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仁霖,字慰苍,1927年10月生,浙江嘉兴人。1950年大学毕业,工程师。杨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
所谓“里开外合”,实际上是内功拳界里,习练内功的一句古老的笼统说法。
它在练习之前,首先要把两髋关节,两肩关节、颈椎部分,用意念去想象把它们放松。好像在我们一辈童年时代里的老式洋囡囡(洋娃娃)。两髋关节、两肩关节、头颈项,都只用一根细宽紧带来把它们连锁住,头和身躯,正好象一只摆正了的葫芦,如果把它的两脚两手暂时简单地固定一下,用一点小力气把它的头和身躯垂直下揿(拼音为qìn ,表示动词有“按下”的意思。如:揿门铃,揿按钮。),可以看到它的头和身躯可以同时下沉下去。我们在习练内功中所利用的,将是头和身躯的自重加上放松髋、肩关节的意念,而不是加上外力的揿。
接下去是踝关节的用意念把它们放松,以使两脚的脚掌面犹如塑胶品制的吸盘那样,五趾、脚掌缘、脚跟均匀受力,不抓不扣地平放在地面上。
然后开始用外(逆腹式)呼吸吸息,帮助意念中的内气从脚底涌泉穴、循足少阴肾经路线,出于舟骨粗隆下,沿内踝后,进入足根,向上行于腿肚内侧,出腘窝的内侧,上向股部内后缘,通向脊柱尾闾长强穴。
具体做法是踝关节以上的小腿开始,两内侧面的肌肉群,有沿着腿径先向后再向后外松松张开的意念,逐渐向上,过膝关节(这样两膝关节前面部分,就有向里对合的感觉,但不能使他们在外形上看得出来)。
继续向上至两大腿里侧面,一直到髋关节外的腹股沟处。这时,两股骨头的大转子处,也就有由里向外略为张开的感觉。身躯连头,也自然就有为下沉的感觉和形象,随着两膝弯处也自然而然地就有被动下屈的感觉和形象。古人比喻的两足为足弓,自然也就有上下对合的现象,这就是两足部分的“里开外合”。
外呼吸继续吸息,意念上使小腹部的内压力稍微降低,腹肌自然地收缩而内瘪,帮助内气进入尾闾长强穴后,循督脉腰俞穴、阳关、命门、悬枢、脊中身柱上升,直至大椎。此时,身躯连头继续下沉,敛腹含胸,臀部则随身躯的下沉而向前收拢,帮助尾闾往前弯伸。腰背部命门穴处感觉爆满,下与阳关、腰俞,上与悬枢脊中,基本保持在一个曲面上,不凹不凸,大椎穴处颈椎向前弯倾,下和尾闾相向靠拢,古人比喻的身躯为身弓,此时,在外形上也就有上下对合的形象。按照郝少如老师的讲法,此时的腹部和胸部,“似都有掏空的感觉”,下肋部的左右两旁,随着身躯的下沉,也都有向前卷和的感觉,这就是所谓的“护肫”。
此时的外呼吸虽然仍在吸息,而头部却随着颈椎的前弯,也已有前俯的形态。
然后,保持下部足弓、中部身弓的弯曲相合不变,意念上再把颈椎部分放松,轻轻抬起头来,大约正好使头顶的百会穴处放端正,两眼向前平视为度,随即把舌尖轻轻舔抵上颚近门齿处,随着外呼吸的变为呼息,引导内气从大椎过头顶(不要停留),下龈交入承浆,循任脉过玉堂、膻中,此时隔肌自然松弛上凸,小腹部内压力也自然感觉有所增加,腹肌也放松外凸,意念上就藉此帮助内气继续向下,过鸠尾、神阙、气海、会阴、交督脉于长强,再由长强穴自然将内气分为两股,从两旁足太阳经的会阳穴,送入两臀下的承扶、殷门、委阳、委中穴,经承山、昆仑、申脉而直至两足小趾外侧的至阴穴,斜趋两足心足少阴肾经的涌泉穴。
等到两足足底有内气到达的感觉时,意念上再放松一下踝关节,然后从踝上的小腿开始,先撑开两足弓,而后身弓(推手时最后为手弓),则内劲自然而然地由足底而上,节节贯穿上行,最后是由两肩而前的两手弓,直至到达手指端的所谓“形于手指”。
此为太极拳内功的一个“大周天”练法(以上红色字为内气运行路线)。
习练时应该先练定步式,一开始用小平行步即太极起式,熟悉后再练习川字部(坐后腿)即左右倒撵猴式,最后才练弓步(坐前腿)即左右搂膝拗步式。
练动(退进)步是也可以开始先练左右倒撵猴式,然后再练左右搂膝拗步式。所不同的是,在退步的足趾掌跟或进步的足跟掌趾平伏贴地后,然后才可以做足弓,身弓、手弓上的“里开外合”功夫,要等平撑身躯坐后腿或平送身躯坐前腿到位后,才能抬头向前平视,做放开足弓、身弓、手弓的功夫。
这样的练法,则旋踝、合膝、裹裆、抽胯、收臀、敛腹(抱起丹田)、护肫、含胸,以及撑(送)腿、丹田落位(放开尾闾)、拔背顶劲、沉肩垂肘、坐腕伸(舒)指等等的所谓身法,全部都有了,而且都是由下而上,由后而前的所谓“节节贯串”、“完整一气”(完整一气是一气呵成的,有人把它比喻成“排门板一块”错了)的。
穴位名称也不必要一时之间就把它们全部都强记住,只要能把意念中内气所循行的经络路线大致了解就够了。
附小周天歌诀详解
小周天歌是讲周天运行的过程,冲关的方法。
周天歌的内容是:
小周天歌
微撮谷道暗中提,尾闾一转趋夹脊;
玉枕难过目视顶,行至天庭稍停息;
眼前便是鹊桥路,十二重楼降下迟;
华池神水频频咽,直入丹田海底虚。
《大周天歌》云:
内亦交、外亦交,三关通透不须劳;
尾闾流转天一水,自在河车泛百遭。
