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来不怕被人笑话,我这个居住在广州20多年的老广州人,不久前去造访陈氏书院(民间称“陈家祠”)还是头一次。因为有的东西没弄明白,相隔不到两天,紧接着又去了一次,一个星期先后就去了两次。
不是书院没有吸引力,也并非我不想去,而是因为我是属于“木匠家里没凳坐”很拖沓的那种,想着自己长期住在广州,要去陈氏书院很方便、也很容易,想什么时候去都可以,然后一拖再拖,一拖就拖了20多年。
很多时候,方便 、容易便成了我懈怠和拖延的理由。
唉,有点扯远了,还是言归正传。
跟其他游人不同,那天我到了陈氏书院并没有急于去观赏书院的建筑,而是先忙于找一些背景资料。
我有好多的好奇。比如,陈氏书院究竟是书院还是祠堂?书院的发起创办人是知识分子还是商人?建造书院的巨额资金又从何而来?书院科举高中有几人?当时如何被清朝廷所认可的?等等。
带着这些疑问,我溜转在书院里寻找答案。
我从书院迎来送往的头门进入、走到陈氏族人聚会议事的聚贤堂、然后再到供奉陈氏祖先牌位的祖堂,从整个主体建筑布局和使用功能来看,无庸置疑,陈氏书院的用途主要以拜祭陈氏祖先、宗族联谊为主,是一座实实在在的祠堂。
书院的东、西两侧附设的东厢和西厢,在我看来:一方面是供陈氏子弟读书备考、参加诉讼、交纳赋税等作为提供方便的临时吃住场所;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早在清代的乾隆年间,再到咸丰和光绪年间,朝廷和官府都有明令禁止民间修建合族宗祠,尤其是广东官府以“把持讼事,挟众抗官”“藏污纳垢,窝匪聚赌”等罪名,有过多次大规模取缔合族祠的行动。基于当时的背景,创建于光绪十四年(即1888年)的陈氏书院为了掩官府之耳目,使用了“障眼法”,以“书院”为名,并适当附设了读书备考场所,后来又想方设法,在科举取士时代,通过陈氏子弟高中获得朝廷赏赐,在祠堂前竖立旗杆,努力打造书院的正统形象,为陈氏宗祠寻找了合理、合法的理由,以此来躲过朝廷和广东官府对祠堂的禁毁。
看来,“变通方能成事”自古迄今如此。
从了解到的资料上来看,当时书院的48位创建发起人都是从官或知识分子的乡绅名流,其中就包括了清末著名外交官陈兰彬和曾任翰林院编修等职的陈伯陶等,从书院的角度上说,倒是情理之中。
但从祠堂建造的策划、资金的筹集、购买土地,以及建筑设计和装饰上,总能发现有商人的影子,究竟有没有陈氏商人的最初参与?我没有找到答案。
修建陈氏书院的资金筹集,一种是可以用金钱直接购买书院的董事职位,以此来获得正座主位,直接参与书院议事;另一种是以出资购买神主牌位的题捐集资方式,打破了牌位摆放位置按宗室辈分之分的传统,而是根据捐款多寡进行神主牌的先后排位。
犹如如今创办企业的入资参股、竞价排名等。当时,书院可谓是做了很多的尝试和创新。
陈氏书院祖堂、东西厅有11个神龛,可供奉神主牌位12000多个,一方面,发起创办、出面召集题捐的都是德高望重的陈氏绅耆,有着众多的响应者;另一方面,书院放入牌位的出资价钱并不高,题捐者也相当之踊跃。除上述两方面原因外,我认为,还应该存在着光宗耀祖观念的驱使,以及“广东陈,天下李”,与广东陈氏家族的兴旺、富有有关。
因此,筹集到了足够多的资金,为修建广东省内规模最大、最精美华丽的祠堂提供了资金保障。
有了丰厚的修建资金,书院在设计建造上可谓是大手笔,荟萃了岭南民间建筑装饰艺术精华。书院的设计和施工监理由广东著名的土木工程师黎巨村负责,施工单位都是在岭南各地请来的顶尖建筑装饰商号,如时泰、刘德昌等;木雕、砖雕、石雕、陶塑、灰塑、彩绘和铜铁铸等岭南代表作被应用,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吉祥图案、民间传说、历史典故等,如金玉满堂、三阳开泰、龙凤呈祥、天姬送子、刘海戏金蟾、麻姑献寿、东方朔偷桃、群英会、曹操大宴铜雀台、舌战群儒、梁山聚义等等。
书院建筑雕塑饰件多达284件。其中石雕58件、木雕57件、灰塑57件、陶塑58件、砖雕41件、铜铁铸和壁画13件。
单从书院的雕塑来看,可谓是下足了本钱。
整个书院投入了二百多万两银的巨资,花了整整六年的时间,终于建成了一座璀璨的岭南艺术殿堂。
陈氏先人就是以这种过人的胆识,树立了陈氏书院的实力和品牌形象,更以此来彰显广东陈氏家族的名望与荣耀。
陈氏书院似乎建不逢时,曾经也历尽劫难。
书院落成后,广东陈氏子弟光绪甲午(1894年)和甲辰(1904年)分别出了陈昭常和陈启辉两位进士。光绪乙已年(1905年)清政府废除了科举考试,离书院落成仅11年。
抗战时期,日伪特务进驻、日寇飞机空袭;解放后,被学校、印刷厂等先后占用。尤其是在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期间,肩负着“彻底砸烂旧世界”使命的红卫兵,*气腾腾地带兵冲进书院,他们贴出大标语,声言要对“封资修藏污纳垢”的书院,砸到片瓦无存。
据说,危难关头,书院的一位工作人员挺身而出,冒着生命危险找到红卫兵的“司令”,以声泪俱下,与“司令”说事实,动之以情。不知道是被书院工作人员的言行打动,还是陈氏祖先的显灵,红卫兵“司令”竟然幡然悔悟,同意下令“撤兵”,并誓言往后红卫兵再也不进入书院破旧。
经历过抗战,文化大革命,以及多次被占用,书院遭到了严重破坏,已面目全非。从1958年1月广州市文化局接管了书院后,便开始进行多次大规模的维修,直到2010年10月,书院广场前降低原标高并重竖了旗杆,陈氏书院才真正完全恢复原来面貌。
不难看出,陈氏书院从筹备、建设和修葺中,无不体现出“广东陈、天下李”广东陈氏的胆识与智慧。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