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长恨歌》

浅谈《长恨歌》

首页角色扮演天涯长恨歌更新时间:2024-04-22

《长恨歌》有感

银汉迢迢远,玉魂香销散

马嵬一为别,日夜相思眠

细柳横波目,芙蓉笑春颜

红豆不堪看,泪洒长生殿

很久之前就已很想写一篇关于《长恨歌》的感评,但不知用何体裁,从何写起。自从开始写诗之后,终于把对《长恨歌》的感评用诗的形式表达了出来。但如若你问我为何对《长恨歌》有如此执念,那要追溯到更早我也记不得的时光。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文章中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我也不知自己是如何何时习得的,只记得没接触这篇文章之前,就已经在我的脑海中来来回回了无数遍。

直到高二那年,第一次接触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被惊艳到了,原来脑海中经常来回的诗句是出自这篇文章,更惊艳的是还有那么多惊艳的诗句存在。

从此,整篇文章从我的脑海到脚底开始萦绕发酵沉淀,每天都不自觉的在脑海萦回默诵,直到我写下这首诗。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于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本文不谈唐明皇与杨玉环“但教心似金钿坚”的爱情故事,与其说是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结合诗者个人感情经历倒不如说是诗者最真切的内心写照。为什么这样说呢?这就要从一段“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的唯美爱情故事说起。

好吧!还是要说到唐明皇与杨玉环。公元745年始,以唐明皇为首的统治阶级内部腐朽,唐王朝,“郦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唐明皇,“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直到“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于公元755年爆发了安史之乱。至此,唐王朝由盛转衰,开始了藩镇割据,牛李党争……的混乱局面。

公元780年,白居易父亲白季庚因平乱徐州有功任职徐州,但为躲避徐州战乱,白居易的父亲把家安置在了宿州符离,白居易得以在此度过了他的童年、少年、青年的生活,也是在此得以结识了上文提到的唯美爱情的女主角,“东邻婵娟子”湘灵。

在前文本人把这段爱情用纳兰的“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作为修饰语,表明他们的爱情结终究是无果的。

白居易出身官僚家庭,而湘灵是一农户的女儿。在当时门第观念非常强的时代他们的爱情是不被允许的,他们的爱情遭到了母亲如灭绝师太般的严防死打。

白居易19岁,湘灵15岁那年,白居易被逼离开湘灵,外出就学,在分离时写下了令人读来犹痛心的《潜别离》

不得哭,潜别离。

不得语,暗相思。

两心之外无人知。

深笼夜锁独栖鸟,利剑春断连理枝

河水虽浊有清日,乌头虽黑有白时。

惟有潜离与暗别,彼此甘心无后期。

暗暗悄悄的与心爱之人别离,然心非木石岂无感,前有刘兰芝焦仲卿,举身赴清池,自挂东南枝;梁山伯祝英台双双化蝶。后有陆游唐婉“人成个,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魂断沈园。

我们也可以回想一下自己最近一次“不得哭,不得语”是什么时候什么事件。也许可以真切感受到白居易此刻的心情是多么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2岁,考中进士,任职长安,全家搬离符离,向母亲苦求与湘灵结婚无果。暂相望于江湖。

36岁任陕西周至县县尉,写下《长恨歌》

37岁,在母亲以死相逼下与红门杨氏(杨贵妃杨国忠红门杨氏之代表)同事杨汝士之妹结婚

42岁,贬谪九江。

44岁,在浔阳江头偶遇湘灵与其父漂泊江湖,湘灵未婚。

45岁,写下《琵琶行》

本人在前文说到,自从接触到《长恨歌》,这篇文章便几乎每天在我的脑海盘旋,直至写下开头的《长恨歌》有感这首诗。才渐觉某个角落安宁。这期间有八九年的时间。

上文可以看到,白居易36岁写下《长恨歌》,37岁结婚,这个年龄即使是放在今天也属于晚婚,那么白居易放下湘灵结婚与写下《长恨歌》之间有没有一种因果关系呢?长恨歌与诗者自身情感经历有没有一种因果关系呢?

