。所谓的英雄也不是铁打的汉子,从神坛跌落时的模样更是让人厌恶。

《阿拉伯的劳伦斯》片场照

本质上说,《阿拉伯的劳伦斯》是一部浪漫主义者的悲歌,在帝国主义、殖民主义、民族主义这三座大山面前,阿拉伯的劳伦斯无力回天。

而大卫·里恩完成劳伦斯人生三重奏的方式,则是将影片分成上下两部,以角色境遇和心理状态的落差形成两极化的观影体验。

在影片的上部,里恩将劳伦斯塑造了一个学富五车的龙傲天,一个不信命的理想主义者。当阿里告诉他横穿沙漠搞突袭就是找死时,劳伦斯回复到“没有什么是命中注定的。”当阿里告诉他调头救人就是找死时,劳伦斯回复到:“没有什么是命中注定的。”

而当劳伦斯决定穿越西奈沙漠时,阿里再也没有阻拦,此时观众也和他一样,认为这个飘扬着理想主义大旗的自大狂就如同摩西一般,生来就是为了挑战不可能。

“没有什么是命中注定的”

即便面对茫茫沙海,上天依旧会降下神迹为他开路。在九死一生抵达开罗后,难以置信的英军看到他风尘仆仆的模样,称呼他为“穆斯塔法”,也就是阿拉伯语中的“神选者”。至此,我们看到的始终都是劳伦斯的英雄神话。

里恩在改编时刻意回避了现实中劳伦斯的矮小干瘪和拘谨性格,用饰演者彼得·奥图的大长腿高颜值加上劳伦斯的文韬武略刀枪不入,为我们塑造了一个高度理想化的英雄形象,为的却是让世人围观他跌落神坛时的狼狈与无助。

在“铁道游击队”一战成名后,劳伦斯逐渐自我膨胀。面对敌军的枪口,他不去闪躲,甚至声称只有金子弹才能*死自己。阿里抱怨他对手下太严格,劳伦斯却还是那套“没有什么是办不到的”豪言壮语。

面对手下的质疑,他立即装扮起阿拉伯人和阿里“潜入”德拉,也正是在这里,劳伦斯第一次遭受了尊严与肉体的双重凌辱(很有可能被鸡奸),他再也无法说出“没有什么是命中注定”的豪言壮语。

“只有金子弹才能*死我”

他开始雇佣*人犯保护他的安全,面对土耳其士兵的屠*暴行,他竟然彻底放弃了人性的底线,提刀上阵以牙还牙*得眼冒红光,这也成为了劳伦斯人生中最可耻的污点。

此时的劳伦斯已经不再是万人敬仰的神,体如筛糠的他蜷缩在尸横遍野的沙场之上,手中沾满了鲜血。不仅被袍泽阿里所鄙夷,就连将他吹上天的美国记者也说他如今已经“Rotten”( 堕落)。

即便如此,劳伦斯依旧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他赶在英国政客之前拿下大马士革,为的就是让阿拉伯人齐齐整整的收复属于他们的自由、尊严和领土。

然而,劳伦斯辛辛苦苦建立起的议会,却因为阿拉伯内部出现分歧不欢而散,他们的目光短浅,锱铢必较、宁为瓦碎,不为玉全彻底让劳伦斯的心血与牺牲付诸东流。

很快,由于无法维持公共设施,阿拉伯大部分领土被英国占领。而劳伦斯则在故事的结尾,和这片他曾经挥洒血与泪的迦南地渐行渐远,他空着手来,空着手离开;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他的故事会被后世代代相传,却无法改变历史的洪流,更无法改变一个民族的秉性。

100多年过去了,如今的阿拉伯依旧是一片火海….

其实,出于戏剧性考虑,《阿拉伯的劳伦斯》有许多模糊史实的和人物原貌的地方,比如劳伦斯双性恋倾向(传言他曾给一位14岁少年写过情诗)的描述、他的性格特点、关于阿卡巴之战的描述,美国参战时间、劳伦斯的战功等等都有不实之处。

劳伦斯人物原型

而现实中的劳伦斯和电影版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现实中的劳伦斯知道《塞克斯皮科协定》的存在,他更多是代表英国的利益加入战局。

但不管是艺术还是史实,阿拉伯的劳伦斯最后都沦落为一枚政治棋子,银幕上的劳伦斯和现实中的劳伦斯都在战后归园田居,都在46岁时,骑着那辆Brough Superior SS100豪华摩托车,在1935年驶向了人生的终点….

时至今日,经过各行各界艺术家的改编与加工,阿拉伯的劳伦斯已经成为了流行文化ICON一样的存在。这其中的原因除了他在一战中举世瞩目的显赫战功之外,自然也和《阿拉伯的劳伦斯》这部鸿篇巨制的缔造者—大卫·里恩密不可分。

大卫·里恩

作为“英国第一剪辑师”、“融古典法则于现代艺术的电影大师”,大卫·里恩诸多作品例如《孤星血泪》、《雾都孤儿》、《桂河大桥》、《日瓦戈医生》都是殿堂级别的传世名篇。

而《阿拉伯的劳伦斯》则是他的后期代表作之一,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放弃前期扎根英国本土的人文视角与取景偏好,开始描写英国人在异邦的活动;制片规模走向国际化,外国取景、外资拍摄、彩色宽银幕谱就国际化长篇巨制。

但在叙事风格上秉承了大卫·里恩的古典法则,我们依旧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文化的底蕴以及对民族、人性的深刻反思。

