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意义》157||现实李白7:李白爱情诗里的世俗情怀6-③
三、为唐代“怨妇”的“代言诗”
再来看一组李白的爱情“代言诗”,各具风神韵致。
若耶溪边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袖空中举。
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
这首《采莲曲》写的正是发生在古代的一场艳遇。江南,野外,荷叶田田,菡萏明艳,村姑正忙着采莲。突然,河岸上传来了公子哥儿的朗朗笑语,就是这短暂的一瞬,击碎了正在采莲村姑的情感“脆弱点”,点燃了采莲女的情思。因为是“谁家游冶郎”,所以不知其来处,也不知其去处,所以生发出无端的相思、莫名的惆怅,所以会“空断肠”。
“多情却被无情恼”(苏轼《蝶恋花·春景》),这是一场没有结果的“错爱”,生于偶然,结于无尽的悱恻。最关键的是,情无所寄,另一方竟还浑然不知情,这边已是肝肠寸断、死去活来了。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这首《春思》正如其标题一样,相思当春发生,如密密麻麻的碧草,不断地疯长;如茂盛的桑叶一般,不断浓重,几近“肠断”。春风成了“冤大头”,被思妇无端地指责、埋怨。是春风误打误撞,还是春风不明事理、不晓世情俗念?在另一首《折杨柳》中,于和暖的东风里,这个美人一怀“凄然”:“垂杨拂绿水,摇艳东风年。花明玉关雪,叶暖金窗烟。美人结长想,对此心凄然。攀条折春色,远寄龙庭前。”同样无奈,但这个美人没有埋怨,没有坐以待毙,而是借得春风以自己的行动表达思念,传递深情,欲折取满枝“春色”“远寄龙庭”。是否如愿,不得而知,但她用行动化解相思,其行可嘉,其情动人。
再看李白的《秋风词》,字面上看,似是“错爱”,其实不然: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相识,相爱,相离,再到相思。“此时此夜难为情”,因为相思不可捉摸,所以难以控制,长长短短,没有尽头。被相思折磨苦了,苦得不能自持,以致于催生出结尾处的悔恨:“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早知要把人折磨得这般死去活来,与其苦苦相思,坐以待毙,还不如“当初莫相识”,生出反悔!既已相识,相恋,相思,那就得为真爱付出沉重的代价——“长相思”而“无穷极”!
是“错爱”还是“孽缘”,是娇嗔还是真正的怨恨?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爱过,曾经满是美好!秋风,秋月,落叶,寒鸦,单是这萧索的景象、悲凉的氛围,就足以让人难堪。何况,他(她)正形只影单,正被没有尽头的思念围攻,直至沦陷。
这首《秋风词》已有词的雏形和韵味。他的《菩萨蛮》词最为脍炙人口:“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通篇渲染的都是难以消除的离愁别绪,较之《秋风词》,味淡而情浓,别有一番动人之处。读这两件作品,觉得李白被誉为“百代词曲之祖”不无原由。至于抒情主人公是征夫还是怨妇,都无碍人们被词中的愁怨“吞噬”、真爱折服。
冬夜夜寒觉夜长,沉吟久坐坐北堂。
冰合井泉月入闺,金缸青凝照悲啼。
金缸灭,啼转多。掩妾泪,听君歌。
歌有声,妾有情。情声合,两无违。
一语不入意,从君万曲梁尘飞。
——《夜坐吟》
这又是一个不眠之夜,正因为此,更觉得寒冷,更觉得夜晚漫长。在她眼里,时光流转,其情愈悲,其泪难抑,“歌有声,妾有情”,而且“情声合,两无违”,可谓双声和鸣,两情相投。所以有结尾处的反话:如果歌里有一句不中听不如意,不管它多么美妙,都没有意义!即便歌声把屋梁上的灰尘都惊起来了,也是“万曲不关心”(鲍照《代堂上歌行》),还不如“一曲动情多”(同前)。正是爱之切,才恨之深。
李白为唐代“怨妇”写的这些“代言诗”,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李白的世俗情怀。这些“怨妇”深居高楼大院,或者隐居民间,是最易那个时代忽略的一批人,李白在诗歌里对她们给予了应有的关切。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