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馆
说到英国的博物馆,很多人脑海中跳出来的第一个名字就是大英博物馆(The British Museum)啦!
创办于1753年的大英博物馆(理论上)是世界上第一座向公众开放的国家级博物馆,也是如今世界上规模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想必也是很多人在英国游玩时慕名前往的目的地,但进馆后你是否只是走马观花完成打卡就心满意足了呢?这座享誉全球的博物馆到底是如何建立,如何走到今天的呢?让阿掌来为你细细讲述大英博物馆的前世今生!
汉斯·斯隆爵士
说到大英博物馆的起源,不可不提的一个人物是汉斯·斯隆爵士(Sir Hans Sloane, 1660-1753)。他既是一名内科医生,也是当时有名的博物学家和收藏家。
17世纪的英国正是人们对自然历史产生极大好奇心与痴迷的时期,而斯隆也不例外。从青年时期开始,斯隆就开始收集各类与自然历史有关的收藏以及其他的奇珍异品,也因此开始了在科学领域的研究发展。1688年,年轻的斯隆作为牙买加总督阿尔比马尔公爵私人医师与之一同前往西印度群岛,该总督15个月后就不幸客死他乡,斯隆因此返回英国,带回了大量自然标本并出版了《牙买加自然历史》上下集。
同时他还从牙买加带回了当地人饮用热可可的配方并进行了改良,尽管在他之前可能已经有人发现了热可可作为饮品的潜力,英国的自然历史博物馆依然将他列为了热可可饮料的发明者,“汉斯·斯隆爵士牛奶热可可(Sir Hans Sloane’s MilkChocolate)”也或许是历史上第一个热可可品牌。
汉斯·斯隆爵士牛奶热可可
1716年,斯隆成为了英国历史上第一个获得世袭爵位的医师,1719年他成为皇家医师学院(Royal College of Physicians)的校长,并在1727年成为国王乔治二世的首席医师,同时作为牛顿的继任,成为皇家学会的会长,一直任职到八十岁退休。
作为一名享有盛誉的社会名人,斯隆爵士一直都没有中断过作为一名收藏家的私人爱好。除了自己个人收集的藏品以外,他还是一名“收藏的收藏家”,常常斥资购买其他收藏家完整的收藏系列,并与自己的熟人交换藏品。在时间与精力的累积下,斯隆爵士逐渐构建起当时最全面最丰富的自然历史收藏,并进行了精心的分类记录。而他也并不是一个吝啬于分享的人,作为一名科学界人士,斯隆爵士不仅珍视个人的思想自由,更相信获取知识的自由是每个人的天赋权利,于是他慷慨地对外开放他的收藏,为当时致力于科学研究的学生提供了莫大的帮助。
在启蒙时代下的英国,斯隆爵士的收藏逐渐名扬四海,成为众人争相造访的对象。威尔士王子在参观了他的收藏后感叹,这样能够向公众开放的收藏可谓是国家级的荣耀。
自然历史标本藏品
在去世前,斯隆爵士立下遗嘱,希望将一生所藏尽悉捐赠给国家,他说,他的心愿便是他的收藏能够在日后依然能够不时有对科学充满好奇和热情的人们造访,能够为科学与知识的进步贡献一份力量。
同时他也提及,尽管他希望他的收藏能够留在英国,但如果英国国会没有接受这份捐赠,那他的收藏将会捐赠给海外的科学研究机构。由此可见,斯隆爵士捐赠藏品的目的更多是出于贯穿其一生对自然历史和科学研究的热爱,而显然,对国家而言,失去这样一份庞大丰富的收藏将会是极大的损失。
于是国会讨论后通过了决议,接受了斯隆爵士的捐赠。这一份捐赠大约包含了3516册手抄本、4万册书籍、3.2万枚勋章与硬币、12506件植物标本、5843件贝壳、756件解剖组织标本等。
汉斯·斯隆藏品中的部分化石
在此之前,英国国会已经有了来自另外两位藏家罗伯特·科顿爵士(Sir Robert Cotton)和罗伯特·哈利(Robert Harley)所捐赠的书籍系列,但建立国家级图书馆的项目却迟迟未能推进。斯隆爵士的捐赠推动了国家级机构的建立,在他的收藏基础上,辅以先前的书籍收藏,建立大英博物馆的决议于1753年正式通过,并在6年后落成向公众开放。
博物馆的选址中最先还包含了今天白金汉宫所在的建筑,但因为费用太过昂贵,加上地理位置并不方便,因此最后选定在了一栋建于17世纪的大宅——蒙塔古居(Montagu House),一直到了今天,博物馆依然在这一位置上,向“好学求知者们”敞开怀抱。
蒙塔古居
1757年,国王乔治二世将英王藏书(Old Royal Library)捐赠给了国家,并纳入大英博物馆馆藏。1823年,乔治四世也将其父亲的藏书“国王书库“(The King’s Library)捐赠给国家。其中还有许多其他收藏家的藏品捐赠。
这些捐赠使原来的旧蒙塔古居已无法容纳馆藏,19世纪40年代,旧蒙塔古居被拆除,而由罗伯特·斯默克爵士(Sir Robert Smirke)设计的方型合院式大楼成为了新的主体建筑,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大英博物馆的样子。
这座古希腊风格的建筑令人联想到雅典的帕特农神庙,无疑也表达了当时人们对于古希腊、古罗马文明作为“文明世界文化和审美成就的巅峰”的向往和自己的文化自豪感。
今天的大英博物馆
读到这里不难看出,建立初期的大英博物馆所拥有的馆藏其实更多是自然历史相关的藏品以及各类藏书、手迹,听上去似乎与现在大家对于大英博物馆的印象不符合。
