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故事三大神战

神话故事三大神战

首页角色扮演神战九州公益服更新时间:2024-08-01

神话中有三次大战,分别是阪泉之战,涿鹿之战,不周山之战。阪泉之战和涿鹿之战,是神话时代的两次大高潮。

阪泉之战中,炎帝统领神农氏部落后日益壮大,和轩辕争夺天下,但是因为不修德政,没有得到人们的拥护,最终被轩辕氏吞并。

阪泉之战后,神农氏部族有个分支后裔,叫做蚩尤,统领了九黎部落,此时渐渐强大了起来,与轩辕在涿鹿展开了第二场神战,但是最终失败。

第三次神战,是五帝之一的北方玄帝颛顼和炎帝后裔共工之间展开的。不周山之战和第二次的神战已经相隔很久,但是炎帝氏族的臣子及后代颇为不服。并且战神刑天不服管束,上天伐帝,之后被砍头流放。另外还有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都是一种神职,因此共工和祝融都是有很多个的。因为共工和颛顼争夺地位,才有了第三次不周山之战。至此颛顼彻底征服九黎,令他们取消巫鬼的信仰,重回昊天上帝。不周山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历史典籍记载的争夺内政的战争。它开创了中国古代内部势力争权夺利的先河。

颛顼回天上去后,帝位由白帝玄嚣的孙子,蟜极的儿子帝喾(音帝酷)继承,帝喾号高辛氏,名俊,即《山海经》中的帝俊。

1.阪泉之战

阪泉之战,发生在中国上古时期,是黄帝与炎帝两部落联盟之间的战争。阪泉之战曾见于春秋时期的史籍记载。公元前636年,由于内部混乱,周王出奔于郑国。次年,晋文公的谋臣狐偃建议晋文公“求诸侯莫如勤王”。晋文公于是派遣卜偃卜问,得到吉兆,预言黄帝将在阪泉之战中击败炎帝。

司马迁通过搜集民间传说和进行实地考察,参证文献记载,复原了阪泉之战的历史过程。

阪泉之战传说见于《史记·五帝本纪》一书。这场战争最终由黄帝击败炎帝,成为中国上古时期重要历史事件。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 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躯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

由此可知:阪泉之战发生于神农氏时代之末,由原始农业的发明所开创的氏族制度已经走向衰落,为物质利益而进行的战争日益增多,给正常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威胁,社会分化日益加剧,氏族制度的习惯法对于调节社会矛盾已无能为力。为应付越来越多的战争,先是亲属部落联合联盟,进而又结成范围更大的联合体,武力强大的黄帝部落用暴力征服不顺从者,根据“以力为雄”的原则,成为享有很高威信的“酋豪”,很多较弱小的部落纷纷投靠,以求得保护。然而活动地区相近的炎帝部落也在四方征讨,扩大自己的势力,同样想占有雄者的地位,为此,两强相遇,最终炎黄之间爆发了阪泉之战。

汉代贾谊《新书》:“炎帝者,黄帝同母异 父兄弟也,各有天下之半。黄帝行道而炎帝不听,故战于涿鹿之野,血流漂杵。”

《吕氏春秋·荡兵》记述:“兵所自来者久矣,黄、炎故用水火矣。”

《列子·黄帝》曰:“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帅熊、罴、狼、豹、貙、虎为前驱,雕、鶡、鹰、鸢为旗帜。”《大戴礼·五帝德》则云:“(黄帝)与赤帝(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行其志。”

从上述文献看,双方为了取得战争胜利,都做了充分准备,不仅调动了本部全部力量,而且联合了其他部落,其中黄帝表现更为出色。文献所述熊、罴、豹、貙、虎和雕、鶡、鹰、鸢,即为各部落图腾。大规模的战役一共三次,厮*激烈。

