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巨峰风景区索道上站附近,近年来发掘一处古庙宇遗址,在崖壁之下有一片相对平整的台地,依稀可见巨石铺就的台阶,矗立的八棱石柱,还有散落的一些石质构件,精致巧妙的设计,让人不得不惊叹古代民间工匠们精湛的技艺。
这里就是毁于清代乾隆年间的白云庵遗址,也就是传说中的古玉清宫。白云庵,又称玉清宫,铁瓦殿是它的建筑组成部分之一,曾经是崂山地理位置最高的道家宫观,这里依山观海,秀丽清幽,是绝好的世外修行道场。明万历年间进士、即墨名士周如砥,在此游览时曾作诗称赞曰,"翠柏丹枫相映新,清波白石故粼粼。羽人总解谈黄老,尘世谁知是汉秦。"
白云庵的创建考证,近年来学者认为可追溯至唐代,实际上关于它的历史,在四五百年前的明代,已经少人知晓。现在历史文献中记载比较清楚的,是明代万历十二年(1584),当时的高僧憨山德清禅师,为重修一新的铁瓦殿(彼时正规名称为"玉皇殿")撰写碑文,其中记载说,"(巨峰)顶有庵,曰白云,故称古刹,就废。至我明嘉靖间,全真朴一向重起之,其徒李阳兴继业"。
碑文中提到的朴一向、李阳兴,都是明代在此修行的全真道士,特别是这位李阳兴道长,在崂山道教历史上不为无名,更是与古玉清宫的存废密切相关,可以说,是他一手缔造了玉清宫的鼎盛辉煌,也是他为玉清宫的倾覆埋下了伏笔。
李阳兴,祖籍成山卫(今山东荣成),史料中对他的描述是"道力精坚,气宇潇洒"。胶东地区,特别是烟威一带,堪称全真祖庭,重阳真人遗风最盛。明代嘉靖年间,李阳兴从家乡来到了道家福地洞天的崂山巨峰,在白云庵遇到了全真派道长朴一向,或许是从小受到了道教熏陶,他欣然拜师,留在崂山修行。
当时的白云庵几近废弃,只有朴一向组织弟子们临时搭建的几处简易房舍,作为修行容身、遮风避雨的场所,虽有复建之心,却无复建之力。李阳兴注定成为古玉清宫复兴的使者,他决心完成恩师朴道长的心愿。
在艰苦修行的同时,李阳兴四处运作谋划,向善信们筹集资金,寻访当地能工巧匠和建筑设计者,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李阳兴万事俱备,在残破的白云庵古刹附近,盖起了宏伟的玉皇殿三间。
山中风大林密,房舍修造困难,维护更加不易。崂山毗近海岸,经常有大风大雨,殿阁上覆盖的瓦片重量不够,竟然被大风吹落不少,屡破屡修,耗费人力财力,道众颇有微词。李阳兴思谋良久,想出一个办法,他打算把殿阁上覆盖的瓦片全部更换,使用更加牢固沉重的铁瓦,以此对抗山林大风的侵袭。
不得不说,这在当时是个奇妙的办法,李阳兴跟师父说了计划,然后再次募化一笔资金,亲自到江南作坊,画影图形,定制了一批符合要求的铁瓦片。近代学者周至元在《崂山志》中写道,铁瓦"径尺二寸,背铸捐施者姓氏,檐瓦作龙形,状尤精巧,今山民犹有存者"。由此可见李阳兴的道心坚定,用心良苦。因为玉皇殿屋顶全部改用铁瓦覆面,这在百姓中传为奇闻,人们称之为"铁瓦殿",反而最初的"白云庵"原名却少有提及。
关于铁瓦殿的建造,在崂山当地百姓中,整个过程颇有传奇色彩。李阳兴定制的铁瓦,由水路运输,船运至登瀛湾码头,彼时李阳兴手中的资金将尽,已经无力雇人将铁瓦运上半山腰,山上的工匠久等无料,逐渐也不耐烦。
李阳兴定制的铁瓦,小片十余斤,大片足有几十斤,为了把这些沉重的铁瓦运到山上,李阳兴不得不再想妙计,相传他导演了一出"铁瓦飞",利用前来看热闹的百姓,徒手将一船铁瓦手递上山。
铁瓦殿终于落成,玉清宫香火盛极一时,四面八方的善男信女纷纷进山上香,许多虔诚的道士闻讯来此拜师,仅跟随李阳兴学道的信徒就不下千余人,历史记载,当时"道风之畅,为崂山一时之最"。
铁瓦殿其实凝聚了李阳兴师徒三代的心血,他去世以后,弟子高来德继承师祖和师父遗志,得到乡绅即墨名士蓝因、莱阳中丞刘拙斋相助,将玉皇殿庙宇"大新之,依岩凿石,殿壁围垣,丹表环绕,左右毕备。"
所谓"成败皆萧何",可惜清代乾隆年间的一场"天火",将存在二百年的古刹付之一炬,幸存的铜制神像,以及被抢救出来的匾额、经卷,被道士们移至山下的"旱河庵"存放,因此民间又有"玉清宫在旱河庵"的说法。