《劳伦斯》中彼德·奥图的传神演技,考究的服装,流畅的运镜、壮观的沙漠奇景、跌宕起伏的人生大戏、大气磅礴的战争史诗,每一个艺术和工业层面在当时看来都是尽善尽美的大手笔。尤其是当阿里第一次出现时,只见沙天一线处一个黑点若隐若现,逐渐分化出一个细长的黑影,在热浪的炙烤下摇曳不定,如海市蜃楼一般亦真亦幻。

里恩导演利用奇特的自然异象,将其转换成镜头内与剧情紧密相关的影像,形成视觉冲击的同时将影片苍茫悲壮的氛围烘托到极致。这也是《阿拉伯的劳伦斯》被后世奉为经典的原因所在。

《劳伦斯》剧照

其实早在1952年,里恩就想把劳伦斯的一战传奇搬上银幕,但因为种种原因不了了之。在和好莱坞传奇制片人萨姆·斯皮格尔(第一位获得三座最佳影片小金人的大佬)合作完《桂河大桥》后,两人立即投入到《阿拉伯的劳伦斯》前期制作中,首先便是劳伦斯银幕化身的人选。

马龙·白兰度因与《叛舰喋血记》档期冲突婉拒后,他们考虑过安东尼·博金斯,得知他要与希区柯克合作就放弃了。剧组曾为“大侦探波洛”阿尔伯特·芬尼耗资10万英镑试镜4天,但芬尼得知合同长达五年后一口回绝。

最终,彼得·奥图因为在《那天他们抢劫了英格兰银行》中的精湛演出被里恩相中,奥图用剩下的5周背熟原著,采访接触过劳伦斯的人,还前往约旦学习骑骆驼。艰苦的拍摄最终令他伤痕累累,减重28磅。另一方面,里恩也从约翰·福特的经典西部片《日落狂沙》中汲取了大量拍摄构思,影片于1961年5月正式开拍。

《劳伦斯》片场照

《阿拉伯》中大部分的沙漠戏都在约旦和摩洛哥进行拍摄,约旦侯赛因国王为本片提供了大量的后勤保障、勘景翻译以及资金方面的援助,还和剧组的一位英国女接线员眉来眼去抱得美人归。

然而,考虑到成本以及可能爆发的疾病,影片中几场重头戏并未在约旦全程拍摄。比如奇袭阿卡巴的重头戏就是在西班牙南部的一片干河床之上拍摄的,剧组参照1917年阿卡巴小镇的外观建造了超过300栋小楼!处决嘉西姆、奇袭火车则是在阿尔梅里亚拍摄影。

片中的所有内景都是在西班牙进行拍摄,塞尔维亚的诸多地标成为了卡罗、耶路撒冷、大马士革的银幕形象。浓郁的异域风情让本片在史诗巨制中独树一帜。

《劳伦斯》剧照

然而,《阿拉伯》作为一部“跨洋电影”,剧组所要克服的难题绝不是艺术层面那么简单。比如群演土耳其士兵的摩洛哥军队不听从里恩指挥还极度不耐烦,导致里恩无法反复打磨片尾大屠*的运镜与调度。

影片的拍摄工作经常因为没有完整连贯的剧本而停摆,前后换了3个编剧,甚至有一位参加反核游行被捕入狱;彼得·奥图在拍摄阿卡巴一战中不慎从驼背上摔下,差点被骆驼踩到向真主安拉报道。

有趣的是,奥图一直骑不惯骆驼,为此他在拍摄间隙买了一大块泡沫橡胶垫在骆驼鞍上,此举引得剧组人员争相效仿,就连沙漠中的贝都因人也有样学样垫了起来,而奥图从此也成为了贝都因人眼中的“海绵之父”。

《劳伦斯》剧照

1962年12月10日,《阿拉伯的劳伦斯》公映,不出所料,本片几乎被所有阿拉伯国挡在门外,只有在埃及,也就是“阿里长官”奥马尔·沙里夫的故土才得到了大范围公映。

埃及总统加麦尔·阿卜杜勒·纳赛尔并不排斥本片所批判的阿拉伯民族主义,甚至赞扬导演对于该敏感话题的深刻剖析。全球观众迷醉在里恩所展现的沙漠奇观和英雄史诗中,彼得·奥图的表演更是有口皆碑。

本片在AFI评选的好莱坞百年百部经典电影中位列第7(之前是第5),被作为国宝影片保存于美国国会图书馆。

在英国电影协会评选的“最伟大的英国电影”中位列第3,更是以1500万美元成本换来了全球7000万美元票房,就连一向严苛Metacritic都给出了满分100分的罕见评价。

时至今日,《阿拉伯的劳伦斯》已经成为电影史上公认的殿堂级神作,乔治·卢卡斯、山姆·佩金法、库布里克、马丁·斯科塞斯、斯皮尔伯格等全世界最顶级的电影艺术家都将本片视为圣经一般顶礼膜拜。

影片中的经典一幕

阿拉伯的劳伦斯的战争传奇已经落幕,但他对于后世的影响,尤其是文化领域还在继续。《阿拉伯的劳伦斯》已经成为了影迷必修课之一。

2014年的《沙漠女王》讲述了妮可·基德曼饰演的“女劳伦斯” 格特鲁德·贝尔的沙漠传奇,劳伦斯在本片中也有出境。

法鲨在《普罗米修斯》中饰演的生化人“大卫”也是以劳伦斯为原型。而随着诸如《战地1》和《神秘海域3》等3A游戏大作的流行,越来越多的非影迷观众也逐渐了解到了这位“未加冕的阿拉伯之王。”

今年,是阿拉伯的劳伦斯逝世82周年,也是《阿拉伯的劳伦斯》上映55周年。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优秀的影视作品为这位传奇英雄树碑立传,为如今依旧复杂的中东局势带去和平的希望。

作者:马田 编辑:HAHA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