开战后,黄帝率领“熊、罴、狼、豹、貙、虎”六部军队在阪泉之野与炎帝摆开战场,六部军队各持各自的崇拜物大旗,黄帝作为六部统帅也持一面类似“大纛”之旗,列开阵势。首先,炎帝先发制人,以火围攻,使得轩辕城外经常浓烟滚滚,遮天蔽日,应龙用水熄灭火焰,黄帝帅兵将炎帝赶回阪泉之谷,嘱手下士兵只和炎帝斗智斗勇,不伤其性命。在阪泉河谷中,竖起七面大旗,摆开星斗七旗战法。炎帝火战失利后,面对星斗七旗战法,无计可使,一败涂地,躲回营内不敢挑衅。黄帝仰慕炎帝的医药和农耕技术,决心与他携手建设部落。他在炎帝营外摆阵练兵,阵法层出不穷,星斗七旗阵,让炎帝的士兵看的眼花缭乱,在长达三年多的操练中,使各部的战斗力逐渐增强,而炎帝利用崖头作屏障,只能观望阵势。然而,黄帝在这三年多的时间内,一边以星斗七旗战法练兵做掩护,一边派人兵日夜掘进,早将洞穴挖到炎帝营的后方。忽一日,黄帝兵将突然窜出,偷袭了炎帝阵营,活捉了炎帝。

2.涿鹿之战

涿鹿古战场,是距今4600年前华夏氏族与东夷氏族的一次决战“涿鹿之战“所在地,也是中国史上有记载的最早战场,黄帝与蚩尤决战于此,以蚩尤的失败收场,奠定了黄帝轩辕氏成为中国人文始祖的最后地位。这次战争都是倾两大部族的全力,这次战争以后,战争的胜利者黄帝从此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并被逐步神化。

当时的华夏氏族兴起于今关中平原、山西西南部和河南西部。经融合后,遂沿着黄河南北岸向今华北大平原西部地带发展。而东夷氏族兴起于黄河下游的今冀、鲁、豫、苏、皖交界地区,以今山东为根据地,由东向西方发展,开始进入华北大平原。这样华夏氏族与东夷氏族之间的冲突也就不可避免了。涿鹿之战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爆发的一次总决战。

东夷蚩尤部落进入华北平原,联合巨人夸父部族和三苗一部,击败了炎帝族,并进而占据了炎帝族居住的“九隅”,即“九州”。后集结了所属的81个支族(一说72族),向黄帝族发起攻击。黄帝族则率领以熊、罴、狼、豹、雕、龙、鸮等为图腾的氏族,迎战蚩尤部,并在上游筑坝蓄水以阻蚩尤。

战争初期,适逢浓雾和大风暴雨天气,这很适合来自东方多雨环境的蚩尤族。所以在初战阶段,适合于晴天气环境作战的黄帝族处境并不有利,曾经九战而九败。然而,不多久雨季过去,天气放晴,黄帝族把握战机,在玄女族支援下,乘势向蚩尤族发动反击。其利用特殊有利的天候——狂风大作,尘沙漫天,吹号角,击鼙鼓,乘蚩尤族部众迷乱、震慑之际,利用指南车,驱众向蚩尤族进攻,一举击败敌人,并在冀州之野(即冀州,今河北地区)擒*蚩尤。

涿鹿之战以黄帝族胜利而宣告结束。战后,黄帝族乘胜东进,一直进抵泰山附近,在那里举行“封泰山”仪式后方才凯旋西归。

3.不周山之战

不周山之战,亦称共工与颛顼之战。据史书《淮南子·天文训》记载,共工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

根据考古学家及学者论断,此次战争大约发生在公元前24世纪末,在今天昆仑山和帕米尔高原一带。

不周山的名称来源是因共工怒撞昆仑山缺了一角不周全后,才称之为不周山。不周山之战,其实也是远古先民为了权利而斗争的战争,只不过华夏民族继续美化神话,把共工和颛顼的帝位之争演化成精彩绝伦的神话故事。

黄帝逝世后,从伦理权利学的角度来说,应该由他的长子玄嚣或者次子昌意继承帝位。

但是玄嚣不知何为缘故失去了黄帝的信任,而被发配到了荒蛮之地居住。此后次子昌意也被黄帝不知名缘故也被发配到了若水一带居住。最后,黄帝没有在他的儿子们中选择继承人,而是把大位传给了自己的孙子辈,也就是昌意的儿子高阳氏,这就是颛顼帝。而共工是炎帝的子孙,在几百年前炎帝部落曾经和黄帝部落大战了一场,以黄帝部落战胜炎帝部落而终结。此后的几百年间随着黄帝的去世,对四方的控制也逐渐减弱,共工作为炎帝部落的后裔,实力也成长起来,开始不承认黄帝部落的后裔颛顼,担任统领四方的帝位,所以才有了不周山之战。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