关于古玉清宫铁瓦殿遭劫,比较有趣的一个说法是,当时的道人们做下了伤天害理的事情,因此遭遇天劫业火。至今在铁瓦殿废墟的崖壁上,还可见到有如此字样刻石,"鳌山庄上供铁瓦殿玉皇香火地二十康熙二年立,王一明书。道人典卖遭五雷轰,俗人吞罢男为盗女为娼。石匠贾字玉"。
刻石的意思大致如下,当年修造玉皇殿的时候,有鳌山庄(当为即墨鳌山卫)望族黄氏捐赠用地二十亩,传为黄氏家族女眷在此修行。为了保护道观产地不受损害,才令石匠把约束文字铭刻于石壁上,用于警示,谁要出卖土地,要遭五雷轰顶等诅咒话语。
从这段话语中,似乎可以嗅出当时玉清宫中因为产业争夺已然暗潮汹涌,所以才有如此严重的诅咒用来约束。谁知不过百年光景,盛极一时的玉清宫铁瓦殿,竟然真的应验了前代谶语,自作自受的道人们受到老天爷的报应。当然,抛却迷信果报,铁瓦殿的倾覆或许另有真实原因。
武当山堪称道家第一祖庭,重峦高耸,气候多变,云层常带大量电荷,由此造就了峰巅"雷火炼殿"奇观,每当雷暴积雨云移来时,闪电带来强大的电弧击打着金顶真武殿,火球伴随雷鸣蔚为壮观。崂山铁瓦殿,也有类似情况,只是它不像真武铜殿通身金属材质,只有铁质的屋顶,其他均为石料框架木质结构,道人们对物理常识的缺乏,才导致了铁瓦殿的毁灭,当然与诅咒无关。
当然,一个故事往往有诸多版本,除了雷击导致火灾的说法,民间还有其他有趣的传闻。
话说,铁瓦殿自万历间修造完成以后,着实兴盛了一段时间,到了明清易代之际,天下政局不稳,香火冷落,崂山玉清宫门可罗雀,道人们衣食无着,有些人就打起了宫观产业的主意,毕竟保存人力才能以图后续。而另一派道心坚定的人,则坚持守卫祖师成就,坚决不允许一寸产业变卖沦丧。由此争执不休,就分裂为两个帮派,谁也说服不了谁。
当时恰逢即墨黄家出了案子,黄培诗案爆发,黄氏女"喜岩禅师"出家,黄家捐赠土地二十亩作为供养产业。坚守一派借此机会,在铁瓦殿石壁立字为据,便有了上述类似诅咒的刻石,王一明当是时任守观道人。但是这仍然解决不了两派之间的纷争,甚至由于刻石用语过于恶毒,更加激发了矛盾,有愈演愈烈之势。故事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了。
某天,玉清宫中来了一个须发皆白的老人家,道人以为是随喜的善信,将他迎进观内。谁知老人哪儿也不去,直接到铁瓦殿,围着殿阁转了一圈,自顾自的唏嘘不已。知客道人也不知道老头是啥意思,就把当家的道长请出来。
当家道人毕竟有些见识,他见老人家颇有点仙风道骨,知道不是寻常人家,就盛情邀请他到丈室奉茶叙谈。老人也不客气,坐在椅子上喝茶,道长就心中疑惑向他请教。
这老头子慢条斯理地说,"当家的可知,你这庙三天之内,将有灭顶之灾。"
当家道长一听,当时吓得心惊肉跳,"老人家言出有因,不知可有什么禳解之法?"
老头子说道,"要解也不难。从明日起,三天三夜莫动烟火,冷灶冷食。"
当家道长听说,"这倒不难做到"。
老头子说道,"好说难做,好做难说啊",饮茶一毕,即拱手告辞,晃眼不见。道长心知是神仙点化,当时下令,让道观中禁火三日,违者杖责。所有吃食,今日令厨房碾米推磨,明日早晨起以水泡充饥。玉清宫道士何止百余,当家的一声令下,全观行动起来,忙到半夜三更,终于备足了三天的吃食。
次日午夜起,即全观执行禁火令,道士们不能烧香、不能添油,大家都躲在自己的房舍里,渴了喝瓢凉水,饿了啃块冷米饼,静候三天过去。好歹提心吊胆过到了第三天晚上,当家道长入定归来,打算下地活动身体,没成想,黑灯瞎火的居然碰倒了倚着禅床的铁锨,锨头一倒,打在禅床四角的石础上,擦出一流火星子,顺着幔帐直窜屋脊,眼瞅着着起火来。
那火越烧越旺,众人来救,哪里来得及,眼瞅着大火直逼铁瓦殿。大火直烧了三天三夜,把当年李阳兴老道士从南方买来的铁瓦,烧得通红通红,木梁木柱扛不住这种高温,当时倒塌。只有三根石柱没烧断,也都炝成黑色斑斓。
大火过后,当家道长清点人员,幸好没有伤亡,但是铁瓦殿毁于一旦,再也没有财力重新盖庙,只好各自遣散,殿中物件一概搬到山脚脚庵寄存。如今在铁瓦殿的旧址上,还能找着当年火烧后留下的痕迹。
(原创作品,版权属于头条号"石头大狮的胶澳笔记",欢迎转发,不接受搬运式抄袭转载。文章相关图文资料,均来自互联网公共资源,侵权即删)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