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盛世
开元年间的唐玄宗,不失为一代明君,开创了唐朝的鼎盛时期“开元盛世”,但到天宝年间,一切都变了。因为骄奢淫逸不但掏空了唐玄宗的身子,也偷走了年轻时的豪气。由于重用奸臣,痴迷杨贵妃,偏宠安禄山,最终导致“安史之乱”,帝国从高峰迅速滑入谷底。最后仓促间弃都而逃。
安史之乱爆发后,大唐官军抵挡不住安禄山叛军的兵锋,一路节节败退。最后的屏障潼关没有守住,还损失了高仙芝、封常清和哥舒翰三位名将。
当叛军攻克潼关,一路势如破竹的向长安城奔来时,唐玄宗还装模作样地登上了勤政楼,下诏宣布要御驾亲征,借此稳定人心。(“上御勤政楼,下制,云欲亲征,闻者皆莫之信”。《资治通鉴》卷二一八)
安史之乱地图
但私下里却在讨论撤离首都的可能性。这是一个绝密的计划。除了几个宰辅重臣、亲近宦官、得宠妃嫔,以及少数皇室成员以外,其他人一概不知。
其实杨国忠早就暗中命剑南留后崔圆在衣、食、住、行等各方面作了充足的准备,一旦形势不妙,他随时可以拥着玄宗往剑南跑。
当天的逃跑,只有住在宫内的皇家眷属才有幸跟着皇上逃生,而住在太极宫外的妃嫔、公主、皇子、皇孙等,都被抛弃了,更不用说一般的臣民了。
仓促之中,唐玄宗他们除了往逃往西蜀外,还有更好的选择吗?
《霓裳羽衣舞》
刚跑出长安百余里,在马嵬坡,就发生了唐玄宗做梦也没想到的兵变。他在经历逃离京都的打击后,又要经历一次和他的最爱生死诀别的痛苦。他虽然还是帝国的皇帝,但,已经无力控制局面了。因为本来是保卫皇帝的禁军现在开始罢工了。
大队人马出了长安,刚走到马嵬驿,随从的将士因为饥饿疲劳,心中怨恨愤怒。龙武大将军陈玄礼认为天下大乱都是杨国忠一手造成的,想*掉他 。
这时正好有吐蕃使节二十余人拦住杨国忠的马,向他诉说没有吃的,杨国忠还没有来得及回答,士卒们看到这里,一下子就有了口实,喊道:“杨国忠与胡人谋反!”
喊声未绝,早有人用箭射杨国忠,杨国忠急忙逃命,逃至马嵬驿西门内,被士兵追上*死,并肢解了他的尸体,把头颅挂在矛上插于西门外示众,然后又*了他的儿子和夫人。
马嵬坡兵变
哗变的士兵*了杨国忠后,愤怒不但没有平息,反而又生出了一种发泄和*戮的快感。*一个人是*,*一群人也是*,于是,局面开始失控了。
唐玄宗听说驿站外发生了变乱,派高力士去问话,陈玄礼回答说:“杨国忠谋反被诛,杨贵妃不应该再侍奉陛下,愿陛下能够割爱,把杨贵妃处死。”
唐玄宗说:“这件事由我自行处置。”
然后进入驿站,拄着拐杖侧首而立。
过了一会儿,哗变士兵群情激奋,眼看就要危及皇上的安全。京兆司录参军韦谔上前说道:“现在众怒难犯,形势十分危急,安危在片刻之间,希望陛下赶快作出决断!”说着不断地跪下叩头,以至血流满面。
唐玄宗还在强辩:“杨贵妃居住在戒备森严的宫中,不与外人结交,怎么能知道杨国忠谋反呢?”
香消玉殒
在这关键的时刻,最了解唐玄宗,也最忠于她玄宗的老奴高力士不得不开口了。他走到玄宗身边,说:“贵妃自然是没有罪,可将士们既然已经*了国忠,又岂能让贵妃安然无恙地留在陛下左右?请陛下慎重考虑,只有将士们安定下来,陛下才有安全可言。”(“贵妃诚无罪,然将士已*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愿陛下审思之,将士安,则陛下安矣。”《资治通鉴》卷二一八)
唐玄宗不得已,命令高力士把杨贵妃引到佛堂内,用绳子勒死了她。然后把尸体抬到驿站的庭中,召陈玄礼等人入驿站察看。
其实这个过程中,高力士做了手脚。在佛堂中被缢*的人不是杨贵妃,而是一个相貌酷似于她的宫女。死后换上杨贵妃的服饰,由于禁军不可能近距离查看贵妃容貌,所以受到蒙骗。真的杨贵妃后来被瞒天过海,东渡到日本,了此残生。所以白居易有“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传世。(《长恨歌》)
至此,这场危机总算过去了。
仙境
禁军的哗变只是解决了杨国忠等奸人,但随即又出现一个意外情况,那就是突然出现一群当地百姓,拦住皇上,极力阻留他们西行。唐玄宗没办法,只好留下太子处理这些后事,自己则拍马先走了。
危机过去后,将要出发时,突然涌出一群当地的父老乡亲,拦在路中请求玄宗留下,并说:“森严宏壮的宫殿是陛下的家室,那些列祖列宗的陵园是陛下先人的葬地,现在都舍弃不顾,想要到哪里去呢?”
