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灭亡后,有些人选择投降清朝,却私下里资助抗清,有些人选择隐居山林,著书立坐,也有人选择效忠南明,为了理想而奋斗,至死不屈,本期视频就让我们一口气盘点那些明朝遗臣,第一位就是顾炎武,明末著名思想家,出生于公元1613年,昆山人少年时加入父社,副社是明末出现的一种结社团体,成员大多是江南的青年士子,有小东林之称,在明亡之后,这些江南士子各自走上了不同的道路,顾炎武自幼就接受儒家正统教育,仰慕岳飞,文天祥等名臣,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空谈,但是由于早年屡试不中,于是暂时放弃科举八股,便揽历代史丞郡县志书,立志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公元1643年,顾炎武入南京国子监读书,此时的明朝已经是风雨飘摇,行将就木,然而作为刘杜的南京京城,依然处于一片繁华之中,丝毫没有预料到亡国就在眼前,次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上吊自尽,清兵入关父王朱由松在南京登基,建立了弘光政权,顾炎武受昆山县令杨永炎的举荐,出任南明兵部司务,顾炎武一腔热血,在南明朝廷出谋划策,然而宏光政权仅坚持了不到一年时间,就在顾炎武去南京上任的途中,清军已经攻下南京,红光政权复亡,顾炎武投笔从戎,加入了抗清义军,但是江南各重镇都纷纷陷落,就连顾炎武的家乡昆山也不过数日就失守,顾炎武的母亲和弟弟,都死于兵乱之中,顾炎武10分悲愤,更加坚定了抗清的决心,不久,唐王朱玉建称帝,建立龙武政权,遥授顾炎武为兵部直方司主事,顾炎武宿舍名士陈子龙等人策划与清朝松江提督吴胜召,反清复明事情败露之后,陈子龙被捕投水自尽,顾炎武流亡,奔走于各地抗清义军之间,但是随着南明在清军的打击下节节败退,恢复明朝河山逐渐成了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公元1657年,顾炎武变卖家财,云游四方,往来曲折,二三万里,所揽书又得万余卷,实现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理想,公元1679年,康熙召纳明朝遗民,顾炎武拒绝应召,拒绝参与编修明史,三年后,顾炎武去世,享年70岁,第二位是张黄岩,出生于公元1620年,浙江宁波人,少年时就文武兼备,不仅能写诗作文,还喜欢讨论军事兵法,擅长棋社,公元1642年,张黄炎考中举人,此时明朝已经进入灭亡倒计时,两年后,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皇帝在眉山,自意张黄炎投笔从戎,立志恢复河山,红光政权覆灭后,江南一片乱象,张黄炎上书请鲁王朱一海监国,随鲁监国奔走四方,然而鲁王是明朝远知宗室,法统不足,而且朱一海本人也并非明主,在大敌当前依然贪图享乐,与龙武政权,明争暗斗,在清军的打击下四处逃亡,最终不得不去福建投奔隆武皇帝,而张黄岩则留在浙东组织义军抗清公园,1653年,张黄岩和张明镇,带着五六百艘战舰,包围崇明城,围困八个月而未攻下,其后两人多次入,最近时抵达南京城附近的燕子矶,然而都因兵力薄弱无功而返,不久张明振去世,张黄岩接过兵权,继续与郑成功联合抗清,公元1658年,张黄岩和郑成功进军浙江,在阳山遭遇台风损失惨重,被迫撤回厦门,次年两人又再次联合北伐,但是因为战略分歧而失败,不久,永历皇帝遇害,郑成功渡海收复台湾,不久在台湾暴死,张黄岩处境更加艰难,雇主鲁王朱以海也在金门去世,幸存的明宗室都迁往台湾,张黄岩孤立无援,见复明无望,在1664年解散义军,隐居海岛,不久因叛徒出卖而被清军抓捕,在监狱的墙上,他写下了这样一首诗,余生则中华,西死则大名,寸丹为重兮,七尺为青,张黄岩被清廷处死后,安葬杭州南屏山,张黄岩生前就10分敬仰岳飞和于谦,死后于岳飞于谦合称西湖三杰,第三位钱谦益,他是明末遗臣中争议最大的一位,钱谦益是出生于公元582年,字寿芝,号木斋,苏州人,其先祖是吴越王钱刘,钱谦益自幼就饱读诗书,是江南诗坛领袖,也是明末著名的史学大家,28岁那年,钱谦益考中进士,位列医甲第三名,受翰林院编修,钱谦益在明朝的仕途颇为坎坷,明末正是明朝党争最激烈的时候,钱谦益也被牵连其中,作为东林党领袖之一,他遭到燕党排挤,革职回乡,在燕党倒台后,他重获崇祯帝重用,但是又与温体人周延儒结怨,后来因科举,不仅丢了工作,还被杖罚,钱谦益深感官场黑暗,隐退归乡,与秦淮八艳之一的柳如是相识,两人琴瑟和鸣,钱谦益不顾世俗目光,以大理迎娶柳如是为侧妻,值得一提的是,钱谦益曾收郑芝龙长子扶松为弟子,取名为森,后来隆武帝为他赐名为成功,也就是郑成功,公元1645年清军逼近南京,红光政权汲汲可危,钱谦益与柳如是相约一起投水汛火,然而钱谦益最后却说水太凉了不能下,柳如是深感失望,投水自*被钱谦益救起,于是在清军进城之后,钱谦益就剃发降清,被清廷任命为礼部侍郎,几个月后就告病归乡,清廷并没有就此放过钱谦益,在他回南京后不久,就将他打入天牢,后来经友人营救才得以幸免,钱谦益对自己投降清廷非常后悔,暗中联络南明反清势力,并且倾囊相助,在得知郑成功北伐失败后,钱谦益在公元1664年病逝,享年83岁,第四位就是黄宗羲,明末著名的思想家,浙江余姚人,世称黎州先生,出生于公元,1610年,其父黄遵肃是东林七君子之一,因武逆魏忠贤而被迫害致死,魏忠贤倒台后,黄宗羲上书请求清算燕党余孽,甚至还在公堂上,暴击了燕党崔英,徐显纯为父报仇,被崇祯称为忠臣孤子,明朝灭亡后,燕党阮大成成为南明的兵部侍郎,对东林党人进行清算,黄宗羲被捕入狱四年,洪光政权灭亡,黄宗羲趁乱逃脱,变卖家财组织抗清义军,被鲁王朱以海任命为兵部直方司主事,但是由于敌我力量悬殊,黄宗羲的义军不久被清军击溃,在出使日本无功而返后,黄宗羲便归家隐居,联络反清义军,黄宗羲认为,明朝覆灭的罪魁祸首就是皇帝的权力太大,因而他提出了限制君权的思想,以民为本,反对单一的科举取仕,和顾炎武一样,主张学贵屡建,经世适用在各地收徒讲学,著有名医戴访录,明儒学案等书,黄宗羲晚年拒绝清廷征召,以年老多病推辞,公元1695年,黄宗羲去世,享年85岁。