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诚至坚追梦人】徐道彬:行胜于言 坚定的“皖学”挖掘者

【至诚至坚追梦人】徐道彬:行胜于言 坚定的“皖学”挖掘者

首页角色扮演挖掘者更新时间:2024-05-07

他说学海无涯,要惜时如金;天道忌巧,不能急功近利。他的学术之路由戴震而至“皖派”,由“皖派”扩展至“皖学”,正是走着戴震“由字通道”的路子,一步一个脚印。择一事而终一生,徐道彬正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初心使命,助力安徽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步伐。

在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徐道彬家中的书架上,摆放着《十三经注疏》《诸子集成》《胡适学术文集》之类的书籍。从泛黄的纸张和微微卷曲的边角,不难看出这些书都已经很有一些年头了。

徐道彬致力于明清学术思想研究数十年,从硕士论文开始就以戴震研究为入手,由此加以深入与拓展,进而对皖南学者朱熹、方以智、梅文鼎、江永、程瑶田、凌廷堪及皖北老、庄等学术加以贯通性的研究,逐步推进“皖学”体系的建构。除了先前出版的《戴震考据学研究》《“皖派”学术与传承》等著作外,近年又完成了《皖学论纲》等三部书稿;目前正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江永全书》整理与研究”的工作。

江永是戴震的老师,在中国经学史、思想史、语言学史、科技史上都有重要的影响。由于他的著作深奥难懂,属于今天的冷门绝学,很少有人去触碰他。“重大项目选题公布时,我联络了省内外的学界同道协同申报,在前期成果还算扎实的基础上,项目获批比较顺利。课题的立项,可以加强对朱子学与江戴之学关联性的挖掘,证明徽学之所以能够称之为‘学’,而非一般性的地域文化,就是因为有了朱熹、戴震、胡适一脉作为‘学’的理论支撑,呈现出在中华‘学统’层面上的脉络、特色和影响。”徐道彬说。评审专家陈祖武先生、朱杰人先生等认为:徐道彬的学术团队勇于担当这一攻坚克难、“采铜于山”的工作,对中国学术思想史及徽州文化史的研究都有助益。加强江永研究,可以梳理出从孔孟儒学、程朱理学到“皖派”朴学的“学脉传承”,更为徽学研究增添应有的理论光彩。徐道彬也自认为:“学者的任务就像是采矿中的钻探工作,是将挖掘出的内容加以鉴别、梳理和研究,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希望‘徽学’能够由此突破地域界限,走向全国乃至世界。”

经过多年的学术浸润,徐道彬有着自己的理想和坚守。读书、教学与科研,既是他的生活方式,也是他生活的全部内容。在培养学生方面,他要求做人要老老实实,做事要扎扎实实,如果真想把学术当作人生事业,那就必须下“笨功夫”,不能走捷径。

今年九月入学的博士生徐钰是徐道彬的学生。此前,徐钰的硕士生导师张新民教授曾多次向他提起徐道彬的为人与为学。从听闻到结识再到跟随学习,徐钰印象里的徐道彬有君子风度,谦谨敦厚,淡泊名利。“徐道彬老师长期耕耘于‘皖学’领域,潜心治学,功力深厚。”徐钰补充道:“徐老师平易近人,诚以待人,对学生关怀备至,既有专业学习上的悉心指导,也有生活上的关心呵护,是一位难得的好老师。”

时光知味,岁月沉香。徐道彬自觉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这在当下有些不合时宜。他曾面对名校的诚意邀请,婉言谢绝;对待人才名号的申请,也显得木讷迟钝。这么多年留在安徽大学,他有感谢,也有不舍。“看惯了安徽大学的四季之景,习惯了在‘皖学’世界里的探寻,不愿再去其他地方。从‘211’到‘双一流’,安徽大学一直在进步。我也会尽已所能,把‘皖学’研究推动一步是一步。如果能有三五个同道青年加入行列,‘皖学之脉’定能传承下去。”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