但事实上建馆初期的大英博物馆并不如今天这般热闹,尽管声称“向观众开放”,但若想进入参观,公众依然需要写信申请预约,参观时间也极其有限,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博物馆不过是满足好奇心“如同动物园一般”走马观花的去处罢了,这样的国家级机构不过是富人们的娱乐场所。
然而进入工业革命后的英国迈入了一个全新的纪元,国家实力不断增长,以及在世界的殖民版图不断扩大,让英国成为了世界一方之霸主,大英博物馆作为国家级博物馆,也开始成为国家实力的有利表达。
早期的大英博物馆门票
由于空间的限制,早期自然历史及书籍相关藏品大多已经从大英博物馆中分离了出去,成为今天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British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和大英图书馆(British Library)的一部分。取代这些藏品并逐渐以飞快的速度增长起来的新的藏品大多都具有极高的文化与艺术价值,其中就包含19世纪早期便纳入馆藏的罗塞塔石碑(Rosetta Stone)、瑭利所藏古典雕塑(Townley Collection of Classical Sculpture)以及帕特农神庙石雕(Parthenon Sculptures)等。
同时大英博物馆还开始大量投入于海外的考古发掘工作和对藏品的收购,不仅馆内的英国和中世纪文物藏品大量增长,馆藏范围还进一步扩大到了欧洲的史前器物、民族学藏品和考古材料,以及远东的艺术品和器物。
尽管馆藏内容及数量都令人叹为观止,但到了今天,藏品来源也让大英博物馆受到来自世界各处的质疑和批评。
捷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Karel Čapek,1890-1938)曾在自己的书中写道:“英国因为是个不太有创造力的国家,所以努力从外国收集宝物。从雅典卫城拿来壁面雕刻,从埃及拿来斑岩、花岗岩的巨人像,从亚述拿来浅浮雕,从尤卡坦半岛拿来多节黏土烧的像,从日本拿来微笑佛像、木雕与漆器,以及从各大陆、各殖民地拿来种种艺术品、铁制细工品、纺织品、玻璃制品、花瓶、鼻烟盒、书籍、雕像、绘画、珐琅细工、镶嵌贵金属的书桌、撒拉逊人的剑以及其他种种珍宝,大概全世界稍有价值的东西都被拿到英国来。”
无疑,大英博物馆藏品扩展的背后绕不开的故事是这一殖民帝国对很多地区所进行的文物掠夺或是战争的战利品,譬如著名的罗塞塔石碑就是英国在埃及打败法国后作为战利品从法国人手中所获得的埃及文物之一;而可称为镇馆之宝一般的帕特农神庙雕塑,是当时英国驻奥斯曼帝国大使,埃尔金第七世勋爵托马斯·布鲁斯声称自己获得了奥斯曼帝国苏丹王的准许,从帕特农神庙取下肢解后运回英国再由大英博物馆收购的。
早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之前,希腊方面就希望大英博物馆能够归还这一珍贵藏品,但当时的英国首相布莱尔表示:“雕塑归大英博物馆所有,我想他们不会归还这些雕塑的任何一部分。”
而就如同我们今天能看到的那样,这些雕塑依然还在大英博物馆,每日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络绎不绝的参观者。
部分馆藏
摄影:写字阿掌
到底什么是文物的价值?在当下世界,百科全书式的环球博物馆又应该如何定位自己的价值、处理自己令人不安的历史?
作为其中代表的大英博物馆深切感受到这些问题所带来的压力,并试图寻找合适的答案,譬如今天的大英博物馆试图让自己跳脱出“国家博物馆”的定义框架,而自定义为一座“世界博物馆(Museum of the World)”,并以举办文物借展、巡展及各类文化交流活动的方式,履行“向全世界展示全世界(Show the world to the world)的宗旨,将世界的文物和文化相连,展现全世界共同的历史。
2010年,大英博物馆还与BBC合作推出《世界历史百物(A History of the World in 100Objects)》广播节目,并在2017年开始世界巡展,其中就包括北京国家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百物展》
在这样的时代浪潮下,大英博物馆不再仅仅是一座博物馆,而更多成为了人类历史文化交流思想碰撞过程中所产生的矛盾与融合的缩影,或许也代表了一系列的博物馆迈入新时代的纪元。
如何看待大英博物馆的过去,如何定义它的将来,这样的问题,或许每个时代与时代中的人们都会给出不一样的答案,而不变的是,属于大英博物馆的800多万件藏品,依然在沉默中讲述时间的故事,或等待被讲述。
摄影:写字阿掌
地址:Great Russell St, Bloomsbury,London, WC1B 3DG
开放时间:全年开放
每天开放时间:早上10点-下午5:30(周五晚间延长开放至20:30)
门票:免费
*若无特殊标注,则图片来源于网络
参考资料
维基百科词条:大英博物馆
维基百科词条:汉斯·斯隆爵士
历史控:《大英博物馆文物来源之争:后殖民时代,西方博物馆如何重塑合法性?》
光明日报:《大英博物馆:第一座国家博物馆的启示》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