奇经八脉十二经,指趾之端阴阳交,
真气运行无滞碍,形神俱妙意逍遥。
“八穴歌”
八脉里有八个代表性的穴位,公孙、内关、临泣、外关、申脉、后溪、列缺、照海。古人流传下来一首“八穴歌”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
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锐眦外关逢;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
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小周天歌诀详解
第一、二句话是"微撮谷道暗中提,尾闾一转趋夹脊"。就是第三步的后阶段丹田真气充实,会阴已经跳动了,就将进入第四步的时候,可以微微提撮谷道,微微地,有个提肛的意念。有的人使大劲的提着,往往不舒服。有人问这是经常提呢,还是有时候提?就是这个力量来了,练功时感觉得气到这个时候,才提着,也不是什么都提着,人也受不了。这样一提肛,打尾闾就过去了。命门是尾闾上去到第二腰椎那个地方,发热了,跳动了,那地方就命门了。命门穴过去后又往上走,走到第五胸椎,那才是夹脊关。一到夹脊的时候,今天还有人问,怎么背上抽紧,有几十斤重一样,感觉不舒服。这个不舒服不要害怕,等到力量足了往上一冲过了就好了。尾闾一转趋夹脊,所以那个脊背上皱吧吧的不舒服。夹脊一过再往上走就是玉枕关了。
第三句"玉枕难过目视顶"。到了玉枕这是第三关,一是玉枕本身就难过,二是路程远了到了这过不去怎么办?这时就给了你一个方法"目视顶"。目视顶不是翻上眼珠向上看,而是意识头顶,起个导引作用,因势利导。什么时候才能够导,得因时因势利导。就是这个气到了玉枕关,冲不过去,感觉头脑胀的不得了,有的这个头还卡吧卡吧地响,好像拿凿子剔一剔,有响声,说明真气到这个地方不好过去。到了这个时候力量很大,那么因势利导一意识就过去了。在这儿给了一个方法,"玉枕难过目视顶"。有的一听目视顶能行,气还没到就目视顶,视了两天还过不去,这是时机未到。时机一到,用这个方法,玉枕关就可以通过。
第四句话"行至天庭稍休息"。意思是到了天庭了到这儿停住又不动,停的时间会很长,这就不必要着急,着急也没用。老是感到不下来,就跑到这儿纠偏,跑到那儿纠偏,还必须靠你自己练功,把功练到了就行了。到了这个地方真气就要停留,这个地方也是真气气流活跃、汇聚的一个地方,那就越来越聚的紧,越厉害,越来越难受。想拉也拉不下来,它就是不那么听话。你就不要管这个地方,这个地方是有点难受,刚一通关,这个地方就有点不舒服,很重,好像揪住一样。你不管它,不要在意。我们这个功法,通了关以后,叫你守上丹田,就不会难受的现象。等功做到了一定的程度,真气运行的很好,经络通畅,就自然而然地下来了。什么叫通关,过了玉枕关就叫通关,再不要计较这个,说我这还没通,那还没通。
第五句话是"眼前便是鹊桥路"。鹊桥在哪里,舌头屈上上去就叫鹊桥,是把督脉上来的真气,通过舌抵上腭搭桥的那个地方接引下来,回到丹田。
第六句"十二重楼降下迟"。十二重楼在那里,就是整个胸腔体,背后的十二胸骨。这十二个胸骨,一边附着一根肋骨,有十二对肋条,形成了胸腔,说十二重楼降下迟,不是说下降的迟慢,而是说你第一步就练通任脉了,这时就再没什么感觉了,通过了这个地方,就感觉不到了。所以大家不要认为这里不通了,而是没有了感觉。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不着急了。
第七句是"华池神水频频咽"。什么叫华池神水?就是舌头底下口腔里的津液。舌头底下有金津、玉液,这时分泌的唾液多了,分泌了以后要咽津,把它咽下去。这个津液呢,能够平息五脏余热,帮助消化,这是很好的东西,有的练功感觉不自然,口干舌燥,心烦意乱,那是你着急了,练的力量大了。练自然以后,津液来的很多,能帮助消化,能灌溉五脏,觉着心情愉快,很自然。这里下来的津液就叫华池神水。"频频咽"就是有了就咽下去,不要吐。换古人说"气是延年药,津是续命芝",就说明津液真气的重要性。
最后一句"直入丹田海底虚"。咽到那里去,往下咽就感觉好象通到丹田的一样。其实咽下去的津液是到不了丹田的,咽到胃里去到肠子里去了。说到丹田里去,那就是说是这么一咽对任脉有一种刺激,通过食道到胃里有一个刺激,刺激了一条植物神经,这么一刺激好象丹田里也有了感觉,就好象到了丹田里一样。这仅仅是一种感觉,而不是咽到丹田里去了。假如说遇到一个懂生理的,就我们,一问就把你问的张嘴了,说不出来了。咱们知道这个道理就行了,咽下去是咽到胃里去,可是刺激了任脉的活动,所以丹田里也有感觉,就好象是到了丹田里一样。
猜你还想阅读以下内容 :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详情!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