以下纯属个人见解

《长恨歌》中道: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 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六军,唐明皇的随行大军,唐明皇须依靠此大军重回长安,但六军不发,除非处死娥眉。然而唐明皇在当时最好的选择是服从六军。

结合诗者自身,此六军和他的母亲有和相似?在当时某个时刻事件他们都有一定的权威。

在当时的唐朝以“孝道”著称。还是拿诗者自身举例,元和九年,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便是因朝廷权贵拿其母赏花坠井而亡,诬陷其写了很多“赏花”“新井”的诗有辱孝道而被贬谪。虽是被诬陷,可以看出唐朝的“孝道”文化。所以违背其母是不可能的。所以“回看血泪相和流”写的情真意切。所以其与湘灵唯有执手相看泪眼。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诗中间部分描写的都是唐明皇对杨贵妃的“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的思念。

结合诗者自身:白居易32岁与湘灵别后创作了很多关于湘灵的诗。《冬至夜怀湘灵》、《感秋寄远》、《寄远》……,最有名的莫过于《长相思》

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

相恨不觉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海子说:天空一无所有,为何却给我安慰,内心有着怎样的波涛与寻寻觅觅。相思了才发觉海没那么深,即我对你的思念比海还要深。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金阙西厢叩玉扃,转交小玉报双成,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唐明皇与杨贵妃,白居易与湘灵,两对爱情均是无果。白居易注定会在《长恨歌》中倾注自己的情感,暂就这一小段来说注入的情感是什么呢?个人认为是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希翼。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知道,人死不能复生,然而在此段落中白居易在杨贵妃死后虚构其在蓬莱仙山上羽化成仙。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情当境而发,意则内涵成体。

比翼鸟,连理枝这些更是诗者对美好爱情能够双宿双飞的期翼。更是诗者对自己爱情无果所寄托的最后的美好幻想。美好幻想成就了千古名句,千古名句就这么因美好幻想而道出来了?然而这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内心有过多少次的挣扎,愤懑,深情积淀而成。母亲以死逼其成婚,也许这是对自己无果爱情深情祭奠到极致的最后美好幻想。

同理《琵琶行》

白居易44岁那年在浔阳江头偶遇湘灵,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凝噎。江州司马青衫唯有更湿。《琵琶行》为何是在遇到湘灵后而作?《琵琶行》与湘灵有何关系?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梦到年少的事,哭的泪流满面,这是歌女梦到年少的事,怎么这更符合白居易在遇到湘灵后的心境呢?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重相识。与其说是歌女在哭诉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倒不如说是诗者在哭诉自己。。

当然,白居易在其53岁,64岁那年,回过宿州符离老家。但都是: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人的未完成的心愿,不会凭空消失,它会一直延续,在你的生活中,影响着你的决策,经历。白居易晚年诗酒放纵,养了很多名妓(相当于家庭歌舞妓),最著名的要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樊素、小蛮均是人名,现在的樱桃小嘴,小蛮腰是由此得来)

虽然在《长恨歌》中,已表达对美好爱情的期翼,但期翼是无法抵消过往人生经历所留下的痛苦、愤懑、无法遣怀。那成了心中永远缺失的一角。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

最后以白居易36岁时写下的《感情》,

作为本文结尾,也以此祭奠本人对《长恨歌》八九年来的朦胧执念。

中庭晒服玩,忽见故乡履。

昔赠我者谁,东邻婵娟子。

因思赠时语,特用结终始。

永愿如履綦,双行复双止。

自吾谪江郡,漂荡三千里。

为感长情人,提携同到此。

今朝一惆怅,反覆看未已。

人只履犹双,何曾得相似。

可嗟复可惜,锦表绣为里。

况经梅雨来,色黯花草死。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