唐玄宗骑在马上停留了很长时间,然后命令太子留在后面安慰这些父老乡民。
太子李亨
百姓开始向太子倾诉:“皇上既然不愿意留下来,我们愿意率领子弟跟随殿下向东讨伐叛军,收复长安。如果殿下与皇上都逃向蜀中,那么谁为中原的百姓们作主呢?”
说着说着,人越聚越多,不一会儿,来到太子跟前的多达数千人。太子不肯,并说:“父皇冒艰历险,远出避难,我怎么忍心早晚都不在他身边呢!再说我也没有当面向他辞别,我要回去告诉父皇,然后听候他的吩咐。”说着涕泣流泪,要回马西行。
这时建宁王李椒,宦官李辅国,拉着太子的马说道:“逆胡安禄山举兵反叛,进犯长安,以至四海沸腾,国家分裂,如果不服从民意,怎么能够复兴大唐天下呢! 何必因为区区温情,而作儿女之恋呢!”
父老乡亲们都拦住太子的马,使他无法前行。
李辅国
眼看众意难违,太子只好派人去报告玄宗。唐玄宗骑在马上等待太子,久等不见,就派人去打听,被派去的人回来报告了太子的情况,唐玄宗考虑半天,终于吐出一句深含韵味的话:“这真是天意!”
从此,皇上和太子走上了两条道路。皇帝西行到巴蜀避难;太子则在一干众人的陪同下,向北行抵达朔方军大本营灵武。
经过一番布置与筹划,李亨在灵武城的南门城楼,举行了简单的登基仪式,是为唐肃宗。登基后,唐玄宗被推尊为太上皇。并派使者前往四川,向太上皇报告这一消息。
也就是从这时开始,唐肃宗带领他的大唐官军,吹响了反击安禄山史思明叛军的号角。
唐玄宗
历史的真相:其实,整个马嵬坡事件,就是由太子一手导演,一帮知情和不知情的演员共同出演的一场“宫廷政变”。虽然历史过去这么多年,而且缺乏相关的历史记载,但我们还能从蛛丝马迹中,找出一些论据,再进行合理的逻辑推理,还原这个事变的真相。
太子李亨的一生,可谓是经历了很多苦难。当年太子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关系紧张,其姬妾杨氏*,李隆基怕太平公主会借题发挥, 便让属下秘密弄来一些堕胎药,李亨差点就来不到这个世界上。
后来册立太子,李林甫极力推荐李瑁,但唐玄宗这次没有听任何人建议,选定了李亨。李林甫怕李亨将来不放过自己,就千方百计陷害李亨,希望李亨出问题。
杨国忠
李林甫一命归西,当年多次充当李林甫打手的杨国忠当权了,他对太子的陷害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李亨共经历两次大案,两次婚变,都是拜杨国忠所赐。所以俩人后来势同水火,不共戴天。
此次皇上出逃,投奔的目的地是哪里?是西蜀。要知道,西蜀是杨国忠的大本营,他就是在那里发迹的,担任宰相后还遥领剑南节度使职务。
现在李亨已经是46岁了。有句歌唱的好“我等到花儿都谢了”,李亨这太子熬得,头发都花白了。一日不掌帝国权柄,他就一日没有安全性可言。
此次随唐玄宗西去蜀地,为了断追兵的后路,必然烧掉栈道,这样,叛军就不能入蜀了;同样,他们蜗居在巴蜀,无法和内地各路节度使联络,入主内地基本无望了。
巴蜀是杨国忠的老巢,自己去了,断然没有好果子吃,说不定还会有性命之忧。
此时随从他们出来的禁军共三千人,李亨负责殿后,指挥着两千人,而他的儿子广平王李俶和建宁王李倓在出逃的队伍中“典亲兵扈从”,这给李亨发动政变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朔方军
据《旧唐书·李辅国传》称,“辅国献计太子,请分玄宗麾下兵,北趋朔方,以图兴复。”由此可见, 这一切原来都是有预谋、有计划的,绝非出于偶然。
于是,行动就开始了,趁将士们牢*满腹的节骨眼上,开始散布不满情绪,把大家的情绪都调动起来。
接着一路长拳打下来,先是诛*杨国忠等祸国奸臣,是为朝廷锄奸;再组织老百姓在路上“拦截”,借机和唐玄宗分手;然后再顺从民意,留在内地;最后奔赴自己遥领的朔方军,顺利登基称帝。
这场大剧编排的既紧张又紧凑,精彩纷呈。只是许多演员,比如陈玄礼、高力士等人,有的知情,有的不知情而已。
参考资料:
《旧唐书》后晋·刘昫等
《新唐书》宋·欧阳修
《资治通鉴》宋·司马光
老衲侃春秋严正声明:原创作品,禁止非法转载!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